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湖南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集训(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湖南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集训(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5 12:5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湖南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
专题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基础集训
知识点一 植被与土壤
(2023届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摸底考,13—14)某河位于哥伦比亚中部人烟稀少的山区,该河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下图)。每年7—11月,河水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象,被称为“彩虹河”,由此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河流中呈现红色的地方与水生植物河苔草有关,河苔草在不同的光照和水体环境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在荫蔽处为绿色。该草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要求水体洁净、透光、透气。近几年,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河苔草的数量正在减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是因为河苔草 ( )
A.叶片较宽大 B.叶片较厚实
C.根系欠发达 D.根茎抓力强
答案 D
2.每年7—11月,河苔草转为艳丽的红色主要是因为 ( )
A.雨季泥沙多,水体浑浊
B.旱季泥沙少,水体清澈
C.雨季转旱季,光照充足
D.旱季转雨季,光照减弱
答案 C
(2022八省八校联考湖北版,11—12)木奶果属大戟科,常绿乔木,是一种茎上开花,茎上结果的树木,下图为木奶果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木奶果分布区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 A
4.木奶果的茎上开花现象有利于 ( )
A.获得更多光照 B.传播授粉
C.减轻树枝压力 D.保护脆弱树皮
答案 B
(2022湖南百校大联考,15—16)紫色土是我国的一种特殊土壤,是在紫红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上发育而成的土壤,多呈紫色或紫红色,土质疏松,肥力较高,水土流失快,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下图为嘉陵江东北侧支流越溪河下游某河谷紫色土分布横断面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紫色土分布于越溪河西北岸,主要是由于 ( )
A.河水流速缓慢 B.地形坡度较缓
C.自然植被茂密 D.成土母质较厚
答案 B
6.图中越溪河西北岸紫色土土质疏松的自然原因是 ( )
A.母质颗粒较粗 B.高温干旱少雨
C.自然植被稀疏 D.发育时间较长
答案 A
(2022山东,8—9,6分)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 60 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答案 C
8.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 C
(2022辽宁,12—13,6分)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 )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
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
答案 D
10.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 )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
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答案 B
知识点二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2湖南师大附中月考,8—9)木材分解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某团队在巴拿马热带雨林进行木材分解速率垂直分异规律的试验,将标准化枯木棒加装在雨林植被的不同部位,在雨季和旱季后分别回收部分枯木棒,测量质量损失以计算分解速率,模拟天然环境下不同高度的分解状况。下图示意雨季和旱季不同高度上枯木棒的分解速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总体上,枯木棒分解速率垂直分异主要取决于 ( )
A.温度 B.水分 C.光照 D.风力
答案 B
2.旱季冠层顶部枯木棒分解速率较快,可能是由于 ( )
A.风速大 B.光照强
C.湿度低 D.养分少
答案 B
(2021海南,1—3,9分)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图Ⅰ)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 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图Ⅱ为霸王岭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Ⅰ
图Ⅱ
3.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 )
A.1月,海拔1 000米以下
B.4月,海拔1 000米以上
C.7月,海拔1 000米以下
D.10月,海拔1 000米以上
答案 C
4.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 )
A.天敌多,食物少
B.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
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
答案 D
5.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 ( )
A.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
B.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
C.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
D.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
答案 D
6.(2021湖南联合体检测,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冰洋地区海浪(风的作用下)的生成和发展会受到海冰范围变化的显著影响。过去,该地区大部分海域长期被海冰覆盖,除甲海区外,海浪活动普遍较弱。近30年来,夏季北冰洋大部分海域海浪活动呈增强趋势,而甲海区海浪活动增强不明显。下图示意北冰洋各海域1980年9月和2012年9月海冰范围。
(1)指出近30年来北冰洋各海域海冰范围变化的原因,并推测目前图示海域海冰季节变化特征。
(2)试对甲海区过去海浪活动较强但近年来增强不明显这一现象给出合理解释。
(3)说明近年来北冰洋各海域海冰变化与海浪增强的相互关系。
答案 (1)原因:气候变暖。
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海冰厚度变薄,夏季海冰范围减小,春季海冰消融提前,秋季海冰冻结推迟。
(2)过去较强的原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范围较小,水域开阔;受西风、中纬度锋面和气旋活动的影响,风浪较大。
近年来增强不明显的原因:初始开阔海域面积较大,升温速率较慢,开阔海域面积变化小;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北极地区气温升高较快,北半球高低纬度间的气温差和气压差减小,西风带势力减弱,海浪增强不明显。
(3)海冰对海浪:气候变暖,海冰消融加速,冰面范围缩小,开阔海域面积扩大,利于海气之间的动能传递;海冰消融,厚度变薄,对海水波能传递的阻碍减小,利于海浪形成与发展。
海浪对海冰:海浪增强,使海冰进一步破碎,加速海冰消融。
知识点三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023届益阳质检,10—1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图示意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的坡地面积和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太白山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区域坡地面积约为 ( )
A.40 km2 B.70 km2
C.100 km2 D.130 km2
答案 B
2.太白山海拔600米以下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山麓 ( )
A.冷湖效应,热量条件差
B.焚风效应,气候高温干燥
C.农业发达,人类干扰较大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答案 C
(2022湖南四大名校联考,15—16)岳桦为长白山林线树种,根据繁殖方式分一代木(单株状乔木型,种子繁殖的产物)和二代木(矮灌木型,营养繁殖的地下分枝)。受多种因素干扰,岳桦种群分布坡向差异显著,风干扰是产生长白山北坡和西坡种群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灾害性强风具有偶发性。下图为北坡与西坡岳桦种群特征随海拔变化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判断西坡与北坡植被演替时序的先后顺序与速度的快慢 ( )
A.西坡先,速度快 B.北坡先,速度快
C.西坡先,速度慢 D.北坡先,速度慢
答案 B
4.推测长白山近年来西坡与北坡岳桦林线变化的特点 ( )
A.北坡岳桦上侵明显,西坡林线上侵速度慢,位置基本稳定
B.西坡岳桦上侵明显,北坡林线上侵速度慢,位置基本稳定
C.西坡、北坡林线均上侵明显
D.西坡、北坡林线上侵速度慢,位置均基本稳定
答案 A
(2022衡阳三模,9—10)肯尼亚山是东非大裂谷最大的死火山、位于肯尼亚中部,横亘在赤道上,海拔5 199米,1月盛行东北风,7月盛行东南风。近年来,我国与肯尼亚科学家联合对该山脉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中国方案”。下图示意肯尼亚山的位置、山体植被分布俯视图和垂直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肯尼亚山低海拔区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
A.肯尼亚山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山脉东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
C.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较多
D.沿岸受到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答案 B
6.影响该地高海拔森林“北宽南窄”的主要因素包括 ( )
①植物习性 ②人类活动
③水热条件 ④坡度陡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2022全国甲,9—11,12分)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 )
A.提供水源 B.挡风保暖
C.食物丰富 D.围猎场所大
答案 B
8.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 )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
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
答案 D
9.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 )
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
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
答案 C
(2022浙江6月选考,15—16,4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0.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C
11.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 洋流 B.地形 洋流
C.纬度 大气环流 D.地形 大气环流
答案 D
(2021长沙雅礼中学月考,9—10)某科考队在黄河源区考察,该区海拔为3 400~4 200 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7.1~615.5 mm,年均气温在-4℃以下。科考队员对河湾凸岸植被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由Ⅰ区到Ⅴ区,植被种类及覆盖率都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研究区河湾凸岸植被分布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该研究区域内的典型植被类型为 ( )
A.温带草原 B.亚寒带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高寒草甸
答案 D
13.推断图中Ⅰ到Ⅴ植被带内物种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热量条件不同 B.降水分布差异
C.土壤肥力差异 D.地形坡度不同
答案 C
(2021河北,12—13,6分)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情况。下图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 ( )
A.Ⅰ—Ⅱ—Ⅲ B.Ⅱ—Ⅲ—Ⅳ
C.Ⅲ—Ⅳ—Ⅴ D.Ⅳ—Ⅴ—Ⅵ
答案 D
15.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 ( )
①风速大 ②坡度大 ③土层薄 ④蒸发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2020江苏单科,13—14,4分)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6.两山地属于 ( )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答案 D
17.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答案 C
综合集训
知能点一 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分析思路
(2023届长沙雅礼中学月考,13—14)白马雪山和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如下图所示)。白马雪山主峰为扎拉雀尼峰,海拔5 640米,目前仍有冰雪覆盖,而其他山峰冰雪很少,曾经冰雪覆盖的山头,多数裸露,山头呈现一些特色地貌。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为云南最高峰,海拔6 740米,周围有13座海拔6 000米以上高峰在卡瓦格博峰周边环绕。2022年7月某旅行者在游记中写道:去梅里雪山的路上会经过白马雪山,两座雪山相比,梅里雪山欣赏冰雪景观会更好。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两雪山所在区域地形特征及文中所指的山头特色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该区域地形崎岖、山河相间
②该区域海拔高,地形以高原为主
③山头以“U”形谷为主
④山头以角峰、冰斗、刃脊微地貌为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2.相对梅里雪山,白马雪山冰雪很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低 B.海拔低
C.降水少 D.坡度大
答案 B
3.(2021重庆一模,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库茨克位于西伯利亚大陆腹部,勒拿河中游,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且漫长,有“冰城”之称,冻土发育广泛,植被类型丰富、覆盖度高。森林冠层能截留积雪和降低林下风速,直接影响林下积雪的累积和消融过程,从而间接影响永冻土层的埋藏深度;乔木类植物比草本植物更易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图Ⅰ为俄罗斯雅库茨克地理简图,图Ⅱ为雅库茨克中部植被分布示意图。
图Ⅰ
图Ⅱ
(1)描述图Ⅱ中植被的分布特点。
(2)比较②④两地永冻土埋藏深度的差异,并从植被类型角度分析原因。
(3)从水源的角度分析,多年冻土层对乔木类植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答案 (1)从东南向西北,植被类型从草甸草原演变为森林草原和森林;东南部河流沿岸有水生植被;森林过渡地带多林草混生,植物种类丰富。
(2)差异:②地永冻土层比④地埋藏深。原因:②地植被以草原为主,植被矮小,夏季反射太阳辐射能力低,地表温度高,地表温度年变化大,永冻土层埋藏深;④地植被为覆盖度高的森林,林冠反射太阳辐射能力强,截留积雪量大,林下气温低,温差小,永冻土层埋藏浅。
(3)多年冻土层能起到隔水层的作用,多雨时,地表富余的水体向下渗透,在多年冻土层之上蓄积起来,不会流失;气温较高时,多年冻土层之上的水体融化,成为乔木类植物生长的主要水源。
知能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突破点
(2023届永州联考,12—13)硬叶常绿阔叶林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特有的植被类型。中新世后青藏高原大规模隆起,原有森林大幅消退,数量稀少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存活并繁衍,成为该地区优势植被。川滇高山栎是其建群种,从河谷至雪线均有分布,极低温下仍终年常绿。下图示意川滇高山栎平均高度与海拔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青藏高原大规模隆起前,其东南边缘的优势植被最可能为 (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答案 C
2.影响海拔3 200 m以下地区川滇高山栎植株高度的主要因素是 ( )
A.人类干扰 B.热量条件
C.河谷风速 D.水分条件
答案 A
(2022湖南师大附中等联考,9—10)某山地中部土地利用类型垂直结构(如下图所示)与该山地自然垂直带谱的结构基本一致。山地南坡的农田部分地区出现亚热带森林。近40年来,该山地裸地分布范围扩大,向高海拔方向发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所示的山地 ( )
A.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一致
B.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南坡分布海拔较高
C.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因季节而变化
D.南北坡土地利用类型垂直带谱差异明显
答案 D
4.该山地南坡基带是 ( )
A.热带季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 B
(2020课标Ⅲ,9—11,12分)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答案 A
6.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答案 A
7.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 )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答案 B
知能点三 典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2022湖南炎德英才大联考,13—14)下表为伊犁河谷南、北坡自然植被带及土壤类型随海拔的变化对比。据实地调查发现,在伊犁河谷的南北坡自然植被带中,山地草原多与阔叶林或野果林东西相间交错分布,山地草甸与针叶林东西相间交错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自然植被带 海拔 土壤类型
南坡(m) 北坡(m)
温性荒漠草原 1 100~ 1 300 700~ 1 100 淡栗钙土和棕钙土
温性草原 1 400~ 1800 1 200~ 1 300 山地栗钙土
温性草甸草原 1 900~ 2 100 1 400~ 1 700 山地暗栗钙土
山地森林—草甸 2 200~ 2 700 1 800~ 2 700 灰褐色森林土 亚高山草甸土
高寒草甸 2 800~ 3 400 2 700~ 3 300 高寒草甸土
高山流石坡 植被与冰雪 >3 400 >3 300 高山砾石漠与冰沼土
1.伊犁河谷山地森林—草甸应分布在山地的 ( )
A.最大坡度带上 B.最高温度带上
C.最大降水带上 D.最薄土壤带上
答案 C
2.推测伊犁河谷的南、北坡交错的自然植被带主要分布在 ( )
A.起伏和缓的山麓地带
B.平坦开阔的山顶地带
C.坡度较小的缓坡地带
D.山脊与河谷相间地带
答案 D
(2021山东,5—6,6分)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 ( )
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
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
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
答案 C
4.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东南季风 B.局地环流
C.山地坡度 D.土壤肥力
答案 B
专题集训
限时:60分钟/满分:101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3分)
(2023届湖北名校联盟联考,13—14创新点:独立思考)营建人工植被是防治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风蚀最为有效的办法之一,但防护林的防风固沙作用因风向、植被类型等的不同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吉兰泰盐湖(105°35'E—105°46'E,39°38'N—39°49'N)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缘,其防护体系显著减轻了当地土壤风蚀、减少了盐湖湖面积沙。某研究团队在该防护体系中依次在流动沙垄、白刺灌丛、防护林带(乔灌草复层林带)、盐碱滩地(盐湖周边生长植被地区)、盐湖湖心(盐湖边缘无植被地带)由北向南各设置一个样地,研究防护体系不同部位的防风阻沙效应。下图示意以流动沙垄为对照,盐湖防护体系不同部位、不同风向下风速衰减速率。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以流动沙垄为对照,盐湖防护体系中防风效果受风向影响最小的是 ( )
A.白刺灌丛 B.防护林带
C.盐碱滩地 D.盐湖湖心
答案 B
2.白刺灌丛和盐碱滩地防风效果最佳的高度范围是 ( )
A.0—50 cm B.50—85 cm
C.85—200 cm D.200 cm以上
答案 A
(2023届益阳质检,13—14)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植被种类丰富,自然植被保存较好。海拔1 600米以上的区域植被垂直分布较为明显。武功山最高峰白鹤峰,又称金顶,海拔1 918.3米。这里是一派“峰高顶平,广远开阔,芳茵延袤”的景象,每年在金顶举办的帐篷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户外爱好者,武功山云海蔚为壮观,四季可见,云海的形成高度与对流强弱有关。下图为武功山云海景观。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推测武功山金顶处的植被是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高山草甸 D.高山荒漠
答案 C
4.有关武功山云海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1月,气温低,对流弱,云海形成的高度较低
②12月,气旋活动频繁,水汽容易凝结形成云海
③8月,受反气旋控制,云海难以形成
④7月,气温较高,对流强,云海形成的高度较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2023届长沙长郡中学月考,4—5)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的数值。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海拔5 590 m),经墨脱县巴昔卡(海拔155 m)流出我国边境,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流域气象与水文站点分布,其中位于拉萨附近的羊村站海拔为3 500 m左右,该地地表植被稀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与上游相比,雅鲁藏布江下游(羊村站以下河段)的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下游海拔较低,无结冰期,冰雪融水来源更少
B.下游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较大,降水量较大
C.下游流域面积更广大,支流汇集
D.下游海拔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水能蕴藏量更丰富
答案 A
6.经监测发现:与其他站点相比,拉孜站的年均温较低,但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下列关于其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拉孜站平均海拔高于其他站点,年均温低
B.距海洋较远,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较小,升温效应不明显
C.拉孜站附近水汽含量逐渐降低,地形雨较少,凝结放热减少,垂直递减率较高
D.拉孜站的平均海拔高于其他站点,冰川的升温效应更显著,垂直递减率较高
答案 D
(2022长沙一中月考,14—16)河岸带是介于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关键交错带。广西漓江上游河岸带典型地段内,随距河岸距离增加依次分布砾石滩、草地、灌草地和疏林地等4类水文环境,因受河水影响程度的差异,其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下表为漓江河岸带典型地段内某月4类水文环境主要土壤理化性质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水文环境 砾石滩 草地 灌草地 疏林地
土壤含水量(%) 13.52 21.43 24.01 16.86
土壤 颗粒 组成 砂粒(%) 88.44 81.59 77.70 74.99
粉粒(%) 6.17 10.00 12.16 14.07
黏粒(%) 5.39 8.41 10.14 10.94
土壤 养分 有效氮 (mg/kg) 41.72 81.92 109.56 100.00
有效磷 (mg/kg) 6.01 10.71 11.84 8.86
速效钾 (mg/kg) 30.78 44.53 71.77 57.25
土壤有机质(g/kg) 23.72 26.38 26.76 32.68
7.该地土壤颗粒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 ( )
A.较粗,河水侵蚀 B.较粗,河水沉积
C.较细,河水侵蚀 D.较细,河水沉积
答案 A
8.砾石滩土壤含水量最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①地势相对高 ②旱季时取样
③土壤颗粒大 ④水淹时间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9.与疏林地相比,草地、灌草地的土壤主要养分条件更好的原因是 ( )
A.水热条件较好 B.流水沉积较强
C.植物凋落物多 D.颗粒组成较优
答案 B
(2022湖南,11—13,9分)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 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离河 岸距 离 (m) 群落属性 影响因子
群落结构 群落 盖度 (%) 海拔 (m) 土壤 含水量 (%) 土壤 容重 (g/cm3) 土壤 电导率 (ms/cm)
50 乔—灌—草 30.33 916 5.73 1.41 0.36
200 乔—灌—草 34.00 917 5.04 1.50 0.59
350 乔—灌—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500 乔—灌—草 46.67 914 18.51 1.41 2.56
650 乔—灌—草 74.33 913 19.27 1.37 0.40
800 乔—灌—草 68.67 913 15.23 1.38 1.02
950 乔—草 45.00 912 7.78 1.40 0.50
1 100 乔—草 40.33 916 3.06 1.58 0.66
1 250 乔—草 34.33 915 2.32 1.62 1.98
10.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11.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答案 A
12.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答案 B
(2022福建,4—6,9分)冻结期是指一年内土壤冻结第一天至冻结最后一天的天数,冻结天数是指一年内土壤发生冻结的所有天数。由于冻结期内土壤并非每天都会冻结,因而冻结期往往大于冻结天数。下图示意1981—2010年北半球土壤平均冻结期和平均冻结天数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3.从27°N到37°N土壤平均冻结天数大幅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植被 B.土壤
C.洋流 D.地形
答案 D
14.下列土壤平均冻结期范围中,对应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 )
A.120—150天 B.150—180天
C.210—240天 D.310—340天
答案 C
15.北半球高纬地区土壤平均冻结期与平均冻结天数差异较小,主要原因是冻结期内 ( )
A.昼夜温差较小
B.气温波动较小
C.光照时间较短
D.地表反射较强
答案 B
(2020课标Ⅱ,9—11,12分)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6.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 )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17.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 )
A.苔原带 B.森林带
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
答案 A
18.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 )
A.沼泽分布少 B.太阳辐射强
C.河流向北流 D.远离北冰洋
答案 B
(2020山东,13—15,9分)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9.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 )
A.垂直分布高差大
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
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
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
答案 B
20.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 )
A.山体陡峭 B.水分充足
C.土壤肥沃 D.热量充足
答案 A
21.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光照条件不同
B.水热组合不同
C.耕作技术不同
D.耕种历史不同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38分)
22.(2022怀化月考,18应用点:整体性原理在自然环境分析中的应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位于非洲大陆腹地的奥卡万戈三角洲(奥卡万戈沼泽)由发源于安哥拉高地的奥卡万戈河受地质构造影响被阻断入海,向东南流入博茨瓦纳卡拉哈迪沙漠的内流盆地所形成,是世界最大的内陆三角洲,面积呈现季节性变化。下图为奥卡万戈三角洲周边区域图和地层构造图。
(1)请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形成该三角洲可能的沙源地。(4分)
(2)请结合材料,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利于该三角洲沉积的条件。(6分)
(3)从气候角度分析奥卡万戈三角洲(奥卡万戈沼泽)面积呈现季节性变化的原因。(4分)
答案 (1)上游河岸、河床、河滩;中游峡谷或旁侧沙漠。
(2)断裂下陷(断层)形成盆地(地堑),流速减缓;下游地区地壳抬升,入海受阻(河流倒淌),使得流水速度减缓,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扇形的内陆三角洲。
(3)奥卡万戈河流域大部分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当地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高温多雨,沼泽水位高,三角洲面积广;当地冬季盛行东南信风,且受高大地形阻挡湿润水汽进入,降水较少,沼泽水位低,三角洲面积小。
23.(2022全国乙,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6分)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6分)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6分)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6分)
答案 (1)海平面上升,陆面上升;若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若陆面上升幅度小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2)甲站纬度高,位于北美冰盖消融区,冰盖消融后岩层形变缓慢恢复,陆面持续上升;甲站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美洲板块一侧,板块挤压,陆面抬升。
(3)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开采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引起陆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水利设施拦截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河口泥沙沉积,(在海水运动侵蚀下)三角洲平原萎缩。这些影响方式共同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4)海岸线变化方向不同,甲站区域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乙站区域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甲站区域为基岩海岸,坡度大,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小,乙站区域为三角洲海岸(沉积海岸),坡度小,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