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外国语学校2023级开学考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题3分,共18分)
1-6 BABBCA
二、文言文(共37分)
7-11 DACDC (每题3分,共15分)
12. 翻译句子(1.3题每题5分,2题6分,共16分)
(1)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2)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他学成之后成了学识渊博的儒者。
(3)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做的,我怎么可以沉溺于此呢?
13.(6分)①宋濂是主动百里上门求师,因为其热情、谦虚和执着终有大成。
②王冕是因为苦学而被名师看中,在名师的指点下成为通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7分)
14.B(3分)
15.(8分)①刘一竿没钓到鱼觉得丢了脸时,发现了鱼囤,满载而归;②钓鱼前刘一竿精心藏好车,可后来自己却找不到藏车的地点;③刘一竿想用偷来的鱼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回家后却陷入懊悔、恐惧;④刘一竿特意带翻译去给语言不通的呼日格人道歉,但翻译却因呼日格方言里没有“偷”字而卡壳(刘一竿本想为自己的偷窃行为给呼日格人道歉,而呼日格方言里却没有“偷”这个字)。(每点2分)
(6分)观点一:我认为“呼日格的村民”是主人公:
①“呼日格”是小说的主要环境,故事主要发生正在“呼日格”。
②主题与“呼日格”密切相关,从最后一句话看,小说的主题主要反映“呼日格”民风的淳朴
③写“刘一竿”主要是为了衬托“呼日格村民”。(每点2分)
观点二:我认为“刘一竿”是主人公:
①从文章内容看,刘一竿贯穿文章始终,故事主要是围绕刘一竿展开。
②从题目看,“呼日格窃贼”指的是刘一竿。
③写村民是为了与刘一竿的行为相对比,讽刺刘一竿弄虚作假的行为。
四、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8分)
17—22 DBCABC
五.作文(60分)略泰山外国语学校2023级开学考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2023年9月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没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嘶哑 喉咙 寒喧 腐烂
B. 黎明 温柔 深沉 敦厚
C. 激流 契机 汹拥 神奇
D. 寂净 悲愤 象征 挚爱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 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 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 新学期伊始,教师要引导高一新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对偶、比喻、拟人)
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C.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比喻)
D. 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排比、拟人)
4.下列各句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 贵校师生热情地邀请我莅临指导,校长亲自在校门口迎接,我很感动。
B. 周末去朋友家做客,见面后,朋友对我说:“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
C. 我的大作已正式出版,现已寄至您处,请在百忙之中予以指正。
D. 你知道吗?我们初中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最珍贵的礼物惠存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的端午假期首日,国内游客超1700万左右。
B. 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这是教育系统目前的当务之急。
C. 为了家乡经济的发展,彰武县县长开启直播带货模式,为彰武特色农产品代言。
D. 随着中高考对阅读能力考查的比重越来越大,使家长们开始重视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 《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 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D. 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共3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选自宋濂《王冕传》)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B.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C.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D.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8.对下列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出游
B.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等待
C. 或牵牛来责蹊田(《王冕传》) 践踏
D. 馆秘书卿泰不花家(《王冕传》) 寓居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在宗庙中举行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他已经成年。
B.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
C.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即会试及第者。
D. 燕都,或称燕京,即今日北京之别称,原为燕国都城,后为元明清三代都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善假于物也(《劝学》)
C. 伥伥无所依(《王冕传》)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D. 泰不花荐以馆职(《王冕传》)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冕与宋濂均是少年好学。宋濂因家贫只好借书遍观,并虚心向同乡前辈求教王冕则在家人支持下入寺庙苦读。
B. 王冕率真放达。他母亲想回故里,他就自己穿戴着古式的衣冠跟在母亲的车后,引来孩童围观讪笑,他也跟着笑。
C. 王冕慷慨仗义。当他听说朋友卢生死在滦阳,他就不远千里赶去,取回卢生的骸骨安葬,并收留了朋友的两个幼女。
D. 王冕胸有大志但未实现。他相貌魁伟,有副美髯,为人磊落有志向,可惜还未实践就去世了,很多人为之叹息。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从选文来看,宋濂与王冕在从师问学的经历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7分)
呼日格窃贼
张港
呼日格翻译过来是“桥”。叫桥的地方必有河,有河的地方必有鱼。
刘一竿在城里钓界数得上第一,故人称“一竿”。这回,刘一竿要超越自己,再铸辉煌,非钓到更大、更稀有的鱼不可。一竿天不亮启程,骑摩托往远了跑:奇迹在远方,在别人到达不了的地方。
刘一竿口渴心躁时,飘来蒿子灰的味道,阵阵煮苞米的浓香。往前看,一座小村庄,家家烟囱扯出长长的灰色飘带,车前子、马蔺花画出一条小路。刘一竿进村了。
没有栅栏围墙,家家通通透透,挂挂红辣椒对联一样在房门两旁,瓜蔓爬上碱土墙,爬上褐色的草屋顶,门口卧着懒洋洋的黄狗,红肚燕儿探出檐头,有人唱着歌,牛羊拥挤着,跑出红云。
一个提奶桶婆婆脸对肩钐刀老汉,乐得前仰后合,听不懂说着什么。
一竿上前,弯弯身子说:“大婶儿,想找口水喝。”
婆婆侧侧耳朵,笑笑,摇头又摇头。老汉也是摇头。
哦,他们听不懂我的话。一竿张大嘴一扬脖儿,比划出手捏杯子的姿势。婆婆取只碗,倾倒奶桶,送刘一竿嘴上,又倒一碗等他喝完续上。
一竿喝个透,老汉琢磨着一竿的家什,笑笑,比划出甩竿的样子。一竿点点头,笑笑,比划出提竿的姿势。老汉指一个方向,伸出大拇指。明白了,那个方向是出鱼的好地方。
一竿鞠躬告别,朝那个方向去了。
一座小桥,一湾清水,无边芦草,摩托不能去了。一竿把摩托推小桥下,看看四方无人,择柳丛密处,折一枝又一枝,盖严实车子。再看看,四方无人。一竿往河边去了。
找到了甩竿的好“涴子”,这儿,必有大鱼,怎么看都有大鱼。
怪了耶!换了面食,换了蚯蚓,鱼脊在水面翻花,却不咬钩。不咬就是不咬。刘一竿累得没了筋骨,急得毒火攻心,就是不咬。
看看太阳,一竿对自己说:我刘一竿,今儿要跌大跟头,要把脸丢这儿。一看表,得回程了。心沉沉,嘴苦苦。
走走走,一竿嗅到鲜鱼的腥味。寻味而去,看着一个临时存鱼的苇席鱼囤。
鱼囤中,全是奇鱼全是大鱼,鲜活着。一竿这种人,见这场景,惊讶得不行。
四周无人,再看也是无人。一竿想起关于钓鱼的相声,他脚一跺,“丢了的脸,回来了!”就拣着挑着往网兜里装。
得鱼忘筌,一竿看不到那藏车的小桥了。青苇茫茫,东西南北,全一个样。曰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愁到害怕时,一竿舍下脸,喊起来:“有人吗——有人吗——”最后喊出“救命”。
一只小船儿一条汉子,摇晃来了。一竿说自己迷路了,找不到小桥了。汉子不答,舍船上岸,示意一竿跟着走。
桥到了,车尚在。刘一竿得胜回城。
要让人人知道刘一竿钓得大鱼,钓得奇鱼。
儿子正写作业,孩子拿张白纸,上面一个大大的“窃”。
“爸爸,这个字,下边是七还是提土?”儿子问。
一竿感觉,孩子的眼睛怪怪的,像是嘲笑,又似有恨恨的暗骂。
半夜,一竿睡魇着了,惊叫“窃贼!抓窃贼!”
上班开会,刘一竿忽的心乱,感觉背后全是指头在指指点点。时时有个声音:刘一竿是个小偷,偷鱼的窃贼。
懊悔,恐惧,刘一竿再也不能承受了,他决定到那个小村,向人家说明,赔礼道歉,给人家鱼钱。
刘一竿费了很大劲得知这个小村庄的名:呼日格。知道与呼日格的人语言不通,一竿特意请了翻译。
到得呼日格,刘一竿见人一个大鞠躬,村人围上来指指点点,像看大熊猫。一老人上前,与翻译对话。
翻译说几说,手脚齐上,比划起来了,左拧右晃搔脑袋。刘一竿急了 :“翻呀!怎么卡壳灭火了?”
翻译憋得脸通红,还是左拧右晃搔脑袋。
刘一竿说:“你不是老翻译么?你是怎么了?”
翻译一跺脚,说:“他们说的是方言。”
“方言怎么的?”
“他们的语言,没有‘偷’这个单词。”翻译说。
(原载《百花园》2018年第4期)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引用这个诗句,主要是为了表现刘一竿日暮时分在青苇茫茫的河边找不到藏车的小桥,难以回家的那种无奈与焦急的心理,同时也有戏谑的意味。
B.刘一竿偷了别人鱼囤中的鱼,回家后十分懊悔、恐惧,最终决定去赔礼道歉。推动他转变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他的良心发现,对错误行为感到懊悔,也有孩子与同事客观上带给他的压力。
C.在第三人称叙述的基础上,小说还利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来带领读者走进人物内心,如“找到了甩竿的好‘涴子’,这儿,必有大鱼,怎么看都有大鱼”,就是利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
D.大量使用短句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如“一座小桥,一湾清水,无边芦草,摩托不能去了”。这种句子结构简单,句义明晰,简洁明快,既可以节省笔墨,又能取得一语中的的效果。
15.小说通过较多的情节反转,使故事一波三折而又别具深意。如开头交代刘一竿在城里钓界数得上第一,但他在呼日格却一条鱼都没钓起来。请从文中再找出四个类似的情节反转的例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呼日格的村民,还有人认为是“刘一竿”。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要叙述你的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珠峰没有关门,游客尚可观赏。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_______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更为迫切。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势就岌岌可危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_______,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都_______ 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人的_______ 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中。官方的澄清声明向更多珠峰来访者透露出一个信息:珠峰永远敞开大门迎接更多人,_______ 每一个登山的人都要带着垃圾离开。虽说“珠峰无限期关闭”是误读,但也给所有向往珠峰的人提个醒: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这才是对自然最大的敬畏。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B.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C.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D.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熙熙攘攘 显而易见 必须 为所欲为 而且
B.纷至沓来 不言而喻 可能 随心所欲 但是
C.熙熙攘攘 不言而喻 必须 为所欲为 并且
D.纷至沓来 显而易见 可能 随心所欲 但是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B.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C.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D.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的浣花溪畔,是我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为避乱携家由陇右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杜甫在这里居住近4年,创作的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因为杜甫在这里创作的诗歌艺术特色鲜明所以后人把“成都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__________。
一千多年过去了草堂荒而不废塌而叉起金黄的茅草屋顶如同一艘不沉的航船,在岁月的长河中漂浮,在人心的海洋里远航。从古到今,亿万人__________地来到这里站在柴门边看草堂内外的景象亲近宅院中的一草一木,倾听园林里的天籁回声。曲径通幽,( ),人们寻寻觅觅,追随着诗人的屐痕。这里的一切,都可以__________出诗篇。这些诗篇,止于一个伟大的灵魂,源于青萍之末,敲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弦。杜甫草堂,是成都的魂魄所在也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块__________的碧玉,无论世界发生多大的变代它感是先帮眼,安静静地映照着人世使无数心烦意乱的心灵趋向优美,归于沉静。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圣地 络绎不绝 衍生 举世无双
B.胜地 川流不息 衍生 举世无双
C.圣地 川流不息 衍化 独树一帜
D.胜地 络绎不绝 衍化 独树一帜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徜徉在幽静的竹林间,穿过花树田垄
B.穿过幽静的竹林,徜徉在花树田垄间
C.穿过幽静的竹林,徘徊在花树田垄间
D.徜徉在花树田垄间,穿过幽静的竹林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起于青萍之末,源于一个伟大的灵魂,使这些诗篇拨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弦。
B.这些诗篇,起于青萍之末,止于一个伟大的灵魂,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弦。
C.这些诗篇,起于青萍之末,源于一个伟大的灵魂,拨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弦。
D.这些诗篇,起于青萍之末,止于一个伟大的灵魂,拨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弦。
五、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曹孟德的追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毛泽东的追求;深入农村,研究乡土,是费孝通的追求;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袁隆平的追求,同学少年,青春正少的你,也有很多追求吧?
请以“这才是我的追求”为标题,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②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写;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