《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 “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这个制度比较好”,主要是因为它 ( )
A. 比西方民主和联邦制优越 B. 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
C. 保障少数民族“完全自治” D. 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2.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这主要说明新中国 ( )
A. 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 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
C.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 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权
3.这一制度既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政治因素。该制度的实施 ( )
A. 改变了民族分布的格局 B. 消除了各民族之间差异
C. 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D. 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团结
4.自13 世纪元朝将西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起,直至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在将西藏纳入统一国家的前提下,还采取了“因俗而治”“因事而治”等特殊的政策,在行政建制和治理方式上,采取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差异的政策。材料意在强调 ( )
A. 西藏自治区成立于新中国建立前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C. 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渊源 D. 元朝宣政院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雏形
5.“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 )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7.陕甘宁边区在1941年到1944年之间先后建立了蒙、回民族自治区,开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这表明我国( )
A.抗战时期已经建立省级民族自治机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
C.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依据是《共同纲领》
D.民族区域自治已是当时的基本政治制度
8.1957年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隔阂,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C.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人民的要求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
A.贯彻“一国两制” B.发挥经济特区作用
C.保证民族平等团结 D.保障民族高度自治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的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在何时,相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由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民族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情况等诸多因素决定的,所以D 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西方民主和联邦制度没有可比性,所以A 项错误;B 项与“这个制度比较好”没有因果关系,错误;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完全自治”,而是“有限的自治”,所以C 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新中国政府将带有一定轻视观念的名称“归绥”“迪化”改名,并不是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故A项错误;新中国政府将带有一定轻视观念的名称“归绥”“迪化”改名,表明新中国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故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故C 项错误;改名不能说明赋予少数民族自治权,故D 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所述制度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的实施是建立在民族分布交错杂居的特点上的,故A 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调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保持自己的特性,不会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故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且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与史实不符,故C 项错误;据材料“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促进民族团结等政治因素”,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民族团结,故D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西藏自治区建立于1965 年,故A 项错误;材料仅叙述了西藏自治区建立的历史背景,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故B 项错误,C 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元朝宣政院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系,故D 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故选B 项。
6.【答案】A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 年,分别是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最晚成立的。
7.【答案】B
【解析】 材料表明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实践民族区域自治,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故B项正确。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的地位类似于地方省级机构,其建立的自治区应该是其下级机构,故A项错误。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时间为1947年,《共同纲领》制定的时间是1949年,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是在1954年宪法中规定,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据“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隔阂,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B正确;A、C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少数民族人民的要求”,排除D。
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民族平等团结,选项C正确;“一国两制”不属于民族政策,选项A排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经济特区无关,选项B排除;民族区域自治不等于高度自治,选项D排除。
二、非选择题
10.【答案】
(1)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解析:(1)从材料一的来源上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有所体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材料中得出,概括起来就是在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的事务少数民族自己来管理。
(2)结合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是在1954年。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从材料中“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可以得出我国各民族的居住情况是制度确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试卷第2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