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2 大气层和气温 综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2.2 大气层和气温 综合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23 14:3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2.2 大气层和气温综合练习
一 、选择题
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
A.狂风暴雨 B.流星当空划过
C.火山喷发 D.昼夜温差相对较小
2.某航班飞机飞行时, 飞行员向塔台请求向左偏航以躲避积雨云,从而避免暴雨的影响, 说明当时飞
机很可能飞行在大气层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3.小明说:“今天夜里到明天,深圳市内有中到大雨”。小亮说:“深圳冬季温暖少雨, 夏季高温多
雨。 ”这两句话分别描述深圳的( )
A.气候、天气 B.天气、气候 C.天气、天气 D.气候、气候
4.如图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 有利于飞机平稳飞行,又能对地球上的生物起保护作用的层是
( )
A . 甲 B . 乙 C .丙 D .丁
5.下列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温是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时刻
B.阴转多云、雷电交加属于天气描述
C.秋高气爽、冬暖夏凉属于气候描述
D.杭州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的厚度比地球半径大
B.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 100 km 左右的高度内
C.大气对地球没有什么作用
第 1 页(共 12 页)
D.人类活动与大气关系密切
7.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
B.云、雨等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
C.厚度为两极厚、赤道薄
D.其厚度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
8.下列有关天气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天气仅指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B.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近地面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C. 目前, 天气的预报水平低于地震预报水平
D.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及其变化特征
9.小明暑假乘飞机旅行,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起飞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 天空碧蓝碧蓝的,自云都在她的脚下,看上去像无际的雪原小明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分析,其中错
误的是( )
A.“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 ”是描述当地的气候特征
B.在飞机上升的过程中小明感到耳朵有点不舒服, 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减小的缘故
C.地面阴雨绵绵, 高空却阳光灿烂, 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平流层
D.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10.如图为大气温度与高度变化关系图。已知大气层的平流层中某种气体会吸收许多可导致皮肤红肿、
皮肤癌的紫外线,且容易被氟氯碳化物破坏。这种气体主要在下列哪一个高度范围内的浓度最高
( )
A.0~10 千米 B.20~30 千米 C.55~85 千米 D.90~100 千米
第 2 页(共 12 页)
二 、填空题
1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 、 和气压等要索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12.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 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13.2020 年 8 月 2 日,我国首次高空大型无人机台风探测试验成功, 圆满完成对台风“森拉克 ”外围云
系综合气象观测任务,对台风探测和预警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1)无人机在升空过程中,依次会穿过大气层中的 、平流层、中间层等。
(2)台风在东海生成, 水蒸气在空中通过水循环的 环节,达到我们温州地区上空, 给
我们带来丰富的降水。
(3)无人机可探测大气温度等气象指标。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 左右。
14.下表显示 1 月份某一天在某地测得的不同海拔处温度的变化情况, 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海拔/千米 0 1.6 3.2 4.8 6.4 7.2
温度/℃ 0 -9.6 -19.2 -28.8 -38.8 -43.2
(1)以温度为横轴,海拔为纵轴,用表中的数据描出相应的点, 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2)根据曲线图, 估算海拔大约 千米处温度为- 15℃。
(3)根据曲线图, 估算海拔 2.4 千米的高空温度大约是 ℃。
第 3 页(共 12 页)
15.读图, 回答问题:
甲图中大气分层的主要依 据是 .乙图中空 气以 ( “平流 ”
或“对流 ”)运动为主, 根据其运动原理,判定这种运动主要存在于甲图的 层.
三 、实验题
16.夏天烈日曝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 50 ℃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 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反射型三款汽车遮阳帘进行
了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三辆小轿车, 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 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 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该实验选取的三辆小轿车应该保持型号、颜色 。
(2)该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是 ,不足之处是 。
(3)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 。 (填字母)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4)15 分钟后研究人员发现三个温度计示数如下表所示:
遮阳帘 普通型 加厚型 折叠反射型
温度/℃ 45 40 30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遮阳帘的遮阳效果最好。
四 、解答题
17.为了验证天气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的必要性,小明分别把两支温度计放在箱内和箱外观
测.得到数据如下表.
第 4 页(共 12 页)
时间 10:00 10:10 10:20 10:30 10:40 10:50
箱内温度/℃ 21.2 21.4 21.6 21.8 22.0 22.3
箱外温度/℃ 21.3 21.7 21.6 22.0 22.4 22.8
(1)求出两支温度计 6 次观测的平均温度值: 箱内温度 ,箱外温度 。
(2)箱外的平均气温要比箱内 ,这是由


(3)百叶箱内外哪个气温变化较大 。
18.如图是一根环形管, 管内注满水,水中有一只乒乓球。请运用所学的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 A 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为什么?
(2)根据此原理, 你能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吗?
第 5 页(共 12 页)
2.1-2.2 大气层和气温综合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C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层的作用,火山与地震的成因。结合所学可知, 地壳变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 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 运动, 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 并形成海沟和山脉; 同时还导致发
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火山和地震的发生与大气层无关,而蓝天白云、电闪雷鸣、台风寒潮等均与大气层紧密相关。
故选 C。
2.A
【解析】大气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在对流层内, 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的特点
又可分为下层、中层和上层, 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
因为对流运动显著, 而且富含水汽和杂质,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如雾、雨、雪等与水的相变有关
的都集中在本层。
故答案为: A
3.B
【解析】天气是指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的总称。与天气相对的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
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具有稳定性。
小明说:“今天夜里到明天,深圳市内有中到大雨 ”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 属于天气;小 亮说: “深圳冬季温暖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是一个地区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属于气候,
所以这两句话分别描述深圳的天气与气候,B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B
4.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层各层特点的掌握情况;
平流层中没有显著的空气对流且视线较好,并且在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能够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
线;所以有利于飞机平稳飞行, 又能对地球上的生物起保护作用的层是平流层,即乙层;
故答案为: B。
第 6 页(共 12 页)
5.A
【解析】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
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解题。
A.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最可能出现在午后 2 点, A 符合题意;
B、阴转多云、雷电交加属于天气描述,B 不符合题意;
C、秋高气爽、冬暖夏凉属于气候描述,C 不符合题意;
D、杭州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6.D
【解析】根据对大气层的认识, 对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掌握对大气层的认识,重点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A:大气层的厚度比地球小,A 错误。
B: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 1000km 左右的高度内,B 错误。
C: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 对地球起保护作用, C 错误。
D:人类活动与大气关系密切, D 正确。
故选 D。
7.C
【解析】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 8 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 17 ~ 18 千米。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
烈的对流运动。
A.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 符合对流层的特点, 叙述正确,A 错误;
B、云、雨等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只有对流层有水蒸气, 叙述正确,B 错误;
C、厚度为两极厚、赤道薄,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显著,赤道温度高对流层厚, 两极温度低对流层薄,
叙述错误, C 正确;
D、其厚度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厚度会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因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叙述正确,
D 错误。
故选 C
第 7 页(共 12 页)
8.B
【解析】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 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
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A.天气除了气温、降水还包含风向等;故 A 错误;
B、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故 B 正确;
C、目前地震无法提前预测到,而天气可以;故 C 错误;
D、天气是短时间的天气变化情况;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9.A
【解析】A.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B、外界气压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人体内气压大于外部气压,会向外压迫耳膜, 故耳朵感到疼; C、平流层特点(1)空气的垂直混合运动显著减弱.(2)下半部温度基本不变,上半部的温度随高度的 增加而显著升高(3)水汽、尘埃含量甚微,很少出现云,大气透明度良好;D、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
因为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空气下热上冷不稳定,容易产生对流运动。
A.“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 ”是描述的是当天的天气, 不是气候,故 A 错误;
B、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
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人体内气压大于外部气压,会向外压迫耳膜,故耳朵感到疼,故 B 正确;
C、地面阴雨绵绵,高空却阳光灿烂,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平流层,空气特别稳定,不易产生对流, 而
且没有降水,故 C 正确;
D、对流本身就是温度差异产生的 对流层的顶就是温度差异产生的空气流动现象的最高处 有了空气流
动 携带水汽就产生云 云层随着气流运动遇到温度变化产生雨雪 而运动带电 就产生雷,故 D 正确;
10.B
【解析】大气中会吸收许多可导致皮肤红肿、皮肤癌的紫外线,且容易被氟氯碳化物破坏的气体是臭 氧层, 找到臭氧层的大致高度即可。臭氧层保护着地球, 要保护臭氧层,防止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层
的破坏。
第 8 页(共 12 页)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球 20-30 公里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 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
阳紫外线, 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故选 B。
二 、填空题
11.温度; 湿度
【解析】天气现象是指短时间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温度和气压等要索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故答案为: 温度;湿度
12.1000
【解析】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暖层和逸散层。大气层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 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 1000 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
限。
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 1000 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故答案为: 1000
13.(1)对流层
(2)水汽输送
(3)下午 2 点
【解析】(1)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一般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外层。
(2)水汽输送主要依靠大气的运动。
(1)无人机在升空过程中,依次会穿过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等。
(2)台风在东海生成,水蒸气在空中通过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 达到我们温州地区上空, 给我们带
来丰富的降水。
(3)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 2 点左右。
故答案为:(1)对流层(2)水汽输送(3)下午 2 点
第 9 页(共 12 页)
(
14.
)(1)
第 10 页(共 12 页)
(2)2.5
(3)-14.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海拔的气温的相关知识。
(1)不同海拔出温度变化图如下:
(2)由表格信息可知, 海拔每升高 1.6 千米, 温度下降 9.6℃, 海拔升高 0.8 千米, 温度下降 4.8℃ , 海拔每升高 0.1 千米,温度下降 0.6℃, 因此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大约 2.5 千米处温度为- 15℃。 (3)由表格信息可知, 海拔每升高 1.6 千米, 温度下降 9.6℃, 海拔升高 0.8 千米, 温度下降 4.8℃ ,
因此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大约 2.4 千米处温度为(- 9.6℃) +(-4.8℃) =-14.4℃。
故答案为:(1)
(2)- 15℃(3)-14.4
15.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对流; A
【解析】大气的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特点。大气层大致分
为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三部分。
甲图中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乙图反应的是空气对流运动, 主要在对
流层。
故答案为: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 对流;A.
三 、实验题
16.(1)相同
(2)控制变量法; 没有设置不装遮阳帘的对照组
(3)B
(4)折叠反射型
【解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 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
因子。
(1)题目叙述可知, 该实验中遮阳帘的种类不同, 属于变量; 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其他量要完全相
同,所以三辆小轿车应该保持型号、颜色药相同才可以; 故答案为:相同;
(2)由实验过程可知,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该实验过程中的三辆车都加了遮阳帘,没有不做任
何处理的对照组存在,现象不够明显;故答案为: 控制变量法;没有设置不装遮阳帘的对照组;
(3)既然是对比遮阳帘的效果,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要选择温度比较高的中午最合适,早晨和傍晚气
温较低,车内的温度变化较小, 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故答案为: B;
(4)遮阳帘的效果好,则应该出现的现象是车内温度最低;对比温度可知, 折叠反射型的遮阳帘的遮
阳效果最好;故答案为: 折叠反射型;
故答案为:(1)相同;(2)控制变量法; 没有设置不装遮阳帘的对照组;(3)B;(4)折叠反射型。
四 、解答题
17.(1)21.7℃; 22.0℃
(2)高; 百叶箱内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箱体又涂成白色,能较好地反射太阳光。箱外则直接受太阳
光照射,温度较高
(3)百叶箱外
【解析】本题通过数据的处理来获得相应知识,本质上考察百叶箱的放置位置及原因。
1.平均温度 6 个数字的和除以 6 。
2.百叶箱外的平均气温比箱内高。有多方面的原因:百叶箱离地面 1.5 米, 避免地面温度影响。放在
开阔地方, 保证空气流通。箱体油漆成白色, 减少阳光辐射热。百叶箱本身也是通风的,总之就是为
第 11 页(共 12 页)
了尽量测得真实的空气温度。 箱体油漆成白色:减少阳光辐射热。放在百叶箱里:避免太阳直射,又可
防止风吹雨淋.使测量值更接近准确值。
1.箱内平均温度==21.7 ,箱外平均温度==22.0
2.计算结果很明显。箱外的平均气温要比箱内高。这是由于百叶箱内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箱体又涂
成白色,能较好地反射太阳光。箱外则直接受太阳光照射,温度较高 。
3.计算结果表明百叶箱外温度变化较大。
故答案为: 1.21.7;22.0.2.箱外的平均气温要比箱内高。这是由于百叶箱内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箱
体又涂成白色, 能较好地反射太阳光。箱外则直接受太阳光照射, 温度较高 。3.百叶箱外。
18.(1)解: 向左运动。因为当在 A 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 形成对流现象, 使环
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
(2)解:对流规律告诉我们: 热气流垂直上升, 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
流运动,例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解析】对流指的是流体内部由于各部分温度不同而造成的相对流动,即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自身 各部分的宏观流动实现热量传递的过程。液体或气体中, 较热的部分上升, 较冷的部分下降,循环流
动,互相掺和, 最终使温度趋于均匀。
(1)当在 A 处加热时, 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 形成对流现象, 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 运动, 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所以乒乓球向左运动。(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 气流垂直上升时,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
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故答案为:(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 A 处加热时, 此处水温升高, 热流向上运动, 形成对流现象,使 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 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例冰箱的制冷效果更
好。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