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教案
一、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二、教学目标
1.品读有新鲜感的词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它们,并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2.能讲清楚课文所写的事情,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体验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重点
品读有新鲜感的词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它们,并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难点
能讲清楚课文所写的事情,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体验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过程
任务一 发现“新鲜”明略读
1.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还了解了花的学校,今天老师要带你们来到一百多年前的学堂,去听一个故事。也就是第三课,在学习第三课之前,老师带来了一个比较有新鲜感的词语(私塾)哪位同学能猜猜私塾这个词会和什么有关呢?(联系第一二课推测是学校)这个词离我们有距离,让我们来看已个视频,简单了解一下吧。(播放视频)
2.看了这个视频,你现在还有其他的疑问吗?(在私塾里上课和我们在学校上课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吗?)很棒,这位善于思考的小朋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你不光提出了问题,还掌握了一个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不懂就要问。
今天的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叫做——不懂就要问。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我们先来看看大屏幕,本课课题和其他课题有什么不一样?(①序号底色变成了绿色;②序号右上角有个星号)是的,你真是火眼金睛,发现了不同,这个星号作用可大了,它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4.那请同学们再观察观察本课的课文和其它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没有要写的生字、没有课后题、课题下多了阅读提示)没有了课后题,那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完成什么呢?大家看课题下面的读阅读提示告诉了我们本课的学习要求、
课后的两个泡泡中告诉我们的是本课的学习方法。
任务二 连线“新鲜”知区别
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开火车读词语,
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你既然发现了多音字。那你一定会读它。那你一定也会运用它,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吧。
老师转了一圈发现同学们读得真好,运用的也很不错,那现在哪位小朋友能解决掉这个问题,准确的告诉大家呢?
3.过了字词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私塾去看看,私塾里学生有趣的学习方式,看看那时候的学生在私塾里是怎么学习的?你能在翻开课本找一找,用文中的话来推测一下吗?
①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通过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糊里糊涂,和我们在学校读书不一样、有意思、有趣)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看看那时候的人们是怎么读书的。
(结合视频,真实感知那种读书方式的新鲜)
视频中的学生是怎么读书的?和我们有什么不同?看看第三自然段是怎么说的?(摇头晃脑,我们是端端正正)
这样的读书方式和我们现在很不一样,所以让我们感觉新鲜。
任务三 对话“新鲜”明道理
1.那在私塾里,又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呢?
2.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个同学在回答问题)观察一下这个老师有什么特别之处?先生手里拿着什么?在这个例子中,孙中山先生提问题,有什么风险?(可能会被先生责骂、被先生用戒尺打)
3.你从哪里看出提问有风险?
①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你从这句话感受到先生在当时的学生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很有威严。学生很惧怕先生。“厉声”是怎样的语气?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②还能从哪里看出学生特别怕先生?(这一问,把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这句话中,我们看出同学们当时是什么反应?(吓呆、鸦雀无声)为什么?(很怕先生生气、责骂)
③(出示句子:壮着胆子)那作为学生中一员,孙中山怕不怕呢?(怕)为什么他害怕还要问呢?(出示句子)
那老师又有什么变化呢?面对孙中山的提问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老师虚心接受了孙中山的提问。
那同学们又是怎么看待孙中山的提问的呢?(出示句子)
面对同学的质疑,孙中山是怎样做的?
你觉得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勇敢、勤学好问、善于思考)
正因为孙中山有这样优秀的品质,才有了不朽的成就。
4.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后人称为“中华民国国父”。有人做过统计:在中国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道路有三百多条,其中叫中山路的占了一半以上。这种现象在世界上非常罕见。
5.小结:孙中山先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用名人的例子,更有说服力。
6.总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通过共同学习,我们明白了“不懂就要问”的道理现在我们一起去验证一下,课文中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小组合作找一找,课文用到了这几种方法的哪几种。
生汇报,师总结方法。
任务四 延续“新鲜”用方法
1.赠送成语:不耻下问,阅读《不耻下问》的故事。
2.说方法、谈收获:懂得遇到问题要勇于提问。
作业:
1.了解孙中山,找找他关于读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