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开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是由上帝创造的 B.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
C.人是由森林古猿进化的 D.人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2.(2022·石家庄)所有人的生长发育起点是一样的,都是( )
A.受精卵 B.胚胎 C.胎儿 D.婴儿
3.(2023七下·宣汉期末)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身体经历着一系列微妙的变化。这意味着我们正在长大,开始人生最美丽的年华。青春期是我们成长的关键期。到了这个时期,生理的突变和充满矛盾的心理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多烦恼。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B.讨厌父母的说教,总觉得他们落后于时代
C.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D.求助老师或家长,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4.(2022·连云港)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关于小肠适于吸收功能的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肠液内多种消化酶将蛋白质初步分解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5.(2022·福建)青春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下列行为习惯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是( )
A.注意个人卫生 B.保持心情舒畅
C.适当体育锻炼 D.熬夜上网游戏
6.(2019·青岛)下列关于人体不同生理过程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C.血液→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左心房
7.某同学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计要接触到试管底部
B.易拉罐可以减少能量散失
C.重复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D.测出的能量低于实际所含的能量
8.(2022·遂宁)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办一期“人体消化与吸收”黑板报。同学们准备的资料中描述错误的是( )
A. 馒头咀嚼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
B.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分解蛋白质的酶
C.维生素、无机盐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
D.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送入到小肠腔内
9.图中①~④表示人体气体交换的四个过程,a、b代表气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b高 B.①②过程通过气体扩散完成
C.③过程需要血红蛋白的参与 D.④过程将静脉血转为动脉血
10.经过反复训练的小狗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是一种反射,下列成语所蕴含的反射类型与此不同的是( )
A.人口生津 B.闻鸡起舞 C.望梅止渴 D.谈虎色变
11.“蒸包子”是很多百姓过年的老习俗。春节临近,年味越来越浓,家家户户都会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蒸上几笼包子,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寓意蒸蒸日上,蒸的是美味,凝聚的是老百姓对新一年的期盼。下列几种包子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是( )
A.糖包 B.豆包 C.韭菜粉条包 D.萝卜猪肉包
12.(2022·仙桃)2022年2月1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首次在中国空间站过春节,带了水饺等特色的“年夜饭”。下列对航天员生理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四类营养物质均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及时补充含钙的无机盐,就可以解决航天员在太空中太久骨骼密度降低的问题
C.水饺皮的主要营养成分在小肠内开始消化,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
D.葡萄糖被吸收后的主要去向是在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
13.(2022·自贡)胃炎患者经输液治疗后,病情可得到好转。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依次为( )
A.肺循环→体循环→体循环 B.肺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C.体循环→肺循环→肺循环 D.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14.如图是康康同学制作的模拟人体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模拟吸气,乙模拟呼气 B.甲模拟呼气,乙模拟吸气
C.结构A模拟的是气管 D.结构C模拟的是肺
15.(2020七下·巴彦淖尔期中)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假如在A处发生堵塞,则会导致( )
A.胰腺分泌的胰液不能正常进入小肠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不能正常进入小肠而影响脂肪的消化
C.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不能正常进入小肠而影响淀粉的消化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不能正常进入小肠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
16.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已成为人们的健康进活方式,图甲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乙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每天需要多吃些图甲中c、d层食物
B.图甲中c层食物是在图乙中的h部位开始消化
C.图乙中i处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D.图甲中e层食物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乙中x曲线来表示
17.为探究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量,向某健康人静脉注射物质X后,测定物质X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浓度,结果如表(注射到血浆中的物质X全部过滤到原尿中,且不被重吸收)。若该健康人每天排尿约1.5升,则每天形成原尿约( )
血浆中 原尿中 尿液中
物质X(克/100毫升) 0.01 0.01 1.2
A.150升 B.180升 C.1.5升 D.120升
18.(2022·云南)我们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洱海的是( )
A.使用环保购物袋 B.垃圾分类回收
C.雨污分流 D.滥捕鱼类水产资源
19.(2021·海南)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大脖子病
B.喝醉酒的人动作不协调,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脑干
C.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响起后走进教室,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神经调节的影响
20.下列行为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其中会造成空气污染的行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人类从哪里来?我们每一个人又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呢?如图是“人的由来”的相关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A ,B ,C 。
(2)胎儿所需的营养物质需经过 、 从母体获得,同时将废物排出。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最显著的变化是 ,同时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如男孩出现 ,女孩出现 。
(4)小林第一次遗精时很害怕,爸爸知道后,向他解释了遗精的原因。请你帮他描述精子的“行踪”: 产生精子→附睾→ →尿道→体外。
22.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对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冬奥会,研究者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影响。
(1)人体消化道内,淀粉的分解起始于 ,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2)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实验处理 1号试管 2号试管
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滴加碘液 2滴 2滴
加入唾液 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温度条件 37℃
①1号试管“?”处应加入施加心理压力 (选填“前”或“后”)受试者的唾液 毫升。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 作用。
②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 ℃。
③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比1号 ,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3)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请你为即将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写出一条建议: 。
23.端午节期间制作香囊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习俗,劳动课上,梓萌同学缝制香囊时,不小心被针刺到了手指,她的手迅速缩回。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梓萌同学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为 ,其中感受器是图中的 (填序号)。
(2)缩手反射属于 (选填“简单”或“复杂”)反射,该同学被针刺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 。
(3)若某患者的结构②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则缩手反射 (选填“能”或“不能”)正常进行。
24.《黄帝内经》有云“诸血者,皆属于心”,由此可见心脏的重要性。如图是人体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流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④表示 ,结构②的功能是 。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若某人因溺水而停止自主呼吸,病人肋骨间的肌肉和 不能收缩和舒张,此时需要实施人工呼吸进行抢救,待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后,病人血管①中血液的含氧量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血管③。
25.教育部提倡中小学生每天要保证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体育运动时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给至关重要。如图是与人体运动相关的部分结构与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为保证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学校食堂为学生们准备了营养丰富的食物,食物中的淀粉从图一中的 (填标号)开始消化,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后,在图一中的 (填标号)被吸收。
(2)颖梦同学在跑操时,手臂肌肉细胞需要的氧气通过吸气进入肺泡后,首先经图二中的 (填标号)血管流回心脏,之后通过体循环将氧气送达肌肉细胞处,最终在细胞的 中参与呼吸作用。
(3)不当的运动,容易造成身体受伤,请从生物学的角度,谈一谈怎样做到健康运动: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2.【答案】A
【知识点】受精过程
【解析】【解答】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体的发育开始于受精卵。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答案】B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CD、“ 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 求助老师或家长,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这些做法都是青春期正确的做法,不符合题意;
B、青春期遇到问题主动和父母沟通“讨厌父母的说教,总觉得他们落后于时代”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生殖器官在以前发育很缓慢,进入青春期后迅速发育,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4.【答案】C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B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ABD不符合题意。
C.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初步分解,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5.【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心情舒畅;适当体育锻炼等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熬夜上网游戏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利于青春期健康。
故答案为:D。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6.【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呼吸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人体的呼吸系统保护呼吸道和肺,呼吸道从上往下依次是包括鼻腔、咽、喉、气官、支气管,所以外界空气进入肺内,需要依次经过鼻腔→咽 → 喉 → 气管 → 支气管 → 肺,可见A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可以简单的表示为: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可见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形成尿液的简图可以表示为: 血液→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可见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D、体循环的循环路径: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简单表示为: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不同的生理过程,此题考查的都为基础知识,但是综合性较强,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基础知识,还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记忆人体每个系统的各器官组成时,一定按照顺序,从上往下活在从外向内记忆,比如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咽、喉、气官、支气管,肺;消化道的组成: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7.【答案】A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A、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如图,触碰到了底部,A错误。
B、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易拉罐可以减少能量散失,B正确。
C、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C正确。
D、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量,食物的热量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
8.【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馒头咀嚼变甜是因为口腔中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A说法正确。
B、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分解蛋白质的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B说法正确。
C、维生素、无机盐为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被吸收,不需要被消化, 可见C说法错误。
D、肝脏属于外分泌腺,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送入到小肠腔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而水、无机盐和微生物为小分子物质,不需要被消化;在消化道中能够进行吸收功能的器官有胃、小肠和大肠,胃能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少量的酒精,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大肠能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消化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蛋白质可以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内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经过胆汁的乳化作用后,变成脂肪微粒,最终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9.【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b是呼出的气体,与a吸入的气体相比,b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a高,A错误。
B、①过程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B错误。
C、③过程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中的氧气是由红细胞来运输的,③过程需要血红蛋白的参与,二氧化碳主要靠血浆运输,C正确。
D、④过程氧气进人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a 是吸入气体,b是呼出的气体;①过程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② 表示气体气体经过肺泡进入血液,③过程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过程氧气进人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
10.【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1.【答案】D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糖包主要含糖量,缺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营养不全面,A不符合题意;
B、豆包主要含蛋白质和糖类,缺乏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营养不全面,B不符合题意;
C、韭菜粉条包主要含维生素和糖类,缺乏脂肪、维生素,营养不全面,C不符合题意;
D、萝卜猪肉包富含维生素、无机盐、水、蛋白质、脂肪、糖类,营养全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的生命活动都需要各类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的六大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12.【答案】D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不符合题意。
B.由于在太空环境之中,宇航员不需要承受过多的身体重量,长期如此会造成骨量流失,骨骼密度也会下降,如果长时间停留在太空这种失重的环境中,会导致十分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密度降低的问题,在面对太空的失重环境时,宇航员会选择锻炼和及时补充含钙的无机盐,来防止骨量流失,不符合题意。
C.水饺皮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不符合题意。
D.葡萄糖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进入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葡萄糖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物中六大营养物质和作用:
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脂肪 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水 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 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维生素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13.【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从分析的图中看出,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为: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动脉→胃部的毛细血管→胃,所以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依次为: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
14.【答案】A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增大,肺部扩张,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肺部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随之气体排出到外界,因此甲模拟的是呼气,乙模拟的是吸气,A错误,BC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图甲A模拟气管,B模拟支气管,C模拟肺,D模拟膈;图甲模拟呼气,图乙模拟吸气。
15.【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肝脏能够分泌胆汁,暂时贮存在胆囊中,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假如在A胆管发生堵塞,胆汁无法流入小肠,会影响脂肪的消化,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图中A是胆管。
16.【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合理营养
17.【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尿液中,每100毫升含有1.2克物质X,人体每天排尿1.5升,原尿中的含量每100毫升就有0.01克,由此可知,原尿量是:1.2×1.5÷0.01=180升,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
18.【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白色垃圾污染,有利于保护洱海,A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回收,循环高效利用资源,有利于保护洱海,B不符合题意。
C.实施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城市,有利于保护洱海,C不符合题意。
D.滥捕鱼类水产资源,不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保护洱海,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9.【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巨人症,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不符合题意。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人酒醉后站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小脑,不符合题意。
C.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学生听到铃声回到教室,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符合题意。
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调节,但也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20.【答案】D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图①是该物种工厂向水里排放废物,会造成水的污染,②汽车排放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AC不符合题意;③外卖会制造一次性垃圾,造成白色污染,④春节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烟雾会造成空气污染,C不符合题意;因此②和④会造成空气污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
21.【答案】(1)森林古猿;精子;受精卵
(2)脐带;胎盘
(3)身高突增;遗精;月经
(4)睾丸;输精管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受精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 (1)如图是“人的由来”的相关概念图,古人类是由A进化来的,因此A是森林古猿;男性生殖器官是睾丸,生产精子,女性是卵巢,生产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胎儿,所以B是精子,C是受精卵。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3) 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最显著的变化是身高突增, 同时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如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4)遗精是指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时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不断产生的,积存多了,自然就会排出。男性的睾丸会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输送精子,前列腺能分泌粘液,阴囊有保护睾丸的作用,尿液和精液排出的通道是尿道。因此睾丸产生的精子经过附睾到输精管和尿道排出到体外。
故答案为:(1)第1空:森林古猿;第2空:精子;第3空:受精卵;(2)第1空:脐带; 第2空:胎盘;(3)第1空:身高突增; 第2空:遗精;第 3空: 月经;(4) 第1空: 睾丸 ;第2空:输精管。
【分析】图中A是森林古猿,B是精子,C是受精卵。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经历了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现代类四个阶段,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
2.人的生殖过程包括:①受精: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②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③分娩:成熟的胎儿从母体内产出。
3.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一个显著特点。(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22.【答案】(1)口腔
(2)前;2;对照;37;少
(3)减轻心理压力,轻装上阵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当食物进入口腔,口腔中的唾液腺会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初步分解淀粉,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在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1号对照实验,所以,在1号试管“?”应该滴加施加心理压力前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这样才能与2号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形成对照;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37℃,因为37℃接近人的体温,是唾液分解唾液淀粉酶最佳温度;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2号试管颜色褪去时间少于1号试管,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若结果为2号试管颜色褪去时间等于1号试管,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没有变化;若结果为2号试管颜色褪去时间大于1号试管,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减少。
(3)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建议运动员应该减轻心理压力,轻装上阵。
故答案为:(1) 口腔 (2)第1空:前 第2空: 2 第3空:对照 第4空: 37 第5空: 少
(3) 减轻心理压力,轻装上阵
【分析】1.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和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展的除了这种不同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3.【答案】(1)反射弧;⑤
(2)简单;大脑
(3)不能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由反射弧组成,图中手扎针接触到了刺激,因此⑤为感受器。
(2)缩手反射正常人体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不需要先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属于简单反射,被针刺后的疼痛感觉通过感受器经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再到大脑感觉中心,会感觉到痛感由传出神经再到效应器完成整个缩手反射,因此痛觉在大脑形成。
(3) ②是属于传出神经,受损后无法传递给效应器,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但可以感受到痛觉。
故答案为:(1)第1空: 反射弧;第2空: ⑤ ; (2)第1空: 简单;第2空: 大脑 ; (3) 不能。
【分析】图中⑤是感受器,④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3.反射的类型简单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复杂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
(1)简单的反射:像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类反射,只要出现刺激,正常人体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不需要先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
(2)复杂的反射:听到上课铃响走进课室、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等,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
24.【答案】(1)左心室;防止血液倒流
(2)膈肌;低于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1) 图中④表示 左心室,②是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的交界处,保证血液只朝一个方向流动,从心房流向心室,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2)呼吸运动是呼吸机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 若某人因溺水而停止自主呼吸,病人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不能收缩和舒张,此时需要实施人工呼吸进行抢救,待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后,①是肺动脉流静脉血 ,③是肺静脉流动脉血,这个过程是肺循环,因此,病人血管①中血液的含氧量低于血管③。
故答案为:(1)第1空:左心室; 第2空:防止血液倒流;(2)第1空:膈肌 ; 第2空:低于。
【分析】如图是人体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流动 ,图中①是肺动脉,②是房室瓣,③是肺静脉,④是左心室。
25.【答案】(1)②;⑦
(2)①;线粒体
(3)运动前热身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消化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食物中的淀粉进入口腔,口腔中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中最终分解成葡萄糖,图一中②是口腔;小肠是主要消化和吸收的场所,因此, 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后 ,在小肠被吸收,图一中小肠是⑦。
(2) 手臂肌肉细胞需要的氧气通过吸气进入肺泡后, 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再经过①肺静脉流回左心房,通过主动脉、各级动脉将氧气运输给组织细胞利用, 最终在细胞的 线粒体 中参与呼吸作用。
(3) 不当的运动,容易造成身体受伤,因此健康的运动,应该在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运动也要适量,做好防护等。
故答案为:(1)第1空:②; 第2空:⑦ ;(2)第1空: ① ;第2空:线粒体 ;(3)合理即可(如适量运动、做好防护等)。
【分析】图一中①是唾液腺,②是口腔,③是食道,④是肝脏,⑤是胃,⑥是胰腺,⑧是大肠,⑦是小肠,⑨是肛门;图二中①是肺静脉,②是肺动脉,③是主动脉,④是上下腔静脉,⑤是体动脉,⑥是体静脉。
1 / 1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开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是由上帝创造的 B.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
C.人是由森林古猿进化的 D.人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2.(2022·石家庄)所有人的生长发育起点是一样的,都是( )
A.受精卵 B.胚胎 C.胎儿 D.婴儿
【答案】A
【知识点】受精过程
【解析】【解答】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体的发育开始于受精卵。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2023七下·宣汉期末)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身体经历着一系列微妙的变化。这意味着我们正在长大,开始人生最美丽的年华。青春期是我们成长的关键期。到了这个时期,生理的突变和充满矛盾的心理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多烦恼。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B.讨厌父母的说教,总觉得他们落后于时代
C.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D.求助老师或家长,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答案】B
【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CD、“ 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 求助老师或家长,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这些做法都是青春期正确的做法,不符合题意;
B、青春期遇到问题主动和父母沟通“讨厌父母的说教,总觉得他们落后于时代”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生殖器官在以前发育很缓慢,进入青春期后迅速发育,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4.(2022·连云港)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关于小肠适于吸收功能的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肠液内多种消化酶将蛋白质初步分解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答案】C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B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ABD不符合题意。
C.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初步分解,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5.(2022·福建)青春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下列行为习惯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是( )
A.注意个人卫生 B.保持心情舒畅
C.适当体育锻炼 D.熬夜上网游戏
【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心情舒畅;适当体育锻炼等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熬夜上网游戏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利于青春期健康。
故答案为:D。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6.(2019·青岛)下列关于人体不同生理过程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C.血液→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左心房
【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呼吸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人体的呼吸系统保护呼吸道和肺,呼吸道从上往下依次是包括鼻腔、咽、喉、气官、支气管,所以外界空气进入肺内,需要依次经过鼻腔→咽 → 喉 → 气管 → 支气管 → 肺,可见A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可以简单的表示为: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可见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形成尿液的简图可以表示为: 血液→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可见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D、体循环的循环路径: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简单表示为: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不同的生理过程,此题考查的都为基础知识,但是综合性较强,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基础知识,还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记忆人体每个系统的各器官组成时,一定按照顺序,从上往下活在从外向内记忆,比如呼吸系统的组成:鼻腔、咽、喉、气官、支气管,肺;消化道的组成: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7.某同学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计要接触到试管底部
B.易拉罐可以减少能量散失
C.重复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D.测出的能量低于实际所含的能量
【答案】A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A、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如图,触碰到了底部,A错误。
B、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易拉罐可以减少能量散失,B正确。
C、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C正确。
D、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量,食物的热量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
8.(2022·遂宁)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办一期“人体消化与吸收”黑板报。同学们准备的资料中描述错误的是( )
A. 馒头咀嚼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
B.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分解蛋白质的酶
C.维生素、无机盐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
D.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送入到小肠腔内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馒头咀嚼变甜是因为口腔中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A说法正确。
B、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分解蛋白质的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B说法正确。
C、维生素、无机盐为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被吸收,不需要被消化, 可见C说法错误。
D、肝脏属于外分泌腺,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送入到小肠腔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而水、无机盐和微生物为小分子物质,不需要被消化;在消化道中能够进行吸收功能的器官有胃、小肠和大肠,胃能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少量的酒精,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大肠能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消化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蛋白质可以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内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经过胆汁的乳化作用后,变成脂肪微粒,最终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9.图中①~④表示人体气体交换的四个过程,a、b代表气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b高 B.①②过程通过气体扩散完成
C.③过程需要血红蛋白的参与 D.④过程将静脉血转为动脉血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b是呼出的气体,与a吸入的气体相比,b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a高,A错误。
B、①过程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B错误。
C、③过程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中的氧气是由红细胞来运输的,③过程需要血红蛋白的参与,二氧化碳主要靠血浆运输,C正确。
D、④过程氧气进人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a 是吸入气体,b是呼出的气体;①过程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② 表示气体气体经过肺泡进入血液,③过程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过程氧气进人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
10.经过反复训练的小狗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是一种反射,下列成语所蕴含的反射类型与此不同的是( )
A.人口生津 B.闻鸡起舞 C.望梅止渴 D.谈虎色变
【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1.“蒸包子”是很多百姓过年的老习俗。春节临近,年味越来越浓,家家户户都会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蒸上几笼包子,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寓意蒸蒸日上,蒸的是美味,凝聚的是老百姓对新一年的期盼。下列几种包子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是( )
A.糖包 B.豆包 C.韭菜粉条包 D.萝卜猪肉包
【答案】D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糖包主要含糖量,缺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营养不全面,A不符合题意;
B、豆包主要含蛋白质和糖类,缺乏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营养不全面,B不符合题意;
C、韭菜粉条包主要含维生素和糖类,缺乏脂肪、维生素,营养不全面,C不符合题意;
D、萝卜猪肉包富含维生素、无机盐、水、蛋白质、脂肪、糖类,营养全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的生命活动都需要各类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的六大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12.(2022·仙桃)2022年2月1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首次在中国空间站过春节,带了水饺等特色的“年夜饭”。下列对航天员生理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四类营养物质均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及时补充含钙的无机盐,就可以解决航天员在太空中太久骨骼密度降低的问题
C.水饺皮的主要营养成分在小肠内开始消化,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
D.葡萄糖被吸收后的主要去向是在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
【答案】D
【知识点】人体能量的供给;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不符合题意。
B.由于在太空环境之中,宇航员不需要承受过多的身体重量,长期如此会造成骨量流失,骨骼密度也会下降,如果长时间停留在太空这种失重的环境中,会导致十分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密度降低的问题,在面对太空的失重环境时,宇航员会选择锻炼和及时补充含钙的无机盐,来防止骨量流失,不符合题意。
C.水饺皮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不符合题意。
D.葡萄糖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进入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葡萄糖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物中六大营养物质和作用:
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脂肪 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水 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 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维生素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13.(2022·自贡)胃炎患者经输液治疗后,病情可得到好转。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依次为( )
A.肺循环→体循环→体循环 B.肺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C.体循环→肺循环→肺循环 D.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从分析的图中看出,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为: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动脉→胃部的毛细血管→胃,所以药液从手臂上的“青筋”处出发,流到胃部经历的循环路径依次为: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
14.如图是康康同学制作的模拟人体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模拟吸气,乙模拟呼气 B.甲模拟呼气,乙模拟吸气
C.结构A模拟的是气管 D.结构C模拟的是肺
【答案】A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增大,肺部扩张,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肺部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随之气体排出到外界,因此甲模拟的是呼气,乙模拟的是吸气,A错误,BC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图甲A模拟气管,B模拟支气管,C模拟肺,D模拟膈;图甲模拟呼气,图乙模拟吸气。
15.(2020七下·巴彦淖尔期中)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假如在A处发生堵塞,则会导致( )
A.胰腺分泌的胰液不能正常进入小肠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不能正常进入小肠而影响脂肪的消化
C.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不能正常进入小肠而影响淀粉的消化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不能正常进入小肠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肝脏能够分泌胆汁,暂时贮存在胆囊中,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假如在A胆管发生堵塞,胆汁无法流入小肠,会影响脂肪的消化,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图中A是胆管。
16.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已成为人们的健康进活方式,图甲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乙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每天需要多吃些图甲中c、d层食物
B.图甲中c层食物是在图乙中的h部位开始消化
C.图乙中i处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D.图甲中e层食物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乙中x曲线来表示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合理营养
17.为探究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量,向某健康人静脉注射物质X后,测定物质X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浓度,结果如表(注射到血浆中的物质X全部过滤到原尿中,且不被重吸收)。若该健康人每天排尿约1.5升,则每天形成原尿约( )
血浆中 原尿中 尿液中
物质X(克/100毫升) 0.01 0.01 1.2
A.150升 B.180升 C.1.5升 D.120升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尿液中,每100毫升含有1.2克物质X,人体每天排尿1.5升,原尿中的含量每100毫升就有0.01克,由此可知,原尿量是:1.2×1.5÷0.01=180升,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
18.(2022·云南)我们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洱海的是( )
A.使用环保购物袋 B.垃圾分类回收
C.雨污分流 D.滥捕鱼类水产资源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白色垃圾污染,有利于保护洱海,A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回收,循环高效利用资源,有利于保护洱海,B不符合题意。
C.实施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城市,有利于保护洱海,C不符合题意。
D.滥捕鱼类水产资源,不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保护洱海,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9.(2021·海南)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大脖子病
B.喝醉酒的人动作不协调,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脑干
C.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响起后走进教室,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神经调节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解析】【解答】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巨人症,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不符合题意。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人酒醉后站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小脑,不符合题意。
C.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学生听到铃声回到教室,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符合题意。
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调节,但也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20.下列行为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其中会造成空气污染的行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及其控制
【解析】【解答】图①是该物种工厂向水里排放废物,会造成水的污染,②汽车排放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AC不符合题意;③外卖会制造一次性垃圾,造成白色污染,④春节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烟雾会造成空气污染,C不符合题意;因此②和④会造成空气污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人类从哪里来?我们每一个人又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呢?如图是“人的由来”的相关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A ,B ,C 。
(2)胎儿所需的营养物质需经过 、 从母体获得,同时将废物排出。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最显著的变化是 ,同时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如男孩出现 ,女孩出现 。
(4)小林第一次遗精时很害怕,爸爸知道后,向他解释了遗精的原因。请你帮他描述精子的“行踪”: 产生精子→附睾→ →尿道→体外。
【答案】(1)森林古猿;精子;受精卵
(2)脐带;胎盘
(3)身高突增;遗精;月经
(4)睾丸;输精管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受精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 (1)如图是“人的由来”的相关概念图,古人类是由A进化来的,因此A是森林古猿;男性生殖器官是睾丸,生产精子,女性是卵巢,生产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胎儿,所以B是精子,C是受精卵。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3) 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最显著的变化是身高突增, 同时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如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4)遗精是指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时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不断产生的,积存多了,自然就会排出。男性的睾丸会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输送精子,前列腺能分泌粘液,阴囊有保护睾丸的作用,尿液和精液排出的通道是尿道。因此睾丸产生的精子经过附睾到输精管和尿道排出到体外。
故答案为:(1)第1空:森林古猿;第2空:精子;第3空:受精卵;(2)第1空:脐带; 第2空:胎盘;(3)第1空:身高突增; 第2空:遗精;第 3空: 月经;(4) 第1空: 睾丸 ;第2空:输精管。
【分析】图中A是森林古猿,B是精子,C是受精卵。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经历了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现代类四个阶段,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
2.人的生殖过程包括:①受精: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②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③分娩:成熟的胎儿从母体内产出。
3.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一个显著特点。(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22.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对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冬奥会,研究者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影响。
(1)人体消化道内,淀粉的分解起始于 ,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2)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实验处理 1号试管 2号试管
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滴加碘液 2滴 2滴
加入唾液 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温度条件 37℃
①1号试管“?”处应加入施加心理压力 (选填“前”或“后”)受试者的唾液 毫升。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 作用。
②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 ℃。
③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比1号 ,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3)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请你为即将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写出一条建议: 。
【答案】(1)口腔
(2)前;2;对照;37;少
(3)减轻心理压力,轻装上阵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当食物进入口腔,口腔中的唾液腺会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初步分解淀粉,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在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1号对照实验,所以,在1号试管“?”应该滴加施加心理压力前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这样才能与2号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形成对照;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37℃,因为37℃接近人的体温,是唾液分解唾液淀粉酶最佳温度;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2号试管颜色褪去时间少于1号试管,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若结果为2号试管颜色褪去时间等于1号试管,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没有变化;若结果为2号试管颜色褪去时间大于1号试管,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减少。
(3)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建议运动员应该减轻心理压力,轻装上阵。
故答案为:(1) 口腔 (2)第1空:前 第2空: 2 第3空:对照 第4空: 37 第5空: 少
(3) 减轻心理压力,轻装上阵
【分析】1.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和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展的除了这种不同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3.端午节期间制作香囊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习俗,劳动课上,梓萌同学缝制香囊时,不小心被针刺到了手指,她的手迅速缩回。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梓萌同学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为 ,其中感受器是图中的 (填序号)。
(2)缩手反射属于 (选填“简单”或“复杂”)反射,该同学被针刺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 。
(3)若某患者的结构②受损,其他结构正常,则缩手反射 (选填“能”或“不能”)正常进行。
【答案】(1)反射弧;⑤
(2)简单;大脑
(3)不能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由反射弧组成,图中手扎针接触到了刺激,因此⑤为感受器。
(2)缩手反射正常人体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不需要先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属于简单反射,被针刺后的疼痛感觉通过感受器经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再到大脑感觉中心,会感觉到痛感由传出神经再到效应器完成整个缩手反射,因此痛觉在大脑形成。
(3) ②是属于传出神经,受损后无法传递给效应器,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但可以感受到痛觉。
故答案为:(1)第1空: 反射弧;第2空: ⑤ ; (2)第1空: 简单;第2空: 大脑 ; (3) 不能。
【分析】图中⑤是感受器,④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3.反射的类型简单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复杂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
(1)简单的反射:像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类反射,只要出现刺激,正常人体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不需要先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
(2)复杂的反射:听到上课铃响走进课室、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等,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
24.《黄帝内经》有云“诸血者,皆属于心”,由此可见心脏的重要性。如图是人体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流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④表示 ,结构②的功能是 。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若某人因溺水而停止自主呼吸,病人肋骨间的肌肉和 不能收缩和舒张,此时需要实施人工呼吸进行抢救,待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后,病人血管①中血液的含氧量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血管③。
【答案】(1)左心室;防止血液倒流
(2)膈肌;低于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1) 图中④表示 左心室,②是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的交界处,保证血液只朝一个方向流动,从心房流向心室,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2)呼吸运动是呼吸机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 若某人因溺水而停止自主呼吸,病人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不能收缩和舒张,此时需要实施人工呼吸进行抢救,待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后,①是肺动脉流静脉血 ,③是肺静脉流动脉血,这个过程是肺循环,因此,病人血管①中血液的含氧量低于血管③。
故答案为:(1)第1空:左心室; 第2空:防止血液倒流;(2)第1空:膈肌 ; 第2空:低于。
【分析】如图是人体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流动 ,图中①是肺动脉,②是房室瓣,③是肺静脉,④是左心室。
25.教育部提倡中小学生每天要保证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体育运动时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给至关重要。如图是与人体运动相关的部分结构与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为保证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学校食堂为学生们准备了营养丰富的食物,食物中的淀粉从图一中的 (填标号)开始消化,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后,在图一中的 (填标号)被吸收。
(2)颖梦同学在跑操时,手臂肌肉细胞需要的氧气通过吸气进入肺泡后,首先经图二中的 (填标号)血管流回心脏,之后通过体循环将氧气送达肌肉细胞处,最终在细胞的 中参与呼吸作用。
(3)不当的运动,容易造成身体受伤,请从生物学的角度,谈一谈怎样做到健康运动: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②;⑦
(2)①;线粒体
(3)运动前热身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消化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食物中的淀粉进入口腔,口腔中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中最终分解成葡萄糖,图一中②是口腔;小肠是主要消化和吸收的场所,因此, 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后 ,在小肠被吸收,图一中小肠是⑦。
(2) 手臂肌肉细胞需要的氧气通过吸气进入肺泡后, 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再经过①肺静脉流回左心房,通过主动脉、各级动脉将氧气运输给组织细胞利用, 最终在细胞的 线粒体 中参与呼吸作用。
(3) 不当的运动,容易造成身体受伤,因此健康的运动,应该在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运动也要适量,做好防护等。
故答案为:(1)第1空:②; 第2空:⑦ ;(2)第1空: ① ;第2空:线粒体 ;(3)合理即可(如适量运动、做好防护等)。
【分析】图一中①是唾液腺,②是口腔,③是食道,④是肝脏,⑤是胃,⑥是胰腺,⑧是大肠,⑦是小肠,⑨是肛门;图二中①是肺静脉,②是肺动脉,③是主动脉,④是上下腔静脉,⑤是体动脉,⑥是体静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