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苏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
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
一、选择题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港湾型山谷西侧翠屏峰的峭壁上,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下图)。刚建成时悬空寺距离谷底约80米,现仅剩58米。这些建筑都集中在一个凹进的庞大崖龛里,楼阁上方的石灰岩层理清晰,斜刺天空,形成地质学上的“单斜构造”,下方是唐峪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悬空寺 ( )
A.位于港湾型山谷,利于增强风速
B.距谷底高是为了提高安全防卫效果
C.距谷底高度降低是因为地壳抬升
D.位于崖龛里可以减弱风雨侵蚀作用
答案 D 悬空寺位于港湾型山谷,流入该区域的风速会减弱,减轻了风力侵蚀作用;悬空寺下方谷底为河流,距谷底高主要是为了防洪;距谷底高度降低可能是因为谷底泥沙淤积所致;位于崖龛里,受风雨影响较小,可以减弱风雨侵蚀作用。
2.“单斜构造”对悬空寺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利于雨水渗透以解决水源问题
B.减少滑坡对悬空寺的威胁
C.便于开凿洞窟,利于悬空寺建设
D.便于悬空进行栈道的修建
答案 B “单斜构造”并不利于雨水渗透,且雨水渗透会侵蚀建筑物,不属于有利影响;石灰岩形成“单斜构造”,滑坡多发生在岩层倾斜面上,可以减少滑坡对悬空寺的威胁;悬空寺以扩大天然凹槽建造殿宇、楼阁为主,少有洞窟,且“单斜构造”对开凿洞窟及修建栈道并没有明显有利之处。
(2022陕西宝鸡陈仓二模,1—2)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关城是长城防御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至关重要。“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烽火台是古代用于点燃烟火传递消息的设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以长城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风化、风蚀作用对长城的影响。下图为某地长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关城选址在图示位置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平缓,方便施工
B.山体阻挡,利于防守
C.靠近道路,生活便利
D.交通要道,容易发现
答案 B 图示关城位于山谷,只有一条沿着山谷通行的道路,且关城的西、南、北面均为山地,可利用地形为屏障,利于军事防守。
审题指导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说明关城选址主要考虑的是军事防御,而不是施工与交通问题。
4.下列四地,不能眺望到烽火台的地方有(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③地与烽火台之间有山脊遮挡,不能通视;①地位于山谷、烽火台位于山脊,①地与烽火台之间是凹形坡,可以通视;②地与烽火台之间没有高地阻挡视线;④地与烽火台位于同一个山坡,且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可以通视。
名师点睛
两点之间能否通视:①看两点间有无山脊阻挡;②看两点间是凸坡还是凹坡。
近年来科学家们将光敏定位仪用于小型鸟迁徙研究,即通过仪器收集光照的信息(日出日落时间、日照时数等)大致确定鸟儿所在的位置,下图是据此方法绘制的2014—2015年某种小型鸟类迁徙路线图,图中数据表示往返日期。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5.该鸟类从北京到甲地大致的飞行方向是 ( )
A.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B.自东向西
C.自东北向西南
D.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答案 D 结合图中的纬线可知,该鸟类从北京到甲地飞行的最短距离,是两地间大圆的劣弧长度,飞行方向大致是沿劣弧飞行。从经度看是向西飞,在北半球方向先向北偏,再向南偏,大致的飞行方向是先向西北再向西南,D正确。
6.通过获取的光照数据而进行纬度计算时,结果最易相混的两个地点是 ( )
A.乙地和丙地 B.乙地和甲地
C.丙地和丁地 D.丁地和乙地
答案 A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通过获取的光照数据而进行纬度计算时,乙地和丙地纬度相似,关于赤道南北对称,乙地9月份的光照数据和丙地3月份的光照数据相似,结果最易相混的两个地点是乙地和丙地,A正确;其他各地纬度不同,且不是关于赤道对称。
2021年9月13日15点40分,正在太原(37°27'N,111°30'E)附近某地研学的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研学过程中拍摄了瀑布的照片,并发现附近的山上有正在打造的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图1为该地等高线图(单位:m),图2为此时在瀑布附近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7.图中的指向标箭头指向 ( )
A. B. C. D.
答案 B 根据材料,该照片拍摄于9月13日15点40分,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天空。照片面向瀑布拍摄,且阳光从瀑布上游照射过来,可判断瀑布所在河流为西南——东北流向,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图中指向标箭头朝上,B正确。
8.该地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位于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根据图示,甲位于小山谷中,一天中部分时间受地形阻挡无光照,A错误;乙位于山脊之上,无遮挡,光照条件好,且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形较为平坦,适合布局光伏发电站,B正确;丙位于山地北坡,为阴坡,光照条件差,C错误;丁位于朝向东北的河谷地带,光照条件差,D错误。
知识归纳
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要求地形坡度较小,可铺设面积大;同时要保证太阳辐射充足,即无地形的遮挡。
下图示意我国辽西某矿区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影响图中建设区选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市场 B.交通
C.地形 D.气候
答案 C 题目为“主要自然因素”,A、B为人文因素,排除A、B项;图中建设区沿河谷分布,河谷地势平坦,便于作业,C正确;气候对采矿区的建设影响相对小,D错误。
10.图中大坝的选址主要是为了 ( )
A.地势最高 B.改善河运
C.下渗水量少 D.库容较大
答案 D 图中坝址选在等高线呈口袋形的袋口处,库容较大,D正确;图示中大坝并未建在海拔最高处,A错误;图示中黑鱼沟沿线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适合航运,改善的意义不大,B错误;图中无法获取下渗水量大小的相关信息,C错误。
千年古镇丙安(图甲)因赤水河中游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曾因是川盐入黔途经之地而快速发展,后随盐路改道而发展缓慢。图乙为丙滩及其附近地区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甲
图乙
11.拍摄照片的位置位于图中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由图甲可知,拍摄视角为仰视,比较四地与古镇的海拔可知①位置符合题意,A正确。
12.关于丙安古镇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临江而建的滩地,有利于船舶装卸货物
B.三面临水,有利于军事防御
C.古镇所处位置地质灾害频发
D.位于河流南岸,流水侵蚀作用强
答案 B 滩地周边水域水深较浅,不利于船舶停靠,A错误;在古代,河流具有防卫功能,古镇三面临水,有利于军事防御,B正确;该镇位于缓坡地带,地质灾害较少,C错误;位于河流南岸(左岸),且为凸岸,流水侵蚀作用较弱,D错误。
13.符合丙安古镇建筑特点的是 ( )
A B
C D
答案 A 根据选项中四幅图片的景观特点可知,依次表示的传统民居是吊脚楼、傣家竹楼、四合院、江南水乡民居;丙安古镇地处云贵高原地区,吊脚楼是该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多依山靠河而建,A正确。
名师点睛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对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形式有显著的影响。
下图中,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4.甲图中地貌可能是 (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山峰
答案 B 图乙显示E—F是由E向F逐渐降低的一个斜坡;图丙显示沿M—N的剖面中部向上凸起,可判断为山脊。
知识拓展
山谷横纵剖面分别是斜面和凹面;鞍部的横纵剖面分别是凹面和凸面;山峰横纵剖面均为凸面。
15.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
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南向东北 D.西北向东南
答案 D 图甲区域为山脊,降落在④地的水体,沿坡面向下流动,且大致与等高线垂直,即从西北流向东南。
名师点睛
等高线形态见下图
某地(图Ⅰ)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图Ⅱ),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Ⅰ
图Ⅱ
17.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
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答案 A 该地地处太行山南段东麓,是夏季东南季风迎风坡,短时间降水量大,上游河流流速快,水流汇集快,易发山洪,A正确;该地地处太行山区,夏季多暴雨,暴雨是短时降水集中,而不是年降水量丰富,B错误;图示地区比例尺较大,是小尺度的区域,河道弯曲不明显,C错误;地质条件复杂不是该地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D错误。
易混易错
洪涝的成因中,降水量大固然重要,但如果全年降水平均,是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所以还需要具备降水集中的条件。
18.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 A 依据材料可知,该地民居分布空间格局为西北—东南走向,且西北高,东南低,a处位于两条支流汇合处的上游,地势较高,便于防洪,a处与两侧河流距离适中,方便取水,A正确;b、c两处位于两条支流汇合处的下游,地势过低,不利于防洪,d处距河较远,取水不便,B、C、D错误。
19.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山坡上种植人工林,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雨水下渗,保证生产生活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②正确;山洪发生时人工林可以截留雨水,促进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且村落在山腰,具有一定的防洪功能,可以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④正确。暴雨的发生不受该空间格局影响,应受该区域整体较大尺度空间格局的影响,①错误;该地排水条件好,不易发生土壤盐碱化,③错误;故选C。
知识归纳
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区域: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灌溉农业区、渤海滨海平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