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三名中国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三个月后,于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时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完成下面小题。
1.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期间,呼和浩特卫星监测中心( )
A.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B.日出时旗杆的影子朝向西南
C.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来越大 D.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2.飞船着陆时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度是( )
A.15°E B.165°W C.105°E D.75°W
下表为南京某月三日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22日 7:04 17:29
24日 7:03 17:31
26日 7:02 17:33
3.据表格信息推测该月可能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4.图示三日,南京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变化为( )
A.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大,昼变长且昼长于夜
B.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大,昼变长且昼短于夜
C.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小,昼变短且昼长于夜
D.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小,昼变短且昼短于夜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字母代表不同年代的地层,其中Q为砂岩。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地地貌以内力作用为主 ②乙地河流流向自西向东
③甲地构造类型有利于储水 ④乙地岩层受到岩浆侵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B.固结成岩—褶皱隆升—风化侵蚀
C.固结成岩—风化侵蚀—褶皱隆升 D.褶皱隆升—风化侵蚀—固结成岩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建港口的是( )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返回舱于2023年6月4日6时33分在东方着陆场成功着陆,此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苏州某高二学生在观察日出方位变化过程中,发现与返回舱着陆当天日出方位最接近的是( )
A.1月4日 B.5月26日 C.7月10日 D.8月29日
10.神州十五号执行任务期间,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是( )
A. B.
C. D.
“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南麓。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完成下面小题。
11.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
A.侵入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
12.该峡谷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读“某风力沉积地貌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3.图中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图是( )
A.a B.b C.c D.d
1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风力作用主要来自( )
①沙丘陡坡一侧②沙丘缓坡一侧③沙丘移动的前方④沙丘移动的后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若想营造灌木林带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带一般应在( )
①沙丘陡坡一侧②沙丘缓坡一侧③沙丘移动的前方④沙丘移动的后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某校中学生赴河北省白石山进行野外实习,某同学在观察日记中写到:“白石山因岩石呈白色而得名,因大面积的大理岩峰林而著称”,图1是某同学拍摄的白石山景观照片,图2为某小组查询文献后绘制的白石山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6.构成白石山峰林的主要岩石类型对应图3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7.该峰林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
A.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断裂抬升-风化、侵蚀
B.沉积作用-断裂抬升-岩浆喷发-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C.岩浆侵人-变质作用-断裂下降-沉积作用-风化、侵蚀
D.岩浆侵入-断裂下降-沉积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8.根据上图中的左图,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B.C点的线速度最大
C.此时D点地方时为15:00 D.A点日出东北
19.能在上右图中反映左图B点昼夜长短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示意某地垂直于地质构造线(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大的断层线等)方向所作的地质剖面,图中数码为岩层编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a、b、c三处( )
A.a、c两处地质构造线都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
B.a处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C.b处附近多泉水出露,不宜建设大坝
D.c处向斜上覆岩层受外力侵蚀成谷
21.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侵入 B.岩层断裂
C.沉积作用 D.褶皱隆起
22.到新疆研学旅行的小王某日用手机拍下了赛里木湖日出的美景(下图示意),并同时微信分享给远在巴西利亚(15°47′S,47°56′W)参加学术会议的小刘。小王拍摄时所处的最佳景点位置是在( )
A.金花紫卉 B.点将台 C.三台古驿 D.亲水滩
23.在某同学交流群里,几个同学分别发来这样的信息。几个同学所在地由南向北的排列顺序是( )
甲:我们这还好啊,基本每天白天都差不多长,刚刚看到太阳从西偏南方落下去了。
乙:今天白天可真长啊,太阳都没有落山过。
丙:我们这白天可真短,并且冷得要死!
丁:哈哈!我这温度挺舒服的啊,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丁丙甲乙 D.丙丁乙甲
图示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芒种到白露期间( )
A.芜湖市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C.济南市昼夜长短差值先增大后减小 D.西沙永暑岛(9°37'N)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25.图示“二十四节气”中,关于太阳对称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两个节气日日期都相差180天 B.芜湖市两日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
C.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相同 D.济南市两日昼夜长短情况正相反
26.研究地层是人类了解地质历史的主要途径。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为断层。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27.图是某地地下室采光示意图,①②③箭头分别代表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通过朝南的反光镜的角度调节,可以保证地下室获得充足的光线。该地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28.我国某市高中地理研学实践小组的学生,在学校操场上测量冬至日时的太阳高度。下图示意研学实践小组的学生绘制的该市高中冬至当日的太阳高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该高中所在城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三、综合题(共16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晨昏圈示意图,其中CAD为晨线,CBD为昏线,A点位于赤道上,A点与B点、C点与D点分别为对跖点(地球表面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
(1)求出A、B两点的地方时。
(2)图中表示太阳直射点的是 (填序号);若①点为北极点,C点地理坐标为(70°N,120°E),则D点的地理坐标是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若③点表示南极点,则P点位于A点的 方向,现一架飞机从A点飞向P点,其最短飞行路径的飞行方向是 。
3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怒江大峡谷又称“东方大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地带(图1),呈南北走向,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的大峡谷(图2),平均深度2000米。其东南侧的丹霞地貌——千龟山(图3),主要由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组成,展现出“色若沃丹、灿若丹霞”的奇妙风采。
(1)从内外力地质作用角度,说明云南丽江丹霞地貌千龟山的形成过程。
(2)地表形态和人类活动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说明在该地形影响下,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C 6.B
7.B 8.A
9.C 10.A
11.C 12.A
13.A 14.D 15.D
16.C 17.A
18.C 19.A
20.C 21.C
22.A
23.B
24.C 25.D
26.C
27.B
28.D
29.(1)A:6时;B:18时
(2) ② (70°S,60°W) (20°N,60°W)
(3) 东北 先向东北方向后向东南方向
30.(1)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丹霞地貌千龟山。
(2)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南北方向延伸;数量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