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咽(yè) 商贾(gǔ) 阑干(lán)
B.迁谪(zhé) 裂帛(bó) 嘲哳(zhāo)
C.荻花(dí) 倡女(chānɡ) 钿头(tián)
D.悯然(mǐn) 霓裳(cháng) 红绡(x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冰泉冷涩 漂沦憔悴 举酒痛饮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千呼万唤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寻声暗问
D.东船西舫 杜鹃啼血 幕去朝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满座重闻皆掩泣 泣:哭泣
B.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是:这,此
C.琵琶声停欲语迟 语:说话,回答
D.今夜闻君琵琶语 语:语言
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转徙于江湖间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5.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区别。这种体裁的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多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曾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C.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抒情诗《长恨歌》《琵琶行》,还有七律《钱塘湖春行》等。
D.白居易的诗歌,不单《赋得古原草送别》人人皆知,他的《长恨歌》《琵琶行》也被众口传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之说。
7.下列对《琵琶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先略写送客,再详写听乐,接着详写琵琶女自述,最后写诗人独白,略写诗人自己,详略处理恰当。
B.音乐描写贯穿全诗,音乐是双方交流的“第一语言”,没有这一媒介,就不会有沦落天涯叹知音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情形了。
C.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绕船月明江水寒”以动衬静,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
D.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了琵琶女和诗人相遇相知之情。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人物感情丰富、性格鲜明。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与琵琶女相见的情形,以“ ,
”两句表现诗人急切的心情,同时描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一句,将音乐声比作珠子落下;“ ”一句则表明作者流下了很多眼泪。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 , ”两句写出了琵琶女弹奏暂时停歇时给人带来的深切感受,余音袅袅,令人拍案叫绝。
(4)在《琵琶行》中,诗人听完琵琶女诉说生活的不幸后,想到自己宦途所受的打击,以“ , ”两句表现他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体现了全诗的主旨。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听众的神情、江心的秋月写琵琶曲妙绝的诗句是“ , ”。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送严大夫①赴桂州
白居易
地压坤方②重,官兼宪府③雄。
桂林无瘴气,柏署④有清风。
山水衙门外,旌旗艛艓⑤中。
大夫应绝席⑥,诗酒与谁同。
[注] ①严大夫:严谟,长庆二年任桂管观察使。②坤方:指西南方。《易经·坤卦》中坤卦为西南之卦。③宪府:这里指御史台。④柏署:御史台的别称。⑤艛艓:一种小船。⑥绝席:不同席,独坐一席,表示地位尊贵。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指出桂林的地理方位在西南方,再表明严大夫身兼两职,位高权重。
B.颔联运用对比,指出桂林的条件不如京城,也暗示出严大夫为官清正廉洁。
C.颈联写官府所在环境及水路行船的出行方式,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慰藉之情。
D.这首诗即事感怀,语言朴素,但情感真挚,蕴含着送别友人时的复杂情绪。
10.这首诗的尾句“诗酒与谁同”与《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材料一:
文艺是对现实生活具有实际意义的精神活动,一个国家的文艺水平,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化水平,这个民族的思想境界。文艺有优劣,有高低,评价的标准就在于它是否为人民而书写,是否为人民而
歌唱。
文艺要为人民抒情,这是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因为一个成功的文艺作品,不会是作者的自吟自唱,而应是与读者的情感共鸣、心灵合唱。一个文艺作品是否有广阔的视野,是否有深厚的根基,决定了它能否获得成功。只有扎根于社会实践,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文艺工作者才有可能真正地打开视野,从“小圈子”中走出来,写出具有群众基础的优秀文艺作品。
文艺要为人民抒情,首先要求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创作观。近些年来,文艺领域有些杂音、噪声,“偏”“怪”“奇”渐渐流行起来,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真正的文艺工作者是不会哗众取宠的,他们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做指引,为人民写作,为人民抒情,不论外界多么嘈杂,他们总能坚守自己的良心,为人民群众呐喊,为基层人民歌唱。
文艺要为人民抒情,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有真实的情感。中国古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文艺工作者要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真情和热情,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创作反映群众呼声的作品。
文艺要为人民抒情,也需要文艺工作者以负责任的心态去创作。唐代诗人卢延让有句名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搞文艺创作,就要有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神,对作品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文艺工作者要多推敲、多思考,把每一个字都落到实处,让每一句话都充满感情。
文艺要为人民而歌唱,这样的文艺才真正具有价值,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文艺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创作观,用优秀的作品为人民抒情。
(摘编自李凯歌《文艺要为人民抒情》)
材料二:
抒情是诗歌的基本特质,但诗歌还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诗言志”,表达情怀、理想和志向,倡导某种价值,弘扬某种精神。
“道始于情”“诗缘情”,古人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可惜,情感匮乏是时代普遍性问题,冷漠是某些现代人的标配表情。当代诗歌因为情感的匮乏,情感浓度不够,导致精神性匮乏。当然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光有“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在情感之上的更高的精神性力量。孟子将这种精神性力量称为“浩然之气”。“浩然之气”需要长期培育涵养,否则就不会生长、增进。
精神性力量,首先是一种情感力量。情感是一切诗歌、文学和艺术的基础,所谓诗歌、文学和艺术,就是情感的形式化。情感要转化为精神性力量,首先需要文字和艺术的形式化。然后,情感还需要精神化,才具感染力、冲击力。
那么,如何将情感转化为精神性力量 这就需要积蓄、组织、调节和转化。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形式化,但仅仅停留在抒情,也不能转化为精神性力量。就像孟子所说的,情感还需要“配义与道”,才能成为浩然之气,成为一种精神,才能长存天地。
精神性力量,是情感力量的提炼与升华。而这需要涵养。涵养“浩然之气”,需要功夫。孟子强调要将“存其心,养其性”贯彻生命的始终。诚意正心,才能与天地感应相通,心通天地。二程对此有更深的认识,认为精神修养最重要的是一个字:敬。程颐指出:“主一无适,敬以直内,便有浩然之气。”“主一”就是专心一处,“无适”就是不要三心二意。“主一”用在情感上,就是专一,就是深情执着。专一其实就是深情,诗歌、文学和艺术,最重要的不就是深情吗
何谓“情”,梁漱溟认为,情就是相续绵延不已,意义也是如此。情是相续、连绵的感觉感受,就是反反复复,不断纠缠,绵延不止,不断深入。与涵养功夫同理,只有用情专一、深情,才会将情感积累沉淀,才能将个人情感浓缩,最终突破。
在更高层次上,积蓄的情感,响应正义和道德的呼声,最终爆发,喷涌而出,上升为一种精神性力量。
所以,“配义与道”很重要,激情要转化为伟大的诗歌和艺术,需要有大义,需要道德伦理的高度,需要提升至阔大境界。
冯友兰说,中国哲学传统的精髓是“提高心灵的境界”。何谓境界 境界就是心灵品位,就是精神层次。精神永远不死,灵魂不灭,在世上跨越时空流转。故曹丕有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其本质,不是文章不朽,而是伟大的情感和精神凭借文字历千万年
不灭。
(摘编自李少君《从“情感”到
“精神”的关键飞跃》)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虽是一种精神活动,但具有现实意义,它的水平高低往往体现了国家的文化水平与民族思想境界的高低。
B.文艺工作者的作品要获得成功,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首先要做到扎根于社会实践,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C.情感转化为精神性力量不能一步到位,需要经过积蓄、组织、调节和转化的阶段,其中“配义与道”是非常关键的。
D.孟子和程颐对情感力量的提升与升华是需要涵养的看法存在分歧,孟子强调的是“存其心,养其性”,而程颐强调的是“敬”。
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文艺的抒情性,但前者侧重于为谁抒情,后者侧重于情感提升。
B.材料二通过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分析了古人注重文艺中的情感体现及其向精神性力量的转化。
C.文艺工作者具有了正确的创作观,才能不受“偏”“怪”“奇”等文艺乱象的影响,实现文艺为人民抒情。
D.伟大的情感和精神才是一部伟大的文艺作品跨越时空、历千万年不灭的根本原因。
13.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观点与材料一有何异曲同工之妙
三、综合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尽管李白的“诗仙”是口碑,白居易的“诗仙”是官定,但就诗作和影响来说,他们都无愧于这一称号。即使民间把“诗仙”授予了李白,却也给白居易留下了“诗魔”“诗王”的雅号,并被后世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这就与李白、杜甫齐名了。
白居易的诗以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易懂等特点,为妇孺皆知,享誉中外,影响巨大。他秉持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被历代文人奉为座右铭。无论从文学思想、诗歌观和创作成就上,还是在中国诗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上,白居易都无愧于历史上伟大诗人之一,无论是“诗魔”“诗王”,还是“诗仙”都 ① 、当之无愧,也毋庸置疑。但 ② 的是白居易在处世、做官方面的功夫,也可以称为“仙人”了。有唐一代做官并做大官的诗人不少,但能像白居易一样经得起高官厚禄诱惑,在政治斗争和权位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善始善终者,实在是
③ 。
1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5.把画横线的句子由一个散句改写成一个整句。
答案:
1. C 2. A 3. D 4. D 5.D 6. C 7. C
8. (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大珠小珠落玉盘 江州司马青衫湿
(3)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4)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5)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9.B
10. “诗酒与谁同”,“诗酒”代表诗文才华,表达对严大夫诗文才华的赞美。“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感叹自身沦落天涯,也是对同病相怜的失意人的同情、安慰和叹息。
11. D 12. B
13. (1)“为时而著”“为事而作”,强调对时代的关注,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
(2)这与材料一强调要扎根于社会实践,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负责任的心态去创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14.①名副其实
②鲜为人知
③凤毛麟角
15.白居易的诗不仅题材广泛,而且形式多样;不仅语言平易,而且通俗易懂;不仅妇孺皆知,而且享誉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