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湖南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
专题3.3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选择题
江淮气旋通常是指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锋面气旋,其形成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密切相关。当其进入黄海和东海后会影响渤海海域,使渤海海域产生风暴潮。下图为江淮气旋的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江淮气旋最为活跃的季节是 ( )
A.冬季和初春 B.春季和初夏
C.夏季和初秋 D.秋季和初冬
答案 B 根据材料可知,江淮气旋的发生与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江淮气旋形成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冬季,该地区主要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A、D错误;春季,陆地升温快,冷暖气团交汇频繁。6月份,雨带推移到江淮地区,B正确;7—8月份,当地受副高控制,晴天多、降水少,C错误。
2.图示时间,甲、乙、丙、丁四地受渤海风暴潮影响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根据图示,甲地吹离岸风,不受风暴潮的影响,A错误;乙、丙、丁三地吹迎岸风,但丁地附近等压线密集,风速大,故受风暴潮影响最大,B、C错误,D正确。
名师点睛
风暴潮是海洋风浪对陆地的影响,因此风暴潮发生时,风向肯定由海洋吹向陆地。
3.江淮气旋使渤海海域产生风暴潮,与其相关性最小的是 ( )
A.海湾的形状 B.气旋移动方向
C.风力的大小 D.海水温度变化
答案 D 渤海湾为半封闭形态,从而加大风暴潮的势力;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直接影响风向,从而影响风暴潮的波及范围;江淮气旋的势力强弱直接影响风暴潮的势力;江淮气旋的形成与海水温度变化关系最小,因此海水温度对风暴潮的影响最小,D符合题意。
在高空天气图上,从低压中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中间的高度比两边低,称为高空槽。低槽中,等高线弯曲最大处(曲率最大)的连线叫槽线,槽线近似南北向或呈东北—西南向叫竖槽,呈东西向时叫横槽,等高线开口朝南或呈西南走向时叫倒槽。一般槽前多为暖湿的西南气流,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因此多阴雨天气,槽后为干燥的西北下沉气流,故多晴朗天气。2021年9—10月受青藏高原槽的影响,甘肃南部、陕西中南部、山西大部、河北等地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下图为青藏高原槽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由材料可知影响甘肃、陕西等地9—10月降水天气的槽属于 ( )
A.竖槽 B.横槽
C.倒槽 D.竖槽和横槽的结合
答案 A 图示青藏高原槽呈东北—西南走向,结合材料中的槽线类型,可判断为竖槽。
5.关于青藏高原槽移动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天气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槽东移,受冷平流影响,多晴朗天气
B.青藏高原槽东移,受暖平流影响,多阴雨天气
C.青藏高原槽西移,受暖平流影响,多阴雨天气
D.青藏高原槽西移,受冷平流影响,多晴朗天气
答案 B 由受青藏高原槽的影响,山西大部、河北等地出现强降水可知,青藏高原槽东移,图示槽前受来自西南的暖平流影响,多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知识拓展
当纬向环流比较平直时,高空槽一个接一个东移,容易造成阴晴相间的周期变化天气。如果移动过程中受高压所阻,高空槽将减速或停滞,可能造成持续性降水。
冷暖空气交锋,空气强烈对流产生的小范围空气涡旋称为龙卷风,2021年美国罕见的在12月份遭遇8年来等级最高的龙卷风暴,研究表明,这一现象与极地升温背景下北极涡旋(北极上空大型冷性气旋系统)分裂,冷空气南下扩散有关。下图示意龙卷风发生时美国本土海平面气压场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推测此次龙卷风暴发的区域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龙卷风是空气强烈对流产生的小范围空气涡旋。龙卷风暴发的区域位于低压中心附近,丙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因此丙地是龙卷风暴发区域,C正确;甲位于高压中心,气流是下沉的,A错误;乙、丁气压较高,都不是空气强烈对流上升区域,因此不是龙卷风暴发区域,B、D错误。
7.判断北极涡旋的气流流动方向及此次龙卷风暴发前几日涡旋强度变化 ( )
A.逆时针减弱
B.逆时针增强
C.顺时针减弱
D.顺时针增强
答案 A 材料信息表明,北极涡旋为北半球的气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因此形成的气流流动方向是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排除C、D;再根据材料“这一现象与极地升温背景下北极涡旋(北极上空大型冷性气旋系统)分裂”可知,北极涡旋分裂说明涡旋强度减弱,排除B,选A。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示意春季某区域在T时刻的部分气象要素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图示干线以西大部分区域正经历 ( )
A.沙尘暴天气 B.高温天气
C.强对流天气 D.降水天气
答案 B 图中干线以西区域气温都在30℃以上,为高温天气,B正确;根据材料,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由于干线两侧温度相近,两侧的气压相近,风力小,出现沙尘暴的概率低,A错误;图示中露点温度较低,而强对流天气出现时,近地面气温较高,C错误;气温远高于露点温度,不易产生降水,D错误。
9.图示区域位置移向北,干线出现的频次越低,原因可能是北部 ( )
A.植被覆盖率高
B.热量条件较差
C.受洋流影响小
D.水汽来源不足
答案 D 图示区域位置移向北,离中低纬海洋越远,海洋水汽越不易到达,因此有两个不同的干、湿气团相遇的概率越小,干线出现的频次越低,D正确;植被覆盖率的差异和热量条件均不是影响干线形成的原因,A、B错误;地处内陆,与洋流无关,C错误。
降雪是空气中的水汽经凝结而成的固态降水,是地球表面最为活跃的自然过程之一。降雪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积累,形成积雪,构成高纬度和高山地区冰川的物质基础。下图为1991—2020年青藏高原平均年降雪日数空间分布(图1)和1991—2020年青藏高原平均月降雪日数分布(图2)。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0.图1中甲地及附近区域为年降雪日数低值区的原因是 ( )
A.常年受冷高压控制
B.北部高原高山阻挡水汽
C.位于谷地,海拔低气温高
D.位于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答案 C 由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降雪日数少,C项正确;青藏高原夏季太阳辐射强,受高原热低压控制,冬季受冷高压控制,A项错误;北部位于高原内部内陆地区,水汽不足,B项错误;相较于甲地,北部降雪较多的区域更靠近内陆地区,D项错误。故选C项。
11.关于图2全年中春季降雪日数最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春季高原气温回升迅速,升温明显对流旺盛
B.南部暖湿气流的逐渐加强和北部冷空气的频繁活动
C.高原春季积雪大量融化,近地面水汽充足
D.青藏高原海拔高,春季气温低,降水以降雪形式为主
答案 B 春季是从冬到夏的转换季节,由于南部暖湿气流的逐渐加强和北部冷空气的频繁活动,造成有利于高原降雪的环流背景,B项正确;春季高原气温虽然回升,但由于海拔高,总体气温偏低,对流不旺盛,A项错误;海拔高,春季气温偏低,积雪不会大量融化,近地面水汽不足,C项错误;海拔高气温低,冷空气活动频繁,不易形成降水,需要突出南方湿润气流加强,提供降雪条件,D项错误。故选B项。
山地高原等大地形区对天气系统的运动有重要影响。图a示意我国某地区某年1月12日等温线随海拔变化状况(单位:℃),图b示意同一时间风速随海拔变化状况(单位:m/s,正值和负值代表不同的风向)。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a
图b
12.导致该日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地形 ②云层厚度
③气团性质 ④光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甲、乙两地分居山脉两侧,图b示意乙地几乎无风,甲地风力大且与乙地风向相反,①对;图a显示乙地气温高于甲地,③对;由这两点判断甲地为冬季风迎风坡而气温低,乙地位于背风坡而气温较高。
名师点睛
经度显示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此时为1月,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
13.若甲、乙两侧的气团势力相当时,该日图示地区的天气系统最可能为 ( )
A.暖锋 B.冷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答案 C 图示甲、乙两侧的风向相反,则气团性质不同;若气团势力相当,最可能形成准静止锋。暖锋、冷锋分别是暖气团、冷气团势力强形成的;反气旋与甲、乙两侧的气团势力强弱无关。
14.该日后一段时间零风速线缓慢向高海拔抬升,其主要原因是 ( )
A.暖空气抬升 B.冷空气堆积
C.冬季风减弱 D.太阳辐射增强
答案 B 图示零风速线主要分布在甲上空,该线上升说明甲处近地面冷空气不断增多,向上发展,即冬季风增强,是冷空气不断堆积上升的结果。太阳辐射增强会导致地面温度高,地面对流增强,风速会加大。
据2022年6月2日“湖南气象网”消息:预计6月2日至5日湖南省自北向南将有一次强降雨天气,端午节假期(3日至5日)全省自北向南有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湖南省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受西南暖湿气流加强和中低层低涡切变共同影响,湘北、湘中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5.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一般在端午节前后易形成较长时间的降水天气,从而产生“端午水”的汛期现象。那么,此次降水类型主要是 ( )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答案 C 对流雨,雨滴大而重,倾盆急降,且雷电交加,持续时间短,A错误;湖南、湖北、江西降水范围大,而地形雨一般降水范围小,B错误;端午节前后,暖气团向北运动,遇到冷气团形成锋面雨,锋面雨持续时间长,C正确;台风雨受气旋活动影响,形成降雨,降水量大,时间短促,本次降水也受到气旋活动的影响,但主要以锋面活动为主,D错误。
16.西南暖湿气流主要来源于 ( )
A.南海北部湾 B.印度洋孟加拉湾
C.东海杭州湾 D.黄海胶州湾
答案 B 通过锋面运动的规律,暖湿气流来自湖南、湖北等地的西南方向,南海北部湾位于湖南、湖北的偏南方,气流运动方向为东南方向,A错误;印度洋孟加拉湾位于湖南、湖北的西南方向,B正确;东海杭州湾位于湖南、湖北的东方,C错误;黄海胶州湾位于湖南、湖北东北方向,D错误。
17.下列关于对材料中的“中低层低涡”所指天气系统的理解,表述正确是 ( )
A.对流层的高气压或气旋
B.平流层的低气压或气旋
C.对流层的高气压或反气旋
D.对流层的低气压或气旋
答案 D 高气压与反气旋控制地区多晴朗天气,而中低层低涡能够带来云雨活动,A、C错误;气象活动多分布在对流层,B错误;中低层低涡指的天气系统是对流层的低气压或气旋,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答案 (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解析 (1)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图示北部地区气温低,且盛行偏北风,应受来自极地地区的冷气团控制,图示西南部地区气温高、盛行偏西风,应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气团控制,两种气团相遇形成锋面,因锋面附近为西北风,说明来自极地地区的冷气团势力强,为冷锋,在锋线南侧绘制小三角表示锋面移动方向。图示东南部地区气温高、盛行偏南风,应受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气团控制,暖气团与北部冷气团相遇产生锋面,锋面南侧风力强,因此为暖锋,在锋线北侧绘制圆弧表示锋面移动方向。(2)读图可知,图中干线东西两侧气团温度相差不大,但东部气团露点明显高于西部,因露点数值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大,因此东部为湿气团,西部为干气团。根据温度相同的湿气团密度小于干气团可知,干线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因此,在两气团相遇的干线附近,密度小的湿气团位于干气团之上,气团运动使其抬升,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下降,当下降至露点温度时,水汽达到饱和,形成降水。(3)干线是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图示干线西侧为落基山脉,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迎风坡形成降水后,湿度下降,越过山地后在其东侧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干线西侧的干气团。干线东侧为密西西比河平原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地势低平,有利于来自墨西哥湾的湿热气团深入,到达干线附近,与西部干气团交汇,形成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