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初中音乐
九年级下册
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这是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的交响音乐顶峰之作,为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序曲,因写作的极其出色,因此直至今日仍然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而且还被改编为各种形式的轻音乐。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首乐曲。
新课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是俄国M.I.格林卡创作的5幕歌剧。作于1842年,同年在圣彼得堡首演。剧本是由作曲家等7人根据诗人普希金的同名长诗的梗概集凑而成。歌剧描写武士鲁斯兰为解救身陷魔窟的未婚妻柳德米拉公主,在巫士的帮助下,历尽艰险,最后救出公主。
该剧充满离奇的幻想和神秘的历险,在运用民间创作原则、掌握奏鸣曲式及其主题发展规律,写出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合唱、独唱和咏叹调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课
序曲成功地展示出歌剧的主题思想,表达了正义战胜邪恶之后,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这部序曲的旋律轻快、华丽,演奏技巧高超,在俄罗斯管弦乐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鲜明生动的音乐语言概括了整个剧情,建立在整部歌剧的基本对比因素上,用奏鸣曲写成。
全曲充满了明朗的色彩、欢乐豪爽的喜庆情绪和乐现主义的精神品格。
新课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1804-1857),俄罗斯作曲家,民族乐派。1804年生于斯摩棱斯克之诺沃巴斯科伊,出身于富裕地主家庭。在圣彼得堡受普通教育期间,于1817年师从约翰·菲尔德学钢琴,同时还学小提琴与和声。
新课
格林卡的创作极其丰富,几乎囊括了全部主要的音乐体裁:歌剧、戏剧音乐、交响乐、钢琴曲、浪漫曲、室内乐。他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俄罗斯古典歌剧,他的歌剧对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大力推进了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节奏
新课
关于这部作品,格林卡曾这样说:“我采用的是‘突飞猛进’的速度,这急板是欢乐的,象莫扎特的《费加洛的婚礼序曲》一样,而且也是D大调。当然,是另一种性格,是俄罗斯的。开头和结尾部象拳头一般,中间是‘忧患’一一大提琴在高音区的咏唱。在发展部,看来‘敌意’也还不少”。
新课
(1)作品的引子从强有力的和弦开始,强烈果断而又粗壮有力,这是武士的勇猛剽悍的性格写照。引子的后半部分是旋风般疾驰的“突飞猛进”的乐句,它直接引出序曲的充满光辉和欢乐的呈示部主部主题。
(2)呈示部主部主题源自歌剧终场柳德米拉被鲁斯兰解救回到基辅时宏大的喜庆场面中的合唱,它的旋律优美而富于冲击力,充溢着狂喜雀跃的激情,同时也刻画了鲁斯兰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随后大提琴激昂地咏唱着宽广明朗、崇高而热烈的副部主题,这是第二幕中鲁斯兰对柳德米拉倾诉爱情的咏叹调主题。小提琴在高音区欣喜地重复着副部主题,讴歌了纯洁而热烈的爱情。
新课
(3)引子的两个音型重又出现,展开部开始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动机闪烁迷离,起伏呼应,在音区、音色、力度等多方面产生的突然变化与对比,使音乐笼罩着神秘不详的戏剧性效果。铜管的和弦长音,弦乐的强力激奏,预示着那个无法摆脱的可怕情节。
(4)音乐渐起,再现部又回到了群情欢跃喜气洋溢的气氛中。主部副部一一再现,带着勇往直前的精神,达到了新的高潮。灿烂辉煌的尾声用引子中强大的“拳头”般的和弦结束了全曲。
教师范唱,学生学唱主题旋律
新课
小结
歌剧的序曲为整部歌剧奠定了基调,该诗以古代武士鲁斯兰与公主柳德米拉的婚礼开场,当婚宴达到高潮的时候,新娘突然被妖魔切尔诺劫走了,鲁斯兰为了营救心上人历经千难万险,又借助神剑的威力终于制服了妖魔救出了公主。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格林卡利用神话为外衣赞颂真理、智慧、英雄气概和坚贞的爱情,着重表现了善良与光明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这也是格林卡一贯的歌剧风格。《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欣赏《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学唱主题旋律。
2.把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曲的情感,感受到音乐对于歌剧的重要意义。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歌剧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歌剧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1.欣赏《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学唱主题旋律。
2.把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曲的情感,感受到音乐对于歌剧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这是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的交响音乐顶峰之作,为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序曲,因写作的极其出色,因此直至今日仍然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而且还被改编为各种形式的轻音乐。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首乐曲。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
1.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是俄国M.I.格林卡创作的5幕歌剧。作于1842年,同年在圣彼得堡首演。剧本是由作曲家等7人根据诗人普希金的同名长诗的梗概集凑而成。歌剧描写武士鲁斯兰为解救身陷魔窟的未婚妻柳德米拉公主,在巫士的帮助下,历尽艰险,最后救出公主。该剧充满离奇的幻想和神秘的历险,在运用民间创作原则、掌握奏鸣曲式及其主题发展规律,写出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合唱、独唱和咏叹调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了解歌曲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歌曲。
2.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序曲成功地展示出歌剧的主题思想,表达了正义战胜邪恶之后,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这部序曲的旋律轻快、华丽,演奏技巧高超,在俄罗斯管弦乐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鲜明生动的音乐语言概括了整个剧情,建立在整部歌剧的基本对比因素上,用奏鸣曲写成。全曲充满了明朗的色彩、欢乐豪爽的喜庆情绪和乐现主义的精神品格。
【设计意图】介绍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有助于学生了解序曲在歌剧中发挥的重要意义。
3.格林卡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1804-1857),俄罗斯作曲家,民族乐派。1804年生于斯摩棱斯克之诺沃巴斯科伊,出身于富裕地主家庭。在圣彼得堡受普通教育期间,于1817年师从约翰·菲尔德学钢琴,同时还学小提琴与和声。
格林卡的创作极其丰富,几乎囊括了全部主要的音乐体裁:歌剧、戏剧音乐、交响乐、钢琴曲、浪漫曲、室内乐。他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俄罗斯古典歌剧,他的歌剧对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大力推进了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设计意图】介绍格林卡,使学生了解音乐知识。
4.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节奏
关于这部作品,格林卡曾这样说:“我采用的是‘突飞猛进’的速度,这急板是欢乐的,象莫扎特的《费加洛的婚礼序曲》一样,而且也是D大调。当然,是另一种性格,是俄罗斯的。开头和结尾部象拳头一般,中间是‘忧患’一一大提琴在高音区的咏唱。在发展部,看来‘敌意’也还不少”。下面让我们进行分段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初步把握歌曲情感。
5.分段欣赏
(1)作品的引子从强有力的和弦开始,强烈果断而又粗壮有力,这是武士的勇猛剽悍的性格写照。引子的后半部分是旋风般疾驰的“突飞猛进”的乐句,它直接引出序曲的充满光辉和欢乐的呈示部主部主题。
(2)呈示部主部主题源自歌剧终场柳德米拉被鲁斯兰解救回到基辅时宏大的喜庆场面中的合唱,它的旋律优美而富于冲击力,充溢着狂喜雀跃的激情,同时也刻画了鲁斯兰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随后大提琴激昂地咏唱着宽广明朗、崇高而热烈的副部主题,这是第二幕中鲁斯兰对柳德米拉倾诉爱情的咏叹调主题。小提琴在高音区欣喜地重复着副部主题,讴歌了纯洁而热烈的爱情。
(3)引子的两个音型重又出现,展开部开始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动机闪烁迷离,起伏呼应,在音区、音色、力度等多方面产生的突然变化与对比,使音乐笼罩着神秘不详的戏剧性效果。铜管的和弦长音,弦乐的强力激奏,预示着那个无法摆脱的可怕情节。
(4)音乐渐起,再现部又回到了群情欢跃喜气洋溢的气氛中。主部副部一一再现,带着勇往直前的精神,达到了新的高潮。灿烂辉煌的尾声用引子中强大的“拳头”般的和弦结束了全曲。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欣赏,把握不同乐段之间的情绪变化,突破课程学习中的重难点。
6.教师范唱,学生学唱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学唱主题旋律,不仅对所学歌曲有更深刻把握,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小结
歌剧的序曲为整部歌剧奠定了基调,该诗以古代武士鲁斯兰与公主柳德米拉的婚礼开场,当婚宴达到高潮的时候,新娘突然被妖魔切尔诺劫走了,鲁斯兰为了营救心上人历经千难万险,又借助神剑的威力终于制服了妖魔救出了公主。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格林卡利用神话为外衣赞颂真理、智慧、英雄气概和坚贞的爱情,着重表现了善良与光明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这也是格林卡一贯的歌剧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内容简单总结,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