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教学课件(共3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教学课件(共3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3 14:2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6课
西 方 的 文 官 制 度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概念解析
文官:
文官制度:
也称“公务员”,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
是指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
思考:西方的总统、总理、首相是文官吗?理由是什么?
考试产生;
负责执行;
职务常任。
民选产生;
掌握决策;
更迭频繁。
英剧中的内阁大臣及其下属形象
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不是,理由:选举产生。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无专门
政府官员
5-13世纪
庄园是基本治理单位,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封建主直接统治人民。
恩赐官爵制
14-17世纪
民族国家兴起,国王任命亲信担任政府官员,西方文官制度的萌芽。
个人赡徇制
17-18世纪
重要官员由议会任免,一般官员由国王和贵族控制的枢密院任免
政党分肥制
19世纪后
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日益成熟,执政党把政府职位分配给党内同僚
阅读课本,思考:英国旧有的选官方式有哪些?
趋势:从忠于个人到忠于政党;从贵族化渐趋平民化
存在什么问题?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恩赐官爵制(14-17世纪)
国王权力逐步扩大,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国王挑选自己的亲信,并赐予他们官职,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官位掌握在贵族手里,效忠于个人
由于“恩赐制”的影响,英国文官系统相当紊乱……多年来,文官管理缺少统一有效的管理监督,升迁、使用、奖惩和任免缺少常规章法,人员调配不当,工作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部门每日仅工作5-6小时,众人懒散,浮游度日。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恩赐制导致政治乱象频发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2.个人赡徇制与政党分肥制(17-18世纪)
(1)个人赡徇制: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的任免权,他们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2)政党分赃制: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政党分肥制”。
材料1:每个不同党派的总统上台后,对只要在竞选中为本党出过力出过钱的人,不问才能如何,都要安排一官半职。这些追求者,多数无一技之长,对政府赋予的职责不感兴趣,其中不乏既无才又缺德之辈。
——张兹暑《美国政党分肥制述略》
材料2:1841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一个月后便因忙于职位分配劳累而死;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分官使他精疲力尽,他形容说“如果前院起火,我都无法去救”。1881年,因分官不均,导致加菲尔德总统被刺杀。 ——《西方文官制度》
“政党分肥制”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
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
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逐步形成。
官员任用方式:
执政党一般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平民也可以进入政府任职。
特点:
大批政府官员随执政党进退,官员任期有限。
评价:
积极:客观上打破政府的贵族化传统,为更多平民进入政府任职创造条件。
消极:形成周期性的政治震荡,不利于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降低了行政效率。造成官场腐败频发。
微解读“政党分肥制”
到了19世纪初期,英国基本形成了两党制,重要官员的任免权为议会多数党所掌握。两个政党的交替执政,经常引起政府行政人员的大批更换,新上台的执政党把官职作为战利品,“合法地”、公开地进行“肥缺分赃”,从而形成了“政党分肥制”。
2.个人赡徇制与政党分肥制(17-18世纪)
5-13世纪
14-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封建制度
王权加强民族国家建立
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
政党政治发展
无需职业官员
国王挑选亲信赐予官职
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任免权
----个人赡徇制
“政党分肥制”
忠于个人
忠于政党
趋势:从忠于个人到忠于政党;从贵族化渐趋平民化。
恩赐官职制
政党分肥制
政治发展特征
官员选用方式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及建立过程
时期 社会特征 选官方式 特点或弊端
中古时期
17世纪
18世纪以来
封君封臣、王权与教权并立
恩赐制
官员只是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个人赡徇制
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西方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
政党分肥制
腐败泛滥,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一、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
(二)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愿望。19C50S,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影
根据材料回答有关西方文官制度背景的问题?
①工业革命的推动:
1.生产力大大提高导致政府职能急剧扩展,
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2.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
工业革命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生产力提高
社会分工复杂 政府职能扩大
工业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诉求
亟需新的职业官僚体系
一、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
(二)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
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崇尚理性,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竞争和机会均等。……这些主张和要求正好反映了人们要求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愿望,因而成为文官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根据材料回答有关西方文官制度背景的问题?
日本《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②启蒙思想和教育程度提高,
人们参政愿望高涨。
③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材料:1983年,美国卡特总统任内的人事署长艾仑·坎贝尔来华讲学。他直言不讳地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向诸位讲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是深感惊讶的。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科举制)。”——(美)艾伦·坎贝尔
克里米亚战争
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战争失败的克里米亚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腐败无能。三万五千名英军士兵围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却只有不到半数能够回国。士兵们忍受严冬的暴雨,却得不到像样的补给和医疗救助,竟有一万六千多人死于后勤的短缺。这使得全国人民极其愤慨,并在议员们的强烈攻击下,使得当时的内阁被迫辞职。
直到 1854年 10 月,英国的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确立的催化剂。
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伤亡惨重。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及建立过程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1.历史因素:西方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国家管理职能拓展
3.思想因素: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4.外来因素:中国科举制提供借鉴
5.催化剂: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西方文官制度
的建立

二、英国文官制度发展的历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701年议会又在《王位继承法》中规定,从汉诺威王朝以后,凡领取皇家薪俸和养老金的官员都不得为下院议员。为使议会能控制各部,这个法律同时又规定,各部大臣例外,可同时是下院议员。——R. L. Schuyler and C. C. Weston.:Cardinal Documents in British History
根据教材梳理英国文官制度的时间轴。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年
1854年
>
>
>
1855年
>
1870年
>
初步探索
英国规定除大臣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议会开始限制国王任命官员权力。
【思考】英国限制官员当选为下院议员的目的?
目的: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年
1854年
>
>
>
1855年
>
1870年
>
两官分途
为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影响,开始设置常务次官职位,从而形成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官员。
二、英国文官制度发展的历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政务官:选举产生,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政党共进退,制定国家政策,掌握国家大政方针 。
事务官:国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执行政策,不与政党共进退,可长期任职。
决策
执行
影响: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
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特点,
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稳定性和持续性。
【思考】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出现对英国政治有何影响?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年
1854年
>
>
>
1855年
>
1870年
>
二、应时代之音——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奠定基础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运用方面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不久,英国政府也采用书面考试的办法录用文官。
一定程度上推动英国国内官制改革。
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为英国文官制度形成奠定基础。
剑桥大学
意义:
二、英国文官制度发展的历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东印度公司
【思考】东印度公司改革对英国政治有何意义?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年
1854年
>
>
>
1855年
>
1870年
>
二、应时代之音——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导火线
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伤亡惨重。
二、应时代之音——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二、英国文官制度发展的历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克里米亚战争
1853-1856年,俄罗斯与英、法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1853年,英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腐败无能。三万五千名英军士兵围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却只有不到半数能够回国。士兵们忍受严冬暴雨,却得不到像样补给和医疗救助,竟有一万六千多人死于后勤短缺。这使得全国人民极其愤慨,并在议员们强烈攻击下,使当时内阁被迫辞职。
直到1854年10月,英国的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确立的催化剂。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年
1854年
>
>
>
1855年
>
1870年
>
二、应时代之音——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建立的起点
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帕麦斯顿(巴麦尊)
二、应时代之音——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二、英国文官制度发展的历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思考】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核心思想:考试录用;奖励能者。
1.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
2.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奖励业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才;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
18555.5.12,帕麦斯顿颁布《录用英国政府文官枢密院令,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改革文官正式法令。据规定,通过考试和审查方式甄选文官。但考试对象仅限于低级职务年轻人,占比很小,也无统一考试标准,并未根本改变任人唯亲现象。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年
1854年
>
>
>
1855年
>
1870年
>
二、应时代之音——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最终形成
英国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格拉斯顿
二、应时代之音——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二、英国文官制度发展的历程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870年6月4日,格拉斯顿颁布第二个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它规定∶
①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少数最高级文官除外);
②将文官分为高低两级,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低级文官负责办理日常事务;
③考试合格者,一经培训后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工作。
影响:
英国现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也意味着世界上第一个常任文官制度建立。
【思考】这份报告有何影响?
补:19C末20C初英国逐步建立起了文官退休制度
①实现文官系统的更新换代,提升工作效率;
②退休保障制度,解除后顾之忧,调动文官工作的积极性。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经济因素:工业革命在英国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2)政治因素:经过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较早建立起民主制度。
(3)思想因素: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启蒙思想传播
(4)历史传统:1702年书面考试在英国较早出现
(5)导火索:克里米亚战争暴露政府诸多问题,国人不满
思考:为什么近代文官制度最早在英国确立?
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建立文官制度。
1870
1883
1946
1947
>
>
>
1855年
>
二、应时代之音——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英国
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文官制度最先在英国确立。
美国
政党分肥制:1881年,因分官不均,新任总统加菲尔德被刺杀。
文官制度: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制度改革法案(史称《彭德尔顿法》),建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
法国
法国颁布统一公务员法,开始将文官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日本
日本通过《国家公务员法》,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实行功绩制等。
德国
联邦德国制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帝国官制进行改革,1950年又颁布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
二、应时代之音——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二、应时代之音——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二、英国文官制度发展的历程
(二)英国文官制度的拓展

西方文官制度的
特点和影响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你是一名英国大学毕业生,立志成为优秀高级文官。
在遵循文官制度的前提下,你需要怎么做才能如愿?
【情景模拟】
我要成为高级文官!
录用
义务与原则
职责
权利
管理
阿谀奉承
认真备考
公开支持A党
不站队不参与
发现决策失误拒不执行
发现决策失误,照做,非我责任。
无过失
可工作至退休
担心成为政治竞争的牺牲品
咸鱼混日子
勤奋努力





公开考试
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
工作隐名
职务常任
凭资功晋升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西方文官制度的共同特点
材料一 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主管文官考试与管理的新机构——文官制度委员会。
……美国文官任何官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律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文官结构。任何试图在年龄、身份或其他方面限制文官被录用或流动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是“不民主”的。
材料二 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材料三 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可任职到退休;文官可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工作隐名
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作用:
调动文官工作的积极性,让能者承担更多的社会治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作用: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作用:规范了文官的选用与管理,为国家治理提供优秀人才
结合教材探究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通过英国文官考试,女性可以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获得文官职位,有了固定收入,这就大大提高了女性的工作热情和家庭地位,为女权主义者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曹永胜、王铮《近年来英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材料:现如今,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在吸收中国传统人事制度合理成分和借鉴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基本确立,并于2005年颁布《公务员法》,反观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不仅具有与西方接轨的共性一面,还具有自身不同于西方的个性之——杨延昭《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研究》
合作探究: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积极:
①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②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教材P36)



年份 1871 1891 1901
文官人数 53847 79241 116413
年份 1914 1922 1939
文官人数 180900 317721 387400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四)西方文官制度的评价:
1、积极:①规范了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②实现政治和管理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③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④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2、局限性:
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文官人数增多,加大国家财政负担
③官员层次增加,影响政府工作效率
3、本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
【小结】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五权宪法》
项目 西方文官制度 科举制
产生时期
权力情况
思想来源
考试内容
相同点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产生于近代民主社会
不受国王、内阁控制
受启蒙思想影响
考试内容综合多样
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
产生于封建专制社会
受国家最高统治者直接干预
受儒家思想影响
考试内容趋于单一
(1)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2)国家重视,有严格法律保障;(3)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
比较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的科举制度
中国科举制体现的“机会均等”原则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借鉴
启示:人才是国家宝贵财富,要重视人才培养,公平公正地选拔高素质人才;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考核,打造廉洁高效政府;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任何制度构建都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立足国情、与时俱进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传统官制的弊端
工业革命的推动
启蒙思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影响
英国——最早
影响
公开考试和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积极
弊端
其他欧美国家
西方的文官制度
特点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西方的文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西方文官制度
的特点和影响
制度演变:无专官→赐官制→个人赡徇制→政党分肥制
演变趋势:从忠于个人到忠于政党;从贵族化渐趋平民化
历史渊源: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
经济因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外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社会因素:人们参政意愿的高涨
背景
英国率先建立:政务官和事务官;1870年最终确立
扩展:1883年,美国;二战后,法国、德国、日本等
特点:公平考试择优;政治中立;执行政务官政策;职务常任;凭功晋升
影响
积极性
局限性: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规范了西方国家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行了政治和管理分离
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