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17世纪,西欧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古代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罗马帝国,便引入"拜占庭帝国" 这一称呼。拜占庭帝国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
拜占庭帝国
(395年—1453年)
君士坦丁大帝
一、拜占庭帝国的建立
1、背景原因: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拜占庭帝国所控制过的最大领土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查士丁尼一世时期),人口颠峰为3400万。帝国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并拥有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在中世纪早期的几百年中,拜占庭一直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二、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
2、表现:
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处于欧洲、亚洲、非洲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地商船汇集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发达的国际贸易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额的财富。拜占庭出口物资有玻璃、马赛克镶嵌画、高级丝织品和锦缎、武器、葡萄酒、金银货币、珠宝首饰和工艺品。农业的稳定,城市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帝国的财富,增强了国力。
二、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查士丁尼一世(483年-565年)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叔父权位,成为东罗马皇帝 。他雄心勃勃,力图重振昔日罗马帝国的雄风,对内加强贵族统治,对外积极扩张,指挥着帝国的战车在欧亚大陆上横冲直撞,帝国战马的铁蹄四处践踏。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国力空前强盛,本人被称为查士丁尼大帝。他统治期间,不仅阻挡了野蛮民族在边疆的骚扰,甚至几乎恢复了昔日罗马帝国的光辉。
索菲亚大教堂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1、编纂目的:
查士丁尼及其随从
为了稳固帝国的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三、《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非常重视法律文献的整理和汇编。他说:“我过去是恺撒,现在是查士丁尼,因为受到上帝的意志而笔削诸于法律……”,他下令编纂法典,组成以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为首的法典编纂委员会。
是与个人利益有关的法律,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在商业活动中有重要意义
2、构成: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 法律文献
① 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②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
③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
④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
三、《罗马民法大全》
① 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做“会说话的工具”。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
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 …
3、内容:
体现了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制。
三、《罗马民法大全》
②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体现了民法的特点
3、内容:
三、《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
三、《罗马民法大全》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
好。”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
说明法典的核心在于突出帝王的权力,显示出强烈的专制主义色彩。
②地位、影响、意义: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材料一:《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社会变迁与《罗马民法大全》的编撰》
材料二:十五、十六世纪,西欧各国,除英国外,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三:《拿破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去统一全国民法的第一次成功。 ——《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
①是罗马法的总结和最高成就,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完备的法律文献。
4、作用、意义:
三、《罗马民法大全》
6世纪时期拜占庭帝国
15世纪时期拜占庭帝国
根据教材,说一说拜占庭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①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在北方,阿拉伯帝国的兵锋三次指向君士坦丁堡,由于拜占庭帝国顽强抵抗,并且使用希腊火硝大破阿拉伯海军,使得阿拉伯人遭遇了惨重的失败。
在西方,阿拉伯人消灭了拜占庭帝国在非洲北部最后的驻军,占领从突尼斯直到摩洛哥的广袤土地。
四、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过程
(阿拉伯人入侵)
措施: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皇帝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②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
1071年,塞尔柱突厥军队与拜占庭军队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决战。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四世兵败被俘,塞尔柱突厥军队攻占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来自北欧的诺曼人进入地中海,结束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南部的统治。1088年,突厥人的一支佩彻涅格人威逼君士坦丁堡。到11世纪末,拜占庭帝国不仅结束了东方帝国时代,而且丧失了地中海东部的控制权,充其量只是一个希腊人的王国了。
四、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过程
③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十字军东征指罗马天主教教皇准许下,由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八次,持续近200年,十字架是基督教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十字军征服了拜占庭大部分领土之后,曾在其废墟上建立拉丁帝国,不久覆灭,拜占庭帝国复国,但昔日雄风已不在,国势衰微,领土缩小。之后不到200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
四、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过程
④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混战中被杀,君士坦丁堡经过53天的激战后失陷,标志着延续1000多年的拜占庭帝国彻底灭亡。
君士坦丁堡之战 ——1453年
四、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过程
四、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思考:为什么拜占庭帝国会衰落?你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一:“查士丁尼对外政策的目标是消灭西欧的日耳曼人诸王国……在东方,与波斯的战争连绵不断。 ——《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在以后的时日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是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将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材料三:“野蛮的西方靠侵略、掠夺、摧毁拜占庭帝国也变成了文明的西方”。——《帝国的灭亡》
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②帝国统治者骄傲自大,封闭保守
③十字军和外族的入侵
④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
启示:
开放则兴,保守狭隘则衰。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影响
①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架起了桥梁。
四、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四、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基督教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东方文明
基督镶嵌画
伊斯兰
洋葱头式屋顶
圣索菲亚大教堂
罗马穹顶
希腊石柱
②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突出特点:融汇东西
2、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影响
③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四、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材料:拜占庭国家正遭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而走向灭亡,大批报国无望的知识分子纷纷逃亡到意大利… …这些拜占庭学者将大量古希腊和拜占庭时代的古代手稿、文物和书籍带往意大利,激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
——摘编自陈志强《盛世余晖》
2、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影响
④拜占庭帝国的存在,以及它和阿拉伯帝国等军事势力的斗争,事实上为西欧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对西欧起到了保护作用。
四、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2、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影响
拜占庭帝国
1. 建立
2. 进入“黄金时代”
(1)原因
(2)表现
3.《罗马民法大全》
(1)目的
(2)构成
(3)内容
(4)意义
4.帝国灭亡
过程① ② ③ ④
5.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