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3 09:1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时 空 坐标
1127-1279年
916-1125年

960-1127年
南宋
1115-1234年
1038-1227年
西夏

北宋
1206-1368年

1127年
1279年
1368年
960年
一、辽朝——契丹族
(916-1125)
1.起源
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国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耶律阿保机
3.外交
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海东青
一、辽朝——契丹族
(916-1125)
4.内政:
①南、北面官制度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一反映的南、北面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二、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1.起源:
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
唐末:拓跋氏首领拓跋思恭助平黄巢有功,被任命为夏州节度使,封夏国公。
宋太宗:节度使李继捧献地入朝,族弟 李继迁反对内附,起兵抗宋。
夏景宗李元昊
103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2.建国:
二、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3.内政: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4.外交:
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1.起源:
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2.建国: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会宁府也称上京。
完颜阿骨打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2.建国: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会宁府也称上京。
完颜阿骨打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4.内政:
(1)迁都:1153年,迁都燕京。
(2)猛安谋克制
3.外交: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海上之盟】
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猛安谋克制:
兵民合一的政治体制,女真民户,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后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4.内政:
(3)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大定之治”。
(4)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 此其效验也。 ——《金史·世宗纪》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1.蒙古崛起
1206年
统一蒙古
1218年
灭西辽
1227年
灭西夏
1234年
灭金朝
收复吐蕃
兼并云南
远征亚欧
铁木真(1162—1227)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2.元朝统一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2)统一历程
陆秀夫负帝投海
元朝——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3.社会治理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
(1)驿传制度
驿站通行证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如不钦奉虔敬,治罪”。
(2)行省制度
中书省
(中央宰相机构)
①形成:
中央-中书省:
中央的中书省相当于宰相,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率较高。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3.社会治理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
(1)驿传制度
(2)行省制度
中书省
行中书省
(中央宰相机构)
派官员驻地方
①形成:
②辖区:见p61《元朝形势图》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元史·百官志》
军政大权集中
【受制于中央】
③权力: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受制于中央】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此外,行省官员还要
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行省划分依据: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
④影响:a.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b.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元史、新元史考订:“蒙元世祖远征日本因台风失败,迂回台湾,道经澎湖设治澎湖,企图进取台湾,作为征日本之准备。”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3.社会治理
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3)吐蕃:
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4)西域:
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5)台湾:
——中国在台湾附近岛屿设立正式建置的开始
*元朝边疆治理的成功:
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4.民族关系
(1)蒙古族和回回的形成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蒙古部落
蒙古族
(2)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元朝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
回回
(1271-1368)
4.民族关系
规律:
【四等人制】
等级 名称 民族
一 蒙古人 蒙古族
二 色目人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三 汉人 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四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汉文化接受程度越高的民族,地位越低
蒙古、色目殴汉人、南人,不得回手。
天下治平之时,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汉人、南人万中无一二。其得为者不过州县卑秩,盖亦仅有而绝无者也。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四、元朝——蒙古族
(1271-1368)
5.元朝灭亡
(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2)概况: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
原属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旗帜,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1368年8月,明军攻陷元大都,元朝灭亡。
(3)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探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1)创新制度,影响深远
辽朝的南北面官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元朝行省制,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
(2)发展生产,开发边疆
经过西夏政权的开发建设,地处西陲的今河西走廊和宁夏沿黄河地区农业和手工业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3)学习汉制,加深民族交融
辽夏金元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加深民族交融。
一、辽朝——契丹族
起源,建国,外交,内政(南北面官制度、四时捺钵制度)
二、西夏——党项族
起源,建国,外交,内政
三、金朝——女真族
1.起源
2.建国
3.外交
4.内政:
(1)迁都
(2)猛安谋克制(性质、职能、特点、效果)
(3)鼎盛
(4)衰落
四、元朝——蒙古族
1.蒙古崛起
2.元朝统一
建立元朝,统一历程
提纲
3.社会治理
(1)驿传制度
(2)行省制度:形成,辖区,权力,影响
(3)吐蕃 (4)西域 (5)台湾
4.民族关系
(1)蒙古族和回回的形成
(2)四等人制
5.元朝灭亡
原因,概况,结果
五、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1)创新制度,影响深远
(2)发展生产,开发边疆
(3)学习汉制,民族交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