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练习(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3 08:4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 16 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之所以被称为是一场强化王权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
A. 实行保留天主教会势力的宗教改革 B. 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C. 规定《圣经》不是信仰的唯一标准 D. 没收修道院的土地、房屋等财产
2. 1516 年,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里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 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  )
A. 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 B. 使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强化
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 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
3.《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
A. 民族自决 B. 大国一致
C. 委任统治 D. 集体安全
4.《国际联盟盟约》的某条规定要求所有会员国联合行动以阻止侵略;1945 年成立的联合国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这表明联合国 (  )
A. 具有了更广泛的代表性 B. 降低了国际合作的水平
C. 增强了维护和平的能力 D. 成为了美国称霸的工具
5.16 世纪30 年代,英王亨利八世宣布英国脱离罗马教皇的管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与之前相比,英国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英王意在 (  )
A. 加强专制王权 B.与意大利争夺殖民霸权
C. 打击英国教会 D.缓和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6.1789 年开始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强调了国家主权原则,宣布了民族自决的权利,废除了一些关于战争的旧规则和制度,主张在战争法上贯彻人道主义精神。这些法令或制度 (  )
A. 标志着近代欧洲国际法的诞生 B.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
C. 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D. 直接导致了法国民族主义萌发
7.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 B.教皇控制下的神权专制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8.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
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
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 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9.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说明宗教改革(  )
A.实现了民众宗教信仰的自由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如发生盟约所禁止的战争时,行政院可就制裁提出建议。
——摘编自于琳琦《国际联盟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宗旨的共同之处。
(2)与联合国相比较,国际联盟在组织和表决程序方面存在哪些缺陷使其宗旨难以实现?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摆脱了教皇的控制,最能够体现王权的强化,故B 项正确;英国的宗教改革削弱了天主教会势力,故A 项错误;英国宗教改革没有改变宗教教义等内容,排除C 项;英国的宗教改革没收修道院的土地、房屋等财产,符合史实,但与“强化王权”关系不大,排除D 项。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可知这些举措有利于国家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C 项;基督教改革运动开始于德国,排除A 项;封君封臣制度是一种封建等级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 项;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的是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排除D 项。
3.【答案】D
【解析】据材料“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国际联盟的“集体安全”的原则,故D 项正确;“民族自决”指各民族自己决定自己民族事务的权利,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大国一致”属于联合国安理会的原则,故B 项错误;“委任统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与材料无关,故C 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可以看出联合国的成立有利于防止侵略和战争的发生,促进世界和平,故C 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据材料“英王亨利八世宣布英国脱离罗马教皇的管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王此举目的是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专制王权,故选A 项;材料没有涉及英王与意大利的殖民霸权争夺,排除B 项;材料“英国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说明没有打击英国教会,排除C 项;材料中英王的做法会激化与罗马教廷的矛盾, 排除 D 项。
6.【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涉及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制定的有利于处理国家关系的一系列法令或制度,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C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排除;B 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法国民族主义的萌发是外族压迫和教会势力衰弱导致而非革命期间的法令或制度,故D 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 “新君主国”是指实行君主专制的民族国家,D正确;“新君主国”利用各种方式将权力集中在君主个人手中,统一国家,削弱贵族和教会的权力,A、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君主国”是指实行君主专制的民族国家,并非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排除C。
8.【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可知,这体现了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并不反对基督教,没有削弱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B选项错误,“彻底摧毁”一词表述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罗马教会的统治,与欧洲的民主政治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9.【答案】B
【解析】在宗教改革中“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说明宗教改革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的绝对权威,但并没有实现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但这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答案】
(1)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各国友好关系,防止战争。
(2)组织方面:美、苏等大国长期没有加入国联,削弱了国联的影响力;大会和行政院职能分工不清,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没有直接指挥的军事力量,无法有效展开维和行动。程序方面:国联大会的决议需要一致通过,造成决策困难;行政院决议需一致通过,没有强制执行决议的权力,缺乏执行力。
试卷第2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