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业1基础知识(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业1基础知识(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3 00:2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业1·基础知识
【作业1】语言文字积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他们的利润常常被压zhà ,客户被抢走,销售净额的增长也不能得以实现。
(2)在这片土地上,只有经久不衰的建筑,没有根深蒂 固的文化。
(3)他立足农田,孜 孜不倦地研究着小麦、棉花如何在家乡的土地上能够有更高的总产量。
(4)从《感动中国》中jí 取前行的力量,我们要在实践中培养品德,全面发展,成为继往开来的新一代。
2.请根据拼音依次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好文章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敬业与乐业》中梁启超告诉我们,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wù;《论教养》中利哈乔夫告诉我们,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léi;《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毕淑敏告诉我们,要懂得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zhāng的局面。……我们要牢记这些zhēn言,争做生活的智者。
3.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________的必须步骤,________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________,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________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A.去伪存真 也 认同 求索
B.辨伪去妄 而且 承认 求索
C.去伪存真 而且 认同 求解
D.辨伪去妄 也 承认 求解
4.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中伤(zhōng) 压榨(zhà) 舍身求法(shě) 孜孜不倦(zhī)
B.遁词(dùn) 折扣(zhé) 前仆后继(pū) 求神拜佛(fó)
C.停滞(zhì) 创意(chuàng) 持之以恒(hén) 行之有效(xíng)
D.豢养(huàn) 汲取(jí) 埋头苦干(mái) 东山樵夫(jiāo)
5.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难(nàn) 步骤(zhǒu) 顾颉刚(xié)
B.大儒(rǔ) 思索(suǒ) 腐草为萤(yíng)
C.塾师(shú) 譬如(pì) 不打折扣(zhé)
D.视察(chá) 盲从(máng) 辨伪去妄(wǎng)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B.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自己)
C.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D.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却也是事实。(怀古伤今:怀念古代,哀叹现在,表示对现状不满的怀旧思绪)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
B.读者深受喜爱的鲁迅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铭记历史,也要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英雄。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
B.《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我国历史学家顾颉刚。
C.《论教养》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利哈乔夫。
D.《创造宣言》的作者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
9.填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选自 ,作者是 ,原名 ,字 。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该作者的散文《 》(填写一篇即可),小说《 》(填写一篇即可)。本文采用 的论证方式,驳倒对方的论点。
10.引号有四种用法:引用、强调、特殊含义、反语。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各属于哪种用法?
(1)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 )
(2)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
(3)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 )
(4)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
【评价量表】
设计目的 评价指标 水平
积累重点字词成语音形义,把握重点文学常识。 优秀 良好 合格
汉字书写正确规范工整。
准确辨析字音。
会区分引号的几种作用。
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1)榨 (2)dì (3)zī (4)汲
【详解】压榨,yā zhà,比喻剥削或欺压。
根深蒂固,gēn shēn dì gù,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汲取,jí qǔ,吸取、吸收。
2.骛 擂 彰 箴
【详解】“旁骛”意思是在正业之外有所追求,“骛”为马字旁;“自吹自擂”意思是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的偏旁不要写错;“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不要把“彰”误写作“章”;“箴言”意思是劝诫的话,“箴”是竹字头。
3.D
【详解】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辨伪去妄: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去伪存真: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两个词不同点在“辨伪去妄”有先辨别之意。根据语境,谈“怀疑精神”,这里用“辨伪去妄”合适。这样可排除AC两项;“不仅……也……”、“不但……而且……”都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固定搭配的关联词,此句前半句用了“不仅”,后半句搭配“也”合适,这样排除BC项,所以选择D。
4.B
【详解】A.中伤(zhōng)—zhòng,孜孜不倦(zhī)—zī;
C.持之以恒(hén)—héng;
D.东山樵夫(jiāo)—qiáo;
故选B。
5.C
【详解】A. 步骤(zhǒu)——zhòu;顾颉刚(xié)——jié;
B. 大儒(rǔ)——rú;
D. 辨伪去妄(wǎng)——wàng;
故选C。
6.B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
B.“为民请命”指替百姓向上申诉,请求减轻负担或解除痛苦等;所以选项错误。
故选B。
7.D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让”;
B.语序不当,应将“读者”和“深受”调换位置;
C.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
故选D。
8.C
【详解】C.利哈乔夫是苏联作家。故选C。
9. 《且介亭杂文》 鲁迅 周树人 豫才 藤野先生(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社戏(或:故乡) 驳论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根据文常积累可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驳论文,最早于1934年刊发,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这篇驳论文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反驳了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和抗日斗志。后收入《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属鲁迅后期杂文。同时这篇文章运用的是驳论的方式。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175]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鲁迅的散文有:《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小说有:《故乡》和《社戏》。
10. 反语 特殊含义 特殊含义 强调 反语
【详解】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
(1)“信”此处被作者称为“信”,但实际上不是中国人真正的信仰,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信”是反语。“他信力”是指中国人信“地”、“物”、“国联”,是针对此现象作者引用的词语,表示特殊含义。
(2)“自欺力”是针对求神拜佛,麻醉自己的现象而使用的词语,表示特殊含义。
(3)“地”、“物”、“国联”是写明中国人信仰的具体事物,表示强调。
(4)“正史”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御用文人所记载的历史,并非客观历史,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是反语。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