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有韵味地跟唱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
2.了解河南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认识豫剧大师常香玉。
3.引导学生感受豫剧魅力,热爱我国传统戏曲艺术。
教学重难点
1.有韵味地跟唱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辅以简单的身
段动作。
2.了解河南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认识豫剧大师常香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大家都学习过《木兰诗》,同学们还可以背诵出这首长诗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与这首诗有很深的联系,它们的主角都是一个叫木兰的女孩。请同学们讲述一下花木兰的故事吧。
【设计意图】课前师生围绕课程主题互动,不仅有利于奠定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同时交代了主题,利于课程的开展。
二、新课
1.木兰诗
《木兰诗》是一首由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长篇叙事诗。该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此诗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形象极为真实感人。
【设计意图】介绍《木兰诗》,使学生对人物特点有所了解,有利于学生把握歌曲情感。
2.播放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欣赏歌词,思考:从歌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
豫剧花木兰选段
谁说女子不如男,刘大哥讲的话理太偏
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
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
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
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设计意图】通过歌词赏析,强化同学们对于歌曲情感的把握。
3.了解豫剧
豫剧(Yu Opera)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河南开封。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欢迎,被西方人称赞为“东方咏叹调”。
4.豫剧行当
豫剧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的结构组成。
四生即老生(须生,习称红脸,一般分为大红脸和二红脸)、小生(早期包括武生、小生、娃娃生;现已分开)、边生(二补生,即扫边老生,一般为次要角色,后逐渐并入老生行)
四旦即正旦(青衣)、小旦(包括花旦和闺门旦)、老旦、武旦(包括帅旦、刀马旦)、彩旦(丑婆)
四净是正净(也作铜锤、黑头;俗称大花脸)、副净(也作架子;俗称架子花脸)、武净(俗称武花脸;包括摔打花脸)、毛净(俗称毛花脸)
一丑是三花脸(丑)
欣赏豫剧脸谱,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这些脸谱分别表现了人物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习音乐知识。
5.豫剧大师常香玉
常香玉(1922年9月-2004年6月1日),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著名豫剧表演女艺术家,是公认的豫剧大师,中共党员,第一到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文化部荣誉奖、中国文联优秀工作者等称号。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等。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豫剧大师常香玉,使学生了解音乐知识,引导学生感受豫剧魅力。
6.教师范唱,分句教学
7.学生模仿,有韵味地跟唱,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跟唱与动作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豫剧魅力,从而热爱我国传统戏曲艺术。
三、小结
我们今天欣赏了豫剧《花木兰》,认识了豫剧,学唱了其中的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还认识了“常香玉”,接触到了许多新的音乐知识。中国的剧种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接触更多的剧种,了解我们祖国多彩的戏曲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内容简单总结,引导学生乐于了解我们祖国多彩的戏曲文化。(共13张PPT)
《谁说女子不如男》
初中音乐
九年级下册
导入
我们大家都学习过《木兰诗》,同学们还可以背诵出这首长诗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与这首诗有很深的联系,它们的主角都是一个叫木兰的女孩。请同学们讲述一下花木兰的故事吧。
新课
《木兰诗》是一首由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长篇叙事诗。该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此诗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新课
《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形象极为真实感人。
导入
播放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欣赏歌词,思考:从歌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
新课
豫剧(Yu Opera)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河南开封。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欢迎,被西方人称赞为“东方咏叹调”。
新课
豫剧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的结构组成。
新课
新课
常香玉(1922年9月-2004年6月1日),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著名豫剧表演女艺术家,是公认的豫剧大师,中共党员,第一到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文化部荣誉奖、中国文联优秀工作者等称号。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等。
教师范唱,分句教学
新课
学生模仿,有韵味地跟唱,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
新课
小结
我们今天欣赏了豫剧《花木兰》,认识了豫剧,学唱了其中的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还认识了“常香玉”,接触到了许多新的音乐知识。
中国的剧种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接触更多的剧种,了解我们祖国多彩的戏曲文化。《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同伍的士兵,古代兵制十人为一火,火长一人管炊事,同火者称为火伴,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花木兰
花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多次重拍,甚至影响波及美国和全世界。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字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京剧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