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4·综合实践
【作业4】综合实践活动
1.根据表格提示,以班级学科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活动。
活动主题:了解传统文化
活动小主题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成果展示 评价
介绍四大名楼 1.通过查找课外资料,了解中国四大名楼相关知识。 2.通过撰写介绍词,提高写作能力。 3.通过演讲介绍,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1.分组准备:每个小组自行选择一个名楼,搜集相关资料。 2.小组讨论:组内成员将各自搜集的资料汇总整合,讨论梳理。 3.撰写介绍词:组员分别撰写介绍词。 4.推举展示:组内推举优秀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 5.评委打分评选及表彰。 1.关于四大名楼的汇总资料(相关古诗词名句、图片、视频等) 2.撰写的介绍词 3.演讲展示拍成小视频 1.资料搜集全面准确且形式多样。 2.介绍词撰写能突出名楼各自特点,语言表达生动有吸引力。 3.演讲展示做到脱稿,语言流畅,声调抑扬顿挫,体态大方得体。
走进西湖,走近文化 1.积累有关西湖的古诗文名句。 2.了解与西湖相关的文化。 1.搜集有关西湖的古诗文名句及名人故事。 2.制作西湖文化展手抄报或电子手册展。 3.优秀作品评选。 1.西湖文化展手抄报 2.西湖文化电子手册展 1.手抄报图文搭配美观恰当,能突出西湖特色。 2.电子手册图文精美,播放流畅。
【评价量表】
设计目的 评价指标 水平
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资料搜集、梳理整合能力,文稿撰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会将搜集的材料按照一定思路进行梳理整合。
能写出主题贴切,语言通顺的介绍词。
敢于展示自我。
乐与参与小组活动。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介绍四大名楼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
1987年11月28日,经全国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授予黄鹤楼首届建筑工程鲁班奖。
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构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
1988年1月,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地处赣江东岸,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
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3.5米。
2004年,包含滕王阁在内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
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迎宾路7号蓬莱水城景区内,地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历代屡加修葺,没有经过重建,至今仍保持北宋原貌;因“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而闻名四海,“蓬莱十大景”中有八景位于蓬莱阁;自古有“人间仙境”之美誉,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江北第一阁”。
蓬莱阁是由白云宫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主体建筑、弥陀寺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楼阁、亭坊组成的建筑体,统称为蓬莱阁,总占地面积32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960平方米。
1982年,蓬莱阁作为“蓬莱水城及蓬莱阁”的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西湖,走近文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
歌姬苏小小与宰相之子阮郁同心结西湖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相信大家读到这首《同心歌》时,一定会被诗中的美丽图景所吸引。没错,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蒙着一层神秘色彩传奇女子的苏小小。
这首诗中所写的,是她乘着自做的香车,与相国之子阮郁同游西湖的所见之景与心中所想。他们一见钟情,最后却被狠狠拆散,西湖美景依旧,可是这对人儿,又在哪里呢?
梁祝故事
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结拜为兄弟,后同到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历史上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已流传一千多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梁祝文化有深层次的优美隐含的文化意蕴,如“化蝶”一般在殉情的惨烈之后,给人以优美所感动,为奔向自由而憧憬。
鲁班造香炉
巧匠鲁班带着妹妹来杭州务工,正巧碰上黑鱼精在西湖里花样游泳搞得全城乌烟瘴气,自恋的黑鱼精还想强娶鲁小妹做妻子,鲁班将宝石山的一座悬崖凿成香炉做嫁妆,巨型香炉把黑鱼精稳稳压在西湖底,只剩下三座葫芦状的炉脚留在西湖湖面。后来,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
十二首描写西湖的古诗词,平湖白鹭飞,唐宋诗词美
西湖的早晨,安静而清澈,碧蓝的天空如天池的湖水,宝石山挺拔的倩影像一个尽职的卫士。任何一个角度看西湖,都有不同的韵味,在不知不觉中,被西湖透溢出的典雅气质所俘获,产生一波又一波的惊叹与联想,让你再也无法从心中抹去对西湖的深深眷恋。
宋代大诗人苏轼曾在杭州主持疏浚西湖,垒建的苏堤更是家喻户晓,他也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的诗词,如“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唐代文人白居易五十多岁时在杭州做刺史,他曾派人进行井水疏浚,解决了百姓们的饮水问题,然后又修建了一道拦湖大堤,改善了西湖的生态环境。白居易也留下了很多描写西湖的诗,比如“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就表达了他对西湖的眷恋之情。下面精选十二首关于西湖的诗词,共同欣赏。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采桑子 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5、湖上 宋代: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6、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念奴娇 宋代:辛弃疾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8、长相思·游西湖 康与之 宋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9、采桑子 欧阳修 宋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10、风入松 俞国宝 宋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花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厌髻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寄、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11、醉太平·西湖寻梦 清代:王蕴章
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
藕风气香,竹风韵凉,等他月照回廊,浴鸳鸯一双。
12、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代: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
以多种文学活动的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生的写作、演讲、图文汇编等综合能力。在展开具体活动的时候,要紧扣每一项活动的目标,以活动目标为导向,按照活动过程有序开展活动,全班分小组合作,团队协作,各司其职。
开展“介绍四大名楼”活动时,重点在汇报展示环节,汇报展示时要突出名楼的特色。
开展“走进西湖,走近文化”活动时,要注意筛选出最恰当的相关古诗文及名人故事,还要将其进行整合和梳理,展示成果时,鼓励采用电子手册形式,条件允许的可以将自己的电子手册作品制作成二维码,随时随地可以扫描查看,还可以发起网络投票。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