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病相怜,相煎何急?
——甲午战争的背景
01
一、同病相怜,相煎何急——甲午战争背景
日本
都曾经闭关锁国
都遭到列强的侵略
都学习西方开启改革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经营四方,安抚亿兆。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1868年明治天皇《御笔信》
战争背景
大陆政策
如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
如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①日本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一、同病相怜,相煎何急——甲午战争背景
材料一 1894年,面对战争一触即发的危急形势,清政府希望对日本和平解决。慈禧太后正在筹备她的60岁生日,不希望战争打扰她的“万寿庆典”。李鸿章为保全北洋实力,主张避战求和。清政府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英、俄等国的“调停”和干涉上,而没有认真备战。
材料二 李鸿章不知道英、法、俄、德等国各有各的算盘,各国都希望在这次战争中攫取更大的利益,最差也要分一杯羹。所谓国际公理和道义只不过是列强牟利的招牌。法、德两国一面对中国说什么“东亚和平”之类的话,扭过脸就对日本外相说:“为使中国从过去的迷梦中觉醒过来,非有人给以当头一棒不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等
战争背景
②清政府避战求和,军备废弛
③列强支持、纵容日本
一、同病相怜,相煎何急——甲午战争背景
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
导火索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朝鲜东学党起义
一、同病相怜,相煎何急——甲午战争背景
英雄并起,共赴国殇
——甲午战争的经过
02
二、英雄并起,共赴国殇——战争过程
1894年
7-9月
丰岛海战
1894-7-25
开始
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
平壤战役
1894-9-中旬
左宝贵
黄海海战
1894-9-中旬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皇帝
1894年
7-9月
1894年
7-9月
二、英雄并起,共赴国殇——战争过程
辽东陆战
1894-10
徐邦道
清末名将,指挥的土城子阻击战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1895年病逝于军营。
“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英)詹姆斯·艾伦《在龙旗下》
“道路上满是死人,行走很不方便,在家里住的人也都被杀,一般人家里都有三人到五人被杀,流出的血使人作呕。”
——日本步兵洼田忠藏《从军日记》
“被杀死的人叠卧在路的中间,眼中流出的眼泪已经结冰,冻僵的血块挂在伤口上。” ——詹姆斯·可里尔曼《世界报》战地特派员
“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躺着一位母亲和四五个孩子的尸体,大的八九岁,小的才几个月,还在母亲怀里吃奶就被鬼子捅死了。”
——当年参与抬尸的幸存者
“日军入旅顺,沿户搜杀,妇婴不免,历三昼夜始止。尸体随处掩埋。” ——鲍绍武
二、英雄并起,共赴国殇——战争过程
1894年
7-9月
1894年
7-9月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陆战
威海卫之战
丁汝昌
予绝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丁汝昌
1894年
7-9月
二、英雄并起,共赴国殇——战争过程
1894年
7-9月
平壤战役 左宝贵 奋起反击,中炮牺牲
黄海海战 邓世昌 勇撞敌舰,壮烈殉国
辽东战役 徐邦道 孤军奋战,寡不敌众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看到这些人和这些事,你有什么感想?
他们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用自己的血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他们虽然战败,但是赢得了民族的尊严,他们都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英雄。
“凡一国之盛衰,在乎制海权之得失。”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海洋防卫是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抵御侵略,有着深远的意义。
分组讨论:
二、英雄并起,共赴国殇——战争过程
马关订约,城下之盟
——马关条约的签订
03
三、马关订约,城下之盟——条约签订
1895年4月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增开通商口岸(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重人民负担,使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侵略势力从沿海地区深入中国内地。开始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95年-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从原来80余家激增到933家。外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运费,获得巨额利润,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影响①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影响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沙俄
法国
英国
美国
德国
《时局图》反映了什么问题?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国别
沙俄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强租海湾及地区
“势力范围”
旅大租借地
九龙/威海卫租借地
胶州湾租借地
广州湾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长江流域
山东
广东广西云南
福建
“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
目的:
内容:
实质:
为了维护美国在华利益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与列强组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反映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根本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①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堂小结
日本推行大陆政策,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朝鲜东学党起义
《马关条约》的签订
导火线:
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