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湖南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集训(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湖南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集训(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5 12:5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湖南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
专题七 人口与地理环境
基础集训
知识点一 人口分布
(2022湖南五市十校共同体联考,7—8)自1935年以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胡焕庸线”具有高度稳定性。下表为我国“2000—2020年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人口分布越趋向均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年份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全国 0.711 0.718 0.735
胡焕庸 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
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
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
中部 0.302 0.305 0.336
西部 0.773 0.765 0.771
东北 0.449 0.459 0.504
1.2000年以来,东北人口基尼系数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B.粮食产量提高
C.生态环境持续退化
D.矿产开采逐步萎缩
答案 D
2.下列省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基本一致的是 ( )
A.四川 B.陕西 C.吉林 D.湖南
答案 A
(2021衡阳八中月考改编,1—2)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下图分别从经度、纬度、极向(最大与最小人口密度连线方向)和垂直四个维度反映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按“胡焕庸线”思想,学者提出一条青藏高原的人口地理划分线。完成下面两题。
3.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光照 B.降水
C.水源 D.热量
答案 D
4.根据所学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青藏高原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位于 ( )
A.柴达木盆地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阿里高原 D.湟水谷地
答案 D
知识点二 人口容量
(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6—7)新疆和田地区年均降水量为33mm,年均蒸发量为2 600mm。20世纪50年代该地区人口数量为50万,耕地面积为126 000公顷。2016年该地区人口数量为244.98万,耕地面积大约为260 760公顷。读“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影响和田绿洲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
A.水源 B.交通 C.土地 D.热量
答案 A
2.从20世纪50年代至2016年和田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B.铁路运输条件进一步完善
C.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D.医疗卫生条件保障健全
答案 C
(2022广东梅州质检,10—11)生态适度人口是指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区域的适度人口规模。下表为广西、新疆、四川、内蒙古4省区生态适度人口数据(万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省份 生态适度人口 P1 P2 现实人口
广西 3 276.2 2 970.6 7 203.2 5 331.4
新疆 1 957.3 1 937.2 4 303.3 2 164.4
四川 2 990.3 3 229.2 6 574.5 9 001.3
内蒙古 1 825.8 3 912.3 4 014.3 2 453.2
注:P1表示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P2表示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各省区人口容量。
3.广西生态适度人口比新疆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水热条件好 B.油气资源丰富
C.地域面积大 D.地势平坦开阔
答案 A
4.仅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看,人口应外迁的省区是 ( )
A.广西 B.新疆 C.四川 D.内蒙古
答案 C
知识点三 人口迁移
(2023届湖南省大联考,15—16)基尼系数可测度中国省际异质性劳动力迁移网络的不平等程度。下图示意1995—2015年中国异质性劳动力迁移的基尼系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995—2015年,普通劳动力迁移强度一直高于高技能劳动力,主要原因是 ( )
A.普通劳动力工资待遇相对低,失业风险较大
B.普通劳动力获取的就业机会多,就业选择范围较广
C.高技能劳动力人口数量少,迁移基尼系数较低
D.高技能劳动力对薪酬要求高,就业选择机会较少
答案 A
2.图示期间劳动力迁移基尼系数的变化,反映出 ( )
A.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加大
B.经济发达地区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
C.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迷期
D.两种劳动力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
答案 B
(2022长沙长郡中学一模,1—2)人口流动是改变人口格局的基本动力,流动人口的吸引中心是城市。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改变的主要要素。流动人口区域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强,聚散态势日益明显,流动强度与城市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流动人口的极化中心。读图1、图2,完成下面两题。
图1 省际、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流动
人口占总流动人口比例
图2 中国城市等级与流动范围相关关系
注:分别对应不同流动范围的流动人口,①②③线表示不同流动范围流动人口与城市等级的相关关系。
3.据图1,2011—2017年流动人口流动特征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 )
A.省际流动人口主要集中于中西部经济不太发达的城市
B.省内跨市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
C.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小城市,吸引范围有限
D.流动范围与距离衰减呈正相关,而与城市等级无明显关系
答案 C
4.读图2,推测①②③线对应的流动人口正确的是 ( )
A.①—省内跨市 ②—省际 ③—市内跨县
B.①—省际 ②—省内跨市 ③—市内跨县
C.①—市内跨县 ②—省内跨市 ③—省际
D.①—省际 ②—市内跨县 ③—省内跨市
答案 B
(2022湖南多校仿真模拟,9—11)流动人口数量等于常住人口数量减去户籍人口数量,正值代表人口净流入,负值代表人口净流出。下表为2012—2019年广东省四个不同分区的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分区/年份/ 人口数量 2012年 2014年 2016年 2018年 2019年
珠三角 2 585 2 555 2 648 2 673 2 679
东翼 -109 -140 -157 -176 -175
西翼 -258 -304 -337 -338 -339
山区 -256 -274 -320 -314 -308
5.广东省四大分区流动人口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
A.珠三角 B.东翼
C.西翼 D.山区
答案 B
6.导致四大区域流动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 B.文化 C.环境 D.矿产
答案 A
7.广东省四大分区人口流动可能会导致 ( )
①山区土地压力增大
②西翼农村人口老龄化减轻
③东翼就业压力缓解
④珠三角传染病防控难度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2021山东,7—9,9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8.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
答案 B
9.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答案 D
10.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 )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答案 C
综合集训
知能点一 人口问题及措施分析
(2023届广东惠州调研二,8、10)人口老龄化是在人口年龄结构、社会经济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下表为2020年长江上、中、下游经济带的人口老龄化因子探测结果。q值为驱动力指标,取值范围为0~1,值越大表明因子对人口老龄化的驱动力越强。长江经济带人口老龄化处在不断深化中。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维度 影响因素 上游地区(q值) 中游地区(q值) 下游地区(q值)
人口 因素 自然增长率 0.705 0.566 0.236
经济 基础 人均GDP 0.101 0.044 0.159
一般财政支出 0.043 0.306 0.270
第三产业增加值 0.233 0.075 0.080
职工平均工资 0.453 0.270 0.307
社会 保障 医卫机构床位数 0.284 0.300 0.231
普通中学数 0.205 0.787 0.219
1.与中、上游地区相比,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劳动人口流入 B.劳动人口流出
C.出生率低 D.死亡率低
答案 A
2.为缓解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引发的人口老龄化现象,长江经济带最应该 ( )
A.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B.推进地区教育资源公平
C.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负担
D.完善居民养老保障体系
答案 A
(2023届广东湛江毕业班调研,2—3)下表为我国2013—2020年结婚登记对数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结婚登 记对数 /万对 1 347 1 307 1 225 1 143 1 063 1 014 947 813
3.表中呈现的现象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产生的直接结果是 ( )
A.社会经济压力减小
B.劳动力逐渐不足
C.住房供给压力增大
D.居民更偏向独居
答案 B
4.针对我国结婚登记对数的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合理的解决措施是 ( )
A.吸引海外移民
B.采取鼓励生育政策
C.延长退休年龄
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答案 D
(2022长沙长郡中学保温卷,9—10)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在10%~20%之间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在7%~14%之间为轻度老龄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在20%~30%之间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在14%~21%之间为中度老龄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1%则为重度老龄化。下图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七大地区老龄人口占比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 ( )
A.全国整体为轻度老龄化
B.各区域间差异较小
C.中部地区较东、西部严重
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严重
答案 A
6.针对目前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采取的适当措施有 ( )
①发展银发产业,刺激经济发展
②发挥老龄劳动力的优势,延长人口红利
③提升创新能力,催生新兴产业
④延长学历教育时间,增加劳动力供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知能点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
(2023届河南豫北名校联考,1—2)河南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流动人口第一大省。2020年,河南净流出人口达1 483万人,是我国净流出人口最多的省份。其中,流入苏浙沪的人口占河南总流出人口的近四成,比2010年前高出近一成。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苏浙沪吸引河南人口大规模流入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
A.地处沿海,降水丰富
B.矿产丰富,农业基础良好
C.纬度较低,气候温暖
D.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
答案 D
2.大规模人口净流出导致河南农业 ( )
A.田间管理精细化
B.种田大户增多
C.种植结构复杂化
D.机械化率下降
答案 B
(2022长沙雅礼中学一模,9—10)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长期稳定居住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下图示意近年来我国不同时期出生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时间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90后”流动人口中,在流入城市居住时间在四年至五年的占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 )
A.收入预期高 B.就业机会少
C.对环境要求高 D.工作年限短
答案 D
4.为实现从“吸引人”向“留住人”转变,城市应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更多元的发展路径,尤其是面向流入 ( )
A.不满半年的人口
B.一年至两年的人口
C.三年至四年的人口
D.四年至五年的人口
答案 B
(2022岳阳二模,4—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家庭式迁移流动日益成为研究关注的重要议题。下图示意我国流动人口流动形式分类情况。图中“单身”指家庭中没有其他成员,仅由1人构成的家庭形态;分批流动[1]指家庭中单人先行流动;分批流动[2]指家庭中以2人及以上相伴的方式先行流动;单身流动与家庭中单人先行流动不属于家庭式流动范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990年以来,举家流动规模大幅上升
B.1990—2000年夫妻共同外出务工现象较普遍
C.2000年至今,家庭式流动成为主导模式
D.未来,单身流动将成为人口流动最主要形式
答案 B
6.加快我国家庭人口流动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教育政策的调整
③户籍制度的限制 ④农村土地的丧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知能点三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2022益阳二模改编,4、6)2019年,世界范围内国际移民人数约2.72亿。其中40%以上的国际移民出生于亚洲。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接纳的国际移民分别占全球国际移民总数的31%、30%、22%。2019年国际移民的年龄与性别结构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9年国际移民的特点有 ( )
A.移民数约占总人口数的10%
B.女性移民平均年龄较小
C.儿童移民比例远高于老年人
D.男性移民以青壮年为主
答案 D
2.亚洲成为接纳国际移民增长最快的地区,主要是因为 ( )
A.亚洲经济发展水平超过欧美
B.亚洲为移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C.移民不适应欧美国家气候条件
D.出生于亚洲的移民首选迁向邻国
答案 B
(2022江苏,16—18,6分)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京、沪 B.黑、吉 C.粤、鄂 D.渝、黔
答案 C
4.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 )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答案 D
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 )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
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
答案 A
专题集训
限时:40分钟/满分:54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2023届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联考,1—2)家庭规模是指家庭成员数目的多少和家庭关系的复杂程度。一般说来,复合式家庭(是指两代以上的夫妇及其子女、亲属所组成的家庭)规模最大,单人家庭规模最小,复合式家庭比例越大,家庭人口平均数也越大。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家庭户约49 415.7万户,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2人,其中“一人户”家庭(单人家庭)超过1.25亿。下图为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平均家庭户规模(单位:人)统计图(图中数据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当前我国“一人户”家庭出现关联最小的因素是 ( )
A.人均寿命 B.异地就业
C.住房充足 D.家庭观念
答案 C
2.随着未来“一人户”家庭的增多,我国可能面临 ( )
A.个性化生活空间狭小
B.产品小量化消费减弱
C.家庭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D.年轻人家庭归属感增强
答案 C
(202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2应用点:“空心房”整治行动)汨罗地处湖南省东北部,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近年来,该地人口大量外流,空闲房屋及废弃宅基地大量增加,出现大量“空心房”。2018年,开始了农村“空心房”整治行动,主要是对“空心房”地区进行复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根据汨罗的自然条件,推测其乡村 ( )
A.人口北密南疏
B.人口南密北疏
C.聚落呈团块状沿河流分布
D.聚落呈带状沿山谷分布
答案 A
4.汨罗“空心房”复垦实践中,复垦为林地的较少,其原因是 ( )
A.平原地形,林木生长差
B.直接获取的经济价值较小
C.靠近湖泊,洪涝灾害严重
D.人口过多,粮食需求量大
答案 B
(2022湖南四大名校模拟预测,1—2创新点:发散思维)自2015年开始,中国的流动人口数开始下降,出现人口回流现象。下图为中国东部地区超大、特大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关于人口回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规模越小,回流意愿越弱
B.城市规模越大,回流意愿越弱
C.城市间经济差距越小,回流意愿越强
D.城市间经济差距越大,回流意愿越强
答案 C
6.结合图及所学知识推断,以下符合我国人口回流特征的是 ( )
①总体上东部地区偏南方城市较偏北方城市的回流意愿高
②东部地区位于南方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总体低于北方
③东部内陆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总体低于沿海城市
④中国东部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总体偏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2022湖南部分学校联考,1—3)人户分离指人口现住地与户籍地不同,是人口普查所定义的一种含义最宽泛的人口流动。下图示意2000—2021年我国总人户分离人口和市辖区内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数据统计不含港、澳、台)。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图示时段,人户分离人口 ( )
A.市辖区内增长较慢
B.全国总量增速一直上升
C.市辖区内和全国总量等速增长
D.2015—2020年增长最快
答案 D
8.推测形成图示人户分离变化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 )
①经济总量增量大,就业机会增加
②经济增速放缓,就业机会减少
③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便捷提高
④区域差异缩小,城乡经济渐趋平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A
9.根据我国国情,为减少人户分离,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
A.制定政策,限制农村人口外流
B.调整行政区划,减少县乡数量
C.根据区域状况,实施积极的落户政策
D.放开限制,实现人口和户籍同步迁移
答案 C
(2022湖南师大附中一模,4—6)某机构对南京市2016年高校毕业生在31省市间的流入流出情况进行统计,其中,“流出比率”和“流入比率”均值分别为1.78%和1.32%。以均值为界将31省市划分为双向流动、流入、流出、弱流动4种类型(如下图,未包含江苏省及港澳台)。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根据流入比率和流出比率,对四类省份分类正确的是 ( )
A.类型I—双向流动型
B.类型Ⅱ—弱流动型
C.类型Ⅲ—流出型
D.类型Ⅳ—流入型
答案 A
11.甲省市可能是 ( )
A.贵州省 B.上海市
C.北京市 D.四川省
答案 C
12.新疆、西藏等省份流入和流出比率差别较小,下列影响因素不正确的是 ( )
A.生源地距南京较远
B.生源数量较少
C.生活习俗差异大
D.西部大开发战略
答案 B
(2021湖南,1—2,6分)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移)。下图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增加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C.1990—201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趋势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2005—2010年的慢
答案 D
14.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2019课标Ⅰ,4—5,8分)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答案 C
16.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 B
(2018课标Ⅰ,4—5,8分)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7.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答案 C
18.该直辖市是 (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