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23 22:1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科学测量
一 、选择题
1.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 加思索后回答: 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 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 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
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这则故事说明了(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结果也不一样
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工具
2.用排水法测量一小石块的体积, 量筒平稳放置,若测量水的体积时仰视,测量水和石块总体积时俯
视,这样得到石块的体积为 6 立方厘米, 则石块的实际体积( )
A.大于 6 立方厘米 B.小于 6 立方厘米
C.等于 6 立方厘米 D.都有可能
3.判断下列测量数据: 0.3260 米, 3.26 米, 32.6 厘米,326 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
是( )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毫米、分米、厘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厘米、分米、毫米、 米
4.科学计算需要熟悉常用的单位,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3.5 厘米=3.5 厘米×100=350 毫米
B.15 立方厘米=15×0.01 立方米=0.15 立方米
C.0.3 千米=0.3 千米×1000 米=300 米
D.4.5 平方分米=4.5×100 平方厘米=450 平方厘米
5.下面几个量中最接近 25cm 的是( )
A.火柴盒的长度 B.铅笔的直径
C.课本的长度 D.钢笔的长度
6.某同学用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一钢管外径,他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的方法, 则关于这四
种方法有如下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 )
第 1 页(共 8 页)
A.方法①是正确的,其读数为 0.81cm
B.方法②是正确的,其读数为 0.90cm
C.方法③是正确的,其读数为 0.86cm
D.四种测量方法均是正确的,把四种方法结果取平均值就是钢管外径
7.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平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 ”与对应 测量结果,
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结果
A 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大
B 木尺受潮膨胀, 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小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 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 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A .A B .B C .C D .D
8.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 )
A.180 厘米=180 厘米×0.01=1.8 米
B.1.8 米=1.8×1000 =1800 毫米
C.0.5 米 2=0.5 米 2 ×10000 厘米 2=5000 厘米 2
D.0.556 升=0.556×1000 毫升=556 毫升
9.小科帮老师准备分组实验,在实验室摆放温度计时,发现有-支温度计示数为 18℃, 而其余;温度计 均显示 20℃。老师告诉他, 这支温度计刻度虽然均匀但示数不准确,你研究下, 当环境温度为 25℃时, 它会显示多少摄氏度?小科想了想,然后用一支准确温度计和这支温度计同时测一杯热水的温度,准 确温度计显示 75℃,不准确温度计显示 62℃,小科经过计算, 告诉老师正确的答案是( )
A.20℃ B.21℃ C.22℃ D.23℃
10.下列对测量工具的选择合适的是( )
A.测量跳远成绩选用量程为 1 米、最小刻度为 1 毫米的刻度尺
B.要想一次性尽可能准确地量取 128 毫升液体, 应选用量程为 500 毫升、最小刻度为 5 毫升的量筒
第 2 页(共 8 页)
C.测量体温选用测量范围是 0~100 ℃的温度计
D.测量身高选用量程为 2 米, 最小刻度为 1 毫米的卷尺
二 、填空题
11.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书本宽度, 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 18.36 厘米、18.35 厘米、18.36 厘米、17.35
厘米、 18.35 厘米, 则测量结果应取 厘米。
12.填适当的单位:
10 月份, 我校同学进行体检,小柯同学的身高为 162 ,体重为 58.5 ,体温为
37 ,肺活量为 2000 。
13.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高为 3.3 厘米; 插入 1 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
时液柱高为 28.3 厘米。那么, 这支温度计温度上升 1℃时,液柱升高 毫米。当温度计的液柱
为 8.3 厘米时, 被测物体的温度是 ℃
三 、实验题
14.
(1)一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 98℃放入冰水混合
物中, 示数为 6℃:若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25℃, 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
(2)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程范围是 1 米的直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 0.980 米,后来把米尺
跟标准米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 1.100 米。则小桌每边真实长度是
四 、解答题
15.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 MN 的长度, 请简要叙述你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第 3 页(共 8 页)
1.4 科学测量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B
【解析】测量是指将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当公认的标准相同时,测出的待测量基 本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有国际统一的一些测量标准,如长度、质量、体积等。而当标准不一样时,测
量的结果也是不相同的。
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 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 池塘
里的水就有十桶。这故事说明了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B 选项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2.B
【解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 ”的规律分析判断。
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测量水的体积时仰视,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体积 V1 偏大; 测量水和石块的总体积时俯视, 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大, 而实际总体积 V2 偏小。根据 V=V2-V1 可知,石块
的实际体积小于 6 立方厘米, 故 B 正确, 而 A、C、D 错误。
故选 B。
3.B
【解析】在一个正确的长度的测量结果中,最后一位为估读数字, 而倒数第二位的数字所在的单位就
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在 0.6230 米中, “3”所在的单位为毫米,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毫米;
在 3.26 米中, “2”所在的单位为分米, 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分米;
在 32.6 厘米中, “2”所在的单位为厘米,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厘米;
在 326 分米中, “2”所在的单位为米,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米。
故选 B。
4.D
【解析】单位换算: ①方法: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 除以进率;
②注意事项:在换算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后的单位, 且写在进率的后面; 除以进率通常
第 4 页(共 8 页)
不用“÷”,而是写成分数或十的负指数形式。
A.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毫米 ”,故 A 错误;
B.立方厘米和立方米的进率是 106 ,因此换算过程中应该是:15×10-6 立方米, 故 B 错误;
C.换算过程中不能有两个单位, 故 C 错误;
D.平方米化平方厘米,是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 100,且唯一的单位“平方厘米 ”写在进率的
后面, 故 D 正确。
故选 D。
5.C
【解析】根据对常见物体的长度的认识判断。
A.火柴盒的长度大约 5cm,故 A 不合题意;
B.铅笔的直径大约 5mm,故 B 不合题意;
C.课本的长度大约 25cm,故 C 符合题意;
D.钢笔的长度大约 14cm,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C。
6.B
【解析】根据“组合法 ”测量直径以及刻度尺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
A.方法①中,桌面没有与刻度尺的某个刻度对齐, 故 A 错误;
B.方法②中,用桌面和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钢管, 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与刻度尺重合,此时三角板 到桌面之间的距离就是钢管的直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那么钢管的直径为 0.90cm,故 B 正确;
C.方法③中,只用一把刻度尺无法找到直径的位置,故 C 错误;
D.④中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故 D 错误。
故选 B。
7.C
【解析】(1)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判断;
(2)(4)根据“长度结果=长度标准 (真实值) ”分析;
(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判断。
A.根据“俯视大仰视小 ”的规律可知,俯视读数偏大, 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第 5 页(共 8 页)
B.木尺受潮后会膨胀而变长,根据“长度结果=长度标准 (真实值) ”可知,测量结果偏小, 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沸水的温度远远高于室温,因此将温度计取出读数会偏小, 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如果头发丝没有排列紧密,那么测出的结果等于头发的直径和空隙的和, 即测量结果偏大,故 D 正
确不合题意。
故选 C。
8.D
【解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 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 除以进率。换算过程中, 只能有一
个单位,即换算成的单位,要写在进率的后面。
A.换算成的单位为米,应该写在进率的后面, 故 A 错误;
B.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为毫米,写在进率 1000 的后面, 故 B 错误;
C.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为平方厘米,故 C 错误;
D.升化毫升,即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 1000,将换算成的单位“毫升 ”写在进率的后面,故
D 正确。
故选 D。
9.C
【解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 t,显示温
度为 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75 (t)2 (0)0 (℃)℃ = 62 (t)18 (8℃)℃。
当实际温度为 25℃时, 根据75 (t)2 (0)0 (℃)℃ = 62 (t)18 (8℃)℃得到:
7 (2)5 (5)℃ (℃) 2 ( 2)0 (0)℃ (℃) = 62 (t)18 (8℃)℃ ;
解得: t'=22℃。
故选 C。
10.D
【解析】要根据被测量物理量的实际需要确定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和量程即可。
A.测量跳远成绩不用精确到毫米,精确到厘米就行了, 故 A 错误;
B.128 毫升不能被最小刻度 5 毫升整除, 即不能对准一个整刻度, 会增大误差, 故 B 错误;
C.体温大约在 35~42℃之间,使用 0~100℃ 的温度计不合适, 故 C 错误;
第 6 页(共 8 页)
D.人的身高一般小于 2m,且精确到毫米即可, 故 D 正确。
故选 D。
二 、填空题
11.18.36
【解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测量结果略有差异, 但相差不大,据此排除错误数据,
然后求出剩余数据的平均数即可。
比较可知, 17.35cm 明显偏小, 为错误数据, 将其去掉。
那么测量结果应为: ≈ 18.36cm。
12.cm;kg; ℃; mL
【解析】题中体检测量了学生的身高、体重、体温、肺活量等物理量, 需要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学
生做此题时可以根据对自身这些物理量的了解进行解答。
小柯是一名初中学生,初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 162cm,体重大约为 58.5kg,人体正常体温为 37℃,肺
活量用体积单位表示为 2000mL。
故答案为: cm;kg;℃; mL
13.2.5;20
【解析】当温度计玻璃泡内的水银受热时,水银柱会上升,观察水银柱的长度变化就可知道温度的高 低;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 把冰水混 合物的温度定为 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100。0 和 100 之间分为 100 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1 摄氏
度,零摄氏度以下, 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冰水混合物时液柱高为 3.3 厘米 ,冰水混合物温度为 0℃ , 1 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高为
28.3 厘米 ,沸水的温度为 100℃ , 3.3cm 到 28.3cm 之间是均匀的刻度,有 25cm 长度, 相当于把 100℃
分为 25cm,故每一厘米=25cm (100℃)=4℃/cm,故每上升一度=1÷4℃/cm=0.25cm=2.5mm;当液柱的高度为 8.3cm
时,距离 3.3cm 有 5cm 长度,而每一厘米有 4℃ , 5cm×4℃/cm=20℃。
故答案为: 2.5;20.
三 、实验题
14.(1)29℃
(2)1.078 米
第 7 页(共 8 页)
【解析】(1)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液柱高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 t,
显示温度为 t',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 ;
(2)刻度尺上的刻度是均匀的, 则测出物体的长度与量程成正比, 即L (L)量 (量)程 (程)′ = ,据此计算即可。
(1)当实际温度为 25℃时,根据 = 得到:
= ;
解得: t'=29℃。
(2)根据公式L (L)量 (量)程 (程)′ = 得到: = ;
解得: L'=1.078m。
四 、解答题
15.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用细丝线代替了曲线,便于测量。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 在丝线上标
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解析】刻度尺都是笔直的, 不能直接测量曲线的长度, 但是可以“化曲为直 ”,即找一个铁丝弯曲,
让其与曲线重合,然后再测量拉直后铁丝的长度即可,据此分析解答。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