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业3·理解鉴赏
【作业3】课外拓展延伸
(一)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圆明园的今日之彩
①暑假准备去北京前,儿子就坚定地选择去圆明园。朋友说,圆明园只是一堆废墟。是的,圆明园在我们眼中就是静寂的“大水法”残垣断壁,沉重的灰色笼罩在每一个角落。
②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之后进行扩建,乾隆继位后又增建了长春园,还增加了欧式风格建筑,在清朝中后期,又进行增建改建装饰,这时的圆明园是万园之园,是人间仙境,是瑰丽奇幻,是宏伟壮观,是万千景象,庄严的红墙,华丽的琉璃瓦,金碧辉煌的宫殿,明艳的奇花异草,让所有见过的人都( )zhèn hàn,那时的圆明园犹如是( )cuǐ càn夺目的宝珠,闪耀着五光十色的光芒。
③1860年10月,圆明园落入英法联军手中,他们强抢各种稀世珍宝,他们野蛮砸毁这闪耀于世的皇家宫苑,最后将圆明园焚烧,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圆明园大多数都化为灰烬,这里的断壁残垣就是历史的见证,曾经的壮观,曾经的恢宏不复存在,之后的圆明园劫难重重,这里最终被洗劫一空,那时这颗璀璨夺目的宝珠已然黯然无光,只剩下焚烧后的耻辱的灰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圆明园得到修缮和保护,圆明园获得新生。
④当我们清晨踏入圆明园,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满眼的绿色扑面而来,一步一景,海岳开襟的荷叶无穷无尽,一望无际,粉色的荷花优雅地傲立,杨柳垂下的绿色丝绦随风轻舞,游客在道中漫步赏荷,孩子们在园中戏耍嬉闹,波光粼粼的湖面荡漾着黄色的游船,游客们都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
⑤1860年10月,圆明园落入英法联军手中,他们强抢各种稀世珍宝,他们野蛮砸毁这闪耀于世的皇家宫苑,最后将圆明园焚烧,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圆明园大多数都化为灰烬,这里的断壁残垣就是历史的见证,曾经的壮观,曾经的恢宏不复存在,之后的圆明园劫难重重,这里最终被洗劫一空,那时这颗璀璨夺目的宝珠已然黯然无光,只剩下焚烧后的耻辱的灰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圆明园得到修缮和保护,圆明园获得新生。
⑥黄花阵应该是圆明园中最欢乐的地方了,这是一座欧式迷宫,它曾是皇帝的游乐场所,现在原地重建,错综复杂的阵势让游客们跃跃欲试,孩子们在灰色的阵墙里奔跑着,追逐着,嬉笑着,寻找着,跳跃着,阵中心精美的欧式圆亭时时传来阵阵的欢笑声,我站在圆亭中,看着穿梭在迷宫中的身影,每一个身影都洋溢着快乐。如今的圆明园生机勃勃,荣光焕发,色彩缤纷。它依然是五光十色,但不是曾经的庄严神秘,也不再高高在上,它已经融入在老百姓的生活中。
⑦逛累了,玩乏了,坐在凉亭底下吃上一个典雅别致的荷花雪糕,顿感浑身惬意,酸酸甜甜,冰冰凉凉。
⑧凝视着这些烈火中残存下的石柱石件,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兴废盛衰,它们有鼎盛的骄傲,受难的屈辱,更有新生的喜悦。都说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样正因为看到这样的历史,我们才更应该知道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前辈们受尽了数不完的苦难,一代一代浴血奋战,不惧牺牲,无私奉献,我们要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们的共产党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强烈渴望强大的信念,使我们的国家一步步走向强大,今天的中国不同凡响,我们为生活在这样富强而昌盛的国家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1.根据拼音准确书写第二段中括号里的词语。
2.文章记述了作者游览圆明园前后的印象和情感态度变化。阅读全文,根据内容,补全下列表格。
游踪 对圆明园的印象 情感态度
游览前 废墟、断壁残垣 沉重
游览中
游览后 烈火中的新生
3.有人说:“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你对她的话有什么看法?结合本文内容,谈一谈你的感想或评论。
(二)
4.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突遭大火:塔尖倒塌、玫瑰花窗或被烧毁……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哥特式建筑就这样被严重损毁。
面对突如其来的消息,网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几个网友的看法,请你根据他们的看法,谈一谈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事件。
中国网友1:三次去巴黎,但都因为排队的人太多没进去巴黎圣母院。看到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瞬间,真是遗憾。
巴黎市民尼古拉说:“今天是所有巴黎人伤心的一天,我们祈祷巴黎圣母院大火尽早熄灭。”
中国网友2: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被抢走的文物现在还有归还。现在巴黎圣母院被烧了,怪谁?
看法:
(三)
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中轰然倒塌。16日,法国消防部门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摘自201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摘自2019年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
【材料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民的。
(摘自雨果《给巴特勒的信》)
(1)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了怎样的反响?
(2)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古迹。
【评价量表】
设计目的 评价指标 水平
根据具体语言运用情境,加深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感悟和理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准确定位关键词句
用理性批判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辱心
试卷第4页,共4页
试卷第1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璀璨、震撼 2.示例
游踪 对圆明园的印象 情感态度
游览前 废墟、断壁残垣 沉重
游览中 如诗如画的美景、生机勃勃、容光焕发 陶醉、惬意
游览后 烈火中的新生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3.示例:“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表明忘记历史耻辱的严重危害。只有铭记历史耻辱,才能对过去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对侵略者的行径更加警觉。只有铭记历史耻辱,才能自省自强,捍卫与坚守民族尊严。
【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书写。
璀璨:cuǐ 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也用于人或事物光明灿烂。
震撼:zhèn hàn,指土地剧烈摇动(这层意思多指自然灾害)。也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情感的概括。
梳理主要内容与情感线索,只要通读全文,找到作者对圆明园不同印象的相关词句以及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提取即可。
第①到③段是游览前,回顾圆明园的历史和遭遇,据第①段“是的,圆明园在我们眼中就是静寂的‘大水法’残垣断壁,沉重的灰色笼罩在每一个角落”可知,心情是沉重的;
第④到⑦段是游览中,据第④段“游客在道中漫步赏荷,孩子们在园中戏耍嬉闹,波光粼粼的湖面荡漾着黄色的游船,游客们都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和第⑥段“孩子们在灰色的阵墙里奔跑着,追逐着,嬉笑着,寻找着,跳跃着,阵中心精美的欧式圆亭时时传来阵阵的欢笑声,我站在圆亭中,看着穿梭在迷宫中的身影,每一个身影都洋溢着快乐。如今的圆明园生机勃勃,荣光焕发,色彩缤纷”以及第⑦段“坐在凉亭底下吃上一个典雅别致的荷花雪糕,顿感浑身惬意,酸酸甜甜,冰冰凉凉”可知,游览中对圆明园的印象是如诗如画的美景、生机勃勃、容光焕发;此时的心情是惬意、快乐、陶醉;
第⑧段是游览后,据“凝视着这些烈火中残存下的石柱石件,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兴废盛衰,它们有鼎盛的骄傲,受难的屈辱,更有新生的喜悦。都说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样正因为看到这样的历史,我们才更应该知道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前辈们受尽了数不完的苦难,一代一代浴血奋战,不惧牺牲,无私奉献,我们要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可知游览后对圆明园的印象是烈火重生,此时的心情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
首先要理解好“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这句话的大意,它告诉我们忘记历史耻辱的危害之大,然后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阐述。可从忘记历史的危害性、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奋斗、捍卫民族尊严等方面谈感想。言之有理,充满正能量即可。
示例:“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这句话,无论是对国人还是加害国的人都是一记警钟。它让后人记住,忘记了屠杀就是彻底屠杀了那些已经为此牺牲的人。这句话点明了忘记历史耻辱的严重危害。希望我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希望更多的人能知道那段历史,毕竟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铭记历史耻辱,才能自省自强,捍卫与坚守民族尊严,才能珍惜和平。
4.示例:我为巴黎圣母院的烧毁感到遗憾,曾经英法联军残暴掠夺烧毁中国的圆明园,那种国家文化古迹被毁灭的痛苦,我们中国人感受最深,我们中国人是最能够体会巴黎人民此刻心情的。然而,事情已经发生,历史不会更改,惟愿做好当下,希望巴黎人民尽快想办法修复和补救,将此次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的瑰宝,更是世界的瑰宝,我们共同祝愿吧!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针对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事件,我们不能因为英法联军曾侵略过我们中华民族就幸灾乐祸,我们要在勿忘国耻的基础之上,理性看待,做到不卑不亢,既表达痛心,也不忘中国历史。如:我为巴黎圣母院的烧毁感到遗憾。圆明园毁灭让我们铭记历史,让世界铭记了中国,巴黎圣母院大火同样让法国人铭记了辉煌,让世界痛惜价值连城的艺术。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文物的损毁、消失不仅带走了文物本身,更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明。一场文化之殇,带来世人对于文物保护的警醒与重视,文明是脆弱又坚韧的。
5.(1)法国人悲痛;中国人为之惋惜;敲响文物保护的警钟。(意思对即可) (2)英法联军火烧(或“洗劫”)圆明园。(意思对即可) (3)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文物古迹是人类(或“各国人民”“全世界”)共同的财富(或“宝贵遗产”“瑰宝”“结晶”)。(意思对即可)
【详解】第(1)题“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的反响”,由材料一中“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和材料二中“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提取概括作答。
第(2)题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英法联军火烧(或“洗劫”)圆明园的历史史实。
第(3)题可根据材料二中“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和材料三中“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民的”的句子概括分析作答。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