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方案 福州】2015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一篇 积累与运用(共3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方案 福州】2015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一篇 积累与运用(共3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07 20:2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1张PPT。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第一篇 积累与运用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附录二 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和难读字附录六 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一 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常用汉字附录三 初中生易写错字集录附录四 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附录五 常见易混词辨析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第一篇 积累与运用第10课时 名句默写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第5课时 口语交际第9课时 名著阅读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第一篇 积累与运用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  福州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字音、字形的要求是: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常用字词的音、形、义。近年来福州市中考对字音、字形的考查主要是易读错、写错的多音字、多义字、形近字、形声字和同音字。字音的主要考点有:①形声字的读音,主要是受声旁影响错读;②形近字的读音,主要是与其形近字错读;③多音字的读音,一些字的字义不同,读音也不同,但人们往往不加区别地将其错读成一个音;④形异音同字的读音,一些字的形体不同,但是读音相同,常常将它们放在一起考查,且混上一个或多个读音不同的加以辨析;⑤方言读音对普通话读音的影响等。 字形的主要考点有:①能运用多种检字方法使用字典、词典;②判断汉字书写的正误;③纠正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错别字;④从词语、句子或语段中发现并改正错别字;⑤从广告词中找出因创意而用错的字并分析原因。
2015年中考仍然侧重对多音字、多义字、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的考查。考查形式主要为综合运用题,往往设置具体的语境来考查字音、字形。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 题 例 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字音、字形题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那么,怎样备考字音、字形才算是“得要领”呢?
一、辨析字音的方法
1.避免因习惯而错读。
如:“符(fú)合”的“符”常被错读为“fǔ”,“档(dàng)案”的“档”常被错读为“dǎng”,“粗犷(guǎng)”的“犷”常被错读为“kuàng”。
怎样避免这种错读呢?
(1)换词识别。像“符号”只有“fú”这个音,就能确定“符合”也读“fú”。方 法 总 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韵母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
韵母“er”用作韵尾时写成“r”。如:花儿(huār)。
u和i连在一起拼写时,标调时不按a、o、e、i、u的顺序来标调,而是哪个韵母排在后面,就标在哪个的上面。
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和诗歌每行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使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时,用隔音符号(’)隔开。如:皮袄(pí’ǎo)。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二、辨析字形的方法
1. 以音辨形。
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例如:“气慨”“扑溯迷离”,根据形近字与其读音的差别,只要一读,就会发现:“慨”读“kǎi”,“概”读“gài”,此处应为“概”;“溯”读“sù”,“朔”读“shuò”,此处应为“朔”。
2. 以形辨形。
对于因不辨形声字形旁而产生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形旁的方式推断。如:“拌脚石”,锁定偏旁进行分析:“拌”从“手”,是“搅和、争吵”的意思,而“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故应为“绊”。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3. 以义辨形。
不明词义或误解词义而造成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采用逐一释义的方式来锁定。如:“穿流不息”,用逐一释义的方式看,成语“川流不息”意思是“像河流那样不停流淌,形容人或车、船来往不断”,“穿”不合词义,应为“川(河流)”。
4. 结构推形。
有的词语,特别是成语,结构对称,词义也相对应,如果书写错误,就可通过对相应字字形字义的辨析推断出来。如:“兴高彩烈”“察颜观色”等词语,结构上都是并列关系,利用对应位置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关、词性相同的特点,就可以看出“彩”与“兴”对应,当用表“神色”的“采”;“颜”与“色”不相对,“色”是脸色,而不是颜色,因此“颜”应为“言”,即语言。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5. 来源推形。
对于不了解词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如:“世外桃园”这个错例,“世外桃源”与陶渊明有关,他曾写下著名的《桃花源记》,因此“源”不能误写为“园”。
6.语境推形。
对于给出语境辨析错别字的,我们一定要依托语境的限定、选择功能来判断。例如中考题“……常言道‘勤奋是成功之母’,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没有春天里的劳作,那能换来金秋的硕果累累?”“颠簸”的意思是上下震荡。“颠扑不破”是个成语,意思是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从句意上看应为“颠扑不破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那”是指
示代词,“哪”是疑问代词,包括有疑而问(询问)和无疑而问(反问)。从语境上分析,这是一个反问句,应为“哪”字。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课时┃ 字音与字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附录一 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常用汉字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常用汉字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常用汉字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常用汉字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常用汉字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常用汉字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常用汉字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常用汉字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常用汉字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常用汉字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常用汉字附录一┃初中生容易读错的常用汉字附录二 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和难读字附录二┃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和难读字附录二┃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和难读字附录二┃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和难读字附录二┃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和难读字附录二┃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和难读字附录二┃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和难读字附录二┃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和难读字附录二┃常见成语中的易读错字和难读字附录三 初中生易写错字集录附录三┃初中生易写错字集录二字词语
(弊)病   (提)纲   (沧)桑   脉(搏)
(贡)献 (迥)然 (诋)毁 (穿)插
默(契) (文)牍 (掠)夺 (赏)罚
(姑)息 急(躁) 作(祟) 气(概)
(矫)健 (琐)屑 (涣)散 高(亢)
驾(驭) 简(练) (篡)夺 (武)装
(贸)然 宽(敞) (蹂)躏 (肄)业
(部)署 (教)唆 分(歧) 赌(博)
演(绎) 山(坳) 调(剂) 融(会)
(泯)灭 阔(绰) (幌)子 (辍)学
(皎)洁 凋(敝) 规(矩) 针(灸)
(憧)憬 严(峻) 熟(练) 自(恃)
穿(戴) 遭(殃) 寂(寞) 挑(衅)
贫(瘠) (抉)择 (赔)偿 坦(诚)
(偌)大 蹒(跚) (迸)发 精(湛)
(既)然 (布)置 (覆)没 (亟)待
(暮)霭 狂(妄) (伶)俐 (连)襟附录三┃初中生易写错字集录 (砥)砺 (炫)目 (蹉)商 (妨)碍
(剔)除 (呕)吐 (谛)听 感(慨)
害(臊) 范(畴) 真(谛) 寒(暄)
(诬)告 (盲)目 (附)会 精(悍)
(瑰)丽 迁(徙) (弧)度 秘(诀)
(狙)击 震(撼) 通(缉) (蜡)纸
商(榷) 杀(戮) (崛)起 (晾)干
宽(恕) 清(澈) 严(厉) 萎(靡)
拖(沓) 隔(膜) 良(莠) 苦(恼)
接(洽) (眨)眼 (厮)杀 告(罄)附录三┃初中生易写错字集录(慑)服 (惆)怅 (饶)恕 (伸)张
(漱)口 惊(骇) (蛰)伏 (袒)护
清(晰) (聆)听 调(查) 报(销)
(喧)闹 造(型) 怠(慢) 自(诩)
大(概) (昭)雪 (陡)坡 (震)撼
(沦)落 (沮)丧 (谒)见 (伎)俩
(魅)力 (赡)养 (檄)文 (楷)书
鹤(唳) (怂)恿 (掣)肘 勉(励)
(晌)午 (恬)静 (荟)萃 (漫)谈附录三┃初中生易写错字集录(蜕)化 (缜)密 熏(陶) (恼)火
游(弋) 装(订) (濒)临 (痊)愈
编(纂) (涵)养 清(澈) 引(申)
迟(钝) (玲)珑 视(察) 偏(袒)
简(陋) 疲(沓) 闪(烁) 拉(拢)附录三┃初中生易写错字集录
四字词语
和(蔼)可亲  陈词(滥)调  (唉)声叹气
别出(心)裁 (川)流不息 病入膏(肓)
(殚)精竭虑 (黯)然失色 并行不(悖)
独出心(裁) 桀(骜)不驯 不(假)思索
耳(濡)目染 独占(鳌)头 仓(惶)失措
飞扬(跋)扈 按(部)就班 草(菅)人命
(奋)发图强 白璧无(瑕) 层峦(叠)嶂
蜂(拥)而来 缠绵悱(恻) 膏(粱)子弟附录三┃初中生易写错字集录苦心孤(诣) 明辨(是)非 (诡)计多端
口干舌(燥) (励)精图治 名(副)其实
海角天(涯) 名列前(茅) 汗流(浃)背
(流)芳百世 (铭)记不忘 怙恶不(悛)
流言(蜚)语 (谬)种流传 (焕)然一新
(漠)不关心 (激)流勇退 略胜一(筹)
富丽堂(皇) 坚如(磐)石 落英(缤)纷
金(碧)辉煌 貌(合)神离 弄巧成(拙)
精神(涣)散 奴颜(婢)膝 (呕)心沥血附录三┃初中生易写错字集录
(铤)而走险 (蓬)筚生辉 (滥)竽充数
(喧)宾夺主 披星(戴)月 礼(尚)往来
(栩栩)如生 一张一(弛) 一(筹)莫展
前(倨)后恭 图穷匕(见) 言简意(赅)
轻歌(曼)舞 (墨)守成规 如法(炮)制
世外桃(源) (销)声匿迹 心浮气(躁)
营私舞(弊) 欲盖弥(彰) 运筹帷(幄)
(班)门弄斧 仗义(执)言 可见一(斑)
英雄(辈)出 无精打(采) 直(截)了当附录三┃初中生易写错字集录(敝)帚自珍 中流(砥)柱 原形(毕)露
走(投)无路 为虎作(伥) 出人(头)地
出类拔(萃) 三(番)五次 鞠躬尽(瘁)
不(计)其数 变本加(厉) (脍)炙人口
(寥寥)无几 委(曲)求全 当(仁)不让
含辛(茹)苦 (肆)无忌惮 不可思(议)
(徇)情枉法 相(提)并论 锐不可(当)
明(哲)保身 惩前(毖)后 鱼目(混)珠
(执)迷不悟 赴汤(蹈)火 粗制(滥)造附录三┃初中生易写错字集录
气势(汹汹) (指)日可待 谈笑风(生)
一劳永(逸) (缘)木求鱼 (偃)旗息鼓
大相径(庭) (循)序渐进 心(灰)意懒
如火如(荼) 熙熙(攘攘) (漏)洞百出
(枉)费心机 照本(宣)科 前(仆)后继
水(泄)不通附录三┃初中生易写错字集录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词语教学的规定十分明确:“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近年来福州市中考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的要求为: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常用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运用这些词语,积累并正确使用课外常见常用的词语(包括成语、熟语)。近年来福州市中考试题中,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由原来直接考查词语的释义变为以考查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为主。
2.对同义词的考查,重在比较辨析。
3.加大成语考查的力度。
对词语的考查题型主要有:
1.选择题:(1)选出所给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或解释不当的一项;(2)选出依次填入句子或语段中的词语或成语最恰当的一项。
2.填空题:(1)用相关的词语替换语段中的画线文字;(2)根据语境要求填写相应的成语;(3)从备选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或用序号按要求填空。
3.简答题:结合具体语境解释指定词语的意思并用新词造句。
2015年,福州市中考试题对词语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词语的理解。主要有如下考向:(1)正确理解课内外常用词语和新生词语;(2)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及表达效果;(4)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生词和新词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析词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
2.词语的运用。主要有如下考向:(1)判断词语(主要是成语)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的正误;(2)在一定的语境中能正确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词语(包括关联词语);(3)运用常见的词语写一段话。
本考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所学教材中出现的常用词语和新生词语,试题载体则不限于所学的教材,很大一部分是把所学词语移用于生活和时事中的鲜活材料。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 题 例 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方 法 总 结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6.弄清双重语义。
有的成语还具有双重含义,我们要全面分析成语的双重身份,不仅知其一,还要知其二。如:“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处之泰然”既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以指对事物无动于衷;“想入非非”既形容想法大胆、新奇,也可以指荒唐离奇、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三、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
1.所填关联词语要符合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二是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出不同的关联词语。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附录四 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附录四┃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附录四┃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附录四┃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附录五 常见易混词辨析附录五┃常见易混词辨析附录五┃常见易混词辨析附录五┃常见易混词辨析附录五┃常见易混词辨析附录五┃常见易混词辨析附录五┃常见易混词辨析附录五┃常见易混词辨析附录五┃常见易混词辨析附录五┃常见易混词辨析附录五┃常见易混词辨析附录六 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 某些成语意义比较接近,中考中有些题目要求辨析其意义或用法上的差异。如果不能明辨其差异,自然就难以选出正确答案,备考时必须注意。下面列举部分重要的易混成语。
[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 均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能安然处之。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如:水在流淌时是不择道路的,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在的,它们都懂得随遇而安的道理,所以它们是快乐的。 [半斤八两 伯仲之间]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强调水平相当,通常比喻彼此不分上下,多用于贬义。伯仲,古时兄弟排行的次序,分别指老大、老二,比喻二者相当,不分上下。
[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弄颠倒了;后者重在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如:作文训练中忽略语言训练而大谈审题或技巧,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病入膏肓 不可救药] 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前者偏重于“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强调无法挽救。如: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者手下没有不可救药的孩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 [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 都含“凭空捏造”之意。前者偏重于没有事实根据;后者偏重于“本来没有”,语气也较重。如:有关我国有可能今年年底开征奢侈品消费税的说法,是无中生有的事。
[不刊之论 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刊:消除,修改);后者重在强调论断正确,不可改变。如:在遵守了眼下比较合乎理智的规则之后,我们是否就应当奉之为不刊之论呢?不是,因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当规则不合乎真理的时候,制定新的规则将不可避免。
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 [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 前者多形容消息、言论传播得迅速;后者多形容东西突然消失。如:前天,市民江某进超市购完物品后,发现自己放在存包柜里的东西不翼而飞。警方提醒,节前类似案件较多,购物市民需加强防范。
[饱经沧桑 饱经风霜] 二者都指阅历深。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则侧重于经历长期困苦生活的磨炼。如:她那恬淡的面孔上,满刻着饱经沧桑的皱纹。
[不堪设想 不可思议] 二者都有“不能想象”之意。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如: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所运用的高超技艺,至今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 [参差不齐 良莠不齐] 二者都指“不整齐”。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别;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一,后者指好的坏的混在一起。如:改革开放初期,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
[如虎添翼 为虎添翼] 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带褒义;后者则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者不但不制止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反而为虎添翼,给了他许多帮助。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 [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二者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作横向比较,表示对某个人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后者作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如:小红这丫头竟敢只身斗小偷,不能不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变化无常 变化多端] 前者侧重于变化没有规律,常用于天气、性情等;后者形容善变,变化方式多,常用于手段、方法等。
[风言风语 流言蜚语] 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前者多指无意,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或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者往往出于某种险恶用心。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 [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都含有“使人吃惊”的意思。但其区别在于,用“耸人听闻”时,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惊;用“骇人听闻”时,说明发生的事是事实,指惊人的、卑劣的坏事。
[挥金如土 一掷千金] 都形容极度挥霍。前者偏重于对钱财的轻视;后者偏重于一次花费之多。
[恋恋不舍 流连忘返] 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前者语义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景等;后者则偏重对景物的留恋。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附录六┃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中考对病句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②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四个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③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④在语段中找出病句后进行修改或用符号修改。考查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在读写实践中常犯的几种语法错误,试题材料主要来自各种媒体。
福州市中考考试说明要求:能辨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冗繁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常见语病。形式上,2013年之前福州市中考的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考查形式为选择题,从2013年开始,考查形式改为直接修改,即在答题卡上写下正确的句子或写出修改意见。2015年中考对病句的考查,仍将延续直接修改的形式。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 题 例 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方 法 总 结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解析]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解析] 例句中“切忌”已有“不要”的意思,应去掉“不要”。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解析] 此例中“无时无刻不”表示双重否定,而“无时无刻不忘”即为误用了否定词。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解析] 上述两例病因相同,都是两面与一面不搭配。[解析] 此例中“无论”后面不能接并列短语,只能带由选择性的连词“还是”或“或”组成的短语。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解析] 此例两分句主语相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主语之后。[解析] 此例中的并列谓语“注视和倾听”和宾语“报告”只能部分搭配。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解析] 句中先“讨论”再“听取”不合逻辑,属于语序不当的语病,应改为“听取并讨论”。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解析] “大约”“左右”都表示不确定,语意重复了,应该删掉其中一个。[解析] 使用“减少”“降低”“下降”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应改为几分之几或用百分比表示。把 “一倍”改为“一半”或“1/2”“50%”。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解析] 此例读起来很别扭,就是因为主语和宾语位置颠倒了。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解析] 借助语感来审读,就发现此例误将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了,可将“无比的”调至“热情”之前。[解析] 此句主干为“生产不能自给”,很容易看出主语“生产”和谓语“自给”不能搭配。应将“我国棉花的生产”改为“我国生产的棉花”。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解析] 此例主干为“博物馆展出古船”没有任何毛病,再看修饰语,“宋朝时期” 和“新出土”均为“古船”的定语,检查一下,就发现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古船”。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3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  
近几年来福州市中考在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时,一般是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的。在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时,要求学生自己创写句子,使之与上下文自然衔接;而在考查句子的仿写与修辞时,则要求学生能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或指定的例句,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进行仿写。
2015年福州市对“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这一考点的考查形式仍将以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为主。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 题 例 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方 法 总 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A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⑤句是总论,①承接⑤从反面举例论证,③承接⑤①说明原因,②承接③论述,④承接②论述。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可先纵观整个语段,基本确定前后句的关系。纵观这三句,我们可以用表假设的关联词去连接,结果就会出现可喜的效果。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答案] 如果与消沉的人厮混,你就不可能进取;如果你的朋友是积极向上的人,你就可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并且能从中得到激励,从而获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解析] 本段是《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语段,内容是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所给的四个句子都是围绕这个语境进行介绍的,我们只要找到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就能解答好这道题目,按照由总说到分说的顺序进行排列,首先是③句,其次是②④①句。 [答案] ③②④①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解析] 仔细阅读例句,从语法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特点:基本句式是“假如……,就……”,“假如”后是一个主谓句,表示人物的身份,“就”之后是一个介词短语作状语,状语之后是一个动宾短语作谓语,两者在内容上是承接前边人物的身份来写的。我们把例句细细剖析后,就可以“依样画葫芦”了。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解析] 首先分析句式,把握其句式特点,接着分析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画线句是两个明喻句,每个比喻句的后半部分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进一步形象地突出了祝福的作用。把这些认识清楚后,就可以仿造出符合要求的句子了。 [答案] 示例:久旱时的一场甘霖 为我送来凉爽 沙漠里的一片绿洲 为我带来希望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解析] 两个句子中的“书声琅琅”“专注凝神”“鸟语花香”“清风吹拂”都给我们展示了美好的意境,所以仿写句必须符合美好意境这一统一要求。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4课时┃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仿写与修辞第5课时 口语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同时在阶段目标中也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中考对口语交际的考查,重在交际,即说话是否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形式上,修改题比例不大,多以表述题为主,极少数省市将“听”也纳入考查范围,即听录音概括、筛选主要信息作答。
近几年来,福州市中考在口语交际方面涉及较少。2015年,口语交际这一考点可能会考查:准确、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根据活动情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 题 例 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方 法 总 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5课时┃ 口语交际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①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②根据提供的资料设计简单的活动方案;③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①专题性的综合考查:这一类试题,以专题类的形式设计多种多样的考题,内容大都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或公众关注的焦点,实用性强,应用文体得到了灵活运用,彻底摆脱了以前那种不注重应用、为了考试而学的局面。   
②全面性的综合考查:其特点是综合性强,信息量密集,既有宏观信息引导,又有微观信息呈现。
2015年,福州市中考对“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类题在考查形式上,会基本保持不变,在内容上仍然会突出社会热点,备考时需要关注中考前的一些热点话题。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 题 例 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方 法 总 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6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及要求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这一类题型是中考常见的语言运用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捕捉筛选能力和语言归纳概括能力,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之后,把最核心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进行有机组合,并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所提供的材料一般都是新闻报道,所答内容基本都有字数限制。出题的方式不外乎以下三种:给新闻拟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将新闻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看似是三种题型,实质是一样的,都需要将材料的主要内容高度浓缩,其中拟标题的要求相对要更高一些,语言要求更加精练和简洁。  
2015年,福州市中考对“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在考查形式上会保持不变,内容上更倾向于时鲜的素材。备考时要关注社会各方面的热点问题。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 题 例 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解析] 针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主题,仿照示例,提炼概括出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即可。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方 法 总 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7课时┃ 综合性学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  
所谓图文转换题,即将图画、图表等材料转换为文字表述。图文转换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从图画、图表等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图文转换题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1)揭示漫画寓意或给漫画拟标题;(2)为图片写一句或几句话;(3)揭示图表的走势或概括图表反映出来的情况变化。
近年来福州市中考较少涉及图文转换这一类型题目。 2015年福州市中考对“图文转换”类型的考查可能会参考各地的基本题型,但命题上会更加注重综合性,即把文字材料和图表、漫画结合起来考查。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真 题 例 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方 法 总 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第9课时 名著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总目标中也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因此,名著阅读已经成为中考语文试题的显著特色之一。  
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姓名、简历、国籍等)、作品(人物、情节、内容、主题、写法、文风)、阅读体验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查。
从近几年福州市中考趋势来看,名著阅读的选材均来自七至九年级教材附录“名著导读”中列举篇目中的6部,一般是三部中国名著、三部外国名著。2015年中考名著阅读篇目为《西游记》《水浒》《朝花夕拾》《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而试题类型,仍将以填空题、简答题为主。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 题 例 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方 法 总 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9课时┃ 名著阅读第10课时 名句默写  
古诗文默写题是近年来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题,考查范围一般是考试说明规定的古诗文篇目中的60篇。主要题型有直接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情境性默写、开放性默写。分值一般在12分,其中直接性默写在8分左右。2015年中考仍将延续这一趋势,考查的文言文背诵默写篇目有10篇,分别是:《〈论语〉十则》《〈孟子〉两章》《记承天寺夜游》《出师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峡》《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答谢中书书》《大道之行也》。第10课时┃ 名句默写第10课时┃ 名句默写真 题 例 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0课时┃ 名句默写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0课时┃ 名句默写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0课时┃ 名句默写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10课时┃ 名句默写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0课时┃ 名句默写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10课时┃ 名句默写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0课时┃ 名句默写方 法 总 结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0课时┃ 名句默写[解析] 其中“逑”“瀚”“阑”都是生僻字,比较难写,默写时往往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 [答案] (1)君子好逑 (2)瀚海阑干百丈冰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0课时┃ 名句默写[解析] 其中“暗”“莺”容易与同音字“岸”“鹰”混淆。其实这两组同音字的意义根本不同,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答案] (1)柳暗花明又一村 (2)几处早莺争暖树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0课时┃ 名句默写[解析] 其中“长”“蕃”容易与音近字“常”“繁”混淆。 [答案] (1)长使英雄泪满襟 (2)可爱者甚蕃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0课时┃ 名句默写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0课时┃ 名句默写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0课时┃ 名句默写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0课时┃ 名句默写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0课时┃ 名句默写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0课时┃ 名句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