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墨子之道
——野花的倔强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
——韩非子
兼爱: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这是一种不存在血缘关系、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
兼,本义,一手执两禾,兼顾、一同、一并之意。
文意疏通 第一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者也:判断句,圣人是……的人。
所自起:所兴起的原因。
焉:于是。
譬之如……然:这就像……一样。
攻:坚治疗。
弗能:不能。
何独不然:何尝不是这样?
文意疏通 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cháng)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
察:明察。
当:同“尝”,尝试。
亏:使受损失。
利:使得利。
虽:即使。
慈:慈爱。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其室:他自己的家。
异室:别人的家。
贼:动词,伤害。
相乱家:互相侵扰封地。
乱物:纷乱之事。
具此:内全都在这里。
具(完备、齐全)
文意疏通 第三段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wú)。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yòu)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恶施不孝:怎么做出不孝(的事)呢?恶,相当于“何”,怎么。施,实行,做出。
亡:同“无”。
有:同“又”。
若此:像这样。
治:安定。
文意疏通 第四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恶得:怎么能够。
禁恶:禁绝仇恨。
劝爱:勉励亲爱。
交相:相互。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还有什么疑惑?
全文的中心论点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用文中简洁的语言论证
不相爱——乱自起——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语言浅显、结构清晰——哆嗦?
不相爱——天下乱
君臣父子不爱不慈
贼窃异室
大夫乱家
诸侯攻国
兼相爱——天下治
君臣父子孝慈
盗贼无有
家不相乱
诸侯攻国
正反
反问
意显而语质——功利实用/社会中下层人民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性本善”
观点的阐释过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兼爱》,你觉得哪一篇的论证更有力?
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否正确或最优——与其他观点比较
论据是否契合观点或典型
论证是否能推出论点或丰富
历经千年发展,儒家思想尊为正宗,墨家思想日益衰微,“兼爱”思想可以说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在当时的社会很难实现,请立足“兼爱”内涵,尝试分析“兼爱”思想在当时社会难以实现的原因有哪些?
(1)与时代需求不匹配。当时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度迅速瓦解,残酷的战争屡见不鲜,统一是必然的趋势。各国国君都希望通过战争兼并其他国家,使自身强大从而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
(2)超越阶级局限。“兼爱”思想是站在当时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反映的身处贫困与战乱之中的人们的愿望,他试图调和统治阶级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希望各国的国君通过实施“兼爱”的主张来减少战争,爱别人的国家,爱他国的国民。但这种思想超越了阶级局限,这是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简单的因为各方不兼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