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2 23:1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1《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战栗(lì)   澹然(dàn) 剡溪(shàn) 青冥(mín)
B.木屐(jī) 渌水(lù) 訇然(hōnɡ) 天姥(lǎo)
C.霓红(ní) 石扉(fēi) 瀛洲(yínɡ) 长嗟(jiē)
D.鸾鸟(luán) 悸动(jì) 霹雳(lì) 恍然(ɡuā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崩摧 荡漾 折腰 啼叫
B.层颠 列缺 丘峦 枕席
C.吴越 浩荡 倾倒 半璧
D.照耀 微茫 青涯 龙吟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实在
B.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横亘
C.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D.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虎鼓瑟兮鸾回车
B.云青青兮欲雨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D.对此欲倒东南倾
5.下列各句中“之”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欲因之梦吴越 (代词,指代前面越人的话)
B.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助词,的)
C.失向来之烟霞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音节助词,无实义)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余因得遍观群书
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  ②年且九十
D.①迷花倚石忽已暝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与之相似的有“歌”“行”。
B.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常借助奇妙的幻想来表达感情。
D.留别,临行前留下诗文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梦游天姥吟留别》既抒发惜别之感,同时也借题发挥,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和意向。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        ”和“       ”,令人叹为观止。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句子是“         ,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南朝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清的句子“        ,        ”。
(4)当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权贵的时候,许多有志之士往往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        ”,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5)一些古典诗词都曾流露出某种消极情绪。当感到失落,想发泄内心的愁苦时,我们可以吟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
答案:(1)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2)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3)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5)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9—10题。
别匡山[注]
李 白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 匡山:指四川彭明县(今江油市)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
B.“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
C.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
D.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不同。
10.有人认为,这首诗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文,试作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 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綮《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中下层庶族文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B.《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与《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但《虞美人》中相关文字境界不高,艺术造诣比不上《将进酒》。
C.文章以王昌龄的诗歌为例,论证了饱满蓬勃、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
D.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12.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3.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盛唐气象的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三、综合表达
14.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含标点符号)
李白的《静夜思》,通行的文本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现在市面流行的各种唐诗选本都是如此。然而,这是后人改动过的文本,不是李白所写的原始文本。现存最早的李白集刊本——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所载《静夜思》才可能是李白所写原始文本: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
1. C 2. A 3.B 4. D 5.C 6. A  7. D 
8. (1)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2)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3)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5)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9.C 
10.《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记梦为由,抒写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别匡山》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诗人奋斗的豪情、高远的追求和欲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11.A 12. B 
13. (1)盛唐气象表现为朝气蓬勃、情绪饱满。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而李白的这首送别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和对风景的迷恋之情,充满了喜悦和蓬勃朝气。其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的寥廓高远的景象,气势博大,风格雄厚,意境壮阔。
(2)盛唐气象还表现为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两句形象地写出晚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就好像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一样,白天水汽弥漫,天空云彩兴起,结成海市蜃楼般的奇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两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比喻精彩。
14. (示例一)《静夜思》的通行文本不是李白所写的原始文本。
(示例二)《静夜思》的通行文本与李白所写的原始文本不同。
(示例三)李白所写《静夜思》的原始文本与通行文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