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一、考点梳理
考点一、波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
1.利用回声测距的三种常见情况
(1)当声源不动时,声波遇到了静止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由于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因此,入射波和反射波在传播距离一样的情况下,用的时间相等,设经过时间t听到回声,则声源距障碍物的距离为s=v声· .
(2)当声源以速度v向静止的障碍物运动或障碍物以速度v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经过时间t听到回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为s=(v声 -v)· .
(3)当声源以速度v远离静止的障碍物或障碍物以速度v远离静止的声源时,经过时间t听到回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s=(v声+v)· .
2.解答波的折射问题的注意事项
(1)知道什么是波的折射现象,能画出波的传播示意图;
(2)当波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不变;
(3)折射波的频率与入射波的频率相同,而波速、波长却不同;
(4)在波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与波速之间的关系为
【典例1】(多选)下列现象中利用波的反射的是 ( )
A.在水里的人能听到岸上的声音
B.医生给病人做超声波检查
C.渔民利用声波探测鱼群
D.潜艇利用声呐探测周围物体的分布情况
【答案】BCD
【解析】在水里的人能听到岸上的声音是利用了声波的折射,超声波检查身体、潜艇中的声呐都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渔民利用声波探测鱼群利用了声波的反射,故A错误,B、C、D正确.
【典例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发生反射时,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波长变短
B.波发生反射时,频率、波长、波速均不变
C.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不变,但波长、波速发生变化
D.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波长、波速均发生变化
【典例3】(多选)如图所示,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 )
A.2与1的波长、频率、波速都相等
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
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
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
【答案】AD
【解析】波1、2都在介质a中传播,故1、2的频率、波速、波长均相等,故A正确,B错误;波1、3是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波速不同,但波源没变,因而频率相等,由λ=得波长不同,故C错误,D正确.
练习1、有一辆汽车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其正前方有一陡峭山崖,汽车鸣笛2 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有多远?(v声=340 m/s)
【答案】325 m
【解析】画出汽车与声音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设汽车由A到C位移为s1,C到山崖B距离为s2,设汽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时间为t,则t=2 s.则==t,解得s2=== m=325 m.
考点二、波的衍射
1.关于衍射的条件:应该说衍射是没有条件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衍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是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2.波的衍射实质分析:波传到小孔(障碍物)时,小孔(障碍物)仿佛是一个新波源,由它发出的与原来同频率的波在小孔(障碍物)后传播,就偏离了直线方向.波的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明显时的近似情况.
【典例1】(多选)如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关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此时能观察到波明显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观察到更明显的衍射现象
【答案】ABC
【解析】观察题图可知道孔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能观察到波明显的衍射现象,故选项A对;因波的传播速度不变,频率不变,故波长不变,即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应相等,故选项B对;若将孔AB扩大,且孔的尺寸远大于波长,则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选项C对;若f增大,由λ=,知λ变小,衍射现象变得不明显了,故选项D错.
【典例2】一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一个障碍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一定能使衍射现象更明显的措施是( )
A.增大障碍物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
B.增大障碍物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
C.缩小障碍物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
D.缩小障碍物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
【答案】D
【解析】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与波的频率无关,所以改变波的频率不会改变波速,但由v=λf可知,当波速一定时,减小频率则波长增大,而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所以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会使衍射现象更明显,D选项正确.
【典例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的衍射现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不可能发生衍射现象
B.要观察到水波明显的衍射现象,必须使狭缝的宽度远大于水波波长
C.波长越长的波,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
D.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
【答案】CD
【解析】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即任何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只不过存在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而已,只有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C、D正确.
练习1、(多选)如图所示,一小型渔港的防波堤两端MN相距约60 m,在防波堤后A、B两处有两个小船进港躲避风浪.某次海啸引起的波浪沿垂直于防波堤的方向向防波堤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B.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1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C.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基本上不受波浪影响
D.假设波浪的波长约为50 m,则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波浪影响
【答案】AD
【解析】A、B两处小船明显受到影响是因为水波发生明显的衍射,波浪能传播到A、B处的结果,当障碍物或缝隙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的时候,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练习2、如图所示为两列不同频率的水波通过相同的小孔形成的衍射图样,由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的大小关系是( )
A.λA>λB,fA>fB B.λA<λB,fAC.λA>λB,fAfB
【答案】C
【解析】题图A中衍射现象比题图B中明显,所以A中波长大于B中波长,而相同的介质中,水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根据v=λf可知,波长越长,则频率越低,故C正确,A、B、D错误
二、夯实小练
1.如图所示为两列不同频率的水波通过相同的小孔形成的衍射图样,由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的大小关系是( )
A. λ甲>λ乙,f甲>f乙
B. λ甲<λ乙,f甲C. λ甲>λ乙,f甲D. λ甲<λ乙,f甲>f乙
【答案】C
【解析】题图甲中衍射现象比题图乙中明显,所以甲中波长大于乙中波长,而相同的介质中,水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根据v=λf可知,波长越长,则频率越低,故C正确,A、B、D错误.
2.(多选)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 增大小孔尺寸
B. 减小小孔尺寸
C. 增大水波频率
D. 减小水波频率
【答案】BD
【解析】根据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可知本题中要使现象更明显,可采取:减小小孔尺寸或增大水波波长,或同时减小小孔尺寸、增大水波波长,所以选项A错误,B正确;介质已确定,波速是确定的,由v=λf知:若f改变了,λ也会改变,就会影响衍射发生的明显程度,因此欲增大波长,必须减小水波频率,故C错误,D正确.
3.一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一个障碍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一定能使衍射现象更明显的措施是( )
A.增大障碍物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
B.增大障碍物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
C.缩小障碍物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
D.缩小障碍物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
【答案】D
【解析】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与波的频率无关,所以改变波的频率不会改变波速,由v=λf可知,当波速一定时,减小频率则波长增大,而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所以缩小障碍物的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会使衍射现象更明显,D选项正确
4.(多选)如图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B.
C.
D.
【答案】BC
【解析】该题考查波的叠加原理.两列波的半个波形相遇时,B正确.当两列波完全相遇时(即重叠在一起),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所有质点的振动的位移加倍,C正确
5.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
A. 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发生干涉
B. 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
C. a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D. a点的振动始终减弱
【答案】B
【解析】从题图中看出,两列波的波长不同,但同一介质中波速相等,根据v=λf,知频率不同,所以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因为不能发生干涉,所以虽然此时刻a点的振动加强,但不能始终加强,当然也不能始终减弱,所以本题选B.
6.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步调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若两列波的振幅均保持5 cm不变,关于图中所标的a、b、c、d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d点始终保持静止不动
B. 图示时刻c点的位移为零
C. b点振动始终加强,c点振动始终减弱
D. 图示时刻,b、c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 cmE.a点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
【答案】A
【解析】d点是波峰与波谷相遇,振动减弱,振幅为零,故保持静止,故A正确;b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c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它们均属于振动加强点,由于振幅是5 cm,则b点相对平衡位置高10 cm,而c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则c点相对平衡位置低10 cm,所以b、c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 cm,故B、C、D错误;a点位于加强点的连线上,仍为加强点,E错误.
7.两列频率、振动方向、初始相位均相同的波源S1、S2,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某时刻t形成如图所示的干涉图样,图样中两波源S1、S2同时为波谷(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图中标有A、B、C三个点,则振动加强的点是________,振动减弱的点是________.
【答案】
A、B C
【解析】由题图中可知,A点距波源S1、S2的距离均为1.5λ,即x1=1.5λ,x2=1.5λ,故A到S1、S2的距离差Δx=x1-x2=0;B点距S1距离为x1=λ,距S2距离为x2距离为x2=2λ,故B到S1、S2的距离差Δx=λ;C点距S1的距离为x1=2λ,距S2的距离为x2=1.5λ,故C到两波源S1、S2的距离差为Δx=x1-x2=0.5λ.因为两波源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所以A、B点均为振动加强点,C点为振动减弱点.
8.如图(a),在xO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和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 m/s.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__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
【答案】2 减弱 加强
【解析】由几何关系可知两波源到A点的距离为AS1=10 m,AS2=8 m,所以两波的路程差为2 m;同理可得,BS1-BS2=0,为波长的整数倍,由振动图象知两振源振动方向相反,故B点振动减弱;两波源到C点的路程差为Δx=CS1-CS2=1 m,波长λ=vT=2 m,所以C点振动加强.
三、培优练习
1.(多选)如图所示,已知障碍物AB的尺寸大约是波源O发出的机械波波长的5倍,则在障碍物的后面,机械波传播的情况是( )
A. 不可能进入ABCD所围的区域
B. 一定能进入ABCD所围的区域
C. 一定能充满ABCD所围的区域
D. 不可能充满ABCD所围的区域
【答案】BD
【解析】由于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而且还大得较多,所以不会发生很明显的衍射现象.但是,像这样的尺寸关系,衍射现象还是有的,所以机械波能够绕到ABCD所围的区域,但是不可能充满ABCD所围的区域,所以选项B、D正确.
2.有一障碍物的尺寸为10 m,下列哪些波在遇到它时衍射现象最明显( )
A. 波长为4 m的机械波
B. 波长为10 m的机械波
C. 频率为40 Hz的声波
D. 频率为5 000 MHz的电磁波(波速为3×108 m/s)
【答案】B
【解析】空气中声波波速大约为340 m/s,由λ=可算出频率为40 Hz的声波的波长为8.5 m;频率为5 000 MHz的电磁波的波长为0.06 m.所以选项B中波长最长,衍射现象最明显.
3.一根水平的弹性细绳上,一上一下两个形状相同的正弦半波相向传播,某个时刻恰好完全叠合,如图所示,a、b、c是细绳上三个质点,且b是此刻波的正中点,则( )
A.a、b、c三质点此刻均在它们各自的平衡位置且振动速度为零
B.a质点此刻合运动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C.b质点此刻有最大振动加速度
D.c质点此刻合运动的速度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B
【解析】波的叠加中,波形单独传播,不受影响,质点的实际位移等于各个波单独传播时引起位移的矢量和,故此刻a、b、c的位移均为零,经过很短的Δt时间,a的位移为负、b的位移为零、c的位移为正,故a的速度向下、b的速度为零、c的速度向上,A错误,B正确;b点此刻加速度为零,C错误;c质点此刻合运动的速度方向向上,D错误.
4.(多选)两个不等幅的脉冲波在均匀介质中均以 1.0 m/s的速率沿同一直线相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图中小方格的边长为 0.1 m.则对于下图所示的不同时刻,波形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BD
【解析】由波的知识知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各自保持独立性,根据题给波速可求出,当t=0.3 s时,x=0.3 m.两列波分别向前方传播了三个小格,尚未发生叠加,各自的波形不发生变化,A项正确.同理可知B、D项也正确.
5.如图所示,横波1沿BP方向传播,B点的振动图象如图甲所示,横波2沿CP方向传播,C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P与B相距40 cm,P与C相距50 cm,波速都为20 cm/s,两横波在P处相遇,两横波振动方向相同,P点振幅为( )
A.70 cm
B.50 cm
C.10 cm
D.35cm
【答案】A
【解析】周期T=1 s,波速为v=0.2 m/s,故波长λ=vT=0.2 m/s×1 s=0.2 m;PC-PB=50 cm-40 cm=10 cm=0.1 m=0.5λ,而t=0时刻两波的振动方向相反,两横波振动方向相同,则P是振动加强的点,振幅等于两波振幅之和,即为70 cm.
6.(多选)如图所示为两列沿同一绳子相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虚线表示甲波,波速为v1,实线表示乙波,波速为v2,M为绳上x=0.2 m处的质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两列波将发生干涉现象,质点M的振动始终加强
B. 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甲波周期的,M将位于波谷
C. 甲波的速度v1与乙波的速度v2一样大
D. 因波的周期未知,故两列波波速的大小无法比较
【答案】ABC
【解析】两列机械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波速相同,选项D错误,选项C正确;从波的图象可以看出,两列波的波长相同,则频率、周期也相同,两列波将发生干涉现象,再经周期,两列波的波谷同时传到M点,M将出现波谷,振动加强,选项A、B正确.
7.(多选)如图所示为两列分别沿绳传播的(虚线表示甲波,实线表示乙波)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两列波可以发生干涉现象,x=0.1 m处的质点的振动始终减弱
B. 这两列波可以发生干涉现象,x=0.2 m处的质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C. 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甲波周期的,M将位于波峰
D. 在一个周期内甲波向右传播的距离为80 cm
【答案】AB
【解析】两列波的波长相同,同种介质,则波速相等,由v=λf可知两列波的频率相等,可以发生干涉现象.在x=0.1 m处波峰与波谷叠加,振动始终减弱,故A正确;
在x=0.2 m处,图示时刻两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同,以后始终相同,振动始终加强,故B正确;
图示时刻M点位于波峰,,再经甲波周期的,M质点将位于平衡位移,故C错误;
在一个周期内甲波向右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为0.4 m=40 cm,故D错误.
8.两列简谐横波,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如图为某时刻两列波在介质中相遇的情景,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b、c、e各点均在交点上)( )
A.a、b点是振动加强的位置,c点振动最弱
B.a、b、c点是振动加强的位置,e点振动最弱
C.再过,a、b将变成振动减弱的位置,e点的振动将加强
D.当振源的振动频率同时增加时,干涉区域的干涉图样不发生任何改变
【答案】B
【解析】a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处,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它们的连线上均总是干涉加强的位置,e点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总是振动最弱点,A、C错误,B正确;当振源的振动频率同时增加时,波长发生变化,则干涉区域的干涉图样将发生变化,D错误.
9.(多选)如图所示,空间同一平面内有A、B、C三点,AB=5 m,BC=4 m,AC=3 m.A、C两点处有完全相同的波源做简谐振动,振动频率为1 360 Hz,波速为340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的波长均为0.25 m
B.振动减弱点的位移总是为零
C.B点的位移总是最大
D.B、C间有8个振动减弱的点
【答案】ABD
【解析】由v=λf得:两列波的波长 λ===0.25 m,故A正确.
由于两波源的振幅相同,可知振动减弱点的位移总是为零,故B正确.B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Δx=1 m=4λ,该点为振动加强点,但位移不是总是最大,质点B仍在振动,其位移做周期性变化.故C错误.与两波源的距离差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的点振动减弱.
B点与两波源距离差为:d1=5 m-4 m=1 m=4λ,C点与两波源距离差为:d2=3 m=12λ所以B、C之间距离差分别为:4.5λ、5.5λ、6.5λ、7.5λ、8.5λ、9.5λ、10.5λ、11.5λ的8个点振动最弱,故D正确.
9.(多选)如图所示,空间同一平面内有A、B、C三点,AB=5 m,BC=4 m,AC=3 m.A、C两点处有完全相同的波源做简谐振动,振动频率为1 360 Hz,波速为340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的波长均为0.25 m
B.振动减弱点的位移总是为零
C.B点的位移总是最大
D.B、C间有8个振动减弱的点
【答案】ABD
【解析】由v=λf得:两列波的波长 λ===0.25 m,故A正确.
由于两波源的振幅相同,可知振动减弱点的位移总是为零,故B正确.B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Δx=1 m=4λ,该点为振动加强点,但位移不是总是最大,质点B仍在振动,其位移做周期性变化.故C错误.与两波源的距离差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的点振动减弱.
B点与两波源距离差为:d1=5 m-4 m=1 m=4λ,C点与两波源距离差为:d2=3 m=12λ所以B、C之间距离差分别为:4.5λ、5.5λ、6.5λ、7.5λ、8.5λ、9.5λ、10.5λ、11.5λ的8个点振动最弱,故D正确.
10.如图,A、B是同一介质中的两相干波源,其振幅均为A=5 cm,频率均为f=100 Hz,当A点为波峰时,B点恰好为波谷,波速v=10 m/s,判断P点为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
【答案】振动减弱点
【解析】A到P与B到P的波程差为Δx= m-15 m=10 m.这两列波的波长为λ== m=0.1 m.10 m恰好为0.1 m的整数倍,又因A、B步调相反,因此P点为振动减弱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