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07 17: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曲阜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2014. 1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船舷/琴弦 轧钢/倾轧 拎包/伶俐 契约/锲而不舍
B.创伤/疮疤 馅媚/陷阱 簿子/薄弱 弄堂/弄巧成拙
C.废墟/虚惊 模样/模子 强迫/勉强 搪塞/茅塞顿开
D.浸渍/汗渍 着陆/着急 精悍/捍卫 高亢/引吭高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欧打 催化剂 博闻强记 神州九号
B.濡动 俱乐部 关轮美奂 绿树成茵
C.愁怅 撂挑子 披星戴月 老生长谈
D.精悍 水龙头 起承转合 摘星揽月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曾经存在过的所有生命都源于同一种原始生命形式的_____在DNA中得到了证实。
(2)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打破中国最高领导人不出席境外休育赛事的_____,专程到索契为俄罗斯冬奥会助威。
(3)陆常有是一名小警察,不料被历史洪流卷人其中,____为了救国救民一步步地成为“翻戏党”的高手,黑自无间,险中求生。
A.设想 惯例 因而 B.推想 先例 因而
C.设想 先例 从而 D.推想 惯例 从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截至5日,英国卫生防护局已接到50例H1N9流感患者死亡报告,流感疫情方兴未艾,政府呼吁市民增强体质.防止感染。
B.元一晚会上,他那滑稽的动作、搞笑的语言令晚会掀起了新的高潮,大家忍俊不禁地笑破了肚子。
C.保护知识产权不可能一挥而就,政府还面临着法律执行、机制、资源、教育等问题,仅仅通过几个法律文件还不够。
D.自行车队被两只高大威猛的英雄藏獒追赶得几人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爸爸去哪儿》一炮而红后,爸爸们携萌娃高密度亮相各种形形色色的场合,有网友表示“替孩子们感到疲惫”,担心他们被过度消费。
B.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体育馆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复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C.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取决于能否依靠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依靠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D.自去年12月份以来,一、二线城市局部地区的PM2.5值有时爆表,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一8题。
鲁迅的当下意义
郭国昌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文化政策的调整,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如果从中华民族文化建构的全局高度出发,会发现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不足,对内没有完全传递出当代文化创造的“正能量”,时外也没有准确传播民族文化进步的“好声音”。造成当前文化发展偏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没有充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从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进程看,鲁迅显然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鲁迅的文化追求及其文化实践能够为当下的文化建设提供难以替代的精神资源。
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杰出的代表,导迅没有局限于一己的人生设计,而是以特立独行的方式,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或文艺家的社会责任。首先是“以民为本”的悲悯情怀。鲁迅虽然是个性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变成绝对的个人主义者,普通大众始终是他文学活动的关注核心。鲁迅的创作一直是以广大民众为本位的,与社会地位最低下的农民保持着血肉联系,将他们物质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不幸作为表现的对象。作为充满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鲁迅并没有“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传统社会的阴暗面和旧式文明的残酷性,并在对苦难现实的否定中为普通民众寻求生存的理想境地。
   其次是“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鲁迅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饱受外族入侵的时期,面对灾难深重的中国,鲁迅没有逃避,而是做出了最有价值的人生选择。他既可以为了国家的未来而“肩住黑暗的闸门”,也可以为了民族的希望而“我以我血荐轩辕”,将自己的血肉之躯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中。
  当前文化建设的一个明显偏向是过分注重文化的经济功能,远离以人为本的文化的根本。因此,鲁迅给当前文化发展的第二个启示是关注“人”的建设,将“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根本。如果作为文化的核心的人“立”不起来,文化发展将不可避免地走向空壳化。
  首先,鲁迅注重文化建构中以人为本、个体精神的和谐。文化发展并不是制造各种社会矛盾,形成新的阶层对立,而是创造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于每个人内在精神的和谐,而文化正是精神和谐的润滑剂。当前的文化发展要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精神需求,因为,人的需要是文化创造的动力,文化原创力正是蕴藏于人的各种需要之中,人的需要为文化创造奠定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根底,只有那些从人的需要出发而进行的文化活动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的内在精神的平衡。
  其次,鲁迅追求文化创造中的个体道德力量。文化建设是为了创造人与人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从而完成一个民族的普遍觉悟,这就是鲁迅所说的“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也因此能够成为一个民族的道德力量,促使每个人向善,对人的精神品格具有内在的提升功能。
  在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进程中,最能体现本民族文化的正是自己民族培养的杰出人物。因此,在当代文化发展进程中,我们尤须善待像鲁迅这样的民族文化杰出代表人物,他们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创造了宝贵财富。如同郁达夫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时所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6.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画横线的“提供难以转代的精神资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括两个方面:鲁迅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或文艺家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是关注“人”的建设,将“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根本。
B.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以民为本”的悲悯悄怀,普通大众始终是他文学活动的关注核心;其次是“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做出了最有价值的人生选择。
C.包括戈个方面:兽迅表现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或文艺家的社会责任,注重文化建构中以人为木、个体精神的和谐,追求文化创造中的个休道德力量。
D.包括三个方面:鲁迅注重文化建构中以人为本、个休精神的和谐,追求文化创造中的个体道德力量;关注“人”的建设,将“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根本。
7.下列各项中,对论述“注重文化建构中以人为本、个体精神的和谐”的必要性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文化建设中过分注重文化的经济功能,那就应该转变为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精神需求。
B.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于每个人内在精神的和谐,而文化正是人的内在精神和谐的润滑剂。
G.当前的文化发展要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精神需求,因为人的需要是文化创造的动力。
D.人的需要是文化创造的基础、根底,只有从人的需要出发进行文化活动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的内在精神的平衡。
8.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如果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全局来看,对内、对外都会发现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不足。
B.鲁迅既可以为了国家的未来而“肩住黑暗的闸门”,也可以为了民族的希望而“我以我血荐轩辕”,将自己的血肉之躯融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中,他有“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
C.文化建设首先应当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培养,这样,文化才能够成为一个民族的道德力量,促使每个人向善,对人的精神品格具有内在的提升功能。
D.兽迅作为民族文化杰出代表人物,他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创造了宝贵财富.因而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发展进程中,他也最能体现本民族文化。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镌,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拔眦,目光如炬,怒日:“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进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体,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选自高中第三册读本《左忠毅公逸事》
注释:①左光斗(1575一162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朝官员,是史可法的老师,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弘光时平反,溢为忠毅。②史可法(1601年一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溢之忠靖。清高宗追溢忠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数骑出 从:跟从
B.叩之寺僧 叩:询问
C.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昧:不明晓
D.史公治兵,往来桐城 治:统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①乃奋臂以指拨眦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C.①则席地倚墙而坐 ②夜缝而出,见秦伯
D.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11.下列六句分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的一组是
①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②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③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夭下事谁可支拄者 ④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 ⑤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⑥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
A.①③⑤ B.②③⑤ C. ②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
B.史可法叙述时说的“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这句话充分赞扬左忠毅刚强大义、坚贞不屈、以国事为重的精神。
C.本段文字在描写人物方面,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突出表现左光斗团结他人、刚毅坚强、大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D.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属于侧面描写,是为了体现左光斗对史可法产生的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自衣冠以送之。(《荆柯刺秦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上片诗作初稿为“独有花枝俏”,“独”改“犹”有何好处?请作简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梅花怎样的高贵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论语·子罕))
真的勇士,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___________,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3)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4)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如今___________,我为鱼肉,
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五、(12分,每小题4分)
16.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排序,使之语意连贯,音韵和谐,并与前后文衔接起来。(4分)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弃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衷来,竞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构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洒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①有时顿足②有时叹息、③有时掩面④有时狂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4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健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①___________________,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18.学校准备为图书馆和餐厅各张贴一幅对联,现已给出上联,请你补拟下联。(4分)
(1)图书馆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餐厅上联:温饱中当念父母辛苦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爱你!
19.节选这部分写了哪些内容?清归纳一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上文第二段中连用八个“……之后”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两句画线的“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内涵一样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上文末段蕴含了怎样的情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3.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令自己感动的人或事,回想一下,最令你感动的人或事是什么?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