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文本,抓重要词句理解文意,了解刘邦项羽、两人处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细节描写,在对比中解读两大集团人物性格形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拓展阅读,探究成败。
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史料,思考认识史学价值及文化价值。
【学习重点】
学会多角度审视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成败原因。
【学习难点】
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感受秦朝灭亡后各种势力争霸的社会历史风貌和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
【学习资源】
《项羽本纪》,《高祖本纪》,《胜者思维》(金一南)
【学习过程】
任务一:阅读诗歌,初探成败
阅读、理解下面两首诗歌,思考:同为交战双方,为何成败迥异呢?
垓下歌 项 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 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任务二:梳理事件,一窥成败
通读全文,按照“宴前——宴中——宴后”顺序,梳理《鸿门宴》中主帅及其团队发生的事件,思考: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项羽及其团队面对危机,未作出有效的应对,唯一积极应对的范增终究寡不敌众;刘邦及其团队上下一心,配合默契,积极应对,化解危机。
任务三:细读文本,考量成败
请找出文本中主帅项羽和刘邦的言行,分析两人怎样的性格导致了成败迥异的结果?
结论:鸿门宴是两位英雄成败的分水岭,性格决定成败。项羽是盖世英雄,也是末路英雄,缺乏谋略;刘邦有危机意识,有战略思维,故而铸就英雄大业。
任务四:对比阅读,推测成败
阅读《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刘成项败,除了个人性格和团队因素外,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社会因素:刘邦建立汉,顺应历史潮流。
经济因素:萧何保障后勤,建立根据地。项羽转战南北,没有稳固的根据地。
军事因素:战略失误之一是听信谎言,先齐后汉;之二十退守垓下,不过江东。战术错误是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彭城大战后,寻求正面决战,不巩固后方。刘邦则等待时机,抓住时机。彭城之战后,以持久战对速决战,最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任务五:思辨阅读,关联成败
1.“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与纪传体相适应的编纂历史的方法。在《史记》一书中,“互见法”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司马迁在行文中明示的,如“鸿门宴”事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做主体记录,有详细记述,其余则分散记录。另一种是司马迁没有声明互见而实际存在互见的,此为暗示。结合阅读《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利用“互见法”之明示、暗示,找寻史料,思考:司马迁笔下,谁胜谁败?
提示:有理有据即可。
2.鸿门风云远去,刘成项败,若让孔子、庄子二人评价刘项二人,谁胜谁败?
提示:
从儒家来说,项羽因未遵守当年与诸侯之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有失“礼”之嫌,因此“为人不忍”,这又符合儒家的悲悯心;同时对阴谋不屑,“君子坦荡荡”,又符合儒家对修养的要求:真实,真诚,重情义......
从道家来说,项羽“许诺”项伯,刘邦道歉、“脱身独骑”,司马迁彰显人物性格,都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3.阅读《胜者思维》,尝试用金一南的现代思维评判孰成孰败?
分层作业
任选一题完成:
1.指出你认为《鸿门宴》中的不合理之处,借助网络资料,思考史书中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关系,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
2.搜集刘项二人的历史材料为题材,以《也说英雄》为题目写一篇500字的历史评论。
第8、9课时:鉴古观今,领悟智慧,培育理性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写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本单元文章,找出观点及观点阐述方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议论文知识及基本要求;了解几种常见的议论文的结构方式;学习阐述自己观点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议论文立论和结构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说理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进入写作境界,感受写作乐趣。
【学习重点】
善用技巧,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难点】
熟练掌握议论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及常用说理方法。
【课前准备】
议论文基本常识
【学习过程】
任务一:阅读教材 梳理要点
阅读教材第19~20页《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用思维导图梳理文中要点。
任务二:师法课文 总结技巧
1.回顾本单元诸子著作,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课文的主要观点,指出观点针对的问题,并概括他们的思想,思考:你得到了怎样的结论?
2.回顾《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理由及目的。
3.假如你是秦穆公身边的一位谋臣,你的观点是“攻占郑国,不可迟疑”,当烛之武离去后,你试图说服秦穆公改变立场,请问你可以列出哪些理由?
4.梳理《齐桓晋文之事》的论证思路,简要概括孟子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齐宣王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用到了哪些论证方法?
写法总结
技法一:意图清楚 观点明确
技法二:纲举目张 有理有据
技法三:转换角度 客观全面
技法四:思路清晰 逻辑合理
技法五:结构恰当 彰显思辨
任务三:课堂小练 培育理性
1.请概括两则材料中孔子的观点。
材料一: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材料二: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2.《孔子家语》记录,楚王打猎时丢了一张弓,左右请求前往寻找,楚王却认为“楚人遗弓,楚人得之”,无须寻找。假如孔子、孟子、庄子三人在场,他们将如何评价楚王做法?代入其中一人角色,给出看法并阐释观点。
3.如果孔子、庄子见证了那场鸿门风云,他们会如何评价刘、项二人?
4.读下面两段材料,评价司马迁对刘项二人的态度。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任务四:实战演练 下笔成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礼仪是宜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
材料二:孔子告诫儿子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此处的“礼”,可以理解为“礼仪,礼貌(即对他人的礼敬)等”。
材料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诗礼传家。在家风传承上,非常重视“礼”的价值。礼有礼貌、礼仪、法则之意,是文明行为和道德修养的体现,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尚礼的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从古至今,人们就重视着“礼”,践行着“礼”。
对于“礼”,你有怎样的经历、体会、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以“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鲜明;②论据充分,有理有据;③思辨性强,条理清晰。
任务五:习作展示 师生共评
1.制定评价标准,明确标准,评价有据。
2.师生共同展示,互相评议,推选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