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同步检测(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同步检测(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2 19:2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
1905年11月 1912年1月 1912年2月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 经历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最终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5年底 1915年2月 1916年6月
袁世凯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混乱
A. 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腐朽 B. 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C. 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 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
【答案】D
【分析】
本题考查20世纪初中国的民主发展进程,要求运用所学解读表格信息。
【解答】
D.辛亥革命后,虽然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袁世凯图谋当皇帝,篡夺了革命果实。袁世凯死去后,中国又陷入军阀割据,民主共和的道路艰难曲折。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袁世凯称帝 ②二次革命 ③护国战争 ④军阀割据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切入点,考查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和军阀割据,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②①③④.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1913年6月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1915---1916年护国战争,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故选C(②①③④)。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A. 封建军阀垮台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D. 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意,必定会被推翻。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独裁和复辟不得人心,说明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下面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漫画,此漫画主要反映的是 ( )
A. 军阀混战的目的是夺取北京政权
B. 军阀的肆意搜刮
C. 各派军阀依仗武力, 无视国法
D. 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根据题干漫画信息,漫画中象征“军阀”的人在相互争斗,而“人民”被踩在脚下,结合所学可知,割据一方的大大小小的军阀,为了争夺地盘,进行连绵不断的争斗,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D符合题意;漫画没有反映混战的目的是夺取北京政权,排除A;漫画体现不出肆意搜刮,排除B;漫画体现不出各派军阀无视国法,排除C。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在孙中山这篇《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  )
A. 黄花岗起义 B. 武昌起义 C. 护国战争 D. 北伐战争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元旦登极,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群豪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南下,筹划讨袁。1915年底,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之下被迫宣布取消。6月,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本题考查了护国战争。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帝制,6月袁世凯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护国战争,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讨袁檄文》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后发生的“戮此民贼”的事件被称为(  )
A. 武昌起义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北伐战争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领导的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运动爆发,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的前奏,排除;B项发生在宋教仁遇刺后,排除,北伐战争发生在袁世凯去世后,D排除。
本题主要考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相关史实。由“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可知,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袁世凯复辟帝制。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相关知识。
在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很多革命者的初衷是追求自由、平等、民主,但结果却是以革命和人民的名义迎来了独裁统治。下列革命的过程,未曾出现这种情况的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 D. 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略
如果对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的总体特征进行概括描述,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 屈辱中探索 B. 自大显无知 C. 民族的悲歌 D. 曲折里奋进
【答案】A【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前期的总体特征,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
【解答】
A.根据题干时间1840~191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前期始终存在两条线索,一条是列强的侵略,一条是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因此,对这一时期总体特征的概括用屈辱中的探索最为合适,故A正确。
B.这是在鸦片战争前后,故排除B。
CD.这是在近代史后期,故排除CD。
故选A。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是孙中山为谁作的挽联?(  )
A. 蔡鍔 B. 黄兴 C. 宋教仁 D. 陈天华
【答案】C
【解析】1912年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被杀于上海火车站,孙中山闻宋教仁遇难,从东京赶回上海,亲致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C符合题意。
梁启超说:“帝制议起,国人劫于淫威”“云贵首义之中心人物蔡将军者锷”。材料表明梁启超高度赞扬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  )
A. 袁世凯 B. 张勋 C. 段祺瑞 D. 溥仪
【答案】A
【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帝制议起,国人劫于淫威”“云贵首义之中心人物蔡将军者锷”判断是护国运动。1915年12月袁世凯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在孙中山的号召下,南方将领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护国战争爆发。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以下两则材料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1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
(1) 材料一中的“三民主义”是指哪三大主义?孙中山的“统一战线政策”在20世纪20年代有哪些主要表现?
(2) 材料二认为孙中山一生追求实现的理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哪一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他们发起的护国战争取得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3) 上述材料所提及的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些精神?
【答案】
【小题1】民族、民权、民生;国民党一大召开,创办黄埔军校,北伐。
【小题2】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辛亥革命;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
【小题3】精神:热爱祖国、矢志不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为公、心系民众;践行:我们要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处理好就业与升学的关系,将个人梦想的实现融入到“中国梦”中去;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本题以《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1日)为切入点,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孙中山的主要活动,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孙中山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
本题以《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1日)为切入点,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孙中山的主要活动,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孙中山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3.
本题以《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1日)为切入点,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孙中山的主要活动,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孙中山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