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课堂导入
秦始皇像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思考:秦朝为何如此短命?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来自秦朝一位农民的心声:
如果你是一位秦朝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反抗
核心素养时代
第10课
秦末大农民起义
新课标
新课标新教学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思维创新
核心素养
教学评一致性
课堂导入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通过归纳秦朝的暴政,从“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评价目标导航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及启示。
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史料实证
素养探究 一:秦的暴政
根据材料概括秦朝暴政的表现?
独学+展示
(秦朝)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zhì]之食。 ——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秦朝)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上吊)于道树,死者相望。---司马迁《史记》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束手脚的铁桎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刑法残酷
相关史事: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占卜、种植之书。”帝曰:“可。”——《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史料实证
素养探究 一:秦的暴政
根据材料概括秦暴政的表现?
独学+展示
“秦二世……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叛)者众……赋敛愈重,戍徭无已。”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胡亥以矫诏袭位,为巩固皇权,对自己的33位兄弟姐妹展开了血腥的屠杀。对民众剥削更残酷。
秦朝暴政的表现:
①赋税沉重(穷死)
②徭役繁重(累死)
③刑罚严酷(怕死)
④焚书坑儒(整死)
⑤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苦死)
反抗暴秦
劳苦大众被逼无耐
大泽乡农民起义 基本概况
起义原因 历史意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领导人:陈胜、吴广
陈胜、吴广遇雨误期,误期当斩
秦朝赋税徭役沉重,农民负担重
秦朝法律严苛,刑法残酷,统治残暴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使百姓生存困难
地点:大泽乡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评价任务: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共学+展示
学习任务:请结合教材,梳理大泽乡农民起义的知识点。
历史解释
素养探究 一:大泽乡起义的原因
为什么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独学+展示
材料一 汉代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 “秦王贪婪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坏:大乱,人民起义)。
——《汉书.贾山传》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陈胜、吴广去戍边,遇雨误期,面临死刑
分组讨论各项措施有何影响?
时空观念
素养探究 二:大泽乡起义的经过
阅读地图,梳理大泽乡起义的经过?
合作+展示
过程:
大泽乡(前209年)
→陈(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牺牲 →
起义失败
陈胜、吴广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
在秦军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起义。
史料实证
素养探究 三:大泽乡起义的意义
根据材料概括大泽乡起义的意义?
合作+展示
意义:(1)奠定了推翻秦王朝的基础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地位),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材料一: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
响应反
秦地区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刘邦直逼咸阳
推翻秦朝统治
以少胜多
大败秦军主力
项羽
刘邦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
刘邦项羽继续领导农民起义
秦朝终于被推翻了,老百姓可以过上好日子了么?
破釜沉舟
秦朝的灭亡:
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项羽起初实力较强,刘邦处处示弱。但刘邦集团积蓄力量,逐渐扭转战局,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史称“楚汉之争”。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素养探究 四:楚汉之争
根据材料概括大泽乡起义的意义?
合作+展示
目的:
经过:
争夺帝位
结果:
公元前205年夏——公元前203年,楚汉激战三年,无法分出胜负,最后以鸿沟为双方边界。
最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历时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项羽贵族出身,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拥军40万
刘邦布衣出身,当过泗水亭长,拥军不足10万
失民心
刚愎(bì)自用
善用人才
得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家国情怀
素养探究 四:楚汉之争
依据材料,归纳刘邦能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合作+展示
“民为贵,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
“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
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
习近平
李世民
邓小平
罗斯福
关注民生、得民心
核心素养
他实行的法律非常严酷,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秦二世统治时更加黑暗。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来亡了。
——摘编自部编七上
合作+展示
示例:观点:暴政亡国。
论述:夏朝末期,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国残害百姓,引起百姓反抗,导致国夏朝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型,残害人民,最后被周所灭。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思维创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秦末大农民起义》PBL探究案
使用方法指导:探究案根据2022年新课标设计,突出历史核心素养,凸显思维特征,分为四大部分:思维目标、思维引导、思维导图和思维迁移,引导师生把课堂学习重点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促进师生面向多远发展。
【新课标】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学习目标】
通过归纳秦朝的暴政,从“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
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及启示。
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过程】
【评价任务一】
通读课文(要求:迅速准确掌握、注意方法、同桌互相提问)
小组合作探究:(要求下组内分工明确,按照问题层次组长进行分工,有独学到共学,展示时条例清楚,有理有据,表达清晰,声音洪亮)
他实行的法律非常严酷,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秦二世统治时更加黑暗。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来亡了。
——摘编自部编七上教材
回答:
(1)材料中的“他”指谁?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人物:嬴政或秦始皇。
(2)示例:观点:暴政亡国。
论述:夏朝末期,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国残害百姓,引起百姓反抗,导致国夏朝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型,残害人民,最后被周所灭。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 他实行的法律非常严酷,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可知,他是秦始皇。秦始皇统治残暴,赋税沉重,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家;徭役繁重,男子被征发去修长城、陵墓等;刑法残酷,有由于邻居犯罪而受到牵连的连坐、族诛等;
(2)依据材料信息: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来亡了可知,暴政亡国。结合所学可知,夏朝末期,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国残害百姓,引起百姓反抗,导致国夏朝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型,残害人民,最后被周所灭。
点睛:正确评价秦始皇,从他统一六国和实行的措施方面分析他的功绩;从他的暴政分析秦二世而亡给我们的启示。
【自我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
(1)填写重点知识,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
(3)熟练展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答案】B
【解析】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据“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可知,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陈胜、吴广起义,B项正确;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时期,排除A项;李自成起义发生在明朝,排除C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秦王赢政时期 B.秦始皇统治时期 C.秦二世统治时期 D.西汉建立初期
【答案】C
【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陈胜王”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题干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二世统治时期,C项正确;秦王赢政建立秦朝,排除A项;秦始皇统治时期,没有爆发农民起义,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末,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山东临沂·二模)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率九百卒,奋起于大泽乡,“伐无道诛暴秦”,吹响了反秦起义的号角。后人之所以如此纪念他们,是因为( )
A.他们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B.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他们曾一度建立政权,并占领咸阳 D.他们是反抗秦朝暴政的第一人
【答案】B
【解析】
后人之所以如此纪念陈胜、吴广起义,是因为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B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没有推翻秦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陈胜吴广起义没有占领咸阳,排除C项;他们是反抗秦朝暴政的第一人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山东临沂·二模)“秦二世元年七月,一队开往渔阳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无法按期赶到戍地。按秦律,戍卒‘失期当斩’,这些戍卒为了死里逃生,在带队屯长的领导下揭竿起义。”据此可知,导致这次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秦灭六国,战乱不断 B.秦的暴政导致人民生活困苦、矛盾激化
C.陈胜、吴广想要取而代之 D.秦的统一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据“秦二世元年七月,一队开往渔阳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无法按期赶到戍地。按秦律,戍卒‘失期当斩’,这些戍卒为了死里逃生,在带队屯长的领导下揭竿起义”。可知,导致这次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导致人民生活困苦、矛盾激化,B项正确;秦灭六国在秦朝建立前,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2·福建·模拟预测)对下图历史发展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灿烂的史前文明 B.混乱的东周政局
C.诡谲的秦史兴衰 D.辉煌的秦汉帝国
【答案】C
【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公元前207年,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秦二世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C项正确;灿烂的史前文明与秦朝不符,排除A项;混乱的东周政局不包括秦朝,排除B项;图片未涉及汉朝,排除D项。故选C项。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6.(2021·云南玉溪·七年级期末)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崛起篇】
材料一:(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传》
(1)秦国的崛起与材料一反映的什么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民勇于公战”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篇】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秦王”是谁?秦统一全国,有何重大意义?
【巩固篇】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秦建立这一制度,采用哪一学派的思想?
(4)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亡国篇】
材料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5)秦朝二世而亡,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启示篇】
(6)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朝兴亡的认识。
【答案】(1)事件:商鞅变法
原因: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法家
(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5)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秦的暴政。(包括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暴政)
(6)启示: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积极创新,巩固和发展社会制度;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事件:据材料“(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可知,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安定。原因:据材料“民勇于公战”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2)秦王: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意义:据所学可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等方面回答。
(3)名称:据所学可知,秦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派:据所学可知,韩非子(法家代表)提出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据所学可知,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的重要措施。
(5)历史事件:据材料“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材料是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根本原因:据所学可知,秦亡于暴政。(包括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暴政)
(6)启示: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积极创新,巩固和发展社会制度;得民心者得天下等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