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3 07:5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索永不止步
创新砥砺前行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思维发展与提升:筛选文章主要信息,梳理文章结构,感受逻辑思维之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知欲,感知科学精神之伟大。
文化传承与理解: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学习科学家探求真理中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培养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点】
以“教育历程”为重点,培养筛选文本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探究科学发展之旅及人物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学习科学家探求真理中表现出的人格魅力,探索科学发现的乐趣。
【情境任务】
我校2023校园科技节即将开幕,届时学校将举办一次科普交流会,并在校园文化长廊展出“群星闪耀,感动中国”为主题的系列展板,邀请各班推选科学界引领性人物,我班同学拟结合课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力推第二位科学家加来道雄入选。请你参与展板设计,展现科学家风采。
任务一:趣读文段引课题
学生活动1
略读下列材料,谈谈个人理解。
材料一: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
材料二: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记述了与钱玄同的一段对话:“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钱玄同回答:“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材料三:柏拉图的“洞喻”理论--一群囚徒被捆绑在一处洞穴中无法动弹,他们面前是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由于无法回头,他们只能看到白墙上透过火堆映射出的自己的身影和其他物品的影子,因此他们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直到有一个人挣脱枷锁, 跑到洞口的位置,才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真实的实物,才明白之前看到的都是虚幻的假象。当他返回向其他人解释说影子是虚幻的,洞口之外才是光明的世界,却没有任何人相信他的话,甚至嘲讽他愚不可及。
任务二:整体感知明思路
学生活动2
速读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思路。
快速浏览全文,抓住关键语句,找出本文重点写了哪几件事?
参考:
童年时期:遐想鲤鱼科学家的故事—贪婪地阅读历险故事
童年时期:听老师讲伟大科学家的故事—研究未完成的理论
青年时期:着手建立实验室的故事—产生比地磁场强两万倍的磁场
任务三:细读文本悟历程
学生活动3
探索“遐想鲤鱼科学家的故事”。思考:“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参考:
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⑴“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2. 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学生活动4
探索“听老师讲伟大科学家的故事”。思考: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是怎样启迪作者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的呢?
参考: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使作者产生对同一场理论的兴趣,好像侦探一样给予找到故事的线索和结局。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学生活动5
探索“着手建立实验室的故事”。思考: 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用一句话概括加来道雄的历程。
参考:
激发兴趣,确定目标,坚定目标,为之付诸行动。
加来道雄的成长历程是由想象到探索的历程。
任务四:聚焦标题探内涵
学生活动6
聚焦标题中的“物理学家”,启迪我们应具备怎样的科学精神和素养?
参考: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
3.实验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
学生活动7
聚焦标题中的“教育历程”,给予了我们哪些教育启示?
参考:
1.重视父母教育和学校教育,激发兴趣。
2.重视偶像教育,保持热情。
3.尤其重要的是注重自我教育,不断探索。
补充材料:
王亚愚教授清华物理系2018年度毕业典礼演讲《科学的精神》
首先,科学精神的来源是对未知的好奇和对创造的渴望,这是人类的灵性之所在。
其次,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求实,反对虚、假。
再次,科学的精神崇尚“理性之批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最后,科学的精神还包含不确定性,……做一个理性的乐观派、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让科学的精神飘荡在中国的大地。
【作业布置】
1.请你举出几个和作者成长历程相似的中国科学家,准备三分钟课前演讲。
2.推荐阅读加来道雄《构想未来》《平行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