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适应性训练1 (运动的世界) 习题课件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适应性训练1 (运动的世界) 习题课件 (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23 21:5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适应性训练1(运动的世界)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探究让变扁的乒乓球复原的方法”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把变扁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复原了。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
C
2.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中有诗句:“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河岸 B.行舫
C.岸边的房屋 D.远处的树
B
3.我国的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了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
A.3 m
B.3 dm
C.3 cm
D.3 mm
C
4.下列测量矿泉水瓶盖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C
5.用分度值是1 cm的刻度尺测量一块木板的长度,正确的结果是(  )
A.1.3 dm     B.102.8 cm
C.1 028.3 mm        D.1.03 m
B
6.如图所示,画中题有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朝辞白帝彩云间
B.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
D.轻舟已过万重山
B
7.关于速度公式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路程一定越大
B.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大的用时一定短
C.时间越短,速度一定越大
D.当时间一定时,速度小的路程可能大
B
8.“徒步社”社团的几名同学在植物园内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他们在演讲前先组织了一场趣味运动比赛:小赵乘坐一名观众的电动自行车以18 km/h的速度前进,小刘以7 m/s的速度跑步前进,而小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360 m。那么(  )
A.小赵的速度最大 B.小刘的速度最大
C.小明的速度最大 D.三名同学的速度一样大
B
9.下列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C
10.小超和小牟周末约好一起去公园游玩,小超和小牟家到公园的路程之比为3∶5,他们一起分别从各自的家中出发,小超到达公园用了12 min,小牟到达公园用了10 min,则他们的速度之比为(  )
A.2∶1 B.1∶2
C.25∶18 D.2∶5
B
1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相同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下图是甲、乙两个网球沿水平面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到b,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的短
B.从a到b,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的大
C.甲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C
1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
C.4~19 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C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3.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火星属于______(填“恒星”“行星”或“卫星”);着陆巡视器在火星上“行走”时相对于火星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行星
运动
14.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图乙中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s。
3.80
228.7
15.无人驾驶汽车作为现有汽车的升级产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安全性能十分重要。无人驾驶汽车在某段平直的公路上试运行时,其速度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行驶的速度为____km/h。如图乙所示,该汽车以此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起点处到终点处所需的时间为___s。
90
8
16.下图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 000 s,步长是0.5 m,则他共走了________m,他步行的速度是___m/s。
3000
1
17.甲、乙两物体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相遇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v甲____v乙(填“>”“=”或“<”),甲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m。
>
300
三、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18.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句话:“去年一场大风,把我院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边去。”如图所示,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作者所描述的现象。
作者看到“井”被“吹到篱笆外边去”,因为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观察的。以篱笆为参照物,井相对于篱笆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井是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井是静止的。
四、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19.(10分)右图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填“大”或“小”)。

(3)在测量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1时,若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v1会偏____(填“大”或“小”)。
(4)图中停表的1格表示1 s,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中点和终点位置的时间(指针没有转过1圈)。其中s1=120 cm,则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m/s。
(5)由计算得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0.3
变速
20. (8分)为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小明用两个相同的圆纸片,分别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甲所示的M、N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小明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应该将纸锥从图____(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

(2)应选择后落地的纸锥进行测量速度实验,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的过程,如图丁所示。
①下列四个图像中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____。(填序号)
减小测量时间产生的
误差
A
②已知频闪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之比为1∶30,则纸锥经过C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_____m/s。
1.5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2分。
21.(10分)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小东和爸爸先驱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列车去上海游玩。在高速公路上他们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间是8:28,小东又通过网站查询高铁列车的时刻表,具体信息见下表。
车次 南昌西开 上海虹桥到 运行距离
G1386 08:57 13:02 780 km
G1346 09:43 13:17 780 km
G1348 10:40 13:42 780 km
(1)依据以上信息,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父子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父子俩最快在09:43到达南昌西站,因为到站时G1346次列车刚好出发,所以他们最快能赶上G1348次列车。
解:从标志牌处到南昌西站的最短时间
答:最快能赶上G1348次列车;
(2)该趟高铁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结果保留整数)
解:该趟高铁列车运行的时间
该趟高铁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答:257 km/h。
22.(12分)国庆节小漳和爸爸坐动车一起去探望远房亲戚,他们所坐的动车车长为360 m,当动车通过一山洞时速度为72 km/h,如图所示。小漳测得动车全部在此山洞内运行的时间为108 s,假设动车一直匀速行驶。问:
(1)动车全部在山洞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答:2 160 m;
(2)此山洞有多长?
s山洞=s+s车=2 160 m+360 m=2 520 m。
解:山洞的长度
答:2 520 m;
(3)动车完全通过山洞需要多少时间?
s′=s山洞+s车=2 520 m+360 m=2 880 m,
答:144 s。
解:动车完全通过山洞行驶的路程
动车完全通过山洞需要的时间
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