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1 地球和地球仪 第2课时 教学设计+学案(2份打包)2024届七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推荐】1.1 地球和地球仪 第2课时 教学设计+学案(2份打包)2024届七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3 14:41:52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比较和归纳经线与纬线的特 点、经度与纬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1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
1 .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 .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个带有经纬网、标注清晰规范的教学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地球仪”和“地球卫星照片”,提出问题: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主要有哪些不同?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的不同之处: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 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 体,而地球仪是个正球体;地球仪上有地轴、经纬线、经纬度、南北极等。这些都是为了 研究方便,人为加上去的,事实上它们在地球上都是不存在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地球仪上的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等知识。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
一、 纬线和纬度
1.纬线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 6 页第 1 段内容,找出赤道、纬线等基本概
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 6 页第 1 段内容,找出赤道、纬线等基本概念。
【教师活动】出示“纬线示意图”,引导学生从纬线的形状、指示方向、长短、纬线之 间的位置关系、数量等方面深入了解纬线的特点。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展示的“纬线示意图”,掌握纬线的特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北极上空、南极上空、赤道上空等)观察地球仪 上的纬线,并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纬线形状,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学生活动】根据纬线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完成学习任务单中 的任务一。
【承转】这么多条纬线,如何区分它们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入“纬度”的学习。
2.纬度
【教师活动】出示“纬线和纬度示意图”,结合图中的动画讲解纬度的概念。引导学生 快速阅读教材第 6 页第 2—3 段内容,重点分析教材图 1.6 “纬线和纬度”,让学生掌握北 纬和南纬的表示符号,以及纬度的变化规律。
【学生活动】结合“纬线和纬度示意图”,了解纬度的概念。阅读教材第 6 页第 2—3 段内容及图 1.6 “纬线和纬度”,掌握北纬和南纬的表示符号,以及纬度的变化规律。
【教师活动】结合“纬线和纬度示意图”及其动画,再次强化学生对纬度的变化规律 的学习。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结合教材第 7 页图 1.8 “南北半球的划分”,说明 赤道是一条重要的纬线。与学生一起总结赤道的主要特点及其地理意义。再次出示“纬线 和纬度”图,让学生观察北纬和北半球、南纬和南半球的关系。
【学生活动】结合“纬线和纬度示意图”及其动画,强化对纬度变化规律的学习。结 合地球仪、教材第 7 页图 1.8 “南北半球的划分”及“纬线和纬度”图,掌握赤道的地理 意义、南北纬和南北半球的关系。
【教师活动】出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图,让学生找出低纬度地区、中纬度地 区、高纬度地区的范围,明确中、低纬度地区和中、高纬度地区的分界线。
出示“地球上的五带”图,让学生简单了解五带的名称和范围,了解回归线(23.5° 纬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极圈(66.5°纬线)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目的是让学 生认识几条特殊的纬线,此部分知识在后面“地球的公转”中重点讲解,这里只让学生简 单了解即可。
组织学生总结纬线和纬度的基础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学生活动】结合“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图和“地球上的五带”图,掌握高、 中、低纬度的划分,了解地球上五带的划分,进而掌握几条重要的纬线——30°N 、 60°N 、23.5°N 、66.5°N 、30°S 、60°S 、23.5°S 、66.5°S 等纬线,并完成学习任 务单中的任务二。
【承转】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掌握了纬线的定义及特点,纬度的划分、表示及变化 规律。现在请大家再仔细观察地球仪,地球仪上除了纬线和纬度外,还有什么?根据学生 回答,引出“经线和经度”。经线是如何定义的?经线有什么特点?经度是如何划分、如何 表示的呢?经度有什么变化规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经线和经度”。
二、 经线和经度
1.经线
【教师活动】让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 7 页第 1 段内容,了解经线的基本概念及其指示 方向。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 7 页第 1 段内容,了解经线的基本概念及其指示方向。
【教师活动】出示“经线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手中的地球仪,从形状、指示方向、 经线长短、经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经线的数量、任意两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等方面归纳经线 的特点。
【学生活动】结合“经线示意图”及手中的地球仪,总结经线的特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北极上空、南极上空、赤道上空等)观察地球仪 上的经线,并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经线形状,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三。学生画出经线 的南极上空俯视图和赤道上空侧视图即可,不必标注经度。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纬线示意图”和手中的地球仪,总结经线的特点。从不同角 度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三。
【承转】这么多条经线,如何区分它们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入“经度”的学习。
2.经度
【教师活动】出示“经线和经度示意图”,结合图中的动画讲解经度的概念。引导学生 快速阅读教材第 7 页第 2—3 段内容及第 8 页的阅读材料,重点分析教材图 1.9 “经线和经 度”,让学生掌握东经和西经的表示符号,总结经度的变化规律,了解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 志。
【学生活动】结合“经线和经度示意图”,了解经度的概念。阅读教材第 7 页第 2—3 段内容及图 1.9 “经线和经度”,掌握东经和西经的表示符号,总结经度的变化规律。结合
第 8 页阅读材料,了解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教师活动】出示“经度变化规律示意图”,结合动画让学生强化学习东西经度的变化 规律及其表示符号。
【学生活动】结合“经度变化规律示意图”及其动画,强化对经度的变化特点及其符 号的学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明确经线都是半个圆线圈,任意两条相 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组织学生讨 论: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通过学生回答,明确答案。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上的经线,掌握经线圈的特点。通过讨论得出组成一个经线 圈的两条经线之间的关系:两条经线度数之和为 180°;除 0°和 180°经线外,一条为东 经,另一条为西经。
【教师活动】出示“东西半球的划分”图,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 0°和 180°组成的 经线圈、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比较这两个经线圈,引导学生观察哪一个经线 圈穿过的陆地少,明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这里需要指 出,与赤道划分南北半球不同,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一个相对概念。
【学生活动】结合“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在地球仪上比较 0°和 180°组成的经线 圈、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状况,理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的原因,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教师活动】出示“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示意图”“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及其动 画,让学生辨析东西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关系。并通过计算,让学生巩固东西半球的经度范 围,总结经线和经度的基础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四。
【学生活动】结合“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示意图”“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及其动 画,掌握东西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关系,总结经线和经度的基础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 任务四。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纬线和纬度
1.纬线:圆线圈;东西方向;由赤道向南北两极缩短;有无数条
2.纬度:北纬(N),南纬(S)
赤道(0°) ——南北纬度;南北半球
0°—30°为低纬度地区, 30°—60°为中纬度地区, 60°—90°为高 纬度地区
二、经线和经度
1.经线:半圆;南北方向;等长;有无数条
2.经度:东经(E),西经(W)
教学反思(

习目标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 2 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 .观察地球仪,说出纬线的定义及特点,归纳纬度的变化规律。 2 .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的定义及特点,归纳经度的变化规律。 课前学习任务
准备一个带有经纬网、标注清晰规范的地球仪。 课堂学习任务
【任务一】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 我们所看到的纬线形状不同。以“北极上
空俯视图”为例,分别画出纬线的南极上空俯视图和赤道上空侧视图。
【任务二】总结纬线和纬度的基础知识。
纬线 定义
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
数量
纬度 起始线(0°纬线)
度数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别方式
划分半球的界线
【任务三】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 我们所看到的经线形状不同。以北极上空
俯视图为例,分别画出经线的南极上空俯视图和赤道上空侧视图。
【任务四】总结经线和经度的基础知识。
经线 定义
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
数量
经度 起始线(0°经线)
度数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别方式
划分半球的界线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根据所学知识,在之前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上画出 30°N 、60°N 、30°S 、60°S 等纬 线, 并标注纬度, 画出 180°、120°W 、60°W 、0°、60°E 、120°E 等经线, 并标注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