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2分)
1.(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黄晕(yùn)胆怯(què)憔悴(cuì)随声附和(hè)
B.惩戒(chénɡ)坍塌(tān)静谧(mì)杞人忧天(qǐ)
C.觅食(mì)决别(jué)蜷伏(quán)沾轻怕重(niān)
D.狭隘(ài)分岐(qí)炫耀(xuàn)畏罪潜逃(qiǎn)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胆怯(què) ——(qiè)
B.正确。
C. 决别 ——诀别 沾轻怕重 ——拈轻怕重
D. 分岐 ——分歧 畏罪潜逃(qiǎn) ——(qiá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时期,作者是孔子。
B.“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刘备的住处。
D.“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描写的是中秋佳节。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A.有误,《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B.正确。
C.有误,“茅庐”本意是指诸葛亮的住处。
D.有误,“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描写的是元宵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对我的照顾无所不至。
B.爷爷不会操作手机,于是我对他耳提面命,手把手教他发短信。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原本滞销的彩电,现在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你失去这个机会,也许是塞翁失马,未必是件坏事。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 A.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亦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不符合“妈妈对我的.照顾”的语境,可概括为“无微不至” 。
B.耳提面命: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 下级的恳切教导。不符合“自己手把手教爷爷发短信”的语境,使用错误。
C.炙手可热:指手一靠近就觉得热;比喻气焰权势之盛。含贬义。不符合“彩电商品”的语境,使用错误。
D.塞翁失马: 比喻人的祸福可以互相转换,坏事有时可能会变成好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2018七上·宜宾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中的“下”“上”是名词;“他登上了山顶,然后又慢慢地走下来”中的“上”“下”是动词。
B.“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中“大”“小”“新”“浓”“淡”都是形容词。
C.汉语中有不少带有褒或贬感彩的词语,如“奋不顾身”“见义勇为”是褒义词;“贪生怕死”“见利忘义”是贬义词。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中的“善”“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都是反义词。
【答案】D
【知识点】动词;形容词;贬义词;反义词
【解析】【分析】D.有误,“善”“恶”是反义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意思是“迷惑”,“殆”意思是“疑惑”,是近义词。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的相关知识,包括一般语法知识和词义知识。就词和句来讲,初中阶段要掌握词、句语法知识体系是: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复指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词义: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句法:并列,承接,转换,假设,递进,解释,选择,条件,因果,目的;句子结构: 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同位语等。要结合例句学清楚每种语法知识的特点和语境运用情况。
5.(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B.学校开展的“感恩·奋进”活动,掀起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友谊。
C.2022年2月1日零点,正驾乘神舟十三号飞船游太空的3名航天员向全国人民及海外华人送来了新春祝福。
D.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能力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 A.有误,语义矛盾,删去“渐渐地”。
B.有误,成分残缺,“掀起了” 什么没说清楚,应该在“互进”后加上“的热潮”。
C.正确。
D.有误,语序不当,应该是“有勇气面对困难而且有能力战胜困难”。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6.(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六月,桓谭公园的荷塘开满了美丽的荷花。有人即兴出了个上联“池中荷叶鱼儿伞”,下列最合适的下联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 B.地上青草似绿毯
C.梁上蛛丝燕子帘 D.映日荷花别样红
【答案】C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 A.不合适,偏正结构“鱼儿伞”与动宾结构“争暖树”不相对,词性不同。
B.不合适,偏正结构“鱼儿伞”与动宾结构“似绿毯”不相对,词性不同。
C.合适,根据“仄起平收”和词性相对可知,偏正结构“ 池中荷叶 ”与“梁上蛛丝”相对;偏正结构“鱼儿伞”和“燕子帘”相对。
D.不合适,“荷花”与“荷叶”字词重复,不符合对联要求,“鱼儿伞”和“别样红”词性不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7.(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下列诗句中的“红”并非表示“红色”的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半匹红绡一丈绫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风掣红旗冻不翻
【答案】A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A.“红”指代的是红花。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8.(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边看视频边模仿,连连不住地说:“这手法真高明。”(请你不用“说”字来表达,意思不变。)
(2)听了美妙的琴声,使兄妹俩陶醉了。(修改病句)
(3)他问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曲吧。”(改为转述句)
【答案】(1)妈妈边看视频边模仿,连连不住地赞叹:“这手法真高明。
(2)听了美妙的琴声,兄妹俩陶醉了
(3)他问姑娘,姑娘爱听吗,他再给姑娘弹一曲。
【知识点】成分残缺;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不用”说“字来表达,意思不变。“说“同义词有:道、 语、讲赞叹。
(2)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缺主语,去掉"使" 。
(3)考查了改写转述句,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问号改为逗号,把"你 您"改为姑娘”,把"我‘改为"他"。
【点评】本题 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9.(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那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果然动了奸心,走上前对三藏跪下,跟中垂泪道:“我弟子真是没缘!”三藏搀起道:“老院师有何话说?”他道:“老爷这件宝贝,方才展开,天色晚了,奈何眼目香花,不能看得明白,岂不是无缘!”三藏教:“掌上灯来,让你再看。”那老僧道:“爷爷的宝贝,已是光亮,再点了灯,一发晃眼,莫想看得仔细。”行者道:“你要怎的看才好?”老僧道:“老爷若是宽恩放心,教弟子拿到后房,细细的看一夜,明早送还老爷西去,不知尊意何如?”三藏听说,吃了一惊,埋怨行者道:“都是你!都是你!”行者笑道:“怕他怎的?等我包起来,教他拿了去看。但有疏虞,尽是老孙管整。”那三藏阻挡不住,他把袈裟递与老僧道:“凭你看去,只是明早照旧还我,不得损污些须。”老僧喜喜欢欢,着幸童将袈裟拿进去,却吩咐众僧,将前面禅堂扫净,取两张藤床,安设铺盖,请二位老爷安歇;一壁厢又教安排明早斋送行,遂而各散。师徒们关了禅堂,睡下不题。
(1)选文中“那老和尚”的法号是 。选文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请简单概况故事。
(2)在《水浒传》也有一个人物叫“行者”,写出他的名字 。
(3)结合本情节说说文中“行者”的性格特点。
【答案】(1)金池长老;金池长老心生贪念,为谋占袈裟,想纵火烧死唐僧师徒,黑风山的黑熊怪趁火偷走袈裟
(2)武松
(3)争强好胜,虚荣心强,死要面子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西游记》;《水浒传》
【解析】【分析】⑴ 结合“那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果然动了奸心,走.上前对三藏跪....老僧喜喜欢欢,着幸童将袈裟拿进去,却吩咐众僧,将前面禅堂扫净,取两张藤床,安设铺盖,请二位老爷安歇;一壁厢又教安排明早斋送行,遂而各散。师徒们关了禅堂,睡下不题”的内容可知,选文出自《西游记》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那老和尚”的法号是金池长老。唐僧一行到观音寺歇脚,孙悟空斗强好胜非要把唐僧的锦斓袈裟拿出来显摆,老方丈心起贪念想夺袈裟,白天先说借去观赏,第二天奉还,实则晚上派弟子去杀了唐僧(当然孙悟空好好地教训了他们一顿),自己在房中把玩,却不想袈裟神光照破夜空,吸引来了黑风怪(- 头黑熊精),结果袈裟被盗。
⑵ 《水浒传》行者是武松绰号。武松,绰号行者,行者是那时对游方道人的一种称呼。武松本是打虎英雄,但因其大哥被人毒害,怒而杀人。逃跑后,遇到结拜兄弟菜园子张青和其妻母夜叉孙二娘,为掩人耳目躲避官府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
⑶ 《西游记》中的“行者”是孙悟空。结合“行者道:‘你要怎的看 才好 ’...行者笑道:“怕他怎的 等我包起来,教他拿了去看。但有疏虞,尽是老孙管整’”的内容可知,行者的“笑”是自负的笑,他认为有自己在,袈裟被拿去没有任何危险,是万无一失的,这是他自高自大的表现,突出了他争强好胜,虚荣心强,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0.(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小明在学校操场捡到一个绿色的钱包,钱包内有人民币200元,还有一把红色的钥匙。她想在学校的公示栏上张贴信息,请失主到六三班认领。下面是她拟写的内容存在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失物招领通知 昨天上午,本人在学校换场上捡到钱包一个。请失主速来认领。 此致 敬礼! 小明 2023年6月2号
(1)这则信息在格式上存在两个问题,请指出并修改。
(2)这则信息在内容上有缺失,请补上。
【答案】(1)删去“通知”,删掉“此致,敬礼”
(2)内容上:联系人地址不详,应添上“六三班”;钱包里物品不详,应添上“内有人民币若干,一把钥匙”。
【知识点】应用文
【解析】【分析】 (1) 标题错误。应删去“通知”。失物招领一般不需要“此致”“敬礼” ,故应删去。(2)“请失主速来认领”错误。此处没有注明小万所在班级,失主不便与其联系。应将“请失主速来认领”改为“请失主速来初三(3) 班认领”。“钱包内”的物品名称未交代清楚。应在“钱包一个”后加上“内有现金和钥匙”。
【点评】本题考查应用文有关知识。解答此题,可结合平时有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内容理解辨析。
二、古诗名句默写。
11.(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默写
(1)遥知兄弟登高处, 。
(2) ,大渡桥横铁索寒。
(3) ,轻烟散入五侯家。
(4) ,西出阳关无故人。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把天气转变之快描绘的让人神清气、眼前一亮的诗句时: , 。
【答案】(1)遍插茱萸少一人
(2)金沙水拍云崖暖
(3)日暮汉宫传蜡烛
(4)劝君更尽一杯酒
(5)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茱萸 、 暮 、 墨 ”
故答案为:⑴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⑵ 金沙水拍云崖暖 ⑶ 日暮汉宫传蜡烛 ⑷ 劝君更尽一杯酒 ⑸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三、阅读理解
(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诗歌鉴赏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本诗的作者是 代的 。
13.翻译“欲饮琵琶马上催”。
14.本诗写的是什么事情?
15.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凉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16.古时描写战争的诗句很多,请你再写出一组句子,并注明作者及其所处的年代。
【答案】12.唐;王翰
13.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正想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马上出征。
14.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故事。
15.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16.宋代 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建功立业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⑸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1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 唐 ; 王翰
13.本题考查诗句翻译。“欲饮琵琶马上催”,重点词:欲饮,正要畅饮时。意思是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故答案为: 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正想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马上出征。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诗歌大意: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据此可概括为: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故事。
故答案为: 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故事。
15.依据诗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可知,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激烈的战争场景,而写将士们开怀痛饮,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凉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成生活。
故答案为: 激烈的战争场景 ; 将士们开怀痛饮
16.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解答时,结合自己的积累,选取有关“古时描写战争”的连续两句诗词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宋代 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半个父亲在疼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辨识度,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哪怕在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是他。
③小时候,我诨号庞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调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在地上打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七七芽,嚼碎。数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因癣疾煎熬的。年复一年,开春,癣就援着他的身体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在一盏抖动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安慰我说,并没有怎么疼。我却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从此由我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时的父亲。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摔得痛吗?孩子一手扶着我,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我轻松的表情,如同阳春化开的春水,如同三月拂面的春风。
17.围绕“疼痛”,全文主要写了“我”与父亲发生的三件事情,请填写下表。
事件 “我”的感悟
① “我”感受到父亲的手颤抖得厉害
二 “我”不忍下手,父亲只好自己烫癣 ②
三 ③ “我”觉得父亲酣睡得像个孩子
18.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七七芽,嚼碎,敷在伤口上。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
19.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段画线句“我轻松的表情,如同阳春化开的春水,如同三月拂面的春风”的理解。
20.你觉得文章以“半个父亲在疼”为题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7.小时,因老师告状,“我”被父亲用扁担误伤,父亲为“我”敷药;
父亲癣疾发作,用烧红的铜钱治疗,我痛得心如刀绞;
“我”背父亲看腿疾,父亲爬我身上睡着了
18.①用“捉”“摁”“揽”“敷”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准确地写出来父亲的果断、迅速和误伤“我”的愧疚,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
②“抗拒”是抵抗并拒绝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我”背他上、下楼的不自在,表现了他要强的性格,与后文“在我背上睡着了”形成对比。
19.“我”背着父亲摔倒,父亲担心“我”,年幼的儿子心疼地扶着“我”责备地板,“我”感受到了来自父亲和儿子的爱,内心温暖。
20.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疼”是全文的线索,含蓄地揭示文章中心,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根据第③段“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第④段.“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荽萎芽,嚼碎,数在伤口_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可知,因老师告状,“我”被父亲用扁担的铁钩划伤,父亲心疼的帮“我”敷药;根据第⑥段“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在一盏抖动的灯火前, 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铰”可知,父亲癣疾发作,用烧红的铜钱治疗,“我”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
根据第0段“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 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可知,“我”背着父亲去治腿,父亲趴在“我”背上睡着了。据此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小时,因老师告状,“我”被父亲用扁担误伤,父亲为“我”敷药;父亲癣疾发作,用烧红的铜钱治疗,我痛得心如刀绞;“我”背父亲看腿疾,父亲爬我身上睡着了
18.本题考查赏析语句。①根据语句中“捉住、摁到、揽一把、嚼碎、敷在”可知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联系第③段“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第④段“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可知,此句写出了父亲在“我”被铁钩烙伤后为“我”敷药的过程;联系后文“我不经意看见,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可知,此句表现了父亲对误伤了“我” 的愧疚和深沉的爱。
②“抗拒”指抵抗、拒绝。根据“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联系第10段“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可知,“我”背着父亲看病,他开始时不适应被“我” 照顾,好像不愿意被“我”背,很不自在,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不愿给儿子添麻烦的心理。
故答案为:①用“捉”“摁”“揽”“敷”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准确地写出来父亲的果断、迅速和误伤“我”的愧疚,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②“抗拒”是抵抗并拒绝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我”背他上、下楼的不自在,表现了他要强的性格,与后文“在我背上睡着了”形成对比。
19.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我轻松的表情,如同阳春化开的春水,如同三月拂面的春风”,联系结尾段“孩子一手扶着我,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可知,“我”成为父亲后,摔痛时用“一点也不疼”这样善意的谎言向儿子解释;联系“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摔得痛吗 ” 可知,“我” 故作轻松,强颜欢笑,为了不让父亲、孩子担心;“ 我轻松的表情,如同阳春化开的春水,如同三月拂面的春风”,把“我”表情比作“春水”“春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两对父子之间的深情,“我” 理解了父亲的深切的爱。
故答案为:“我”背着父亲摔倒,父亲担心“我”,年幼的儿子心疼地扶着“我”责备地板,“我”感受到了来自父亲和儿子的爱,内心温暖。
20.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及作用。因为“半个父亲”不合常理,设置悬念,从而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从文章第④段的“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第⑤段的“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直由父亲默默抚养着”,第⑧段的“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一直由我默默领受”和第回段的“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可摔痛 了 ’....我满面 春风地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 可以看出,父子间的“疼”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疼”是全文叙事的情感线索,“半个疼在父亲”不仅是父亲会因“我” 的疼而心疼,也指“我”会因为父亲的不易而心酸,不管谁疼,另一半疼痛都由对方默默承受着,由此可以看出“疼”是表象,“爱”是实质,表达出“我”与父亲之间深深的爱。
故答案为: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疼”是全文的线索,含蓄地揭示文章中心,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四、作文(35分)
21.(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请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篇记叙文。
要求: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叙事完整,生动曲折;不准套作、抄袭;不少于450字。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写作。
一:审题立意。题目中的“照片规定了选材的范围,照片在我们的生活中并非稀罕之物,在写作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多同学会感觉没有难度,但仔细思索后又写不出新意,勉强而为也只是泛泛之作。很多同学会下意识地想到以自己为主人公的照片、以家人为主人公的照片,不知不觉中便缩小了选材范围,使材料的独特性大打折扣。所以,审题时一定要发散思维,以“照片"为原点进行多角度思考,跳出自己的圈子,或许能写出精彩的故事.
二:选材构思。如果说“照片”是载体,那么“故事"便是主体。选好素材后,如何呈现照片背后的故事便成为本次写作的重点,因为只有故事“有血有肉",才能更好地传递情感。写作时,一定要充分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对照片中的画面和人物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从而收获一个能够感染读者心灵的文字躯体。眼前的这张照片曾给你的学习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对你来说,有怎样深刻的意义 可以写照片里的家庭故事:通过回忆童年的我去省城求诊,一场虚惊后,还在省城广场上照了一张照片的事情,叙述我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可以写照片里的亲情故事:通过看外婆照片,想起和外婆一起捉小瓢虫的故事, 表现和外婆亲密的关系,表达对逝去的外婆深深的怀念;可以写照片里的校园故事:通过一张与同学们及班主任的合影,回忆一次野炊的经历,表现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还可以写照片里的感人故事:通过描述自己手捧奖杯和舞蹈老师一起合影的故事,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等等。行文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并积极引用化用自己知道的诗词典故,增添文章的文采性,使语言更具有美感,从而提升文章档次。大家可运用卒章显志或升华主旨的方法,深挖照片的内涵,适当加入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语段,让习作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到位。
【点评】 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安徽省淮北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2分)
1.(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黄晕(yùn)胆怯(què)憔悴(cuì)随声附和(hè)
B.惩戒(chénɡ)坍塌(tān)静谧(mì)杞人忧天(qǐ)
C.觅食(mì)决别(jué)蜷伏(quán)沾轻怕重(niān)
D.狭隘(ài)分岐(qí)炫耀(xuàn)畏罪潜逃(qiǎn)
2.(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时期,作者是孔子。
B.“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刘备的住处。
D.“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描写的是中秋佳节。
3.(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对我的照顾无所不至。
B.爷爷不会操作手机,于是我对他耳提面命,手把手教他发短信。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消费的增长,原本滞销的彩电,现在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你失去这个机会,也许是塞翁失马,未必是件坏事。
4.(2018七上·宜宾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中的“下”“上”是名词;“他登上了山顶,然后又慢慢地走下来”中的“上”“下”是动词。
B.“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中“大”“小”“新”“浓”“淡”都是形容词。
C.汉语中有不少带有褒或贬感彩的词语,如“奋不顾身”“见义勇为”是褒义词;“贪生怕死”“见利忘义”是贬义词。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中的“善”“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都是反义词。
5.(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B.学校开展的“感恩·奋进”活动,掀起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友谊。
C.2022年2月1日零点,正驾乘神舟十三号飞船游太空的3名航天员向全国人民及海外华人送来了新春祝福。
D.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能力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
6.(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六月,桓谭公园的荷塘开满了美丽的荷花。有人即兴出了个上联“池中荷叶鱼儿伞”,下列最合适的下联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 B.地上青草似绿毯
C.梁上蛛丝燕子帘 D.映日荷花别样红
7.(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下列诗句中的“红”并非表示“红色”的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半匹红绡一丈绫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风掣红旗冻不翻
8.(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边看视频边模仿,连连不住地说:“这手法真高明。”(请你不用“说”字来表达,意思不变。)
(2)听了美妙的琴声,使兄妹俩陶醉了。(修改病句)
(3)他问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曲吧。”(改为转述句)
9.(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那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果然动了奸心,走上前对三藏跪下,跟中垂泪道:“我弟子真是没缘!”三藏搀起道:“老院师有何话说?”他道:“老爷这件宝贝,方才展开,天色晚了,奈何眼目香花,不能看得明白,岂不是无缘!”三藏教:“掌上灯来,让你再看。”那老僧道:“爷爷的宝贝,已是光亮,再点了灯,一发晃眼,莫想看得仔细。”行者道:“你要怎的看才好?”老僧道:“老爷若是宽恩放心,教弟子拿到后房,细细的看一夜,明早送还老爷西去,不知尊意何如?”三藏听说,吃了一惊,埋怨行者道:“都是你!都是你!”行者笑道:“怕他怎的?等我包起来,教他拿了去看。但有疏虞,尽是老孙管整。”那三藏阻挡不住,他把袈裟递与老僧道:“凭你看去,只是明早照旧还我,不得损污些须。”老僧喜喜欢欢,着幸童将袈裟拿进去,却吩咐众僧,将前面禅堂扫净,取两张藤床,安设铺盖,请二位老爷安歇;一壁厢又教安排明早斋送行,遂而各散。师徒们关了禅堂,睡下不题。
(1)选文中“那老和尚”的法号是 。选文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请简单概况故事。
(2)在《水浒传》也有一个人物叫“行者”,写出他的名字 。
(3)结合本情节说说文中“行者”的性格特点。
10.(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小明在学校操场捡到一个绿色的钱包,钱包内有人民币200元,还有一把红色的钥匙。她想在学校的公示栏上张贴信息,请失主到六三班认领。下面是她拟写的内容存在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失物招领通知 昨天上午,本人在学校换场上捡到钱包一个。请失主速来认领。 此致 敬礼! 小明 2023年6月2号
(1)这则信息在格式上存在两个问题,请指出并修改。
(2)这则信息在内容上有缺失,请补上。
二、古诗名句默写。
11.(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默写
(1)遥知兄弟登高处, 。
(2) ,大渡桥横铁索寒。
(3) ,轻烟散入五侯家。
(4) ,西出阳关无故人。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把天气转变之快描绘的让人神清气、眼前一亮的诗句时: , 。
三、阅读理解
(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诗歌鉴赏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本诗的作者是 代的 。
13.翻译“欲饮琵琶马上催”。
14.本诗写的是什么事情?
15.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凉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16.古时描写战争的诗句很多,请你再写出一组句子,并注明作者及其所处的年代。
(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半个父亲在疼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辨识度,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哪怕在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是他。
③小时候,我诨号庞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调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在地上打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七七芽,嚼碎。数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因癣疾煎熬的。年复一年,开春,癣就援着他的身体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在一盏抖动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安慰我说,并没有怎么疼。我却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从此由我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时的父亲。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摔得痛吗?孩子一手扶着我,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我轻松的表情,如同阳春化开的春水,如同三月拂面的春风。
17.围绕“疼痛”,全文主要写了“我”与父亲发生的三件事情,请填写下表。
事件 “我”的感悟
① “我”感受到父亲的手颤抖得厉害
二 “我”不忍下手,父亲只好自己烫癣 ②
三 ③ “我”觉得父亲酣睡得像个孩子
18.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七七芽,嚼碎,敷在伤口上。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
19.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段画线句“我轻松的表情,如同阳春化开的春水,如同三月拂面的春风”的理解。
20.你觉得文章以“半个父亲在疼”为题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四、作文(35分)
21.(2023七上·淮北开学考)请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篇记叙文。
要求: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叙事完整,生动曲折;不准套作、抄袭;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胆怯(què) ——(qiè)
B.正确。
C. 决别 ——诀别 沾轻怕重 ——拈轻怕重
D. 分岐 ——分歧 畏罪潜逃(qiǎn) ——(qiá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A.有误,《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B.正确。
C.有误,“茅庐”本意是指诸葛亮的住处。
D.有误,“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描写的是元宵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3.【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 A.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亦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不符合“妈妈对我的.照顾”的语境,可概括为“无微不至” 。
B.耳提面命: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 下级的恳切教导。不符合“自己手把手教爷爷发短信”的语境,使用错误。
C.炙手可热:指手一靠近就觉得热;比喻气焰权势之盛。含贬义。不符合“彩电商品”的语境,使用错误。
D.塞翁失马: 比喻人的祸福可以互相转换,坏事有时可能会变成好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答案】D
【知识点】动词;形容词;贬义词;反义词
【解析】【分析】D.有误,“善”“恶”是反义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意思是“迷惑”,“殆”意思是“疑惑”,是近义词。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的相关知识,包括一般语法知识和词义知识。就词和句来讲,初中阶段要掌握词、句语法知识体系是: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复指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词义: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句法:并列,承接,转换,假设,递进,解释,选择,条件,因果,目的;句子结构: 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同位语等。要结合例句学清楚每种语法知识的特点和语境运用情况。
5.【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 A.有误,语义矛盾,删去“渐渐地”。
B.有误,成分残缺,“掀起了” 什么没说清楚,应该在“互进”后加上“的热潮”。
C.正确。
D.有误,语序不当,应该是“有勇气面对困难而且有能力战胜困难”。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6.【答案】C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 A.不合适,偏正结构“鱼儿伞”与动宾结构“争暖树”不相对,词性不同。
B.不合适,偏正结构“鱼儿伞”与动宾结构“似绿毯”不相对,词性不同。
C.合适,根据“仄起平收”和词性相对可知,偏正结构“ 池中荷叶 ”与“梁上蛛丝”相对;偏正结构“鱼儿伞”和“燕子帘”相对。
D.不合适,“荷花”与“荷叶”字词重复,不符合对联要求,“鱼儿伞”和“别样红”词性不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7.【答案】A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A.“红”指代的是红花。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8.【答案】(1)妈妈边看视频边模仿,连连不住地赞叹:“这手法真高明。
(2)听了美妙的琴声,兄妹俩陶醉了
(3)他问姑娘,姑娘爱听吗,他再给姑娘弹一曲。
【知识点】成分残缺;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不用”说“字来表达,意思不变。“说“同义词有:道、 语、讲赞叹。
(2)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缺主语,去掉"使" 。
(3)考查了改写转述句,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问号改为逗号,把"你 您"改为姑娘”,把"我‘改为"他"。
【点评】本题 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9.【答案】(1)金池长老;金池长老心生贪念,为谋占袈裟,想纵火烧死唐僧师徒,黑风山的黑熊怪趁火偷走袈裟
(2)武松
(3)争强好胜,虚荣心强,死要面子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西游记》;《水浒传》
【解析】【分析】⑴ 结合“那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果然动了奸心,走.上前对三藏跪....老僧喜喜欢欢,着幸童将袈裟拿进去,却吩咐众僧,将前面禅堂扫净,取两张藤床,安设铺盖,请二位老爷安歇;一壁厢又教安排明早斋送行,遂而各散。师徒们关了禅堂,睡下不题”的内容可知,选文出自《西游记》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那老和尚”的法号是金池长老。唐僧一行到观音寺歇脚,孙悟空斗强好胜非要把唐僧的锦斓袈裟拿出来显摆,老方丈心起贪念想夺袈裟,白天先说借去观赏,第二天奉还,实则晚上派弟子去杀了唐僧(当然孙悟空好好地教训了他们一顿),自己在房中把玩,却不想袈裟神光照破夜空,吸引来了黑风怪(- 头黑熊精),结果袈裟被盗。
⑵ 《水浒传》行者是武松绰号。武松,绰号行者,行者是那时对游方道人的一种称呼。武松本是打虎英雄,但因其大哥被人毒害,怒而杀人。逃跑后,遇到结拜兄弟菜园子张青和其妻母夜叉孙二娘,为掩人耳目躲避官府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
⑶ 《西游记》中的“行者”是孙悟空。结合“行者道:‘你要怎的看 才好 ’...行者笑道:“怕他怎的 等我包起来,教他拿了去看。但有疏虞,尽是老孙管整’”的内容可知,行者的“笑”是自负的笑,他认为有自己在,袈裟被拿去没有任何危险,是万无一失的,这是他自高自大的表现,突出了他争强好胜,虚荣心强,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0.【答案】(1)删去“通知”,删掉“此致,敬礼”
(2)内容上:联系人地址不详,应添上“六三班”;钱包里物品不详,应添上“内有人民币若干,一把钥匙”。
【知识点】应用文
【解析】【分析】 (1) 标题错误。应删去“通知”。失物招领一般不需要“此致”“敬礼” ,故应删去。(2)“请失主速来认领”错误。此处没有注明小万所在班级,失主不便与其联系。应将“请失主速来认领”改为“请失主速来初三(3) 班认领”。“钱包内”的物品名称未交代清楚。应在“钱包一个”后加上“内有现金和钥匙”。
【点评】本题考查应用文有关知识。解答此题,可结合平时有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内容理解辨析。
11.【答案】(1)遍插茱萸少一人
(2)金沙水拍云崖暖
(3)日暮汉宫传蜡烛
(4)劝君更尽一杯酒
(5)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茱萸 、 暮 、 墨 ”
故答案为:⑴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⑵ 金沙水拍云崖暖 ⑶ 日暮汉宫传蜡烛 ⑷ 劝君更尽一杯酒 ⑸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12.唐;王翰
13.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正想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马上出征。
14.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故事。
15.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16.宋代 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建功立业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⑸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1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 唐 ; 王翰
13.本题考查诗句翻译。“欲饮琵琶马上催”,重点词:欲饮,正要畅饮时。意思是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故答案为: 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正想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马上出征。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诗歌大意: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据此可概括为: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故事。
故答案为: 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故事。
15.依据诗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可知,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激烈的战争场景,而写将士们开怀痛饮,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凉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成生活。
故答案为: 激烈的战争场景 ; 将士们开怀痛饮
16.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解答时,结合自己的积累,选取有关“古时描写战争”的连续两句诗词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宋代 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答案】17.小时,因老师告状,“我”被父亲用扁担误伤,父亲为“我”敷药;
父亲癣疾发作,用烧红的铜钱治疗,我痛得心如刀绞;
“我”背父亲看腿疾,父亲爬我身上睡着了
18.①用“捉”“摁”“揽”“敷”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准确地写出来父亲的果断、迅速和误伤“我”的愧疚,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
②“抗拒”是抵抗并拒绝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我”背他上、下楼的不自在,表现了他要强的性格,与后文“在我背上睡着了”形成对比。
19.“我”背着父亲摔倒,父亲担心“我”,年幼的儿子心疼地扶着“我”责备地板,“我”感受到了来自父亲和儿子的爱,内心温暖。
20.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疼”是全文的线索,含蓄地揭示文章中心,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根据第③段“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第④段.“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荽萎芽,嚼碎,数在伤口_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可知,因老师告状,“我”被父亲用扁担的铁钩划伤,父亲心疼的帮“我”敷药;根据第⑥段“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在一盏抖动的灯火前, 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铰”可知,父亲癣疾发作,用烧红的铜钱治疗,“我”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
根据第0段“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 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可知,“我”背着父亲去治腿,父亲趴在“我”背上睡着了。据此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小时,因老师告状,“我”被父亲用扁担误伤,父亲为“我”敷药;父亲癣疾发作,用烧红的铜钱治疗,我痛得心如刀绞;“我”背父亲看腿疾,父亲爬我身上睡着了
18.本题考查赏析语句。①根据语句中“捉住、摁到、揽一把、嚼碎、敷在”可知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联系第③段“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第④段“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可知,此句写出了父亲在“我”被铁钩烙伤后为“我”敷药的过程;联系后文“我不经意看见,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可知,此句表现了父亲对误伤了“我” 的愧疚和深沉的爱。
②“抗拒”指抵抗、拒绝。根据“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联系第10段“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可知,“我”背着父亲看病,他开始时不适应被“我” 照顾,好像不愿意被“我”背,很不自在,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不愿给儿子添麻烦的心理。
故答案为:①用“捉”“摁”“揽”“敷”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准确地写出来父亲的果断、迅速和误伤“我”的愧疚,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②“抗拒”是抵抗并拒绝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我”背他上、下楼的不自在,表现了他要强的性格,与后文“在我背上睡着了”形成对比。
19.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我轻松的表情,如同阳春化开的春水,如同三月拂面的春风”,联系结尾段“孩子一手扶着我,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可知,“我”成为父亲后,摔痛时用“一点也不疼”这样善意的谎言向儿子解释;联系“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摔得痛吗 ” 可知,“我” 故作轻松,强颜欢笑,为了不让父亲、孩子担心;“ 我轻松的表情,如同阳春化开的春水,如同三月拂面的春风”,把“我”表情比作“春水”“春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两对父子之间的深情,“我” 理解了父亲的深切的爱。
故答案为:“我”背着父亲摔倒,父亲担心“我”,年幼的儿子心疼地扶着“我”责备地板,“我”感受到了来自父亲和儿子的爱,内心温暖。
20.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及作用。因为“半个父亲”不合常理,设置悬念,从而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从文章第④段的“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第⑤段的“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直由父亲默默抚养着”,第⑧段的“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一直由我默默领受”和第回段的“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可摔痛 了 ’....我满面 春风地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 可以看出,父子间的“疼”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疼”是全文叙事的情感线索,“半个疼在父亲”不仅是父亲会因“我” 的疼而心疼,也指“我”会因为父亲的不易而心酸,不管谁疼,另一半疼痛都由对方默默承受着,由此可以看出“疼”是表象,“爱”是实质,表达出“我”与父亲之间深深的爱。
故答案为: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疼”是全文的线索,含蓄地揭示文章中心,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21.【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写作。
一:审题立意。题目中的“照片规定了选材的范围,照片在我们的生活中并非稀罕之物,在写作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多同学会感觉没有难度,但仔细思索后又写不出新意,勉强而为也只是泛泛之作。很多同学会下意识地想到以自己为主人公的照片、以家人为主人公的照片,不知不觉中便缩小了选材范围,使材料的独特性大打折扣。所以,审题时一定要发散思维,以“照片"为原点进行多角度思考,跳出自己的圈子,或许能写出精彩的故事.
二:选材构思。如果说“照片”是载体,那么“故事"便是主体。选好素材后,如何呈现照片背后的故事便成为本次写作的重点,因为只有故事“有血有肉",才能更好地传递情感。写作时,一定要充分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对照片中的画面和人物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从而收获一个能够感染读者心灵的文字躯体。眼前的这张照片曾给你的学习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对你来说,有怎样深刻的意义 可以写照片里的家庭故事:通过回忆童年的我去省城求诊,一场虚惊后,还在省城广场上照了一张照片的事情,叙述我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可以写照片里的亲情故事:通过看外婆照片,想起和外婆一起捉小瓢虫的故事, 表现和外婆亲密的关系,表达对逝去的外婆深深的怀念;可以写照片里的校园故事:通过一张与同学们及班主任的合影,回忆一次野炊的经历,表现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还可以写照片里的感人故事:通过描述自己手捧奖杯和舞蹈老师一起合影的故事,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等等。行文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并积极引用化用自己知道的诗词典故,增添文章的文采性,使语言更具有美感,从而提升文章档次。大家可运用卒章显志或升华主旨的方法,深挖照片的内涵,适当加入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语段,让习作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到位。
【点评】 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