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
高二语文(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乃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
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桥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了
21.5万规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
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月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放苹规划钢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内通,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
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
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带明了道路:既保
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
来源于多缠度阚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矩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地是如此,任
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攻获智慈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黄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
诗笺证稿》这祥的名著;在今天“90后”“O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的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
以取之而不端,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美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派
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自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
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悴懂少年,喜欢上
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
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
味肴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
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
高二语文(一》第1页共8页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玉雕不再是技术而成了一种艺术”曲解文意。玉雕既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2.C(“侧重强调了当代玉雕和传统玉雕的截然不同之处”表述错误,文章并未侧重强调当代玉雕和传统玉雕的不同,而是说要找到二
者结合点,并注意当代玉雕要体现时代感。)
3.D(A项,“都截然不同”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可知,每个时期玉雕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并不是说各朝各代的玉雕文
化内涵都截然不同。B项,“玉器匠人们都是艺术家”表述过于绝对。C项,“是玉雕艺术美学观念得以极大发展和丰富的根本原
因”曲解文意。根据原文“随若社会的发展…发展和丰富”,可知,只是说明大众对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追求对玉雕艺术美学观念的
发展有影响,并未指明是根本原因。)
4.C(“指鼠兔可以轻易挖掘复杂洞穴以躲避天敌”错误,“·富足'的生活”是指上文所说的花草的生长繁盛。)
5.C(A项,“历经了3亿年的时间”错误,原文说“3亿年前,可可西里所在的地区还是一片海洋。之后的板块运动将海洋关闭,将众多
地体拼贴成陆地”,并非经历3亿年该地区才从海洋变成陆地。B项,“可可西里位于…群山之间”错误,根据原文,可可西里包括
这些山脉在内,而群山之间是沉积盆地:“海拔只有300~600米”错误,是“相对海拔”。D项,“主要食用草籽、昆虫和鱼类”错误,
“主要”一词,没有依据,大型猛禽捕食的是小动物。)
6.①可可西里的植物抗寒能力强且植物生长周期短,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能繁茂生长。②植物的繁茂,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大量的
食物,使其能够大量繁衍。③大量繁衍的食草动物,又为捕食者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物质保障,从而形成了一个自足的生物链。
(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7.A(一是文中没有说这时拉上的鱼最大,二是说“这个时候大海中的鱼都在打瞌睡,犯迷糊”,是海边人的说法,不一定是事实。)
8.①有儆畏之心。他敬畏大海和大海中生灵。他认为海里精灵绝对不可招惹,任何不慎都会招来灭顶之灾。正因为这样,无论是捕
到的人鱼,还是鱼精,他都命令放其重新回到大海。②无比威严。晚上的海边,人潮汹涌,海上老大只要看哪里一眼,哪里的人就不
敢大声喊叫了。(每点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的情给分》
9.①关于拉大网的传说很离奇,摄人心魄。有时是人鱼,用带璞的手搓揉眼睛,不停地哭泣:有时是鱼精,抵得上四匹马那么大,被拉
上来时,还在呼呼大睡。②拉大网的场面宏大,震撼人心。拉鱼的火把排成一长溜,使整个海岸亮如白昼;沿海村庄甚至南部山区
的买鱼人来了很多,人潮汹涌;拉大网的号子喊得震天响:大网收拢,水族们密挤得像稠稠的米饭一样。③拉大网富有地方特色,开
人眼界。作者绘声绘色地给我们描绘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拉大网,开人眼界,令人神往。(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
可酌情给分)
10.BDG(原文标点为: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衍等尽锐趣之。懿潜济水。)
11.D(“古代用于指百岁或者以上的老人”错误,百岁或者以上老人称为期颐。)
12.A(“司马懿认为,公孙渊会孤军远征”错误,原文是“又谓:‘今往孤远,不能支久”,意思是司马懿又说:“现在我军孤军深人,不能
支撑多久”。)
13.(1)只有明智的人能审慎衡量敌我之间的关系,才会事先有所舍弃,这已经不是公孙渊的才智所能达到的了。(“明智”“审量”“豫”
各1分,判断句1分,句意1分)》
(2)敌人坚守营垒的原因,是想要让我方军队陷入疲劳,我军现在攻打他们,正好落人他们的谋算。(“所以”“坚壁”“老”“堕”各1
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景初二年春季正月,魏明帝将司马站召回长安,命他率军四万讨伐辽东。谋议大臣认为四万士兵太多,军费难以供应。明帝说: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305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