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2 23:2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3《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损:减损
B.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C.如今有谁堪摘 堪:可以,能够
D.独自怎生得黑 怎生:怎么、怎样
2.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
A.《乐章集》 B.《漱玉词》
C.《花间集》 D.《稼轩长短句》
3.李清照的词被誉为(  )
A.稼轩体 B.半山体
C.易安体 D.诚斋体
4.下列对联不是写李清照的一项是(  )
A.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
 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
B.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C.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D.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       ,       ,      ,
      ,      。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①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
②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
③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
④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
⑤作为女人
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
A.⑤②④①⑥③ B.⑤④⑥①②③
C.⑥①④⑤③② D.⑥①②③⑤④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          ,      、
       ”,作者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2)《声声慢》(寻寻觅觅)中“      ,       ”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
(3)《声声慢》(寻寻觅觅)中“      ,      ,
      ” 三句使用叠词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4)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借大雁来表达对故国、亡夫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
(5)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通过拟人的手法,用一个反问句来表达故物依然、人面全非的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
        ,         ”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7—8题。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山花子②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③,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 ①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唯独桂花不在其列。②作于北宋灭亡,词人南渡之后。③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鹧鸪天》描述桂花柔雅的“体性”、浓郁的香气、亮丽的色泽,赞其风姿出众,显示了词人的审美品味。
B.《山花子》从形态着手,描摹桂花样貌,从形到神,借晋代名士来比桂花的不凡风度,以人喻花。
C.两首词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梅、菊或丁香作为陪衬,展现出桂花的清雅脱俗,带有较为鲜明的主观感受。
D.同为咏桂,从《鹧鸪天》中直白的自信,到《山花子》中蕴藉的忧愁,显示了南渡前后词人词作风格的转变。
8.这两首词的最后两句都提到了“无情”,你如何理解 请简要阐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位多才多艺的女作家还有一个很特别的雅号——“李三瘦”。 这个雅号不同于其他古代诗人、词人的雅称,它不是出自古代诗话词话、文人笔记,而是源于已故现代知名文学研究专家傅庚生的命名。所谓“三瘦”是说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为词坛留下了三个含“瘦”字的传诵千古的名句。
第一个含“瘦”字的名句:“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女词人突破常规,把通常形容人或动物的“肥”“瘦”移用到花草上,写出了她爱花的情趣、惜花的情感、叹花的情态:语新意隽。李清照擅长寻常言语谱新声,赢得了历代文人的褒扬、赞赏。南宋文学家胡仔赞叹:“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绿肥红瘦’,此语甚新。”清代词学家黄蓼园说:“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黄蓼园所言极是,深晓其中之妙。
第二个含“瘦”字的名句:“新来瘦, 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诗忌直贵曲,词人不直接说“新来瘦”的缘由,而是以否定的句式来作暗示,让读者思后才有所得,含蓄蕴藉。清代文人陈廷焯评论道:“‘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这精到点评直指“新来瘦”的妙绝之处,便于我们细细咀嚼。
第三个含“瘦”字的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黄花瘦” 的“瘦”字,与首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愁”字相呼应,以花喻人,物我交融。这样营造了一个凄清孤寂的怀人情境,勾画出一幅佳人兴叹、怜花自怜的画面:意境极美,意在言外,含蓄不露。据说,李清照写好重阳《醉花阴》后,寄给丈夫赵明诚,赵“叹赏”,自叹不如, 而内心又想胜她。于是闭门谢客,艰苦构思填《醉花阴》词五十阕,把妻子词作混在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赏鉴。陆品味再三后说:“只三句绝佳”,即“……人比黄花瘦”三句。故事未必实有其事,但那三句绝佳确是事实。
李清照“三瘦”词句一写伤春的心绪,一抒离别的哀怨,一描独处的孤寂。它们从不同角度书写“幽愁”,用语新颖,给人异乎寻常的审美体验,因而名传千古。傅庚生先生认为易安擅用“瘦”字,因此效仿张先取名“三影”之法,称李清照为“李三瘦”。
李清照用“瘦”字入词的还有《多丽·咏白菊》中的“渐秋阑、雪清玉瘦”,赏梅词《殢人娇》的“玉瘦香浓”等。这些词里的“瘦”字用得也很精彩,可以一并欣赏。
总之,易安居士笔下的“瘦”辞句,质朴淡雅、婉美灵秀,各尽其妙,是朴字见色、平中见奇的典范。李清照为后来者如何炼字作了极好的示范。不细细玩味,岂不辜负了铸词高手的匠心独具
(摘编自朱永芳《李清照缘何叫“李三瘦”》)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词因把爱花情趣、惜花情感、叹花情态表现了出来,而获文学家胡仔褒扬。
B.作者也认为“绿肥红瘦”一句虽短小却也藏无数曲折,虽无限凄婉却也妙在含蓄。
C.“新来瘦”三句直接陈述“瘦因”,具体指出“瘦”无关“病酒”也无关“悲秋”。
D.赵明诚与妻赛诗虽未必真有其事,但陆德夫认为“人比黄花瘦”绝佳却实有其事。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用大量篇幅主要论述了李清照雅号为“李三瘦”的原因。
B.文章多处使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条理清晰地展现了李清照“三瘦”词句的绝妙之处。
C.文章论证了李清照“三瘦”词句之所以名传千古,是因为它们都给人不同寻常的审美体验。
D.文章从语言、表现手法、意境等方面分析李清照“三瘦”词句,事例丰富,颇具说服力。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对李清照三“瘦”词句的评点,可以成为我们判断其词作含蓄婉约风格特征的佐证。
B.雅号途径来源比较广泛,古代的诗话词话、文人笔记甚或近人评价都可成为雅号的出处。
C.宋词人张先有雅号为“三影”,这应与其诗词常用“影”字且有“影”字佳句有所关联。
D.品味李清照诗词,一定要从其用字之处细细品玩,否则就辜负了词人的一番匠心妙用。
三、综合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宋词的耀眼绚丽,并不逊于唐诗的灿烂辉煌。遗憾的是,
  ①  ,闪耀于文坛的女性作者寥若晨星。除了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朱淑真几位外,天资聪颖、文辞造诣不输须眉的女词人当大有人在,只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风里,她们的芳名连同其杰作都被遗忘和湮没了,  ②  。
词到南宋,日臻成熟,洗尽了铅华,拓宽了视野,更加自由而多侧面地观照社会人生。到了宋末,面对元朝的入侵,诗词自然要担当起“记录时代”的使命,这时的宋词急速“变身”,记录兵连祸结、颠沛流离之状,抒发国恨家仇、生死别离之痛,弘扬爱国主义人文精神就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朝野上下,在拯救民族危亡同仇敌忾的呐喊声中,   ③   。宋代文坛上的女词人,其人其事,感天地,泣鬼神。
12.下列句中的引号与原文画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只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风里,她们的芳名连同其杰作都被遗忘和湮没了。
B.面对元朝的入侵,诗词自然要担当起“记录时代”的使命。
C.抒发国恨家仇、生死别离之痛,弘扬爱国主义人文精神就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D.“空”作为诗词中的常用字,意蕴丰富。
13.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答案:
1. A  2. B  3. C  4. D 5.B
6. (1)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2)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3)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4)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5)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7. A 
8.《鹧鸪天·桂花》中,词人嗔怪屈原情思不足,没有眼光,独独遗漏桂花。借为桂花鸣不平,来表现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以及对高洁品行的追求。《山花子》中,词人嗔怪桂花太过无情,打破自己的好梦。既表现桂花香气之浓郁,也抒发了自己南渡后悠远绵长的忧愁。
9. A  10. D 11.C 12. C 
13.①无论是唐还是宋 
②幸存传世者凤毛麟角 
③巾帼英雄没有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