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0:CDCAD ABDAB 11-15DDDB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AD 17.AB 18.ABC
【解答】
A、由图可知,兴奋由AC神经元传至DN1P神经元时要通过突触传递,因此AC神经元可接受高温刺激并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将兴奋传至DN1P神经元,A错误;
B、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不是脑干,因此PI相当于哺乳动物的下丘脑,B错误;
C、由题意可知,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使PI神经元抑制,C错误;
D、若某药物能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则PI神经元不会受到抑制,不会导致夜晚觉醒,即可降低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D正确。
故选:ABC。
19.ACD
【解析】A、由题干可知,2型糖尿病早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因此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A错误;
B、从图2可知,加入FGF1 24h后,血糖浓度降低,而在加入FGF1和胰岛素抑制剂的组中,血糖含量升高,判断FGF1发挥降血糖作用必须依赖胰岛素,B正确;
C、从图1可知,随着FGF1浓度的增加,胰岛素含量降低,同时在加入胰岛素抑制剂后,FGF1不能降低血糖,FGF1发挥降血糖作用必须依赖胰岛素,C错误;
D、由题无法得出FGF1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受体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结论,D错误。
故选:ACD。
1、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存在着另一种调节方式——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3、激素调节特点包括: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以及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
20.【答案】AD
【解析】A、肾性尿崩症是肾脏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出现障碍而引起的疾病,该患者的抗利尿激素产生正常但缺少相应的受体,所以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要高,A错误;
D、静脉注射质量浓度为20%的葡萄糖溶液,会导致血糖浓度过高,过多的血糖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此时肾小管腔中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从而尿量增多,D错误。
故选:AD。
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本题结合尿崩症的背景知识考查人体内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由负电位变正电位(2分)维持机体pH相对稳定(2分)神经—体液(2分)
(2)升高 组织液 不能 升高
22.(12分)
(1)相同(一致)(2分)(2)动作电位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必要条件(2分)动作电位通过诱导钙离子跨膜运输来促进神经递质释放(2分)(3)反射(2分) 一次(2分) 脊髓(2分)
23.(12分)
(1) ①. 进食、肝糖原水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分) ②. 胰岛B细胞 (2分)
(2)①. 降低(1分) ②. 没有 (1分) ③. 蛋白激酶cPKCγ促进海马神经元自噬 (2分) (3)①③ (2分)
(4)①注射胰岛素;(1分)
②使cPKCγ基因过量表达(1分)
24.(10分)
(1)下丘脑(2分)体液(血液)(2分)(2)托伐普坦片与ADH竞争V2受体,使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含量减少,影响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多(2分)(3)ADH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血液量增加导致血压升高(2分)这些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ADH受体(2分)
25.(11分)
(1)低温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冷觉(2分) 促甲状腺激素(1分) 协同(1分) 皮肤中的毛细血管舒张(2分)
(2)运动过程中需要较多的ATP,ATP来自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底物主要是葡萄糖(血糖)(2分) 胰岛A(1分) 促进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2分)尉氏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
A.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
B.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C.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
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2.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脑脊液中含有的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
B.脑脊液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
C.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升高
D.CO2作为脑脊液的成分,不可参与脑脊液pH的调节
3.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有关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
B.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包括了完整的反射弧
D.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4.神经电位及兴奋传导速度是评价神经功能的常用指标,实验人员多用直径为0.2mm的钨电极作用于相应神经纤维来测定神经电位及兴奋的传导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电位变化幅度与细胞外液离子浓度有关
B.将两电极分别置于某神经元细胞膜外侧不同位置可测量静息电位
C.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神经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结构不会发生变化
D.将两电极置于突触两侧的神经元细胞膜上可测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5.人类依靠几百万个嗅觉受体神经元识别多种气味,每个嗅觉受体神经元中有几百个气味分子受体基因。研究发现,L蛋白与气味分子受体基因附近的一段DNA序列结合,增强几百个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表达,从而使该神经元表达特定受体,只感应一种气味分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神经元产生兴奋
B.不同的嗅觉受体神经元的基因组成相同,mRNA的种类存在不同
C.细胞中特定基因表达增强是实现细胞功能特异性的方式之一
D.嗅觉受体神经元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形成嗅觉
6.兴奋性递质多巴胺参与动机与奖赏、学习与记忆、情绪与智商等大脑功能的调控,多巴胺转运蛋白能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回收。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毒品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越慢),已知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巴胺转运蛋白能调节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浓度
B.多巴胺合成后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C.毒品可卡因会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D.毒品可卡因会促进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减少
7.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表示促进),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部分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B.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会抑制胰岛素释放
C.Ca2+内流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D.促使K+通道关闭的药物也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8. 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可通过调节骨细胞活动以维持血钙稳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T可促进成骨细胞活动,降低血钙
B.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
C. 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将引起CT分泌增加
D. 长时间的高血钙可导致甲状旁腺增生
9. 脊髓、脑干和大脑皮层中都有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其中只有脊髓呼吸中枢直接支配呼吸运动的呼吸肌,且只有脑干呼吸中枢具有自主节律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只要脑干功能正常,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就能正常进行
B. 大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
C. 睡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进行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 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10.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发热,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出现肌肉酸痛、头疼等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耗氧量减少
B.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导致体温升高
C.机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D.机体产生肌肉酸痛和头疼的部位分别是四肢和大脑皮层
11.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④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图中③为①③所在反射弧的效应器
C.饭后图中⑤的B细胞分泌量会减少
D.图中④和⑥可分泌起协同作用的激素
12.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主要依靠上皮细胞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Na+首先被上皮细胞Na+泵泵出,为葡萄糖协同转运提供动力,长期注射胰岛素可能会产生抗胰岛素抗体,致使部分患者胰岛素用量越来越大,但血糖浓度依然很高。服用SGLT-2抑制剂可抑制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葡萄糖随尿排出以降低血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GLT-2抑制剂不具有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利尿作用
B.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直接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长期注射胰岛素会引起B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抗体
D.胰岛素通过加速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浓度
13.某健康人体受X刺激后,其体内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则X刺激、生理指标及BC段相关的生理变化对应一致的是( )
A.寒冷刺激——体温——毛细血管舒张
B.一次摄入大量食醋——血浆pH——呼吸运动加快
C.饮食过咸——尿量——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D.注射适量胰岛素——血糖浓度——肝糖原分解加快
14.人和高等动物胰液的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进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调节过程①和②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均需要通过大脑皮层
B.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比过程⑤迅速
D.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3种
15.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引起肾上腺髓质分泌①肾上腺素 B.b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
C.c引起下丘脑分泌③胰高血糖素 D.d引起下丘脑产生④电位变化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肾小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D.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17.研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如图甲所示。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树突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由树突和轴突组成
B.神经元维持-68mV膜电位时,膜内的K+浓度比膜外的低
C.图乙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刺激直接引发的Na+内流
D.图乙电位变化出现第二个峰值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引发的Na+内流
18.科学家以果蝇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被热醒”的原因。研究发现夜间环境温度升高时,果蝇的AC神经元感知温度变化产生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脑间PI神经元的活动(PI的功能相当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C神经元可接受高温刺激并以电信号的形式将兴奋传至DN1P神经元
B. PI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脑干
C. 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使PI神经元兴奋
D. 若某药物能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则可降低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
19.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依赖,2型糖尿病早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血糖调节因子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1),并利用胰岛素抵抗模型鼠开展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使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
B. 综合分析两图可知,FGF1发挥降血糖作用必须依赖胰岛素
C. 模型鼠中的FGF1与胰岛素协同发挥降糖作用
D. FGF1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受体活性或增加数量畅通信号传递等改善胰岛素抵抗
20.尿崩症是指中枢性尿崩症(抗利尿激素缺乏)和肾源性尿崩症(肾脏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出现障碍而引起疾病的统称。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源性尿崩症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要低
B. 抗利尿激素与P蛋白结合后,P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激活G蛋白
C.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功能
D. 持续静脉注射质量浓度为20%的葡萄糖溶液,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尿量减少
第II卷(5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9分)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向家兔的耳缘静脉注射3%乳酸2mL,血浆的H+浓度升高,呼吸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收缩(肌细胞膜电位变化与神经细胞相同),呼吸加深加快,此过程中呼吸肌细胞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同时,血浆中的H+与HCO结合,生成的CO2和H2O通过呼吸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上述调节的意义是____________,其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调节。
(2)临床上给脑水肿患者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高渗水溶液,消除水肿。药用机理是:静脉注射后,甘露醇不易渗入组织液且不被代谢,血浆渗透压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促使水分由____________向血浆转移,达到初步消肿目的;甘露醇经肾小球滤过后,______(填“能”或“不能”)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导致肾小管液渗透压____________,尿量增加,消除水肿。
22.(9分)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胞内的钾离子浓度约为胞外的30倍,而胞外的钠离子和钙离子浓度分别约为胞内的10倍和10000倍。
(1)神经细胞遇到适当刺激后可产生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动作电位。其中,在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__________。
(2)实验发现,用河豚毒素(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处理神经纤维末梢,阻断该处动作电位的传导,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当河豚毒素的作用消除后,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恢复,该现象说明动作电位与神经递质释放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若神经末梢的细胞外液中没有钙离子,即便该部位产生了动作电位,也没有神经递质的释放。综上所述,可推断动作电位、钙离子跨膜运输和神经递质释放三种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功能联系的部位,一次突触传递的时间约为0.5~0.9毫秒。实验发现,某反射兴奋通过中枢的传播时间约为0.7毫秒,说明该反射在神经中枢经过了______(填“一次”或“多次”)突触传递,其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
23.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海马神经元中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导致记忆力减退。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受蛋白激酶cPKCγ的调控。为探究相关机理,以小鼠等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I:探究高糖环境和蛋白激酶cPKCγ对离体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配制含有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模拟正常小鼠的体液环境。将各组细胞分别置于等量培养液中,A组培养液不处理,B组培养液中加入75mmol/L的X试剂1mL,C组培养液中加入75mmol/L葡萄糖溶液1mL。实验结果见图甲。
实验Ⅱ: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记忆能力,连续5天测量4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结果见图乙。逃避潜伏期与记忆能力呈负相关,实验中的糖尿病记忆力减退模型小鼠(TD小鼠)通过注射药物STZ制备。
(1)人体中血糖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个方面的来源即可)。已知STZ是通过破坏某种细胞引起了小鼠血糖升高,据此推测,这种细胞是__________。
(2)实验I的C组中,在含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加入75mmo/L葡萄糖溶液后,细胞吸水、体积变大,说明加入该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培养液的渗透压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B组实验结果可说明渗透压的变化对C组结果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干扰。图甲中A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蛋白激酶cPKCγ对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a、b两条曲线所对应的实验动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①正常小鼠 ②敲除cPKCγ基因的小鼠 ③TD小鼠 ④敲除cPKCγ基因的TD小鼠
(4)对TD小鼠进行干预后,小鼠的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基于本研究,写出2种可能的干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9分)抗利尿激素(ADH)能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部分作用机制如图所示。
(1)ADH由____________合成,释放后经____________运输至肾小管上皮细胞发挥作用。
(2)托伐普坦片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该药物与ADH结构相似,会导致患者出现尿频,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H又称血管加压素,能使血压升高,从水平衡调节的角度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ADH还可直接作用于血管肌肉细胞导致血管收缩。ADH能作用于不同细胞的原因是______。
25.2022年2月20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此次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下图为奥运健儿在比赛中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初到室外,人体会产生寒冷的感觉,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人体产生寒冷感觉的过程 ______。图中的激素A是 ______,激素B和激素C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具有 ______关系。因为较长时间的运动,体温会略微上升,此时机体通过 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加来增加散热。
(2)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消耗较多,其原因是 ______;此时激素D分泌增加,激素D是由 ______细胞分泌的,该激素作用于肝脏后引起肝细胞发生的相应的主要生理变化是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