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程标准】
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一)交通起源
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然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天然道路——人工道路
驯养动物(畜力)
橇的使用(工具)
发明轮车(工具)
人工搬运(人力)
魏晋邮驿画像砖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二)古代陆路交通
1.古代世界
(1)罗马帝国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罗马帝国的道路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2.古代中国
(1)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直道
驰道
五尺道
五尺道
秦朝直道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观看视频,概括秦直道的作用
满足军事需要
保障国家安全
维护国家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2)汉代:丝绸之路贯通,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3)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4)元代: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新唐书》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三)古代水路交通
1.古代中国
(1)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2)秦朝: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筑“邗沟”。目的是为伐齐,远征需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
灵渠景观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思考】秦朝在西南地区开凿灵渠的影响?
促进西南地区的开发
促进西南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加强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管辖,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民族交融
巩固国家统一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4)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km,为世界之最。
永济渠
通济渠
山阳渎江南河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材料一 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隋代民谣
材料二 (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记》
材料三 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隋书》卷六八《阎毗传》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
隋炀帝巡游江南; 沟通南北交通运输;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运输军需北征高丽。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2.古代世界
(1)法国:17世纪开通的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为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2)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阿姆斯特丹运河带景观
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一)对海洋的探索
1.古代中国
(1)西汉: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
南线通向印度洋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2)宋元: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余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粱录》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3)明代: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其规模历史罕见。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2.古代世界
(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2)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4)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维京人
腓尼基人
阿拉伯人
波利尼西亚人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二)全球航路的建立
1.海上航线建立
(1)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
(2)影响: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2.运河的开通
(1)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2)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最初要通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一)铁路
1.西方
(1)1814年,史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2)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
2.中国
(1)1881年唐胥铁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第一条实用铁路。
(2)1909年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
(3)到1911年,外国人控制中国铁路里程90%以上。
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
由依赖外国技术到独立设计施工;
带有殖民色彩,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京张铁路人字形路轨
◎1913年英国伦敦滑铁卢火车站
◎火箭号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二)航运
1.西方
(1)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2)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2.中国
(1)19世纪60年代中期“黄鹄号”,揭开序幕。
(2)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是中国航运事业近代化的开端,打破列强对中国航运事业的垄断。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三)公路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卡尔本茨和他的“奔驰1号”汽车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发展的影响)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政治:加强了政府对各地区的控制,提高国家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经济:交通建设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
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交流,推动民族融合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发展的影响)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发展的影响)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发展的影响)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唐朝最盛时水驿260个,陆驿近1300个,主要邮路7条,从事驿务的人员2万多名。
(2)明代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3)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4)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5)晚清时,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发展的影响)
中国第一枚
“大龙邮票”
民信局收据
清末陕西邮差
清代电报局
迁移运用
1.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组织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1904年世博会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向观众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是
A.戴姆勒创制的内燃机
B.富尔顿的汽船
C.福特的“T型”汽车
D.莱特兄弟的飞机
D
1883年
迁移运用
2.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D
迁移运用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以发展载货车为主,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有学者认为这种汽车工业发展结构与当时的国情基本适应。在此,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指
A.汽车工业生产技术落后
B.“一五”优先发展重工业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大国
C
迁移运用
4.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
迁移运用
5.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称“驿”,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当时还创立了漕运,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渠,方便军粮漕运。以上材料体现了古代物流
A.由政府主导进行专业化管理
B.以政治经济功能为主
C.以运输公粮和军需物资为主
D.方式多样且水陆并用
D
迁移运用
6.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之一,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且目前仍在通航。这条运河是
A.苏伊士运河
B.米迪运河
C.京杭大运河
D.巴拿马运河
B
迁移运用
7.下面是一幅T—O形世界地图。该图显示:欧洲、非洲被地中海隔开,欧洲、亚洲被黑海隔开,非洲、亚洲几乎被红海隔开。陆地(人居)世界的周围是海洋,海洋沟通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由此可知,该地图
A.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之后
B.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是地圆学说盛行的体现
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
B
迁移运用
8.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那时的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而民主人士拍手称快,看到火车就知道封建制度是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B.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D
迁移运用
9.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改“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运兵。而且英国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是为了
A.抵御列强经济、军事侵略
B.镇压太平天国,维护清朝统治
C.解决举办洋务的运输问题
D.利用西方文明来挽救清王朝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