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7.1《短歌行》(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7.1《短歌行》(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3 07:2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短歌行
曹操
学习目标
通过诵读涵咏,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通过鉴赏语言,学习用典、比兴等表达情感的技巧。
古典诗歌
现代新诗
诗歌分界线
古体诗
近体诗


吟、引
绝句
律诗
白话写诗;不受格律束缚;
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五四
唐代
诗经
楚辞
古乐府
唐诗
元曲
现代新诗
宋词
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关于“歌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可配乐歌唱。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
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关于“歌行”
“乐府”,广义上讲,可以入乐的诗都称为乐府诗,有多种含义:
1、指宫廷主管音乐的部门,这种官方机构在秦、汉时已经设立。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以及创作歌辞等。习惯上把采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
2、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曹操创作的《短歌行》属于此类。
3、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仿照乐府诗的某些特点而写作的诗通常被称为“新乐府”。如杜甫《兵车行》。
4、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因为它们最初也是配乐演唱的。
乐府与古诗的区别在于:1.乐府可歌,古诗不尽可歌;2.乐府诗多长短句,古诗除四言外,多为五、七言;3.乐府内容多为记功述事,古诗主言情;4.乐府诗贵遒劲,古诗当温雅。
关于乐府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
统一北方,结束了局部割据的局面,
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官渡之战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诗歌风格沉郁雄健、慷慨悲凉
①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薤xiè露行》《蒿里行》,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
②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散文风格清俊整洁,“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
北方屯田,兴修水利 ,用人唯才
上联:三国三曹三父子
下联:一歌一赋一诗书
横批 : 建安风骨
曹操
《短歌行》
曹植
《洛神赋》
曹植
《七步诗》
曹丕
《与吴质书》》
意境宏大,笔调朗畅
雄健深沉、慷慨悲凉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曹操、曹丕、曹植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 “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建安风骨
(1)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
(2)由于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横行朝野,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而人民饱受此现象的苦果,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他们于是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者是黄巾之乱。
写作背景
(3)时代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着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兵马的诸侯,如曹操、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中央政府由于不修政事,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
(4)地方豪强发展到后期,又逐渐分化为士族与寒门两个阵营。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占有了优势,也因此拥有垄断政府高层的实力,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写作背景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前夕,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写作背景
诵读感知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jīn
wèi
yōu

duō




qiān
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整体感知
全诗着眼点

贤才难得
全诗落脚点

一统天下
功业未就
诗歌主旨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整体感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露》
《薤露》相传是齐国东部的歌谣,为出殡时挽柩人所唱的挽歌。其意为生命短促,有如薤叶上的露水,瞬间即逝。薤露哀雅伤绝,非后世复有。
设问开头,先声夺人
朝露:生命短促易逝(比喻)
杜康:酒(借代)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
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忧:人生苦短
诗歌赏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 小雅 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 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
思慕情人
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咏起所咏之词也。
君 (贤才)
思慕贤才
求贤若渴
用典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将贤才比为明月,
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比兴
忧:求贤难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情感上照应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呼应
想象客人主动来访的情景,大家会像久别相逢的老朋友一样亲密无间,谈心宴饮,欢愉无比。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乌鹊”喻人才,
“乌鹊南飞”暗示人才南渡。
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
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诗人发出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隐含着一种霸气。
《史记·鲁周公世家》有这样的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忧恐失天下之贤人。”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管子形解》
渴盼能多招募人才,多多益善(与前文忧人才不够用照应)
忧:功业未成
志:一统天下
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
这样一来,《短歌行》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岁月短暂
高昂激越、悲凉苍劲
人生苦短(忧)
贤才难得(忧)
功业未成(忧)
一统天下(志)
激昂
忧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积极进取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前夕,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写作背景
高昂激越、悲凉苍劲
人生短暂
贤才难求
功业未成
一统天下
总结归纳
《短歌行》是曹操胸怀大志的壮歌,体现了他直面现实、热爱生命的担当与豪情。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是反复忧愁后的奋发激昂。他忧人生、忧贤才、忧天下,因壮志难酬而忧,但他没有陷入低沉的哀叹而不能自拔,反而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
《短歌行》塑造了一个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求贤若渴的诗人形象。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