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观察下图,从内容上判断新文化运动是一场( )
A.文学革命 B.军事革命 C.政治革命 D.经济革命
2.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以上说法,中国近代化进程首先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3.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4.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5.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D.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6.有人说,《新青年》杂志较早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五四”新文化和爱国运动《民报》较早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材料表明《新青年》《民报》
A.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介绍了陈独秀的理论主张
C.表达了要求民主和进步的愿望 D.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
7.2021年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央视的介绍词如下:“它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16年至1921年间,以《新青年》杂志为基本叙事线索,有效串联起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建党史上闪闪发光的名字……”据此介绍,可以判断该电视剧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新文化运动 D.国共第一次合作
8.对比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阅读下面两位中外历史名人的名言,从中可得出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是( )
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A.都反对封建迷信思想 B.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C.都主张追求自由平等 D.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9.有人说,《民报》较早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新青年》杂志较早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五四”新文化和爱国运动。材料表明《民报》《新青年》
A.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表达了要求民主和进步的愿望
C.介绍了陈独秀的理论主张 D.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1913年6月亲自发表“尊孔令”,鼓吹“孔学博大”。1914年又发布《祭圣告令》,通告全国举行“祀孔典礼”。……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他还说:“中国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滕何为?”
材料二: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什么关系。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题干图中“《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什么是新文学》”可知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内容,由此得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非军事革命或政治革命或经济革命,排除BCD项。故选A项。
2.A
【详解】依据“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可知作者认为近代化的顺序应该是思想—制度—器物(技术),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制度,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因此按照以上说法,中国近代化进程首先应该走的道路是开展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3.D
【详解】题干反映了五四运动前后“青年”由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转变为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开展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批判传统的封建道德礼教,鼓励个性解放,因此“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而五四运动中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巨大力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因此“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不是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1917年十月革命发生在五四运动之前,因此十月革命的影响也不是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排除B项;鸦片战争以来,中外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显然也不是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题干反映了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结合所学,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蔡元培此举反映了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冲击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有利于女性提高社会地位,A项正确;男尊女卑现象“根除”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排除B项;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但不能说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性作用通常是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排除C项;男女平等“完全实现”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5—1918年新文化运动前期“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新文化运动后期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这种变化可说明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时间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排除B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变,排除C项;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的说法太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题干反映了《新青年》杂志较早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五四”新文化和爱国运动,而《民报》较早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由此可见,《新青年》和民报都表达了要求民主和进步的愿望,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或爱国运动的开展,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新青年》和《民报》反映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A项;《新青年》是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报刊,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但《民报》是孙中山创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机关报,并不是介绍陈独秀的理论主张,排除B项;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不能说《民报》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依据“它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16年至1921年间,以《新青年》杂志为基本叙事线索,有效串联起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建党史上闪闪发光的名字……”可知与新文化运动有关,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而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1913年孙中山等人发动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但是迅速归于失败,排除A项;1915年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蔡锷等人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排除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开展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但丁的思想鼓吹人的价值,解放人的本性,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陈独秀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得民主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的进攻,两者都具有解放人们思想的意义,D项正确;但丁反对的是宗教的束缚,陈独秀反对的是迂腐的封建专制思想,排除A项;陈独秀代表的是无产阶级利益,排除B项;但丁主张的是解放思想,肯定人的价值, 但没有体现自由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根据题干“《民报》较早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新青年》杂志较早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五四”新文化和爱国运动”可知,两份报纸都传播了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都知道了革命运动,所以两份报纸都表达了民主和进步的愿望,B项正确;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题干没有涉及,排除A项;“介绍了陈独秀的理论主张”与《民报》不符,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0.(1)尊孔复古的逆流;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倒行逆施。
(2)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乱局面,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3)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培养了现代人才,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详解】(1)依据材料一“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可知反映了袁世凯上台后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倒行逆施,因此在思想文化领域力图用旧的思想观念继续禁锢人们的头脑。
(2)依据材料二“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与材料一构成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材料一反映的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乱局面、袁世凯当局掀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引起了陈独秀为代表的一部分进步知识分子的不满,他们强烈认为只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思想启蒙,开展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据“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得出培养了现代人才,据“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得出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据“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和所学知识,得出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