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下列属于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是( )
①冰川水 ②浅层地下水 ③深层地下水
④江河水 ⑤湖泊水 ⑥海水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2.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把质量相等体积不同的 A.B 两个实心小球放入
甲液体中,两球沉底;放入乙液体中,两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 B 排开甲液体的质量小于小球 A 排开乙液体的质量
B.在甲液体中容器底对小球 A 的支持力等于对小球 B 的支持力
C.小球 A 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液体中的浮力
D.小球 A 排开甲液体的质量小于小球 B 排开乙液体的质量
3.解释下列现象的原理明显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烧开水时, 没多长时间就有气泡逸出
B.喝汽水时会打嗝
C.揭开啤酒瓶盖, 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降, 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4.以下是氯化钾部分溶解度数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第 1 页(共 18 页)
A.氯化钾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时,100 克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含氯化钾 34.0 克
C.20℃的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 40℃的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将 6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氯化钾溶液降温至 40℃,有晶体析出
5.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6.20℃时,将等质量的 NaCl、KNO3 分别放入盛有 100g 水的两个烧杯中, 充分溶解后如图甲所
示, 升温到 50℃时如图乙所示。NaCl、KNO 3 在 20℃和 50℃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则( )
温度(℃) 20 50
溶解度(g) NaCl 36.0 37.0
KNO3 31.6 85.5
A.图甲烧杯①中的溶液为 20℃时 NaCl 的饱和溶液
B.图乙烧杯①中的溶液为 50℃时 KNO3 的饱和溶液
C.图甲烧杯①中的溶液和图乙烧杯②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图甲烧杯②中的溶液和图乙烧杯①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第 2 页(共 18 页)
7.将适量的橡皮泥黏在铅笔的一端(能使铅笔竖直浮在液体中),这就制成了一个很有用的土仪 器。将它分别放在盛有不同液体的杯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对于这个土仪器所运用的知识
或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B.运用了物体的漂浮条件
C.用它可以比较不同液体密度的大小
D.用它直接可以测出液体密度的大小
8.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C.为了加快过滤的速度,可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液体
D.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一侧
9.南水北调工程连接的四大流域是( )
第 3 页(共 18 页)
A.长江、黄河、海河、辽河
C.长江、珠江、辽河、黄河
B.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D.长江、黄河、淮河、金沙
江
10.能比较出室温下白糖和食盐溶解性大小的一组实验是( )
A. B.
C. D.
11.有一支密度计, 浮在水中时, 所受的浮力为 F1,浸入水中体积为 V1;将它放在煤油中, 所受
的浮力为 F2 ,浸入煤油中的体积为 V2 ,那么 F1 与 F2 ,V1 与 V2 相比较( )
A.F1=F2 ,V1=V2 B.F1=F2 ,V1C.F1>F2 ,V1>V2 D.F2>F1 ,V1=V2
12.珍惜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实验室的废液不需处理即可排放
B.生活废水富含养料可直接排放
C.采用安装节水的水龙头节约用水
D.多施化肥促进作物增产又增收
13.如图表示对一杯氯化钠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过程, 丙、丁溶液中析出部分氯化钠固体。则下
列关于甲、乙、丙、丁四杯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
B.乙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丙、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第 4 页(共 18 页)
D.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4.梦想将 4 个边长均为 L 的相同的立方体木块, 用胶水(胶水质量不计) 粘在一起放入水中,
露出水面的高度为 L/2,如图所示.当胶水溶于水后,木块散开, 这时( )
A.a、b 露出水面高度为 L/2,c、d 为零
B.a、b 露出水面高度为 L/2,c、d 沉入水底
C.a、b、c、d 露出水面高度都是 L/2
D.a、b、c、d 露出水面高度都是 L/4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生活中的问题。
(1)衣服上的或手上的沾有的油污用水洗不容易洗去,而用汽油很容易去, 其原因
是 。
(2)烧开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沸腾前会出现气泡,想一想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
是 。
16.用重 20 牛的铁桶从井中打水, 在桶未露出水面时, 匀速提起这桶水所用的力 20 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7.目前, 柯桥城区部分路段改造工程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 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 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请从水循环的角度
分析:
第 5 页(共 18 页)
(1)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 (填序号)环节。
(2)建造海绵城市会导致 增加。 (填“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
18.小科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过程如下图所
示。
操作①的名称是 ,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下图中的 (填序号);其中净化程
度最高的装置是下图中的 (填序号)
19.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 如图所示。两次牙膏袋的质量 m甲和 m乙 的大小关系是 m甲 m乙 ;两次排开水的体积 V甲 和 V乙 的大小关系是 V甲 V乙;两次所受的浮力 F甲和 F乙 的大小关系是 F甲 F乙;
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 p甲和 p乙 的大小关系是 p甲 p乙。(选填 “>” 、 “=”或“<”)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装置图:
第 6 页(共 18 页)
(1)判断所接电源的正负极,图中 A 点表示电源 极。
(2)如何检验 b 试管内的气
体
。
(3)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到如下一些结论, 其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B.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C.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原子
D.水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21.实验室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小金同学准备配制 10%的食盐 (符号:
NaCl) 溶液, 图甲是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步骤示意图。
(1)小金配制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 (填序号) ;
(2)称取食盐过程中出现了右盘高的现象, 则接下来的操作是 (填序号) ,直至天
平平衡;
①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②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③右盘中增加砝码 ④右盘中减少
砝码 ⑤左盘中增加食盐 ⑥左盘中减少食盐
(3)称量完成后,天平平衡时的状态如图甲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如图乙所示, 则称取的 食盐
质量为 克;
(4)量取水的体积时,小金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 于 ”、
“小于 ”或“等于 ”) 10%。
第 7 页(共 18 页)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有一质量为 4450 克的铜块,分别把它放在水银和煤油中。求该铜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各为多
少?(已知 ρ 铜= 8.9×103 千克/米 3,ρ 水银=13.6×103 千克/米 3,ρ 煤油=0.8×103 千克/米 3)
23.在 2019 国庆阅兵中,HSU001 型大型无人潜航器首次公开亮相(如图甲)。图乙是该潜航器从
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再到返回, 显示器上分别显示的深度和速率图像。若该潜航器总体积为
6×103 米 3 ,海水密度取 1×103 千克/米 3。
(1)在第 1 到第3分钟,潜航器受到的浮力 重力(选填“大于 ”、“等于 ”或“小于 ”)。
(2)在第 4 分钟, 潜航器处于 (选填“上浮 ”、“下沉 ”或“悬浮”)过程中。
(3)在第 5 分钟时,潜航器受到的浮力多大?
第 8 页(共 18 页)
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B
【解析】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的知识判断。
冰川水主要集中在两极地区, 深层地下水开采难度很大,海水不能直接利用,故①③⑥几乎不能
被人类利用;浅层地下水、江河水和湖泊水, 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 故②④⑤正确。
故选 B。
2.A
【解析】知道 A.B 两球的质量相同, 利用 G=mg 可得两球的重力相同,由图乙知, 在乙液体中,
A 球漂浮、 B 球下沉,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得浮力大小关系, 进而得出两球的体积关系。
(1)由图知,B 球在甲液体中沉底,B 球受到甲液体的浮力 F 浮=G 排<G;A 球在乙液体中漂浮,A 球受到乙液体的浮力 F 浮=G 排=G;据此比较小球 B 排开甲液体质量与小球 A 排开乙液体的质量
大小关系;
(2)由图甲知,A.B 球在甲液体中都沉底,球的重力 G=F 支+F 浮,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比较受到的
浮力关系, 进而得出支持力的大小关系;
(3)由图知,A 球在甲液体中沉底,A 球受到甲液体的浮力 F 浮=G 排<G;A 球在乙液体中漂浮,A 球受到乙液体的浮力 F 浮=G 排=G;据此比较小球 A 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在乙液体中的浮力大
小关系;
(4)由图知,A 球在甲液体中沉底,A 球受到甲液体的浮力 F 浮=G 排<G;B 球在乙液体中下沉,B
球受到乙液体的浮力 F 浮 B=G 排<G;G 排甲、G 排乙都小于同一个值, 无法比较其大小。
A.B 两球的质量相同, 由 G=mg 可知,两球的重力相同, 即 GA=GB;
第 9 页(共 18 页)
由图乙知,在乙液体中,A 球漂浮, 则 ρA < ρ 乙 ;B 球下沉, 则 ρB > ρ 乙 ,所以两球的密度 ρA
< ρB ,由P = 可得,两球体积 VA>VB。
A.由图知,B 球在甲液体中沉底,B 球受到甲液体的浮力 F 浮 B=G 排甲<GB ;A 球在乙液体中漂浮, A 球受到乙液体的浮力 F 浮 A=G 排乙=GA. 因为 GA=GB ,所以 G 排甲<G 排乙 ,则可知小球 B 排开甲液体质
量小于小球 A 排开乙液体的质量,故 A 正确;
B.由图甲知,A.B 球在甲液体中都沉底, 因为 G=F 支+F 浮 ,所以受到的支持力 F 支=G-F 浮。因为 VA>VB ,则 VA 排>VB 排,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 浮=ρ 甲 V 排 g 可知,浮力 F 浮 A>F 浮 B;又因为 GA=GB ,所
以受到的支持力 F 支 A<F 支 B,故 B 错误;
C.由图知,A 球在甲液体中沉底,A 球受到甲液体的浮力 F 浮甲<GA;A 球在乙液体中漂浮,A 球受 到乙液体的浮力 F 浮乙=GA ,所以 F 浮甲<F 浮乙 ,即小球 A 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液体中的
浮力, 故 C 错误;
D.由图知,A 球在甲液体中沉底,A 球受到甲液体的浮力 F 浮 A=G 排甲<GA ;B 球在乙液体中沉底,B 球受到乙液体的浮力 F 浮 B=G 排乙<GB ;因为 GA=GB ,所以 G 排甲、G 排乙都小于同一个值, 无法比较其
大小, 则无法比较小球 A 排开甲液体质量和小球 B 排开乙液体的质量, 故 D 错误。
故选 A.
3.C
【解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现象的原理,哪个与其它三个不同, 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烧开水时, 没多长时间就有气泡逸出、喝汽水时会打嗝 、夏降, 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都是 因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是因为打
开瓶盖后, 瓶内压强减小导致气体溶解度减小,因此 C 与其它三个原理不同。
故选 C。
4.D
【解析】A.根据饱和溶液定义分析;
B、根据溶解度确定饱和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关系分析;
C、根据饱和溶液与溶解度的关系分析;
D、根据结晶原理分析。
第 10 页(共 18 页)
A. 氯化钾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钾,但能溶解其他物质,不符合题意;
B、 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34 克, 所以 134 克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含氯化钾 34.0 克,不符合
题意;
C、 20℃的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 40℃的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 ,但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D、设 x
100g+x x=43g
30%的饱和溶液对应溶解度为 x
= 30%
将 6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氯化钾溶液降温至 40℃ , 一定有晶体析出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5.D
【解析】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转化方法分析; 根据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分析。
A.因溶液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与不饱和溶液的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饱和溶液降温后的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如饱和氢氧化钙溶液降温后变成不饱和溶液, 不
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升温后不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如不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升温后会变成饱和溶液, 不
符合题意;
D.一定温度下, 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6.D
【解析】(1)(2)如果溶液中有未溶的晶体存在,那么溶液肯定是饱和的;如果没有未溶的晶体
存在, 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3)(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判断即可。
A.根据溶解度表格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图甲烧杯①中的溶液出现了不
溶的固体, 说明①中的物质溶解度较小, 应该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 A 错误;
B.图乙中,烧杯①内的硝酸钾溶液中没有未溶的硝酸钾晶体存在,那么无法判断它是否饱和,故 第 11 页(共 18 页)
B 错误;
C.图甲烧杯①中的溶液和图乙烧杯②中的溶液,溶剂的质量都是 100g,但后者的溶质质量大于
前者的溶质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可知, 后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前者, 故 C
错误;
D.图甲烧杯②中的溶液和图乙烧杯①中的溶液,二者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也相等,那么二者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 D 正确。
故选 D。
7.D
【解析】本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和物体的漂浮条件以及浮力公式的应用, 关键知道影响浮
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还要知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物体在液体中漂浮, 浮力等于重力, 故 A.B 正确,不符合题意;
从图中可以看出,仪器在三种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根据公式 F 浮=ρgV 排可以比较三种液 体密度的大小, 但无法直接读出液体密度的大小,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 错误,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8.C
【解析】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判断。
在过滤操作中, 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玻璃棒要轻轻
地斜靠在三层滤纸一侧, 故 A.B、D 正确不合题意;
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液体,避免碰坏滤纸降低过滤效果,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C。
9.B
【解析】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沟通的水系,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通水后,把长江、淮河、
黄河、海河流域联结起来。有利于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现状。
10.B
【解析】在比较室温下白糖和食盐溶解性的大小时,应在室温下、溶剂的质量相同,看溶解固体
的多少即可。
第 12 页(共 18 页)
A.温度相同, 溶剂的质量相同, 溶质的质量也相同,但全部溶解了,无法比较两种物质溶解性
的大小,故 A 错误;
B、温度相同,溶剂的质量相同,6g 白糖全部溶解,4g 食盐没有全部溶解,说明室温时白糖的溶
解性大,故 B 正确;
C、温度不相同,无法比较室温下白糖和食盐的溶解性的大小, 故 C 错误;
D、温度相同, 但溶剂的种类不同,因此, 无法比较室温下白糖和食盐的溶解性的大小, 故 D 错
误;
故选 B。
11.B
【解析】(1)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2)当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时, 根据 F 浮=ρ 液 gV 排可知, 液体的密度越大, 它排开水的体积越
小。
密度计在水和煤油中都保持漂浮状态,因此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 即 F1=F2=G;
根据公式 F 浮=ρ 液 gV 排可知, 当浮力不变时, 水的密度大,那么它在水中的排开水的体积小,即
V1故选 B。
12.C
【解析】可以根据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止环境污染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A:实验室的废液需处理排放, A 错误。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B 错误。
C:采用安装节水的水龙头节约用水, C 正确。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D 错误。
故选 C。
13.C
【解析】在恒温蒸发的过程中,水(溶剂) 的质量不断减少,甲→ 乙没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不
变,乙→丙析出少量固体,溶质质量减少,丙→丁析出更多固体, 溶质质量减少。
第 13 页(共 18 页)
A.甲、乙溶液并无固体析出,溶质质量相等, A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乙虽无固体析出,但是丙析出了固体, 无法判断乙是否饱和,B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丙和丁都有固体析出,且均为饱和溶液,由于是恒温蒸发,温度不变, 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乙虽无固体析出,但是丙析出了固体, 无法判断乙是否饱和,D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14.D
【解析】由图可知: 立方体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 F 浮=G 结合阿基米德原理 F 浮=ρ 水
gV 排解答。 一个立方体木块的体积 V 木=L×L×L=L3,
当立方体木块粘在一起时,V 总=4V 木=4L3,
已知露出水面的高度为
则: V 排=2L×L×(2L-L)=3L3,
因为木块漂浮, 所以 F 浮=G,
即: ρ 水 gV 排=ρ 木 gV 总,
所以P (P)水 (木) = v (v)总 (排) = 4 (3)L (L)3 (3) = 4 (3),
散开后,由于木块密度不变,木块 a、b、c、d 仍漂浮,
则vva (a排) = v (v b)b (排) = vvc (c排) =
由于 V=V 排+V 露 ,则:
vd排 P木 3
= =
v d P水 4,
vva (a露) = v (v b)b (露) = vvc (c露) = v (v d)d (露) = 1 v (v a)a (排) = 1 = ;
所以露出水面的高度为木块高的,即为L。
故选 D。
二 、填空题(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1)油污不易溶于水, 而易溶于汽油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解析】(1)根据物质溶解性的知识分析;
(2)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解答。
第 14 页(共 18 页)
(1)衣服上的或手上的沾有的油污用水洗不容易洗去,而用汽油很容易去, 其原因是: 油污不
易溶于水, 而易溶于汽油。
(2)烧开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沸腾前会出现气泡,这说明空气的溶解度减小了,因此这些
气泡产生的原因是: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6.小于
【解析】当水桶未露出水面时,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拉力以及向下桶和水的总重力,根据二
力平衡的知识列出关系式进行分析即可。
当水桶未露出水面时,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以及向下桶和水的总重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F 浮力+F 拉=G 桶+G 水;
ρ 水 gV 排+F 拉=G 桶+ρ 水 gV 水;
因为水桶是有厚度的,
所以 V 排>V 水,
则 F 拉<G 桶。
那么匀速提起这桶水所用的力小于 20N。
17.(1)①⑥②③或①⑥②④⑤
(2)地下径流
【解析】1、水循环有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的循环,其中海陆间的循环意义有: 第 一,它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第二,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第三,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
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第四,它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2、题中海绵城市的解释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
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主要还是将水蓄存到地下,增加地下径流。
(1)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海陆间的循环,可填①⑥②③或①⑥②④⑤环节。
(2)由题中信息可知建造海绵城市会导致地下径流增加。
故答案为:(1)①⑥②③或①⑥②④⑤ (2)地下径流
18.过滤; 图乙;图甲
【解析】河水中加入明矾,形成的胶状物质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静置后通过过滤操作,将
第 15 页(共 18 页)
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得到有色、有味的液体;将得到的液体通过活性炭,利用它的吸附作 用除去其中的色素和味道,最后将得到的液体通过蒸馏操作, 得到蒸馏水, 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下图中的图乙; 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蒸馏,
该装置是下图中的图甲。
19.=;<;<;<
【解析】(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形状、位置、温度、状态无关;(2)根据浮力与重 力的关系判断出浮力的大小,然后根据浮力公式判断出 V 排的大小;(3)根据 V 排 的大小, 判断 出水的深度关系,从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判断出压强的大小关系.本题通过一个简单的现象,考 查了质量、浮力、物体浮沉条件、压强的有关知识应用,关键能够判断出两种情况下浮力的大小
关系.
解: 牙膏袋的形状发生变化, 但质量不变,所以 m 甲=m 乙 ; 甲下沉, F 浮<G,乙漂浮,F 浮=G,所 以 F 甲<F 乙 ; 由 F 浮=ρ 水 gV 排可得, V 排甲<V 排乙 ; 所以 h 甲<h 乙,由 p=ρ 水 gh 得, p 甲 <p 乙 . 故
答案为:=;<;<;< .
三 、实验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1)负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处,打开活塞, 若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3)A;C
【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 2 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
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3)根据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认识判断。
(1)根据图片可知,a 管内气体体积大于 b 管,则 a 管内为氢气,b 管内为氧气。与 A 相连的试
管生成氢气,则 A 为电源的负极。
(2)检验 b 试管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处,打开活塞, 若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3)A.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则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故 A 正确;
B.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生命活动需要水的结论,故 B 错误;
第 16 页(共 18 页)
C.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 C 正确;
D.水中不存在氢气和氧气,故 D 错误。
故选 AC。
21.(1)②⑤①④③
(2)⑥
(3)17.5
(4)小于
【解析】(1)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2)根据定量称量的操作过程判断;
(3)食盐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4)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水的体积变化,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判
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1)小金配制溶液的过程为:
②从试剂瓶中取出食盐;
⑤用天平称取规定质量的食盐;
①将称出的食盐倒入烧杯;
④用量筒量取规定体积的水;
③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全部溶解。
则正确顺序为: ②⑤①④③ 。
(2)在定量称取食盐的过程中, 当砝码和游码的质量调好后, 就只能通过调整左盘氯化钠的质 量, 让天平再次实现平衡。此时天平右盘高,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因此操作为:向左盘
中减小食盐,故选⑥。
(3)根据图片可知,食盐的质量:(10g+5g)+2.5g=17.5g。
(4)量取水的体积时, 小金仰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 ”的规律可知, 此时读出的示数偏
小, 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可知, 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
第 17 页(共 18 页)
分数小于 10%。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放在水银中, ρ 水银>ρ 铜 ,所以, 铜块在水银中漂浮,铜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F 浮
=G=mg=4.45kg×10N/kg=44.5N;
根据 ρ= v (m) 可得,铜块的体积 V= p铜 (m) = 8.9×103 kg (4.5kg)/m3 =0.0005m3,放在煤油中, ρ 铜>ρ 煤油,所以
铜块在煤油中下沉, 最终沉底, 铜块静止时的浮力:F 浮=ρ 煤油 gV 排
=0.8×103kg/m3 ×10N/kg×0.0005m3=4N
【解析】比较铜与水银、煤油的密度,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铜块静止后再水银和煤油中的状态,
然后利用物体漂浮时的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大小。
23.(1)等于
(2)悬浮
(3)F 浮=ρ 液 gV 排=1×103 千克/米 3 ×10 牛/千克×6×103 米 3=6×107 牛
【解析】(1)根据乙图确定第 1~3 分钟内潜水艇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必经浮力
和重力的大小。
(2)根据乙图确定第 4 分钟时潜水艇的速度, 进而判断它的状态;
(3)第 5 分钟时, 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 浮=ρ 液 gV 排计算它受到的浮力。
(1)根据乙图可知,第 1~3 分钟潜水艇保持 2m/s 的速度匀速直线下沉,即处于平衡状态。此时
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互平衡, 即浮力等于重力。
(2)根据图乙可知,第 4 分钟时,潜水艇的速度为 0m/s,即处于悬浮状态。
(3)在第 5 分钟时,潜航器受到的浮力:
F 浮=ρ 液 gV 排=1×103kg/m3 ×10N/kg×6×103m3=6×107N。
第 18 页(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