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湖南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基础集训
知识点一 锋面系统与天气
(2022湖南百师联盟开学考试,6—7)下表为我国某城市8日内气象要素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时间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天气 风向 风力
周一 8℃ -5℃ 晴 西南风 微风
周二 18℃ 5℃ 晴 西风 微风
周三 20℃ 6℃ 晴转多云 西北风 微风
周四 18℃ -2℃ 雨夹雪转小雪 东北风 微风
周五 3℃ -3℃ 阴转多云 南风 微风
周六 8℃ -1℃ 多云 西风 微风
周日 16℃ 5℃ 晴 东风 微风
周一 19℃ 3℃ 晴 东风 微风
1.该城市8日内气象要素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答案 B
2.周五最低气温降至最低,说明该日 ( )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减弱
C.地面积雪深厚 D.微风传热率低
答案 B
(2022湘西三模,9—10)下图为2019年1月30日至31日浙江省杭州市(120°E,30°N)近24小时的气温走势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1月30日杭州市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发生延后的现象,可能是因为该日 ( )
A.持续阴雨 B.为多云天气
C.午后由晴转雨 D.持续晴天
答案 B
4.1月31日6时至7时气温快速下降,7时后气温仍缓慢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 )
A.受气旋过境影响
B.天气由晴转阴
C.受暖锋过境影响
D.受冷锋过境影响
答案 D
(2022江苏,7—9,6分)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5.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答案 B
6.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7.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答案 D
(2021辽宁,1—2,6分)某年11月,华北一气象站(位置见图Ⅰ)测得锋面过境前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数据,如图Ⅱ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8.锋面过境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
A.暖锋影响,气团加热
B.风速增大,大气对流加强
C.水汽凝结,热量释放
D.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增温
答案 D
9.此次夜间突发性增温可能导致当地 ( )
A.空气污染加重 B.出现雾和霜冻现象
C.道路表面湿滑 D.作物呼吸作用减弱
答案 C
知识点二 气压系统与天气
(2022长沙一中月考,17—18)地中海飓风是出现在地中海海域的一种罕见风暴系统,兼具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的特点。2020年9月18日到20日,地中海飓风“伊阿诺斯”对希腊沿岸地区造成了较大破坏。图1示意地中海飓风逐月分布(多年累计),图2示意9月16日地中海飓风“伊阿诺斯”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推测9月16日至9月20日雅典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
①气压升高 ②气压降低
③风力增大 ④风力减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2.地中海飓风较少出现在夏季的原因是地中海 ( )
A.海温较低 B.海域较小
C.高压较强 D.西风强劲
答案 C
(2021天津,4—5,6分)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图Ⅰ是此次沙尘暴在我国过境时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图Ⅱ表示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四个时刻沙尘天气的分布状况。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3.图Ⅱ四幅图片中,沙尘天气的分布与图Ⅰ天气形势相吻合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4.根据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判断推动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旋西移 B.反气旋东进
C.冷锋南下 D.暖锋北上
答案 C
(2019天津文综,3—4,8分)读图Ⅰ和图Ⅱ,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 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
图Ⅱ 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5.在形成图Ⅰ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6.图Ⅱ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知识点三 气象灾害
(2021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联考一,11—12)冷湿是武汉市冬季常常出现的气候特征,冷湿的气候常常让人感觉“冰冷刺骨”。此外,频繁过境的寒潮也进一步加剧了武汉市天气的“寒冷”。因此,广大市民请求政府集中供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下图示意我国寒潮过境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示最符合我国寒潮过境线路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2.寒潮过境武汉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
A.沙尘弥漫 B.大雪纷飞
C.大风降温 D.冰雹霜降
答案 C
(2021邵东一中月考,11—12)秋台风通常是指9月—11月生成的台风。秋台风的数量虽不如夏季台风数量多,但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超强台风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即16级以上),破坏更大。2018年9月16日登陆我国的强台风“山竹”就是典型的秋台风。下表为1949—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下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项目统计 夏季 秋季
生成台风数 783 755
超强台风个数 128 211
超强台风百分比 16.3% 27.9%
3.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风向的变化为 ( )
A.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
B.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C.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
D.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
答案 A
4.下列关于秋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
②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北
③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
④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较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2021长郡中学月考,7—8)旱涝急转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流域发生较长时间干旱时,突遇集中强降雨,引起洪涝的一种现象。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指7—8月降水量与5—6月的相对差值数,它可以直观反映出旱涝交替出现的情况。下图为1961—2014年华南地区夏季LDFAI指数的平均值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下列地区夏季旱转涝概率较大的是 ( )
①广东东部 ②海南
③广东西部 ④广西东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A
6.如果该示意图仅表示某年的LDFAI指数分布,则该年夏季可能 ( )
A.南宁5月受台风影响大于7月
B.灌阳附近有较长时间的梅雨天气
C.潮州周边地区出现洪涝灾害
D.珠江口沿岸出现大范围海水入侵
答案 C
综合集训
知能点一 锋面系统的判读
(2022河北唐山二模,13、15)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示意春季某区域在T时刻的部分气象要素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示干线以西大部分区域正经历 ( )
A.沙尘暴天气 B.高温天气
C.强对流天气 D.降水天气
答案 B
2.图示区域位置移向北,干线出现的频次越低,原因可能是北部 ( )
A.植被覆盖率高
B.热量条件较差
C.受洋流影响小
D.水汽来源不足
答案 D
(2022江苏高考考前模拟,4—6)锢囚锋是由冷锋追上暖锋或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气团抬离地面,禁锢在高空形成的一种特殊锋面。冬半年,来自我国西北、东北的冷锋相遇,使得锋前的暖空气被抬升到高空,形成华北锢囚锋。多年气象统计数据显示,华北锢囚锋出现的概率以3月份最大(50%),1月份最小(8%);锋面附近天气恶劣,多暴雪。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暴雪分布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与冷锋相比,华北锢囚锋影响下的降雪 ( )
A.降雪量较小 B.影响范围窄
C.持续时间长 D.天气变化快
答案 C
4.导致图示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 ( )
A.气流甲 B.气流丙
C.气流甲和丙 D.气流乙和丙
答案 A
5.华北锢囚锋出现的概率以3月份最大,根本原因是 ( )
A.春季空气湿润 B.春季气温回升快
C.冷空气势力强 D.受单一气团控制
答案 B
(2022湖南,9—10,6分)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 m/s的风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北风辐合型
南北风辐合型
南风辐合型
6.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
答案 C
7.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 )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
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答案 B
(2022海南,6—7,6分)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据图推断,此时 ( )
A.甲地大风降温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阴雨连绵 D.丁地风大浪高
答案 A
9.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浮尘升空的动力来源是 ( )
A.冷锋 B.反气旋
C.低压 D.西北风
答案 C
10.(2018课标Ⅲ,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
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知能点二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和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2022湖湘名校教育协作体联考,13)2020年3月1至2日、21至22日、25至27日、5月4至5日湖南频繁遭受大范围大风、冰雹、雷暴、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导致湘中以北、永州、娄底等多地农作物和民房大面积受损。雷暴过境时,在其单体下方,湿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形成雷暴“冷堆”,并向四周流出,与低空气流交汇而形成“微型冷锋”,称为阵风锋。它是推动雷暴天气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下图为强雷暴天气时,单体雷暴的低空气流(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关于图中A、B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 )
A.B处是暖湿空气上升所致
B.A处是湿冷空气下沉所致
C.此图为南半球
D.B处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答案 D
(2022江苏泰州考前模拟,10—12)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干旱、洪涝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大,并且干旱、洪涝常连续发生,形成旱涝急转现象。我国西南地区是旱涝急转的多发区域。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气象站点分布及生态分区,图2为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站点旱涝急转发生次数年内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1
图2
2.有关我国西南地区旱涝急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旱转涝集中发生在夏秋季
B.涝转旱集中发生在春夏季
C.旱转涝和涝转旱频次相同
D.冬季的重度急转最为严重
答案 D
3.图示区域西部易发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 ( )
A.暖湿气流和焚风效应影响
B.森林破坏,气候失调
C.登陆台风数量多,影响大
D.冬春季节寒潮影响大
答案 A
4.旱涝急转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远大于单一的干旱或洪涝灾害。对其危害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威胁区域粮食安全
②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③改变区域气候类型
④植被覆盖率明显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2021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是某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雨滴在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但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就会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下列关于冻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冻雨常出现在初冬、冬末或春初
B.严重时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C.潮湿地区多,干旱地区少
D.平原比山区多,高山最少
答案 D
6.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冻雨形成的是 ( )
A B
C D
答案 B
7.(2022浙江6月选考,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图1
图2
材料二 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
(1)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2分)
(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至6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4分)
(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答案 (1)位于西北(北)部 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2)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快,风速较大,蒸发旺盛。
(3)水资源短缺,易造成浪费;产生湿涝,不利于小麦生长;受灾时间短,灾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分讲集训
限时:35分钟/满分:5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2023届长沙雅礼中学月考,10—12)下图为某日20时地面天气图(单位:hPa),图中霜冻线为天气预报的次日霜冻界线。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 ( )
A.甲地受低气压控制,阴雨连绵
B.乙地有暖锋过境,气温升高
C.丙地次日冷空气过境,有霜冻
D.丁地受台风影响,风大浪高
答案 D
2.该天气图的日期最接近 ( )
A.立冬 B.立春
C.立夏 D.立秋
答案 A
3.某地理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给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这种措施能减轻霜冻危害,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水的比热容大,降温较慢
B.水在霜冻过程中释放热量
C.减弱了地面辐射
D.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答案 C
(2023届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联考,9—10)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北侧的中高纬度地区,3千米以上(500 hPa)的高空盛行西风气流,称为西风带。西风气流中常常产生波动,形成槽(低压)和脊(高压)。西风带中的槽线,为东北—西南走向,西风槽的东面(槽前)盛行暖湿的西南气流,空气作上升运动,对应地面是冷、暖锋和气旋活动的地方,天气变化剧烈,多阴雨天气。西风槽的西面(槽后)盛行干冷的西北下沉气流,天气晴好。下图是某时期亚洲东部高空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L1、L2、L3、L4四条线中能够表示西风槽的是 ( )
A.L1、L2 B.L2、L3 C.L3、L4 D.L1、L3
答案 D
5.下列有关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地受副高的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
②地受低涡的影响,多晴朗天气
③地受西南风的影响,空气作上升运动,多降水
④地受西北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凉爽晴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D
(2022长沙雅礼中学月考,14—16)2020年11月上旬,南支西风异常偏强,我国中东部很多地方的气温都明显偏高,出现较短暂的“暖潮”天气,武汉出现近30℃的高温,多地植被长出了新芽。下图示意2020年11月6—10日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2020年11月6—10日,下列城市受“暖潮”天气影响最小的是 ( )
A.北京 B.贵阳
C.昆明 D.成都
答案 B
7.此期间,武汉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
A.阴雨连绵 B.相对湿度较大
C.北风较强 D.大气透明度高
答案 D
8.秋冬季节出现较短时间的“暖潮”天气,可能会 ( )
A.加大植被受冻害的程度
B.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
C.利于北方蔬菜大棚生产
D.减少江淮平原冬季积雪
答案 A
(2022湖南天壹名校联盟联考,5—6应用点:冷锋来袭气温上升的原理)“锋前增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是因为在冷空气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一般是被暖气团所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下图示意2020年某日8时东亚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该日“锋前增温”现象可能发生在 ( )
A.湖北南部 B.云南西部
C.湖南北部 D.江西中部
答案 D
10.导致此次“锋前增温”幅度较大的原因 ( )
A.冷气团势力较强
B.暖气团移动速度快
C.冷气团影响范围广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答案 A
(2021山东,14—15,6分)“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 )
①风速小 ②地面温度低
③地势低 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12.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
答案 A
(2021湖南百校大联考,11—12创新点:发散思维)下图示意某年5月24日北京时间06:00、08:00、10:00、12:00东北地区某地某天气系统过境各时段空气垂直速度分布廓线(正值垂直速度为上升运动,负值垂直速度为下沉运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推测图示时间段内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为 (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气旋
答案 A
14.该地此天气系统过境后海拔2 km以下 ( )
A.开始出现上升气流 B.气温逐渐升高
C.上升气流迅速增强 D.降水逐渐减少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5.(2020山东,17,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答案 (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