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 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1.(本题2分)下列词语中加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污涩(sè) 怅然(chàng) 虐待(nüè) 迷惘(mǎng)
B.忧郁(yù) 蜷伏(juán) 栅栏(zhà) 叮嘱(zhǔ)
C.懒惰(duò) 蓦然(mò) 羞怯(qiè) 俯冲(fǔ)
D.收敛(liǎn) 惩戒(chéng) 余晖(huī) 怂恿(zǒng)
2.(本题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冤枉 咒骂 销耗 畏罪潜逃
B.煞白 贮立 栅栏 大相径庭
C.胸襟 匍匐 禁锢 怪诞不经
D.顾盼 蹒跚 原委 无精打彩
3.(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不愿留姓名的热心人长久以来照顾着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让他衣食无忧。
B.在图书馆里,他无所顾忌地大声讲话,受到了读者的批评。
C.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
D.保持不败战绩的队员们神采奕奕地走进赛场,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4.(本题3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
A.传统文化进校园,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宣传普及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B.山东淄博是一个文化之都,孕育出不少为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
C.参加本期“与动物和谐相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同学,除了有七年级一班的外,还有七年级二班和三班的参与其中。
D.烟台最有名的景点有蓬莱阁、龙口南山、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长岛、养马岛、烟台山公园等。
5.(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B.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C.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D.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6.(本题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真的,_______________,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A.我的良心受伤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 我的暴怒 我的虐待
B.我心里十分地难过 我的良心受伤了 我的暴怒 我的虐待
C.我的良心受伤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 我的虐待 我的暴怒
D.我心里十分地难过 我的良心受伤了 我的虐待 我的暴怒
7.(本题3分)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猫》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家先后养的两只猫的特点和遭遇,写出了有赖于人的爱抚而生存的小生命的不同命运,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与关怀。
B.“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C.《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杰出的文学家。
D.《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长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神奇怪异的故事。
二、填空题(共4分)
8.(本题4分)根据解释写出相关成语。
(1)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
(2)不长草木的地方。( )
(3)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
(4)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
三、情景默写(共11分)
9.(本题11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狼》的作者是_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_,字____,世称_____,其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_____。
(2)文中写屠户放下担子,拿着刀子时狼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
(3)文中描述一只狼离开后,另一只狼的动作的句子是:______。
(4)文中描述两只狼都被击毙之后,作者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
四、语言表达(共10分)
10.(本题10分)下面是两幅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海报。你作为一名动物保护志愿者,需要选择其中一幅,在小区“野生动物公益保护”活动中结合海报内容与创意进行动物保护宣传的解说。请你完成140字左右的海报解说词撰写任务。
图 1 图 2
要求:(1)选择其中一幅海报。(2)符合所选海报内容与思想。(3)语言生动,注意号召力与适当的抒情。(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五、综合性学习(共4分)
11.(本题4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边境草原冬季遭受严重雪灾,常闹狼患,狼群一次咬死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羊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赔偿机制,多数受损牧户只能“自认倒霉”。牧民无奈,只好自己想办法,阻止狼的袭击。
材料二:专家认为,真正与狼相对应的“羊”其实应为野生黄羊。由于人类活动严重扰乱了黄羊的迁徙路线,导致黄羊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从而使生物链中的“狼羊”数量严重失衡,狼为了生存,就只能改为袭击家养牲畜。
对以上两则材料进行探究,你得出哪些探究结果?(不少于两点)
六、课内阅读(共9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连结,紧跟。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C.恐前后受其敌:敌对。 D.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13.(2分)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载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故事。
B.“惧”“投以骨”“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害怕和侥幸的心理。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14.(5分)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别概括狼的性格特点。由此,你得出怎样的结论?
【材料一】
华为永远都会是“狼文化”。狼嗅觉很灵敏,闻到机会拼命往前冲;狼从来是一群去奋斗,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生存很艰难,但狼会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地进攻。
(节选自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访谈)
【材料二】
格林①把脖子一伸,鼻子一拱,整个狼头埋进了我的腋下腰间,就这样紧贴在我怀里。我放声大哭,使劲抚摸着狼头,眼泪滚落在格林耳朵上、额头上。格林连忙伸长了脖子舔我下巴上的泪滴,呜呜慰藉地叫着。我知道格林对我有感情,可我万万没想到五个月大的格林竟然还会为病中的我叼来自己存的救命粮。
(节选自李微漪纪实文学《重返狼群》)
注:①格林,狼的名字
七、现代文阅读(共12分)
(本题12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A】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条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客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地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B】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15.(2分)选段【A】中“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16.(3分)选段【A】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第一只猫?
17.(3分)选段【B】中为什么说第三只猫在“我”家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18.(4分)学过郑振铎的《猫》后,同学们的感触颇多。请在交流平台上,给文中的“我”或第三只猫留言,说说你的感悟。(60字左右)
八、作文(共50分)
19.(本题50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如果动物在地球上绝迹,不但大自然失去莺歌燕舞的生机,更重要的是生态失去平衡。
请你以“我喜爱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在横线上填上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名字,组成完整的题目。不少于500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迷惘(mǎng)——wǎng;
B.蜷伏(juán)——quán;
D.怂恿(zǒng)——sǒng;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销耗——消耗;
B.贮立——伫立;
D.无精打彩——无精打采;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B.无所顾忌:顾:顾虑;忌:忌惮。没有什么顾虑、畏惧。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C.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本句中“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因此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并非意料之外的喜事,因此使用不恰当;
D.神采奕奕: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故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C.句式杂糅,应删去“参与其中”。
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的运用。
C.有误。“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是短语并列,中间用顿号。
故选C。
6.B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结合语境,根据“真的”前后语意的推进,应是先“难过”,再“良心受伤”,再结合内容“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可知,我先是“暴怒”,后“虐待”猫,“暴怒”与“虐待”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B。
7.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A.“《猫》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家先后养的两只猫的特点和遭遇”表述错误。《猫》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家先后养的三只猫的特点和遭遇。
C.“明代杰出的文学家”表述错误。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D.“《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长篇小说集”表述错误。《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故选B。
8. 见异思迁 不毛之地 哄堂大笑 怪诞不经
【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成语含义的理解。
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迁,改变。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毛,长草木。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怪诞不经: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9. (1)清 蒲松龄 留仙 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其一犬坐于前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狼》的作者是蒲松龄,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聊斋志异》。
(2)—(4)考查理解性默写。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根据题目提示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默写时,要注意“眈、诈、哉”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10.示例:选择图1,这是一幅创意新颖的宣传海报。画面由图案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图案的主体是新冠病毒,设计成手榴弹状,引线是一只蝙蝠,弹体上有一个禁止符号。图案上方是文字:拒绝“蝠爆”方有福报。寓意为,不要伤害蝙蝠,不要伤害野生动物,不要触发新冠病毒,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安宁。海报创意新颖,警示大家保护动物,预防新冠肺炎。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这是两幅公益海报,主题都与保护野生动物有关。这两幅海报都是由富有寓意的图画和文字组成,解说时要把画面的比喻意、反映的内容和文字分别解说,再加以融合,指出海报的深刻含义。图1是新冠病毒画成了炸弹,炸弹的引线是一只蝙蝠,意思是不要触动蝙蝠,以免引爆新冠病毒炸弹;图片中的文字字:拒绝“蝠爆”方有福报,更是直接点明了画面寓意。图二的画面是一只蝙蝠,蝙蝠的两翼中有人的肺部图案,并且还有气候交换的弧线,说明蝙蝠与我们的呼吸系统有密切关系;图案下方的文字“大自然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却无法满足我们的欲望”,直接指出的海报主题。答题时,选择你理解较透彻的一幅,就其内容与创新进行解说,内容要具体,语言要生动。
示例:选择图2,这是一幅寓意深刻的宣传海报。海报的中心是一只蝙蝠,在展开的翅膀上分别有两个椭圆,象征人的肺。两条弧形的线段寓意为气体交换。图案上方是文字“敬畏自然”“珍爱生命,拒绝野味”,两行文字之间是由针管组成的“X”,寓意为了生命健康,不要伤害动物。图案下方是文字“大自然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却无法满足我们的欲望”,告诉我们,大自然能满足我们呼吸的需求,但不能满足我们的贪婪欲望。整个海报呼吁大家“敬畏自然”,拒绝野味,珍爱生命。
11.示例:①狼本性凶残,对人和牲畜造成极大的伤害;②生态失衡、缺少食物,是狼袭击家畜的主要原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探究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时,认真阅读材料,结合题目的要求,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即可作答。材料一,讲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边境草原冬季遭受严重雪灾,常闹狼患,牧民只能自想办法阻止狼的袭击;材料二,专家认为,是因为生物链中的“狼羊”数量严重失衡,才导致狼袭击家眷牲畜的。概括为:狼本性凶残,对人和牲畜造成极大的伤害;狼一般不会主动袭击人和牲畜;生态失衡,缺少食物,是狼袭击牲畜的主要原因等等。
12.C 13.C 14.原文体现出狼凶残、阴险、狡诈、贪婪的特点;材料一体现出狼有团结协作、不屈不挠等值得借鉴的品质;材料二体现出狼可爱、友善、重情的特点。由此可见,我们看问题时要多角度,不可以偏概全。
【解析】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句意: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敌:名词作动词,指攻击的意思;
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C.“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错误。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屠户形象,通过动作描写刻画狼的形象;
故选C。
14.本题考查形象分析。
根据“缀行甚远”“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知,两只狼不满足于吃骨头,它们想吃掉屠户,写出了狼的贪婪的特点;
根据“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知,一只狼在前面假装睡觉,另一只狼打算从后面偷袭屠夫,两只狼想通过配合袭击屠夫,可见狼的狡诈、凶残;
根据材料一“狼从来是一群去奋斗,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生存很艰难,但狼会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地进攻”可知,狼的身上具有团结协作、不屈不挠的品质;
根据材料二“格林连忙伸长了脖子舔我下巴上的泪滴,呜呜慰藉地叫着”可知,狼通过舔舐、呜鸣慰藉地叫来安慰“我”,可见其可爱、友善;
根据材料二“我知道格林对我有感情,可我万万没想到五个月大的格林竟然还会为病中的我叼来自己存的救命粮”可知,狼是重情的;
由上文和链接材料可知,狼既是凶残狡诈的,也是友善重情的。这启示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要多角度,不要以偏概全,这样我们才可以认清楚事物的真面目。
【点睛】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大概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5.概括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结局;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6.外形、动作、性情 17.因为这是一只捡来的猫,外形不好看,毛被烧脱后就更难看了;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喜欢玩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18.示例一:写给“我”:亲爱的养猫人,你好!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单凭表象而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私心偏见,要宽容、仁爱,同情弱小者。愿你的心灵日臻柔软!
示例二:写给“第三只猫”:可怜的小猫,你好!弱小者总是饱尝不幸,我们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使自己强大起来,才能避免不幸,才有可能让我们的生活美好起来。愿你的来生充满力量!(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5.本题考查语句作用。
通过阅读A语段首段“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可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而且此句放在段首,会引起读者的好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小猫失踪或死亡;为文章设置了悬念。
从结构上看,原文写第一次养猫死掉和后文第二次养猫失踪,以及第三次养猫又死掉,可知,此句有总领全文(或下文)的作用,为全文定下情感基调。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A语段首段“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可知,“花白的毛”及“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是对第一只猫的外形进行的描写,“很活泼”是对第一只猫的性格的描写;根据“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条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可知,这是对第一只猫与人玩耍时的动作的描写。
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B文段首段“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可知,第三只猫是在门口捡来的,它很消瘦,长得不讨人喜欢,而且它的性格也不似之前的小猫活泼,不爱与人玩耍,所以大家都不喜欢它,不去关注它,这就导致了它存在感很低,“若有若无”了。
1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悟。通过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重点要求:给“我”或第三只猫写一则留言、从本文中获得感悟、60字左右。
(1)在给“我”写留言时可根据B语段第二段“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第三只猫的死亡和“我”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我”不喜欢它,所以在发生事故时就会对它抱有偏见,所以不经调查就对它打骂,而第三只猫也无法开口为自己辩解,只能默默忍受。所以在给“我”留言时,要提醒“我”遇事要仔细调查真相,不能对任何人和事物抱有偏见,同时对弱小者更要多一些关爱。可对“我”留言为:猫主人你好!通过小猫事件,我想对你说:我们在遇到事情时,首先要调查事情真相,不对任何人和事物有偏见,尤其是弱小者,我们更要多给予关爱,有一颗仁慈的心。
(2)在给第三只猫写留言时可根据B语段第二段“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及“它的无抵抗的逃避”,在小猫事件中,第三只猫是弱势的一方,无法反驳抵抗,证明自己的清白,所以面对“恶势力”,弱小者只能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保护自己,同时在留言中要给予它关爱和鼓励,让它走出“阴霾”。可对第三只猫留言为:小猫你好!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但我想跟你说,作为弱势群体,只有强大起来才能让自己避免伤害,未来我们要加强锻炼,使自己强大,相信你的明天会无限美好!
19.我喜爱小白兔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可爱的了,它是我六岁生日的时候妈妈给我买回来的。
小白兔长得真可爱。它长了一身洁白的毛,像棉花团似的,摸着它的毛感觉绵绵的、软软的。更可爱的是它的那双顺风耳,风一吹,连草动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那双耳朵有时竖起来,有时贴在背上。一双像红宝石一样的眼睛炯炯有神,好像时刻注意着我的手里有没有拿着好吃的东西!最有意思的是小兔子的那张小嘴巴了,那张三瓣嘴活像个大写英文字母“Y”。
小兔子可胆小了。它从来不让别人抱它,就连碰它都不让碰一下。如果在外面有陌生人动它一下,它就会钻进汽车下面躲起来。记得有一次,我们家来了一位小妹妹,小妹妹很想抱一下小兔子,我同意了。但小兔子就是不同意,一个劲往我怀里钻。我让小妹妹拿了点生菜,然后我对小兔子说:“让这个小妹妹抱抱你吧!”它好像听懂我的话似的,慢慢走到了那个小妹妹跟前,一路上好像在想:如果她对我好我就让她抱,如果她对我不好我就跑到沙发底下。
我的小兔子不但胆子小,而且还喜欢乱吃别人家种的生菜。有一次我把小兔子带下了楼,在楼下我摘了几朵花,在一边玩,玩够了,我又回来找我的小兔子,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我想:这下完蛋了!我全家人一定会说我的。就在这时我的小兔子又朝我跑了过来,一看就知道它一定是去找吃的了!我问它:“你到哪去吃东西了?”它听懂我说的是什么了,就领着我到了种生菜的土地旁边。我还没反应过来,小兔子就又上去吃掉了两片菜叶。我生气的就对它说:“别吃了,别吃了。这不是咱们家种的菜。”我赶紧把小兔子抱回家了。
现在大家应该比较了解我的小白兔了吧!是的,现在天气暖和了,我给小白兔穿上了一件不热的新衣。为了不让小白兔再吃别人家种的菜,我在小兔子的脖子上拴了一条绳子。我的小白兔虽然很胆小,爱乱吃别人家种的菜叶。但是它也为我的生活添加了许多乐趣。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我喜爱 ”。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上填上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名字,组成完整的题目”可知,补题的内容是动物名称。“喜爱”是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表明你对动物产生好感或兴趣。“我”提示文章要用第一人称来写。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作为书写的对象,表达一个健康和谐的主题作文即可。作文时要注意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运用。文题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
【点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方法,应遵循如下几条原则:①扬长避短,熟悉为先。每个考生所擅长写作的文体往往是不同的,惟有扬长避短,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②创新求异,独树一帜。为半命题作文补题,最易题目雷同、题材“撞车”,为避免这一点,考生在补题时,要充分运用求异思维。选词所表现的内容,最好是别人不曾经历过、不曾想到过的。③力避空泛,小处切入。补题时就应“就实避空”,因为题目越宽泛,相应地写作范围就越广,选材、组材的难度也就越大。④搭配得当,合乎逻辑。选词补题,应注意词语之间搭配得当,合乎逻辑。更不能出现语法上的错误或语意不明的情况。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在补写题目确立中心后,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写作材料,力求写出真情实感;要学会精巧的构思,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波澜,给读者一个耳目一新的感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