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科学入学考试试卷
1.(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外来植物的引入往往会对本地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图为探究某地外来植物大蒜芥对水杨梅、路边青两种本地植物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周,A'、B'两组种子的发芽率为0,只是受到大蒜芥的影响
B.第2~5周,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显著
C.水杨梅种子发芽率比路边青种子发芽率低是大蒜芥作用的结果
D.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对路边青的抑制作用大
2.(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可燃物
C.氮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78%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3.(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一个人沿马路边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行走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4.(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5.(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表是物质A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现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加入固体后溶液温度不变,忽略水的蒸发),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6.(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将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7.(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一个由薄玻璃围成且中间是空气的”三棱镜”置于水中,一束白光通过该装置后折射为各种单色光,其中a、b、c三种光分别为红光、绿光、紫光它们的合理排序是( )
A.a为红光、b为绿光、c为紫光 B.a为绿光、b为紫光、c为红光
C.a为紫光、b为绿光、c为红光 D.a为红光、b为紫光、c为绿光
8.(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向t℃时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g无水Na2CO3,会析出mgNa2CO3·10H2O,则m-n的值为( )
A.饱和溶液失去水的质量
B.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
C.其数值为0,即溶液质量不变
D.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
9.(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表示果实的形成过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子房、胚、果实、受精卵 B.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C.胚珠、受精卵、果皮、胚 D.子房、珠被、果皮、种子
10.(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t℃时,向100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则此过程中该溶液满足如图a、b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的可能是( )
A.a-溶剂质量,b-溶解度 B.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质量
C.a-溶剂质量,b-溶液质量 D.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
11.(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某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
B.Ⅰ、Ⅱ阶段种子的干重显著减少
C.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
D.第Ⅰ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
12.(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好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
B.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C.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D.水蒸发时把地面上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13.(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将硝酸钾和硫酸钾混合物进行分离,有如下操作:①将混合物溶解制成浓溶液;②加热蒸发浓溶液:③冷却溶液;④过滤,移出硝酸钾晶体;⑤过滤,移出硫酸钾晶体(混有少量硝酸钾晶体)。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判断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⑤②④ D.①②④③⑤
14.(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装置可以测量模拟轨道舱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密闭容器B的底面积为100cm2,高为20cm,A是敞口玻璃管.操作步骤:①加入水,调整A的高度,使B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通电加热铁粉;④将过量的铁粉平铺在电热板上,塞紧密封盖;⑤调整A的高度,使A、B中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⑥读出此时液面至刻度为12cm;⑦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原来的状况。上述实验步骤正确排序是( )
A.②①④③⑤⑥⑦ B.②①④③⑦⑥⑤
C.②①③④⑦⑥⑤ D.②①④③⑦⑤⑥
15.(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为某固体饱和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会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对应的浓度值。当条件改变时,M、N两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错误的是( )
A.都升温10℃后,M、N点均水平向右移
B.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C.恒温下加水稀释,M、N点均不动
D.恒温下蒸发溶剂,M点不动,N点先向上移至曲线再不动
16.(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所示,甲图为酵母菌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酵母菌进行的生殖方式是 。
(2)乙图是酵母菌生长曲线图,其中FG段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17.(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所示,在一个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打一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观察到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
(2)从观察者观察角度,将蜡烛在孔前平行易拉罐底面的平面上绕逆时针旋转,则观察者看到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3)实验中为了使成的像变大一些,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
18.(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取得巨大成就: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于2019年1月3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完成全部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导航定位服务;2021年5月15日,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材料二]图甲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图乙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图丙为”静止轨道卫星示意图”。
(1)图甲中所示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地球公转至图乙中的 (填序号)位置附近,此时酒泉昼夜长短情况是 。
(3)静止轨道卫星是运行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地球同步卫星(图丙),北斗静止轨道卫星运行的周期约为 。
19.(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现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称量过程中误将砝码(砝码盒中的砝码规格有50g、20g、10g、5g,称量时5g以下用游码)和氯化钠固体位置放反了,其他过程没有错误,则实际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0.(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是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
(1)选择的种子要有 的胚,且度过休眠期
(2)该实验探究的是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1.(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色花反射 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2)材料中提到”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不同”,由材料信息可以判断: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关系是 。
(3)请你根据材料解释,夏天阳光下穿白色衣服更凉快的原因是 。
22.(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一种盐溶液的冰点(溶剂水的凝固点)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关。如果对盐溶液降温,则在零度以下某温度会析出冰。但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大时,在溶液冷却的过程中先析出的固体不是冰而是盐的晶体。已知氯化钙溶液的冰点最低值为-55℃,如图所示两条曲线表示氯化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和溶液的冰点随氯化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曲线。
(1)曲线AB代表 曲线,曲线BC代表 曲线。
(2)当无水氯化钙与水混合的质量比为 时(填写最简整数比),氯化钙溶液的冰点最低,冷却效果最好。
(3)10℃时将38%的氯化钙溶液降温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A. 此时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B.溶液中析出了氯化钙晶体
C.溶液中已经有冰析出
D.此时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
E.此时冰、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
(4) 10℃时,100g、38%的氯化钙溶液加水 g后,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为19%。
23.(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g,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洗涤剂为______g;
现用5700g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仍残留100g溶液)。
(1)用5700g清水一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是多少g?(用分数表示)
(2)将5700g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三份,分三次漂洗。第3次用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是多少?(用分数表示)
24.(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在地球赤道某处,一些同学准备用光学天文望远镜观察正上方的地球通讯卫星。根据资料判断:应在哪一段时间观察才有可能观察到地球通讯卫星?
[资料]
⑴地球通讯卫星也称地球同步卫星,运行轨道和地球赤道在同一平面上,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6.6倍,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相对地球不动。
⑵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表(部分)
角的对边与斜边之比 1/3.3 1/5.6 1/6.6 1/7.6 1/13.2
角的大小 17.7° 10.3° 8.7° 7.5° 4.3°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 人工生态系统 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 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 多样性 ,影响 遗传多样性 。
【解答】A. 第1周,A'、B'两组种子的发芽率为0,还不受到大蒜芥的影响,A错误;
B. 第2~5周,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显著 ,B正确;
C. 水杨梅种子发芽率比路边青种子发芽率低与大蒜芥无关,没有引入大蒜芥之前,水杨梅种子的发芽率也比路边青的种子发育率低,C错误;
D. 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对路边青的抑制作用小,D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含量:78.09%;氧气,含量:20.95%;稀有气体,含量:0.932%;二氧化碳,含量:0.034%;水和杂质,含量:0.002%。稀有气体的叫惰性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助燃剂,能供呼吸,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解答】A. 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A正确;
B.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助燃剂,B错误;
C. 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C错误;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D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一个人沿马路边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行走过程中,路灯与地面的夹角先变大后变小,因此人的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解答】对于烧杯里面的水来说,它从外面的热源吸热,如果能够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那么烧杯内的水可能会沸腾。而瓶内水面低于烧杯内水面,则说明瓶内气压大于外面的大气压强,则瓶内水的沸点肯定高于烧杯内水的沸点。因为瓶内水只能从烧杯内水吸热,所以瓶内的水不能达到沸点,因此肯定不会沸腾。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由溶解度确定所给温度下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物质质量,由此确定各溶液的饱和状态及固体是否溶解,结合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解答。
【解答】A.由图示可知,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 ℃ 时100克水中加入37.2克A,完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再加入4.2克A,固体不能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升温至60 ℃ 仍是不饱和溶液,再加入9克,固体完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降温至50 ℃ ,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④⑤ 溶液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B. ③的质量分数小于⑤ ,不符合题意;
C. ④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D. 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A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解答】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若乙的数量增加,会大量捕食甲,造成甲的数量下降;甲数量减少,对丙的捕食数量减少,所以丙的数量增加;丁以乙为食,乙数量增多,导致丁的食物充足,大量繁殖,使丁的数量增多,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 光的色散指的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复色光通过棱镜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光纤中由光源光谱成分中不同频率的不同群速度所引起的光脉冲展宽的现象。色散也是对光纤的一个传播参数与频率关系的描述。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光谱)。色散现象说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c/n(或折射率n)随光的频率f而变。光的色散可以用三棱镜,衍射光栅,干涉仪等来实现。
【解答】光的色散,白光可以色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其中紫光的偏折率最大,红光的偏折率最小,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 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叫做溶液。特点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解答】 向t℃时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g无水Na2CO3,会析出mgNa2CO3·10H2O , 则m-n的值为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因为无水Na2CO3结晶使得溶液中的水减少,原来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必然会有极小一部分的物质析出,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果实是由种子和果皮两部分组成的;
【解答】①是子房,分为子房壁和胚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就是果实;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B、根据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C、根据溶液质量随溶剂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分析;
D、根据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大小无关分析。
【解答】A. t℃时,向100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 ,溶解度一直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溶质质量分数随溶质的质量增加而增加,至饱和时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溶液质量随溶剂质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符合题意;
D.溶质质量不随溶剂质量的改变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 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里面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其次是空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得到能量,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是温度,温度过低,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其它一系列生理活动,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的。 种子萌发时,首先培根发育成艮,然后胚轴发育成链接根和茎的部位,最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解答】A. 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 ,A正确;
B. Ⅰ、Ⅱ阶段种子的干重显著减少 ,从图中无法看出来,B错误;
C. 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C正确;
D. 第Ⅰ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 ,正确,因为种皮吸水破裂,D正确;
故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空气湿度太大,不利于人体皮肤的直接散热或者是汗液的蒸发;物体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蒸发是汽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他是发生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解答】 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好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洒水后,水分蒸发到空气中,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故答案为:C
13.【答案】A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适用于降温结晶,硫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适用于蒸发结晶分析。
【解答】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硫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将硝酸钾和硫酸钾混合物进行分离,需先采用蒸发结晶分离出硫酸钾,再降温结晶分离出硝酸钾,操作顺序为: ①将混合物溶解制成浓溶液;②加热蒸发浓溶液:⑤过滤,移出硫酸钾晶体(混有少量硝酸钾晶体) ;③冷却溶液;④过滤,移出硝酸钾晶体;
故答案为:A。
14.【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是: 选择某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如红磷、白磷等),利用过量的该物质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生成新的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解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铁粉把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合理的顺序是D:②①④③⑦⑤⑥;
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M点为饱和溶液,M点为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改变温度时析出晶体,浓度减小,变成不饱和溶液,浓度不变,N点蒸发溶剂浓度增加,达到饱和浓度不变分析。
【解答】A.饱和溶液浓度可利用溶解度/100+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都升温10℃后,溶液都变成不饱和溶液,M、N点均水平向右移,不符合题意;
B. 都降温10℃后,M点溶液析出晶体,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不符合题意;
C. 恒温下加水稀释,M、N点均竖直下移 ,符合题意;
D. 恒温下蒸发溶剂,M点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浓度不变,该点不动,N点对应溶液随水分蒸发,浓度变大,当达到饱和时,保持不变,该点先向上移至曲线再不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1)出芽生殖
(2)种内竞争激烈,活菌的死亡速率超过繁殖速率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出芽生殖,能进行无氧呼吸,用来发酵面包和酿酒等;
【解答】(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其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2)乙图是酵母菌生长曲线图,其中FG段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装置内营养不足,种内竞争激烈,活菌的死亡速率超过繁殖速率;
故答案为:(1)出芽生殖(2) 种内竞争激烈,活菌的死亡速率超过繁殖速率
17.【答案】(1)实像
(2)逆
(3)缩小蜡烛与小孔间的距离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特点就是:1、成的像是实像;2、成的像与物体大小之比为(小孔到成像屏的距离)除以(小孔到物体的距离);3、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比例相同;4、成的像是倒立的且左右颠倒(与原物体成中心对称);5、小孔越小 成像越清晰 但是亮度会比较小。小孔成像特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各种颜色的光都能通过小孔后成像。小孔成像特点如果物体是彩色的,像也是彩色的,像与物体的颜色完全一样。小孔成像时,像的清晰程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跟小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1)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是真实光线所汇聚的像;
(2)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从观察者观察角度,将蜡烛在孔前平行易拉罐底面的平面上绕逆时针旋转,则观察者看到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逆时针转的;
(3)实验中为了使成的像变大一些,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缩小蜡烛与小孔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1)实像(2)逆(3) 缩小蜡烛与小孔间的距离
18.【答案】(1)文昌
(2)②;昼长夜短
(3)一天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上的差异;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1)图甲中所示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文昌,因为该地区处于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被太阳直射到的机会;
(2)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图乙中②号位置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所以①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④是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③是春分日,时间为3月22日,所以公转到图乙的②号位置附近,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3)静止轨道卫星是运行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地球同步卫星(图丙),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天, 所以北斗静止轨道卫星运行的周期约为一天;
故答案为:(1)文昌(2)②;昼长夜短(3)一天
19.【答案】8.3%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称量药品时左右盘放颠倒药品实际质量为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解答】 现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质量为100g×12%=12g,所以称量时选用10克砝码,2克游码,砝码和氯化钠固体位置放反了,其他过程没有错误,则实际氯化钠质量为8克,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8.3%。
20.【答案】(1)完整的、活的
(2)温度、水分、空气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选择的种子要有完整的、活的的胚,且度过休眠期;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一定的空气,充足的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
【解答】(1) 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选择的种子要有完整的、活的的胚,且度过休眠期;
(2) 该实验探究的是水分,温度和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乙组做对照组,其余三组都是实验组;
故答案为:(1)完整的、活的(2) 温度、水分、空气
21.【答案】(1)黄
(2)红色>蓝色
(3)因为白色衣服反射所有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能反射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白色能反射所有颜色的色光,黑色能吸收所有颜色的色光;
【解答】(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能反射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所以黄色花反射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2) 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红色花比蓝色花更常见,说明红光更容易被反射,红光的热效应更高,所以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关系是红色>蓝色;
(3)夏天阳光下穿白色衣服更凉快的原因是因为白色衣服反射所有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故答案为:(1)黄(2) 红色>蓝色 (3) 因为白色衣服反射所有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22.【答案】(1)表示水的凝固点;表示氯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
(2)3:7
(3)B;D
(4)10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以w表示,以前称为质量百分比浓度)。 这是常用的一种溶液组成表示法,计算公式是: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解答】(1)对盐溶液降温,则在零度以下某温度会析出冰。但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大时,在溶液冷却的过程中先析出的固体不是冰而是盐的晶体。所以曲线AB代表表示水的凝固点曲线,曲线BC代表表示氯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的时候,无水氯化钙与水混合的质量比为3:7 时,氯化钙溶液的冰点最低,冷却效果最好。
(3)从如图中可以看出10℃时将38%的氯化钙溶液降温到-40℃,有氯化钙晶体析出,没有冰析出,此时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所以BD正确;
(4) 10℃时, 只表示氯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所以 100g38%的氯化钙溶液加水100g后,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为19%。
故答案为:(1)表示水的凝固点、表示氯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2) 3:7 (3)BD(4)100
23.【答案】(1)解:清水一次漂洗后的质量分数= ×100%
“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 ×100%×100= g
(2)解:第一次清水漂洗后的质量分数= ×100%= %
“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 %×100= g
第二次清水漂洗后的质量分数= ×100%= %
“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 %×100= g
第三次清水漂洗后的质量分数= ×100%= %
“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 %×100= 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以w表示,以前称为质量百分比浓度)。 这是常用的一种溶液组成表示法,计算公式是: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
24.【答案】解:在白天,强烈的阳光使我们看不到卫星,在夜里阳光照不到卫星,卫星没有光的反射,我们仍然看不到卫星,因此能看到卫星的条件是:观察者在夜里,太阳光又能照到卫星。在夜晚卫星运行到AB范围内我们仍看不到卫星。
θ角对边为地球半经R,斜边为6.6R,所以θ=8.7°
×24小时=0.58小时=35分
24小时-35分=23小时25分
0小时+35分=0小时35分
观察卫星时间可安排在18时到23时25分,以及0时35分到6时。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具有可逆性。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上是相等的。
1 / 1浙江省宁波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科学入学考试试卷
1.(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外来植物的引入往往会对本地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图为探究某地外来植物大蒜芥对水杨梅、路边青两种本地植物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周,A'、B'两组种子的发芽率为0,只是受到大蒜芥的影响
B.第2~5周,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显著
C.水杨梅种子发芽率比路边青种子发芽率低是大蒜芥作用的结果
D.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对路边青的抑制作用大
【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 人工生态系统 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 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 多样性 ,影响 遗传多样性 。
【解答】A. 第1周,A'、B'两组种子的发芽率为0,还不受到大蒜芥的影响,A错误;
B. 第2~5周,时间越长,大蒜芥对路边青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越显著 ,B正确;
C. 水杨梅种子发芽率比路边青种子发芽率低与大蒜芥无关,没有引入大蒜芥之前,水杨梅种子的发芽率也比路边青的种子发育率低,C错误;
D. 大蒜芥对水杨梅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比对路边青的抑制作用小,D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可燃物
C.氮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78%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含量:78.09%;氧气,含量:20.95%;稀有气体,含量:0.932%;二氧化碳,含量:0.034%;水和杂质,含量:0.002%。稀有气体的叫惰性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助燃剂,能供呼吸,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解答】A. 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A正确;
B.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助燃剂,B错误;
C. 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C错误;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D错误;
故答案为:A
3.(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一个人沿马路边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行走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一个人沿马路边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行走过程中,路灯与地面的夹角先变大后变小,因此人的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答案】C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解答】对于烧杯里面的水来说,它从外面的热源吸热,如果能够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那么烧杯内的水可能会沸腾。而瓶内水面低于烧杯内水面,则说明瓶内气压大于外面的大气压强,则瓶内水的沸点肯定高于烧杯内水的沸点。因为瓶内水只能从烧杯内水吸热,所以瓶内的水不能达到沸点,因此肯定不会沸腾。
故选C。
5.(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表是物质A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现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加入固体后溶液温度不变,忽略水的蒸发),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由溶解度确定所给温度下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物质质量,由此确定各溶液的饱和状态及固体是否溶解,结合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解答。
【解答】A.由图示可知,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 ℃ 时100克水中加入37.2克A,完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再加入4.2克A,固体不能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升温至60 ℃ 仍是不饱和溶液,再加入9克,固体完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降温至50 ℃ ,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④⑤ 溶液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B. ③的质量分数小于⑤ ,不符合题意;
C. ④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D. 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将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答案】A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解答】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若乙的数量增加,会大量捕食甲,造成甲的数量下降;甲数量减少,对丙的捕食数量减少,所以丙的数量增加;丁以乙为食,乙数量增多,导致丁的食物充足,大量繁殖,使丁的数量增多,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一个由薄玻璃围成且中间是空气的”三棱镜”置于水中,一束白光通过该装置后折射为各种单色光,其中a、b、c三种光分别为红光、绿光、紫光它们的合理排序是( )
A.a为红光、b为绿光、c为紫光 B.a为绿光、b为紫光、c为红光
C.a为紫光、b为绿光、c为红光 D.a为红光、b为紫光、c为绿光
【答案】C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 光的色散指的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复色光通过棱镜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光纤中由光源光谱成分中不同频率的不同群速度所引起的光脉冲展宽的现象。色散也是对光纤的一个传播参数与频率关系的描述。牛顿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棱镜观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光谱)。色散现象说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c/n(或折射率n)随光的频率f而变。光的色散可以用三棱镜,衍射光栅,干涉仪等来实现。
【解答】光的色散,白光可以色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其中紫光的偏折率最大,红光的偏折率最小,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8.(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向t℃时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g无水Na2CO3,会析出mgNa2CO3·10H2O,则m-n的值为( )
A.饱和溶液失去水的质量
B.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
C.其数值为0,即溶液质量不变
D.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 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叫做溶液。特点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解答】 向t℃时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g无水Na2CO3,会析出mgNa2CO3·10H2O , 则m-n的值为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因为无水Na2CO3结晶使得溶液中的水减少,原来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必然会有极小一部分的物质析出,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表示果实的形成过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子房、胚、果实、受精卵 B.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C.胚珠、受精卵、果皮、胚 D.子房、珠被、果皮、种子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果实是由种子和果皮两部分组成的;
【解答】①是子房,分为子房壁和胚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就是果实;
故答案为:B
10.(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t℃时,向100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则此过程中该溶液满足如图a、b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的可能是( )
A.a-溶剂质量,b-溶解度 B.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质量
C.a-溶剂质量,b-溶液质量 D.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B、根据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C、根据溶液质量随溶剂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分析;
D、根据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大小无关分析。
【解答】A. t℃时,向100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 ,溶解度一直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溶质质量分数随溶质的质量增加而增加,至饱和时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溶液质量随溶剂质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符合题意;
D.溶质质量不随溶剂质量的改变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某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
B.Ⅰ、Ⅱ阶段种子的干重显著减少
C.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
D.第Ⅰ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
【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 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里面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其次是空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得到能量,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是温度,温度过低,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其它一系列生理活动,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的。 种子萌发时,首先培根发育成艮,然后胚轴发育成链接根和茎的部位,最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解答】A. Ⅰ、Ⅲ阶段种子的鲜重显著增加 ,A正确;
B. Ⅰ、Ⅱ阶段种子的干重显著减少 ,从图中无法看出来,B错误;
C. 第Ⅲ阶段种子的胚根已发育成幼根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C正确;
D. 第Ⅰ阶段种子增加的重量主要是水 ,正确,因为种皮吸水破裂,D正确;
故答案为:B
12.(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好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
B.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C.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D.水蒸发时把地面上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答案】C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空气湿度太大,不利于人体皮肤的直接散热或者是汗液的蒸发;物体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蒸发是汽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他是发生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解答】 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好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洒水后,水分蒸发到空气中,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故答案为:C
13.(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将硝酸钾和硫酸钾混合物进行分离,有如下操作:①将混合物溶解制成浓溶液;②加热蒸发浓溶液:③冷却溶液;④过滤,移出硝酸钾晶体;⑤过滤,移出硫酸钾晶体(混有少量硝酸钾晶体)。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判断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⑤②④ D.①②④③⑤
【答案】A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适用于降温结晶,硫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适用于蒸发结晶分析。
【解答】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硫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将硝酸钾和硫酸钾混合物进行分离,需先采用蒸发结晶分离出硫酸钾,再降温结晶分离出硝酸钾,操作顺序为: ①将混合物溶解制成浓溶液;②加热蒸发浓溶液:⑤过滤,移出硫酸钾晶体(混有少量硝酸钾晶体) ;③冷却溶液;④过滤,移出硝酸钾晶体;
故答案为:A。
14.(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装置可以测量模拟轨道舱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密闭容器B的底面积为100cm2,高为20cm,A是敞口玻璃管.操作步骤:①加入水,调整A的高度,使B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通电加热铁粉;④将过量的铁粉平铺在电热板上,塞紧密封盖;⑤调整A的高度,使A、B中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⑥读出此时液面至刻度为12cm;⑦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原来的状况。上述实验步骤正确排序是( )
A.②①④③⑤⑥⑦ B.②①④③⑦⑥⑤
C.②①③④⑦⑥⑤ D.②①④③⑦⑤⑥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是: 选择某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如红磷、白磷等),利用过量的该物质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生成新的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解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铁粉把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合理的顺序是D:②①④③⑦⑤⑥;
答案为:D
15.(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为某固体饱和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会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对应的浓度值。当条件改变时,M、N两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错误的是( )
A.都升温10℃后,M、N点均水平向右移
B.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C.恒温下加水稀释,M、N点均不动
D.恒温下蒸发溶剂,M点不动,N点先向上移至曲线再不动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M点为饱和溶液,M点为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改变温度时析出晶体,浓度减小,变成不饱和溶液,浓度不变,N点蒸发溶剂浓度增加,达到饱和浓度不变分析。
【解答】A.饱和溶液浓度可利用溶解度/100+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都升温10℃后,溶液都变成不饱和溶液,M、N点均水平向右移,不符合题意;
B. 都降温10℃后,M点溶液析出晶体,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不符合题意;
C. 恒温下加水稀释,M、N点均竖直下移 ,符合题意;
D. 恒温下蒸发溶剂,M点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浓度不变,该点不动,N点对应溶液随水分蒸发,浓度变大,当达到饱和时,保持不变,该点先向上移至曲线再不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所示,甲图为酵母菌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酵母菌进行的生殖方式是 。
(2)乙图是酵母菌生长曲线图,其中FG段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出芽生殖
(2)种内竞争激烈,活菌的死亡速率超过繁殖速率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出芽生殖,能进行无氧呼吸,用来发酵面包和酿酒等;
【解答】(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其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2)乙图是酵母菌生长曲线图,其中FG段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装置内营养不足,种内竞争激烈,活菌的死亡速率超过繁殖速率;
故答案为:(1)出芽生殖(2) 种内竞争激烈,活菌的死亡速率超过繁殖速率
17.(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所示,在一个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打一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观察到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
(2)从观察者观察角度,将蜡烛在孔前平行易拉罐底面的平面上绕逆时针旋转,则观察者看到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3)实验中为了使成的像变大一些,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
【答案】(1)实像
(2)逆
(3)缩小蜡烛与小孔间的距离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特点就是:1、成的像是实像;2、成的像与物体大小之比为(小孔到成像屏的距离)除以(小孔到物体的距离);3、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比例相同;4、成的像是倒立的且左右颠倒(与原物体成中心对称);5、小孔越小 成像越清晰 但是亮度会比较小。小孔成像特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各种颜色的光都能通过小孔后成像。小孔成像特点如果物体是彩色的,像也是彩色的,像与物体的颜色完全一样。小孔成像时,像的清晰程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跟小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1)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是真实光线所汇聚的像;
(2)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从观察者观察角度,将蜡烛在孔前平行易拉罐底面的平面上绕逆时针旋转,则观察者看到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逆时针转的;
(3)实验中为了使成的像变大一些,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缩小蜡烛与小孔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1)实像(2)逆(3) 缩小蜡烛与小孔间的距离
18.(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取得巨大成就: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于2019年1月3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完成全部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导航定位服务;2021年5月15日,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材料二]图甲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图乙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图丙为”静止轨道卫星示意图”。
(1)图甲中所示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地球公转至图乙中的 (填序号)位置附近,此时酒泉昼夜长短情况是 。
(3)静止轨道卫星是运行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地球同步卫星(图丙),北斗静止轨道卫星运行的周期约为 。
【答案】(1)文昌
(2)②;昼长夜短
(3)一天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上的差异;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1)图甲中所示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文昌,因为该地区处于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被太阳直射到的机会;
(2)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图乙中②号位置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所以①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2日;④是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③是春分日,时间为3月22日,所以公转到图乙的②号位置附近,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3)静止轨道卫星是运行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地球同步卫星(图丙),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天, 所以北斗静止轨道卫星运行的周期约为一天;
故答案为:(1)文昌(2)②;昼长夜短(3)一天
19.(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现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称量过程中误将砝码(砝码盒中的砝码规格有50g、20g、10g、5g,称量时5g以下用游码)和氯化钠固体位置放反了,其他过程没有错误,则实际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案】8.3%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称量药品时左右盘放颠倒药品实际质量为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解答】 现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质量为100g×12%=12g,所以称量时选用10克砝码,2克游码,砝码和氯化钠固体位置放反了,其他过程没有错误,则实际氯化钠质量为8克,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8.3%。
20.(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如图是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
(1)选择的种子要有 的胚,且度过休眠期
(2)该实验探究的是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答案】(1)完整的、活的
(2)温度、水分、空气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选择的种子要有完整的、活的的胚,且度过休眠期;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一定的空气,充足的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
【解答】(1) 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选择的种子要有完整的、活的的胚,且度过休眠期;
(2) 该实验探究的是水分,温度和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乙组做对照组,其余三组都是实验组;
故答案为:(1)完整的、活的(2) 温度、水分、空气
21.(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色花反射 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2)材料中提到”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不同”,由材料信息可以判断: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关系是 。
(3)请你根据材料解释,夏天阳光下穿白色衣服更凉快的原因是 。
【答案】(1)黄
(2)红色>蓝色
(3)因为白色衣服反射所有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能反射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白色能反射所有颜色的色光,黑色能吸收所有颜色的色光;
【解答】(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能反射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所以黄色花反射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2) 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红色花比蓝色花更常见,说明红光更容易被反射,红光的热效应更高,所以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关系是红色>蓝色;
(3)夏天阳光下穿白色衣服更凉快的原因是因为白色衣服反射所有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故答案为:(1)黄(2) 红色>蓝色 (3) 因为白色衣服反射所有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22.(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一种盐溶液的冰点(溶剂水的凝固点)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关。如果对盐溶液降温,则在零度以下某温度会析出冰。但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大时,在溶液冷却的过程中先析出的固体不是冰而是盐的晶体。已知氯化钙溶液的冰点最低值为-55℃,如图所示两条曲线表示氯化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和溶液的冰点随氯化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曲线。
(1)曲线AB代表 曲线,曲线BC代表 曲线。
(2)当无水氯化钙与水混合的质量比为 时(填写最简整数比),氯化钙溶液的冰点最低,冷却效果最好。
(3)10℃时将38%的氯化钙溶液降温到-4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A. 此时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B.溶液中析出了氯化钙晶体
C.溶液中已经有冰析出
D.此时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
E.此时冰、氯化钙晶体和氯化钙饱和溶液共存
(4) 10℃时,100g、38%的氯化钙溶液加水 g后,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为19%。
【答案】(1)表示水的凝固点;表示氯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
(2)3:7
(3)B;D
(4)10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以w表示,以前称为质量百分比浓度)。 这是常用的一种溶液组成表示法,计算公式是: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解答】(1)对盐溶液降温,则在零度以下某温度会析出冰。但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大时,在溶液冷却的过程中先析出的固体不是冰而是盐的晶体。所以曲线AB代表表示水的凝固点曲线,曲线BC代表表示氯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的时候,无水氯化钙与水混合的质量比为3:7 时,氯化钙溶液的冰点最低,冷却效果最好。
(3)从如图中可以看出10℃时将38%的氯化钙溶液降温到-40℃,有氯化钙晶体析出,没有冰析出,此时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所以BD正确;
(4) 10℃时, 只表示氯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所以 100g38%的氯化钙溶液加水100g后,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为19%。
故答案为:(1)表示水的凝固点、表示氯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2) 3:7 (3)BD(4)100
23.(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g,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洗涤剂为______g;
现用5700g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仍残留100g溶液)。
(1)用5700g清水一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是多少g?(用分数表示)
(2)将5700g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三份,分三次漂洗。第3次用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是多少?(用分数表示)
【答案】(1)解:清水一次漂洗后的质量分数= ×100%
“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 ×100%×100= g
(2)解:第一次清水漂洗后的质量分数= ×100%= %
“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 %×100= g
第二次清水漂洗后的质量分数= ×100%= %
“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 %×100= g
第三次清水漂洗后的质量分数= ×100%= %
“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质量= %×100= 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以w表示,以前称为质量百分比浓度)。 这是常用的一种溶液组成表示法,计算公式是: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
24.(2021七上·慈溪开学考)在地球赤道某处,一些同学准备用光学天文望远镜观察正上方的地球通讯卫星。根据资料判断:应在哪一段时间观察才有可能观察到地球通讯卫星?
[资料]
⑴地球通讯卫星也称地球同步卫星,运行轨道和地球赤道在同一平面上,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6.6倍,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相对地球不动。
⑵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表(部分)
角的对边与斜边之比 1/3.3 1/5.6 1/6.6 1/7.6 1/13.2
角的大小 17.7° 10.3° 8.7° 7.5° 4.3°
【答案】解:在白天,强烈的阳光使我们看不到卫星,在夜里阳光照不到卫星,卫星没有光的反射,我们仍然看不到卫星,因此能看到卫星的条件是:观察者在夜里,太阳光又能照到卫星。在夜晚卫星运行到AB范围内我们仍看不到卫星。
θ角对边为地球半经R,斜边为6.6R,所以θ=8.7°
×24小时=0.58小时=35分
24小时-35分=23小时25分
0小时+35分=0小时35分
观察卫星时间可安排在18时到23时25分,以及0时35分到6时。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具有可逆性。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上是相等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