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3 00:1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壑(hè) 朝而往(zhāo) 伛偻提携(1ǔ)
B.琅琊(xié) 弈者胜(yì) 山肴野蔌(sù)
C.辄醉(zhé) 酿泉(liàng) 树林阴翳(yì)
D.潺潺(chán) 颓然(tuí) 觥筹交错(gōng)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烂柯(kē) 碧溪(xī) 空吟(yín)
B.侧畔(pàn) 歧路(qí) 宫阙(quē)
C.太行(háng) 蝉娟(chán) 投箸(zhù)
D.绮户(qí) 金樽(zūn) 琼楼(qióng)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tāng)
B.潜形(qiǎn) 日星隐曜(yào) 樯倾楫摧(qiáng)
C.皓月(hào) 淫雨霏霏(fēi) 岸芷汀兰(tīng)
D.嗟夫(jiē) 宠辱偕忘(xié) 属予作文以记之(shǔ)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路难(其一)》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圣”。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刘禹锡,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苏轼,词作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D.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怀天下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语言综合运用
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平时积累,按要求答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1)用现代汉语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越( ) 乃( ) 制( ) 属( )
(2)下面关于“谪”的文化文学常识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谪”指的是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滕子京、范仲淹。
B.“谪”与“迁”的概念是一样的。如韩愈左迁蓝关,就是被贬谪到潮州去。
C.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在被贬谪时,在文学创作上收获最丰。如柳宗元、杜甫。
D.有很多人们熟知的诗人,都有过被贬谪的经历。如李白,就因之被称为“谪仙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安徽佛教名山九华山烟云氤氲,巍峨兀立。唐代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层luán叠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以此表达对九华山秀丽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竟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氤氲( ) 兀立( ) 层luán叠嶂(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旅游胜地”中“胜”的意思是( )
A. 比另一个优越 B. 优美的 C. 能够承担或承受 D. 打败
(4)选文画线句运用 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九华山的壮丽雄伟
(三)古诗文名句默写
7.用诗词原句填空。
(1)《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 , ”。
(2)不管前路如何坎坷,世事如何难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像李白在《行路难》中所说的“ , ”。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 ”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4)根据关键词写诗句。
关键词:愿、思念、月。诗句: , 。(苏轼《水调歌头》)
8.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象的句子是“ , , ”。
(2)《醉翁亭记》中,“ , ”是全文的核心命意,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3)“‘万籁此都寂’,轻轻再轻轻!”这条提醒保持安静的标语嵌入了古诗文,别有情趣。请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选择句子,填入横线,完成下面这条提醒护花的标语。“ ”,你怎么舍得她受伤?
(4)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 , ”。
(四)综合性学习
9.学完《醉翁亭记》以后,九年级(1)班拟组织“了解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下面任务由你完成。
(1)主持人在介绍古代建筑亭、台、楼、阁时,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请你填写相应建筑的名称。
欧阳修宴饮 ,笑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陈子昂驻足 ,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崔颢置身 ,吟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勃凭栏滕王阁,激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在“名人展厅”,展示屏上有一道古代文化名人“名”与“字”的搭配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
文化名人 范仲淹 欧阳修 杜甫
名人的“字”
A.希文 B.子美 C.永叔
(3)前面提到的历史名人都胸怀大志,心忧天下。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一副,续写下联。
①上联:两袖清风心忧天下
下联:
②上联: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
下联:
10.阅读完《湖心亭看雪》,九年级(1)班拟组织“走进西湖,走近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搜集诗词】请你写出有关西湖的连续两句诗词及作者。
(2)【活动二:补写对联】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挑选对联】苏轼任杭州刺史时,经常泛舟西湖,品茗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如果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的对联。(只填序号)
①从来佳茗似佳人 ②日高人渴漫思茶 ③欲把西湖比西子 ④尝尽溪茶与山茗
上联: 下联:
11.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对欧阳修的品质与修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欧阳修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
示例:苏轼: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生活中的无奈,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他开创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作……苏轼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
12.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初三(2)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训》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庭”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3)下图是学校为配合本次活动而开展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宣传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五)古诗文阅读鉴赏
访戴天山①道士不遇②
李白
犬吠③水声中,桃花带露浓④。
树深⑤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⑥,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⑦两三松。
【注】①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在今四川省境内,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②不遇:有遇到。③吠:狗叫声。④带露浓:挂满了露珠。⑤树深:树丛深处。⑥青霭:青色的云气。⑦倚:靠。
13.全诗共八句,前六句扣住题目中的“ ”字,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交代“不遇”,重在抒发 之情,情致婉转。
14.请赏析颈联中“分”和“挂”字的妙处。
文言文阅读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④,千古文章之道②,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②道,方法。
1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泉香而酒洌 洌: (2)杂然而前陈者 陈:
(3)心窃乐之 窃: (4)岂独画乎 岂独:
16.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1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划2处。
其 中 有 茅 屋 有 棋 声 有 茶 烟 飘 扬 而 出
18.甲乙两文划线句均是写人们的活动,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
19.甲文“颓然乎其间者”,“其”指什么。这篇文章表现了欧阳修怎样的思想?乙文中“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是”代指什么,表达了郑燮怎样的主张。
(六)写作
20.我们仰慕古圣先贤,追寻他们的济世情怀;我们崇拜英雄伟人,追寻他们的成长历程;我们感恩父母师友,追寻他们的感人一幕……生活中,这些有着优秀品质的人影响并帮助着我们。
请你讲述这样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追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试卷第2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伛偻提携(1ǔ)—— lǚ ;
B.琅琊(xié)——yá;
C.酿泉(liàng)——niàng;
故选D。
2.A
【详解】B.宫阙(quē)——què;
C.蝉娟——婵娟;
D.绮户(qí)——qǐ;
故选A。
3.C
【详解】A.浩浩汤汤(tāng)——shāng;
B.潜形(qiǎn)——qián;
D.属予作文以记之(shǔ)——zhǔ;
故选C。
4.A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A.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诗圣”指的是杜甫。
故选A。
5.(1) 到 于是 规模 同“嘱”,嘱托
(2)A
【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越明年”句意为:到了第二年,越:到。
“乃重修岳阳楼”句意为: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乃:于是。
“增其旧制”句意为: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句意为: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同“嘱”,嘱托。
(2)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
B.“‘谪’与“迁”的概念是一样的”表述错误。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
C.“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在被贬谪时,在文学创作上收获最丰”表述错误,中国古代文人不一定往往在被贬谪时,在文学创作上收获最丰,其它处境中时也同样创作很多作品。比如杜甫,安史之乱之后,杜甫于759年的冬天,他带着全家大小,一路来到成都寻找朋友。其实也就是为了躲避“安史之乱”而入蜀,草堂是杜甫最后在成都住的地方。他先后在这里待了近4年时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诗词240余首。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春夜喜雨》《登高》《江畔独步寻花》《枯棕》等著名诗篇。成都草堂也因此被称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D.李白,被称为“谪仙人”不是因为其有过被贬的经历,李白在长安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故选A。
【点睛】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6. (1)yūn wù 峦 (2)竟秀 竞秀 (3)B (4)比喻、 引用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氤氲:指湿热飘荡的云气,烟云弥漫的样子。也有“充满”的意思。形容烟或云气浓郁。(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竟:终了,完毕;到底,终于:;整,从头到尾;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竞:比赛,互相争胜。(3)旅游胜地是指知名度较高,具有一定特色,对旅游者产生较大吸引力的游览区或游览地。“旅游胜地”中“胜”的意思:美好的,优美。(4)“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是引用。“九峰如莲花”采用了比喻。
7.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沧”“畔”“婵”等字的写法。
8.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野芳发而幽香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霏、暝、晦、颓。
9.(1) 醉翁亭 幽州台 黄鹤楼
(2)A C B
(3) 一腔热血胸怀人民 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解答此题,可根据作者及其名句,联系其代表作中的地名作答。如《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宴饮的地方是“醉翁亭”;《登幽州台歌》中陈子昂慨叹的地点是“幽州台”;崔颢在黄鹤楼上吟咏诗句;
故答案为:醉翁亭、幽州台、黄鹤楼。
(2)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范仲淹,字希文;欧阳修,字永叔;杜甫,字子美。
故答案分别为:ACB。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根据对联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字数相等的要求。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第①题上联“两袖清风心忧天下”的前四个字是成语,“心忧天下”是个动宾结构。所以,下联可拟写为“一腔热血胸怀人民”。
第②题上联“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是“主语+状语+谓语”的结构,谓语是从作品中提炼的四字短语。所以,下联可拟写为“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先”。
10.(1)【示例】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示例】横批:闲痴
理由:“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3) ③ ①
【详解】(1)考查古诗词的识记积累。解答时,结合自己的识记积累,写出有关西湖的连续两句诗词及作者即可。
示例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示例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横批指挂贴在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作用。解答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两文中最能显示作者心境的词语。
《记承天寺夜游》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作者以“闲人”自比,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现了作者的安闲自适、乐观旷达;
《湖心亭看雪》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痴情于山水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淡泊孤寂的情趣。所以甲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和乙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的“痴”为两文的点睛之笔,选取这二字作为横批即可。
示例:甲文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能够解释出作者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乙文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字能够体现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故横批为:闲痴。
(3)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很明显“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构相同;“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西湖”切合茶社的地点;“佳茗似佳人”,强调了茶叶之好。对联还应该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子”读作“zǐ”,为三声,为仄声,“欲把西湖比西子”应为上联;“人”读作“rén”,为二声,为平声,“从来佳茗似佳人”应为下联;
“日高人渴漫思茶”中“思茶”为动宾短语;“尝尽溪茶与山茗”中“山茗”为偏正短语;“日高人渴漫思茶”与“尝尽溪茶与山茗”无法组成对联。
故上联选③,下联选①。
11.欧阳修:他用笔记叙与民同乐的经历,他用心灵描绘和谐的图画,他用旷达书写潇洒的人生。困难在他面前,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潮水一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用一生,谱出一曲旷达、悠远的壮歌。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颁奖词的能力。颁奖词: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因此,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坚强的意志、崇高的思想品质等,最好能体现一定的哲理。颁奖词在表达方式上,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给欧阳修的颁奖词,要抓住其事迹及精神来写。被贬滁州却能励精图治,使百姓安居乐业的事迹要简略,点到为止,重点是赞美其与民同乐的思想及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可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12.(1)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示例:①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3)内容:画面由一双筷子和一个盘子组成,盘中的“约”字的一点是一粒米。寓意:文明餐桌行动是我们共同的“约定”,节约要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粒米开始。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读懂内容,再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其主要内容即可。材料一,从西周时期的周公到春秋时期的孔子的事例,主要说明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材料二,主要介绍古代家规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材料三,从“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可知主要介绍古代家规的积极影响作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选择其中的一句,结合自己的理解来阐述理由即可。
第一句:意思是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它主要突出朋友对人生的影响,告诫我们结友要谨慎;
第二句:意思是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它主要表现做任何事都要事先规划,不能临阵慌神,告诫我们要未雨绸缪。
(3)本题考查漫画内容的介绍与寓意的理解分析能力。漫画内容的介绍,按照一定的顺序对画面内容简介即可。寓意分析要抓住漫画中夸张的部分体会主题,主题的表达要凝练、深刻、准确,揭示某种现象、本质,表明作者的态度,如:讽刺、批判、赞颂。观察图画,可见画面的中心主体是一双筷子和一个盘子,盘中的“约”字的一点是一粒米。结合活动的主旨“‘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可见其寓意为:警醒同学们,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粒米开始。
13. 访 对道士的渴慕 14.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围绕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看到陡峭的山峰上,山泉垂直落下,二者相映成趣的图景。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前六句重在写景,描绘道路上的风景,景色优美,奇特如仙境,紧扣“访”字展开描述,勾勒出“道士”的生活环境,暗含对道士的渴慕之情;
后两句重在抒情,写“不遇”道士之情,从“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可知,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诗人只好倚靠着几棵古松,排遣愁思,可见没有寻到一心要拜访的道士,心中很是失落,可见重在抒发对道士的渴慕之情,情致婉转。
2.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之炼字的能力。
赏析这两个字时,要将其放到颈联的景物中去理解,思考这两个字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句意为: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飞瀑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清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细腻:“野竹分青霭”,用了一个“分”字,用来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围绕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的情景;
“飞泉挂碧峰”,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生动地写出此时的泉水似乎是挂在山峰之上,静止在那里,这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看到陡峭的山峰上,山泉垂直落下,二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景。
15. (1)清 (2)陈列,摆开 (3)暗中,偷偷地 (4)难道只有 16.(1)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鲜肥。(2)第二天到他家拜访,静静地坐了好久。 17.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 18.甲文,写人们的活动是突出在欧阳修的治理之下,滁州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乙文,写人的活动,表明自然山水中的人物活动是优美风景构成的一部分 19.甲文中的“其”代指宾客。文章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乙文中的“是”代指多角度思考这种方法,表达了郑燮主张写文章做学问应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或欣赏。
【解析】15.此题主要考查实词的含义。
(1)泉香而酒洌:水香并且酒也清,冽:清;
(2)杂然而前陈者: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放;
(3)心窃乐之:心底为之暗暗高兴, 窃:暗中,偷偷地;
(4)岂独画乎:哪里只是画呢?岂独:难道只有;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中重点词语有:临,靠近。渔,捕鱼。 (2)中重点词语有:次日,第二天。访,拜访。
1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故断句为: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
18.此题主要考查句子的作用。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写出了百姓安居乐业,滁州政治清明,此时欧阳修正在此地做太守,所以写人物活动也侧面体现了欧阳修善于政事,体恤百姓的特点;乙文中“。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可以看出此时的农民耕作,妇女送饭,儿童嬉戏等画面已经和自然美景融为一体了,所以乙文写人物活动更加突出的是自然山水中的人物活动是优美风景构成的一部分。据此分析即可。
19.此题主要考查筛选概括及中心主旨。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意为: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所以“其”指的是众宾客。甲文主要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此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乙文中“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的意思是: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由“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可知,“是”指的是各种各样多角度思考这种方法,全文通过观察人景物景美丽如画的场景,从不同角度观察到不一样的风景,从而引发了作者的感慨,写出了作者觉得应该写文章做学问应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或欣赏。据此分析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乙文: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概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上面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20.追寻
我们一直在追寻,追寻着一个梦,一个神奇的梦,一个能带给我们美好的梦。
——写在前面
有的人问,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不能给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我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梦,那么他的人生便像那一片秋日的木叶,孤苦而寂寥。
星光虽然只有点点,但是因为有梦,依然在天空眨着眼睛,在对着我们微笑。
小草虽然只有几厘米,但是因为有梦,依然在大地上坚挺的站着,展示着她的风姿。
是的,梦,这个充满着魔幻和神奇色彩的词,的确能带给我们太多太多。
我只是一个平凡人,但是我却有着一个自认为不平凡的梦。就是追寻着自己的脚步,一直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许,我会在一始像一粒种子,被践踏的不能生存;也许,我会在半途中像一粒水滴,被浩瀚的大海吞没;也许,我会在即将达到终点时,像一棵高高的杨树,突然会被闪电割去了枝头。但是,我依然不会放弃我的追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我会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一个梦,而不断地去接受生活中的一切考验,使自己变得更强,更强。
春花秋月何时现,翠柳和风照无眠。心湖似华流年忆,梦到深处醉无言。
我不希望自己有一个轰轰烈烈的人生,但我也不希望自己一生庸庸碌碌,因为我喜欢属于我自己的人生。
昨夜,一个人静坐窗前,聆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感受着自己心脏的跳动。我捂住了自己的胸口,感受着那强大的生命力的跳动,那种激烈而又和谐的节奏,令我深深陶醉在了其中。我感觉到从来没有的一种强大,在催促着我,在推动着我,向前进发。我会一直向前走的,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更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
人的一生,只要无悔便足矣!但丁说过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的,自己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也只要走自己的路。让我们执着着我们的执着,追求着我们的追求,去实现我们心中的那一个梦。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我们就能书写出辉煌的人生。
梦,梦,梦……
梦到了深处,人生便要发挥到极致,追梦……追寻……
【详解】这是一道以“追寻”为题的全命题作文题。首先,要理解材料的内容,“这些有着优秀品质的人影响并帮助着我们”是材料的关键点,应据此立意。结合材料可知,我们追寻的可以是古圣先贤、英雄伟人、父母师友。他们身上的事迹或精神感染着我们。在写作时,可具体描绘出是哪点触动了你,让你有了追寻的想法。既要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
点睛:所谓词语类命题作文是指仅以一个词语为题目的作文命题形式。作为命题的词语,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其他词性的词语。这些词语的共同点是内涵丰富,词义往往既有本义、引申义,又有比喻义、象征义。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明确词语的内涵,即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什么,然后确定该词义的重点、难点、范围、对象、程度。这是我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成败。这是一道词语类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