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 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商的妇好墓出土了几千件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此外还出土了6 800多枚海贝,同期的一些中小型墓,虽然没有青铜器随葬,却有海贝随葬,有的墓随葬的海贝也有数百枚。这些海贝可以印证,商朝时( )
A.贝是当时普遍使用的装饰品 B.海产品在商朝消费量比较大
C.贝是当时体现社会等级差别的象征 D.贝可能是流通货币或个人财富的象征
2. 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 )
A.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B.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
C.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D.诸侯国借货币提升农本意识
3.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下图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本质上说明了( )
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商帮出现后对商业的垄断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
4.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交子务,正式开始发行官方交子,规定交子三年一届,到期以旧换新。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 )
A.金属货币停止使用 B.交子最初由官府发行
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 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
5.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这主要说明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 B.商业发展推动白银普遍使用
C.中央的控制力遭到削弱 D.白银等矿产被大量开采出来
6.有考古发现证明,唐中期中国已经出现钱币外流现象,甚至引起“钱荒”,宋代更加明显。明清时期,中国铜钱外流也相当普遍。这表明( )
A.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B.中国钱币具有国际性价值
C.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D.朝贡贸易体系已经瓦解
7.1935年11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法币政策中规定: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统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此次法币改革( )
A.体现了官僚资本的掠夺 B.有利于国内金融的稳定
C.加重了广大农民的负担 D.杜绝了中国白银的外流
8.1948年,国民政府公布《金圆券发行办法》条例,规定全国各地各种物品货价折合金圆券出售,到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达130多万亿元,超过初定发行总限额的6.5万倍。金圆券超额发行的主要目的是( )
A.挽救财政危机 B.抑制通货膨胀
C.缓和社会矛盾 D.振兴民族工业
9.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据此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内涵是( )
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B.使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制度化
C.是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二、非选择题
10.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尚书·盘庚中》记载:“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
材料二 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 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流通更加广泛。1436年解除银禁,白银的流通便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到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同钱的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的地位。
(1)材料二中的“飞钱”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
(3)商朝使用贝币,秦朝通用圆形方孔钱,北宋出现纸币,明清使用白银。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以海贝充当原始货币,故选D。贝是当时的货币,并非装饰品,排除A;贝作为使用货币,不是消费品,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妇好墓和一些中小型墓都有海贝,故不能体现当时的社会等级差别,排除C。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的布币和刀币的形成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先秦时期的布币和刀币的形成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强调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先秦时期的布币和刀币的形成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没有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先秦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没有体现诸侯国借货币提升农本意识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反映出商品经济的繁荣,故答案为C项。中国古代出现最早的纸币是宋代的“交子”,因此并不能说明是抑商政策的结束,并且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排除A项;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纸币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金属货币,到了明清时期,流通主要货币是白银,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由材料“北宋设立交子务……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可知交子被官方所承认,成为合法的纸币,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交子的地位问题,没有体现出金属货币停止使用,故A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交子最初由官府发行,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金融秩序混乱,故C错误。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白银在流通中广泛应用,故B项正确;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材料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白银的广泛应用,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白银的产量,故D项排除。
6.【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钱币外流,而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需求量不大,这就说明中国钱币在国际市场上之所以流通,是因为当时唐朝长安等城市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有许多外国人来此贸易交流,因此中国钱币具有国际价值,B正确。据所学可知“出超”是出口大于进口,应该是大量外国货币流入中国;A项与材料不符,A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钱币外流现象,没有涉及货币的变化,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钱币外流现象,与朝贡贸易体系无关,D错误。
7.【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的法币改革体现了国内货币的统一,这有利于稳定国内的金融秩序,故B项正确。法币改革是国家行为,并非官僚资本的掠夺体现,故A项错误;法币改革只是货币形式的变化,不能说明农民的负担加重,故C项错误;实行法币大幅减少了白银外流,但并不能杜绝外流,故D项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挽救财政危机,故A项正确;金圆券的超额发行恶化了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故B、C项错误;金圆券的超额发行使民族工业缺乏健康的金融环境,故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由图片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美元等同于黄金,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0.【答案】
(1)铜钱过重,不便携带;商品经济和信用交易的发展。
(2)由多样走向统一;由一般金属货币向贵重金属货币发展;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方向发展。
(3)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繁荣。
解析:(1)依据材料二“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由多样走向统一、由一般金属货币向贵重金属货币发展以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方向发展角度思考回答。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繁荣角度回答。
试卷第2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