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读图,完成1~3题。
1.“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2.“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分别是( )
A.c、地月系 B.d、太阳
C.b、河外星系 D.c、银河系
3.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
A.自转方向都一致
B.公转方向都一致
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读太阳系部分区域图,完成4~5题。
4.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图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 )
A.a B.b
C.c D.d
5.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和体积小
B.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C.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D.温度条件比d行星好
下图为部分天体系统示意图,P、Q是与地球相邻的行星,M是地球的卫星。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P天体为( )
A.太阳 B.水星
C.金星 D.火星
7.与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条件是( )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太阳平均总辐射量(单位:kW·h/m2)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图示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约为( )
A.1 000 kW·h/m2
B.1 050 kW·h/m2
C.1 100 kW·h/m2
D.1 150 kW·h/m2
9.考虑综合效益,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太空拍摄到的极光景观图。为进一步加强极光观测研究,中国在冰岛建立极光联合观测台。据此完成10~11题。
10.造成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的太阳活动是( )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日珥 D.日冕物质抛射
11.观测台选址冰岛的原因是( )
A.地基稳定,地质灾害少
B.位于极光带,利于连续监测
C.降水少,大气能见度好
D.离城市近,基础设施完善
古生物学家在湖北省首次发现了生活在三叠纪,头部和捕食方式与鸭嘴兽(图1)极为相似的卡洛董氏扇桨龙化石(图2)。据此完成12~13题。
图1
图2
12.卡洛董氏扇桨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3.卡洛董氏扇桨龙生活的时期可能( )
A.哺乳动物出现
B.蓝细菌繁盛
C.两栖动物起源
D.人类诞生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动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14~16题。
14.两栖类动物物种最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5.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生物发展开始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
B.两栖类动物时代
C.被子植物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16.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推断含煤地层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茂密的森林
B.辽阔的温带草原
C.干燥的热带草原
D.珊瑚繁盛的浅海
读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若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则( )
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
18.若该界面为莫霍界面,且由甲至乙深度变浅,则甲( )
A.代表地壳
B.顶部由岩石组成
C.平均厚度17千米
D.横波难以通过
印度尼西亚北部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于当地时间2020年8月10日剧烈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5 000米。据此完成19~20题。
19.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0.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二、综合题(共40分)
21.(9分)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之一,也是人们准备太空移民的理想场所。根据地球和火星的有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几十年来,人类已发射了数十个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这些探测器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采集了大量火星土壤样品进行检验,获得了一系列有关火星的数据。
行星 地球 火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 km 1.496 2.279
赤道半径/km 6 378 3 395
公转周期 1年 1.9年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 24时37分
质量(地球为1) 1 0.11
体积(地球为1) 1 0.15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23°26' 23°59'
(1)在太阳系中,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火星位于第 ;一般而言,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公转周期就越 (填“长”或“短”)。(2分)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火星与地球比较接近的是 、
;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的 (填“高”或“低”)。(4分)
(3)根据你对火星的了解,结合上表数据分析火星上没有生命的原因。(3分)
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材料二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
(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3分)
(2)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 向 递减。(2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举例说明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2分)
(4)撒哈拉地区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23.(11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景观出现在地质历史上距今 年至 年的 代,动物界正是 动物的时代,植物界为 植物的时代。(3分)
(2)图中大型动物是曾经称霸地球的 ,但后来从地球上销声匿迹,与此动物同时灭绝的还有海洋中一半以上的 动物。(2分)
(3)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3分)
(4)物种灭绝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3分)
2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7月28日,据四川省地震局消息,目前,四川地区已实现震后5—7秒发送预警信息,震中位置偏差控制在10千米以内,中强地震震级偏差平均0.5级的精准测定,并且在4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后,系统10分钟内即可生成地震烈度分布图,实现了仪器烈度图“从无到有”的突破,烈度速报精度达10—15千米。
材料二 2021年10月9日13时36分在西藏林芝市波密县(30.30°N,94.86°E)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三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图。
(1)此次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地震震源位于 (填数码)。(2分)
(2)简述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依据。(4分)
(3)利用地震波的特点,推测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状态。(4分)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读图,完成1~3题。
1.“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2.“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分别是( )
A.c、地月系 B.d、太阳
C.b、河外星系 D.c、银河系
3.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
A.自转方向都一致
B.公转方向都一致
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答案:1.B 2.A 3.B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所绕转的天体是地球,地球本身不发光、不发热,且绕着太阳运行,属于行星。第2题,从a到h的行星名称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绕着地球(c)飞行,地球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为地月系。第3题,图中能反映出各个行星公转的方向,即都为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但未能反映出各行星的自转方向,也无法显示出其公转轨道面是否重合、形状是否都为正圆形。
读太阳系部分区域图,完成4~5题。
4.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图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 )
A.a B.b
C.c D.d
5.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和体积小
B.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C.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D.温度条件比d行星好
答案:4.C 5.B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知,a、c天体都可以表示金星,但结合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和自转方向可知,c处的金星出现在黎明时,为“启明星”,而a处的金星出现在黄昏时,为“长庚星”。第5题,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上的温度条件适宜,适合生物的生存,这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图为部分天体系统示意图,P、Q是与地球相邻的行星,M是地球的卫星。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P天体为( )
A.太阳 B.水星
C.金星 D.火星
7.与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条件是( )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P行星位于地球轨道内侧,且与地球相邻,因此P是金星。第7题,八颗行星都有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和安全的宇宙环境,故①④错误;与金星、火星相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且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故②③正确。
下图为我国太阳平均总辐射量(单位:kW·h/m2)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图示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约为( )
A.1 000 kW·h/m2
B.1 050 kW·h/m2
C.1 100 kW·h/m2
D.1 150 kW·h/m2
9.考虑综合效益,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8.D 9.C
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位于青藏高原上,为2 000—2 100 kW·h/m2,最小值在四川盆地,为900—1 000 kW·h/m2,故图示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为1 000—1 200 kW·h/m2,故最大差值应接近1 200 kW·h/m2。第9题,建太阳能发电站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市场电力需求。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低;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人口密度低,需求量少;丁地需求量大,但是年太阳辐射不足;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年太阳辐射强,人口较乙地多,市场需求量较大,综合效益最明显。
下图为太空拍摄到的极光景观图。为进一步加强极光观测研究,中国在冰岛建立极光联合观测台。据此完成10~11题。
10.造成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的太阳活动是( )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日珥 D.日冕物质抛射
11.观测台选址冰岛的原因是( )
A.地基稳定,地质灾害少
B.位于极光带,利于连续监测
C.降水少,大气能见度好
D.离城市近,基础设施完善
答案:10.D 11.B
解析:第10题,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造成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的是日冕物质抛射。第11题,中国在冰岛建立极光联合观测台,主要原因是位于极光带,利于连续监测。
古生物学家在湖北省首次发现了生活在三叠纪,头部和捕食方式与鸭嘴兽(图1)极为相似的卡洛董氏扇桨龙化石(图2)。据此完成12~13题。
图1
图2
12.卡洛董氏扇桨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3.卡洛董氏扇桨龙生活的时期可能( )
A.哺乳动物出现
B.蓝细菌繁盛
C.两栖动物起源
D.人类诞生
答案:12.C 13.A
解析:第12题,由材料可知,卡洛董氏扇桨龙主要生活在三叠纪,故应属于中生代。第13题,哺乳动物最早出现在中生代中后期,而卡洛董氏扇桨龙主要生活在三叠纪,二者时间较为接近。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动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14~16题。
14.两栖类动物物种最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5.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生物发展开始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
B.两栖类动物时代
C.被子植物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16.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推断含煤地层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茂密的森林
B.辽阔的温带草原
C.干燥的热带草原
D.珊瑚繁盛的浅海
答案:14.B 15.C 16.A
解析:第14题,读图中信息可知,两栖类动物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都有分布,但在古生代横向宽度最大,所以两栖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第15题,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进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时代。第16题,煤炭是远古时期的植物被深埋于地层之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逐渐转化为可燃性的煤炭,所以植被越茂盛的森林地带,在经过漫长地质年代之后,就越可能出现大量的煤炭。
读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若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则( )
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
18.若该界面为莫霍界面,且由甲至乙深度变浅,则甲( )
A.代表地壳
B.顶部由岩石组成
C.平均厚度17千米
D.横波难以通过
答案:17.B 18.B
解析:第17题,若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故甲为地幔,乙为地核。第18题,若该界面为莫霍界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题意表明,由甲至乙深度变浅,说明乙在莫霍界面以上,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下,则甲为地幔;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属于岩石圈,由岩石组成。
印度尼西亚北部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于当地时间2020年8月10日剧烈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5 000米。据此完成19~20题。
19.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0.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19.C 20.B
解析:第19题,岩石圈由岩石构成,其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上部为生物圈的一部分,与生物圈的关系密切。第20题,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它们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二、综合题(共40分)
21.(9分)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之一,也是人们准备太空移民的理想场所。根据地球和火星的有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几十年来,人类已发射了数十个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这些探测器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采集了大量火星土壤样品进行检验,获得了一系列有关火星的数据。
行星 地球 火星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 km 1.496 2.279
赤道半径/km 6 378 3 395
公转周期 1年 1.9年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 24时37分
质量(地球为1) 1 0.11
体积(地球为1) 1 0.15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23°26' 23°59'
(1)在太阳系中,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火星位于第 ;一般而言,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公转周期就越 (填“长”或“短”)。(2分)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火星与地球比较接近的是 、
;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的 (填“高”或“低”)。(4分)
(3)根据你对火星的了解,结合上表数据分析火星上没有生命的原因。(3分)
答案:(1)4 长
(2)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低
(3)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它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此外,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可以吸引住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火星上没有稳定的液态水。我们认为温度、大气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而这三个方面火星都不具备,故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
解析:火星轨道与地球相邻,在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方面与地球有许多接近之处,成为目前人类重点研究对象。分析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时,应从生命存在所需具备的条件入手。
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材料二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
(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3分)
(2)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 向 递减。(2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举例说明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2分)
(4)撒哈拉地区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答案:(1)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内蒙古西部和青藏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
(2)低纬 高纬
(3)地形,如我国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多;降水,如我国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多;太阳高度,如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少。
(4)纬度低,太阳高度大;降水稀少,多晴天。
解析:第(1)题,叙述分布规律要说明数值递减的方向和极值区。第(2)题,由图可知,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第(3)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太阳高度、地形、降水等,举例即可。第(4)题,撒哈拉地区纬度低,降水少,故太阳辐射强。
23.(11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景观出现在地质历史上距今 年至 年的 代,动物界正是 动物的时代,植物界为 植物的时代。(3分)
(2)图中大型动物是曾经称霸地球的 ,但后来从地球上销声匿迹,与此动物同时灭绝的还有海洋中一半以上的 动物。(2分)
(3)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3分)
(4)物种灭绝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3分)
答案:(1)2.52亿 6 600万 中生 爬行 裸子
(2)恐龙 无脊椎
(3)环境的变迁在短时间内超过了物种进化的速度,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侵入等。
(4)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平衡。
解析:第(1)题,图示景观中的动物是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出现在距今2.52亿年至6 600万年的中生代,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第(2)题,在中生代末期,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海洋中一半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第(3)题,可从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两大方面分析原因。第(4)题,生物基因资源减少,生态失去平衡,直接影响人类活动。
2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7月28日,据四川省地震局消息,目前,四川地区已实现震后5—7秒发送预警信息,震中位置偏差控制在10千米以内,中强地震震级偏差平均0.5级的精准测定,并且在4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后,系统10分钟内即可生成地震烈度分布图,实现了仪器烈度图“从无到有”的突破,烈度速报精度达10—15千米。
材料二 2021年10月9日13时36分在西藏林芝市波密县(30.30°N,94.86°E)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三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图。
(1)此次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地震震源位于 (填数码)。(2分)
(2)简述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依据。(4分)
(3)利用地震波的特点,推测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状态。(4分)
答案:(1)②
(2)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较慢,纵波速度较快。地震预警系统利用横波与纵波之间的速度差,地震发生后,地震预警系统监测到纵波时自动发出预警,在横波到来之前,为民众争取到短暂的预警时间。
(3)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地震波穿过莫霍界面后,横波和纵波速度加快,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减速,可推断地壳物质为固态;地幔物质以固态为主,软流层存在固态和液态物质;外核为液态物质,内核为固体物质。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二,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地震的震源深度10千米,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所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②。第(2)题,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依据是利用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较慢,纵波速度较快,且横波的破坏力更强,横、纵波传播的时间差就是我们的逃生时间。地震发生后,地震预警系统先监测到纵波,由监测系统自动发出预警,在横波到来之前,为民众争取到短暂的预警时间。第(3)题,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它们传播的介质不同,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震波穿过莫霍界面后,横波和纵波速度加快,可推断地壳物质为固态;地幔物质以固态为主;地震波穿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传播速度明显减慢,可推断外核为液态物质,内核为固体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