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第6课时《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第6课时《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25 09:18: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地球的运动
单元主题 正值暑假,绍兴天气炎热,小明突发奇想,想趁着放假去南极看看企鹅,又可以去感受一下南极寒冷的气候。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7、8月份去南极吗?你会如何制定一份去南极看企鹅的旅游计划?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 9.2地球绕地轴自转(5~6年级):①知道地球的自转轴、自转周期和自转方向,理解昼夜交替和天体东升西落等自然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9.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5~6年级):②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③测量正午时物体的影长,说明不同季节正午影长的变化情况。 10.4地球内部圈层(5~6年级):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学业要求: 知道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季节变化、正午物体影长变化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关。 能借助动画演示或动手制作简单模型,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解释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知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能通过制作实物模型,模拟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未知现象的探究兴趣;具有用证据支持观点的意识。
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讲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建构模型、模拟实验、资料阅读等方式来学习研究。 本单元总共有7课,分别是《我们的地球模型》、《昼夜交替现象》、《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谁先迎来黎明》、《影长的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和《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教材通过一开始让学生建构地球模型,知道模型是表达已知和进行模拟实验的好方法,再引导学生探索昼夜交替现象的的成因是由于地球自转,接着利用自然现象推断地球自转的方向,然后通过探索影长的四季变化知道四季变化和太阳公转有关,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地球运动产生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万物之妙、自然之奇,体会到自然的力量、生命之坚强,并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科学时,知道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水、空气、岩石、生物等;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科学时,知道了地球的海陆分布情况、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科学时,知道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地壳,制作了地球结构模型,了解了地壳的运动、挤压,会使岩层变形。在平常的生活中,观察过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的变化等。 但是六年级的孩子对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这些现象和地球运动的关系,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的认识还是不够全面的,需要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习,才能建构起孩子们对于有关地球运动的核心概念的框架。
单元目标 1.科学观念: 通过建构地球的模型,认识到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通过资料阅读,认识到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通过模拟实验、大量资料的阅读以及亲身体验,初步知道了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和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通过资料阅读,认识到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通过自制简易圭表和模拟实验,知道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有规律地变化。 通过资料阅读和模拟实验,认识到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周期是1年,公转时地轴倾斜角不变,公转过程中产生四季变化。 通过交流研讨和资料阅读,认识到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 2.科学思维: 能使用或建构模型,解释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针对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具体问题提出假设,基于交流情境提出观点,建立证据与假设或观点之间的联系。 3.探究实践: 通过使用模型和思维导图,表达已学的地球相关知识。 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现象成因、地球自转方向和四季变化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基于假设,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方案。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资料查阅、实际测量,获取信息、分析信息、验证假设,从而建构自己的模型假说。 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开展新的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4.态度责任: 对自然有敬畏之心,对探寻自然规律保持好奇心与探究欲。 能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勇于采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材料设计和制作模型,进行模拟实验。 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分享观点;能根据事实,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有证据意识,知道任何科学观点都需要证据的支持。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愿意采取行动保护自然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地球自转、公转与生物之间关系的综合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制定一份合理、科学的南极旅游计划。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 (一般1-2个)达成评价1实验课我们的地球模型通过建构地球的模型,认识地球的结构、组成、运动等。1.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海陆分布。 2.地球围绕地轴自转。1.知道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2.知道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3.认识地球围绕地轴自转。1实验课昼夜交替现象根据昼夜交替现象能提出自己的假设,并用模拟实验来验证。1.对昼夜交替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 2.用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1.能提出有价值的科学假设。 2.用模拟实验准确验证假设。1实验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通过资料阅读和模拟实验,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1.阅读资料,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知道地球自转的有关知识。 2.再次模拟昼夜交替现象,分析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1.知道地球自转的知识:地球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 2.知道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1实验课谁先迎来黎明通过交流研讨,知道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2.通过模拟实验,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1.通过交流研讨,补充地球自转的特点:自西向东。 2.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东边先迎来黎明。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1实验课影长的四季变化通过资料阅读,认识到圭表;通过自制简易圭表和模拟实验,知道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有规律地变化。1.认识圭表。 2.通过自制简易圭表和模拟实验,知道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有规律地变化。1.认识圭表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圭表。 3.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有规律地变化。1实验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通过资料阅读和模拟实验,认识地球公转的特征以及四季变化。 1.通过资料阅读,认识到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周期是1年,公转时地轴倾斜角不变。 2.通过数据分析和图片比较,认识到公转过程中产生四季变化。 1.知道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周期是1年,公转时地轴倾斜角不变。 2.知道公转过程中产生四季变化。 1讨论课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通过交流研讨和资料阅读,认识到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通过交流研讨和资料阅读,认识到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1.能举出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的例子。 2.能举出四季变化对生物影响的例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课时《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认识到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
2.通过阅读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表和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掌握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科学思维:
针对四季变化这个真实问题提出假设,基于交流情境提出观点,建立证据与假设或观点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
1基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征,模拟地球在太阳系的运动。
2.通过观察、研讨,知道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特征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无关。
责任态度:
1.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2.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3.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认识到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征,模拟地球在太阳系的运动。
难点:基于已知、数据和事实,探究四季变化的成因。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1.根据真实的自然现象,提出有价值的假设。
2.小组合作,了解地球公转特点的小组评价表。
步骤 评价指标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课 堂 讨 论 主动性 积极主动(3分) 较积极(2分) 不积极(0分) 3分
资 料 阅 读 团队合作性 1.小组有团队意识,小组成员能一起研讨分享自己的观点(4分) 2.小组内有一人不能积极参与资料阅读(2分) 3.小组团队涣散,不能有效阅读资料(0分) 4分
结 论 总 结 表达能力 能流利表达自己组的结论(3分) 表达的结论不完整(1分) 不能表达自己组的结论(0分) 3分
发 现 所 得 (1)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2)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 (3)地球公转时,地球地轴始终倾斜并且方向不变。 (4)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
3.模拟实验,理解地球运动的小组评价表。
步骤 评价指标 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1 能提出生活中的材料模拟地球运动 1.能说出材料和模拟对象(1分) 2.能说出模拟方法(2分) 3分
2 能模拟地球的运动,观察“地球”的运动 1.能用正确的模拟方法模拟地球运动(1分) 2.能仔细观察“地球”的运动(1分) 2分
3 能提出对地球公转的认识或问题 能正确提出对地球公转的认识或问题(每一条认识或问题0.5分) 4分
4 材料整理 能整理好材料,放回原处(1分) 1分
4.基于事实和数据,分析得出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并讨论南半球去看企鹅何时比较合适。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我们已经知道7、8月份不适合去南极,到底什么时候去南极比较合适呢? 学生根据之前模拟实验和经验猜测(预设):12、1、2月份,这几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却是南半球的夏季,气候宜人。 师提问:怎样可以知道12、1、2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 预设:查阅资料;模拟实验……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课件展示春夏秋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刚刚同学们说到南北半球的夏冬季节,那么地球上形成的春夏秋冬和什么有关系? 生(预设):可能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师肯定学生的猜测,并小结:我们观测到众多自然现象可能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来验证我们去南极时间的猜想。 师板书课题: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通过设置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四季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学生猜测出可能与地球公转有关。为后面的探索奠定了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及回答,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了解地球公转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P34的图片资料“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并思考:从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并且都是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转动的;2.从图片中的春夏秋冬,可以知道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3.地球在公转时,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不会改变;4.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一个椭圆。 师提示: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会改变吗? 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怎样的? 师小结: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地轴始终倾斜并且方向不变,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板书地球公转时的方向、周期、地轴特点和轨道) 评价活动二: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师提出任务:地球公转的特点众多,地球自转的特点也不少,而且地球自转与公转是同时进行的,能不能用一些材料把地球的运动模拟出来帮助我们理解呢? 预设:能,准备一个小球用来模拟地球、一个大球用来模拟太阳,两张椭圆形的卡纸,其中一张椭圆形卡纸中心镂空,放入一个纸杯,固定“太阳”,镂空椭圆形卡纸的边缘固定另一个纸杯,用来固定“地球”,镂空椭圆形卡纸用来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 师赞赏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材料来模拟地球运动的好处和不足之处。 预设:好处是地球公转易懂又方便,但是地球自转有点麻烦。 师出示材料(乒乓球、记号笔、圆盘):这些材料能不能解决地球自转的麻烦?可以怎样模拟地球的运动。 生讨论模拟方法,师适时引导。 预设:乒乓球模拟地球,球上画一条线代表赤道,圆盘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让小球在圆盘中运动起来,模拟地球的运动。 生领取材料,模拟实验。 生完成模拟实验,师提出问题:这些材料有没有地球自转的麻烦? 生(预设):地球一直是“斜着身子”公转的样子很难模拟出来,但是地球自转的模拟变得稍微方便多了。 师:确实这些材料很难真正地模拟出地球的运动,需要改进,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后的时间来改进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 评价活动三: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 师提出新任务: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充分的认识,那么你认为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有关系吗?你的证据是什么? 生(预设):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四季循环一次也是一年;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的,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就会发生变化,离太阳近时是夏天,离太阳远时是冬天。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P35“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的表格,并提问:从表格数据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预设:地球离太阳近,是每年一月初,刚好是我们绍兴的冬天;地球离太阳远,是每年七月初,刚好是我们绍兴的夏天。这些数据说明地球四季的变化与离太阳远近没有关系。 师:地球四季的变化与什么有关系?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P35图片“同一时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并说一说获得的信息。 预设:同一时间,地球的南北半球恰好是相反的季节。 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四季的变化与什么有关系? 预设:地球上的四季变化与公转有关,与公转过程中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 活动一: 利用地球公转示意图,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地球公转的特点。 活动二: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引导学生根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特征模拟地球的运动,认识到地球的特征并发现新的问题。 活动三: 教师用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表述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证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地出示有关的数据和事实,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探究出四季变化的成因,突破本课的难点。 活动一: 通过考察学生对地球公转示意图的观察,评估学生对地球公转特征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完成小组评价表。 活动二: 教师通过学生的小组活动表现、讨论模拟方法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模拟实验的方法,并给予正确指导。同时让学生完成小组评价表。 活动三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考察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用数据和事实评估学生对四季变化成因的了解。
(三)生活应用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的研究学习,12、1、2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吗? 预设:是的,因为12、1、2月份是北半球的冬季。 师:除了12、1、2月份适合去南极,什么时候也比较适合去南极? 预设:11月和3月。11到3月是南极暖季,这个时期南极处于极昼期。 通过讨论交流,确定南极的时间,增强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师通过问题“12、1、2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吗”,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察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通过阅读图片、数据表格和模拟实验,认识到地球公转的特点。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我会填空。
(1)地球公转的轨道呈( )形,公转周期是( ),公转方向是( )。(2)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倾斜的( )、( )都不变,北端指向( )附近。
参考答案:(1)椭圆;一年或约365天;自西向东或逆时针。(2)方向;角度;北极星。
2.我会选择。
(1)四季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
A.太阳黑子 B.地球公转且地轴倾斜角度不变 C.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 D.地球自转
参考答案:B。
(2)每年七八月,当我国浙江正经历着炎热的夏季时,澳大利亚正经历着( )季。
A.春 B.夏 C.秋 D.冬
参考答案:D。
(3)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距离太阳较远时,北半球处于( )季。
A.春 B.夏 C.秋 D.冬
参考答案:B。
(4)关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B.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角度在发生着变化。
C.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
D.地球自转一周和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样的。
参考答案:A。
【综合实践类作业】
改进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
板书设计
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周期:一年 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地轴:始终倾斜且方向不变 四季变化与地球离太阳远近无关 轨道:椭圆形
七、教学反思
本课根据新课标设计,采用示意图观察、模拟实验、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等特征,通过分析讨论真实数据和事实,掌握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联系生活,感受到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