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西方宗教救赎
▲西方正义女神忒(te)弥斯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学会史论结合、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资料提出问题,梳理从奴隶制时代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认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特点,分析基督教在中世纪和近代发挥的不同作用,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让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理解法律制度与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关系。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宗教伦理与教化
法律与教化
两者相辅相成
防范与惩处
教育与引导
发展
渊源
时空坐标
BC509年
BC450年
BC27年
BC8世纪
罗马建城
罗马共和国
习惯法
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规定来调整社会关系,贵族垄断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
成文法
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文件。
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
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法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十二铜表法》
形成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十二铜表法》
①目的: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②概况:公元前450年,颁布《十二铜表法》
③地位: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第3表 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
第8表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第9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保护私有财产
保留了落后习俗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一定程度限制贵族特权
具有阶级性,维护贵族利益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法
形成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罗马共和国时期
BC509年
BC27年
476年
罗马帝国时期
公民法
用以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包括部分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法律。
万民法
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2)万民法:
发展阶段: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随着统治疆域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习惯法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法
(3)《罗马民法大全》
①创立: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② 意义: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完成,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
法律制度的渊源。
罗马法发展的趋势
1.表现形式:习惯法到成文法。
2.适用主体:公民法(市民法)到万民法。
3.自然法精神的提出,使得罗马法有了新的法律境界。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法
完备阶段:形成体系
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日耳曼法
罗马法
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欧洲中世纪三大法律:
原因:当时欧洲的法律制度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2.发展——中古时期的法律
教会法
以基督教神学《圣经》为思想基础,吸收了若干罗马法原则而形成的法律。是对古罗马法制文明的传承。
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
背景:
形成:
发展:
完善:
扩展:
11世纪,英国诺曼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
12世纪前后,英国以习惯法为基础建立全国适用的“普通法”
13世纪,英国《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原则
光荣革命后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3.形成体系
英美法系亦称"普通法系"、"海洋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1)英美法系 (普通法系)
(习惯法)
英国法律体系
英美法系
含义:
以习惯法为基础形成的英美法系,精于司法,断案看先例。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
—美国霍姆斯法官
(3)1804年, 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统称为“拿破仑法典”。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3.形成体系
(2)“大陆法系”
(1)13世纪以后,王权加强,法国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拿破仑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
《法国民事诉讼法典》
《法国商法典》
《法国刑事诉讼法典》
《法国刑法典》
形成过程:
(2)1789年后,在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成文法体系
大陆法系
后来,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
以罗马法为基础形成的大陆法系,工于立法,断案看法条。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区别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法律渊源
法官地位
判罚依据
适用地区
受罗马法影响程度
判例法
成文法
法官地位突出(司法中心)
法官作用不突出(立法中心)
先例
宪法
英、美、加、澳等
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吸收罗马法的精神,只采纳罗马法部分原则
在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很大一部分继承罗马法
(1)性质: 都是资本主义法律体系
(2)指导思想:都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
(3)背景: 都以资产阶级商品经济、资产阶级民族统一国家、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基础。
(4)传统: 都受罗马法影响
不同的法律制度是适应各自国家需求的选择,没有高低之分。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3.形成体系
相同点:
英美法系
-精于司法
大陆法系
-工于立法
法德意日
英美加澳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权力结构
司法实践
法律内容
权力制衡
三权分立
保护个人权利
程序公正
无罪推定
1.立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
2.行政权: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
3.司法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
1.基本特征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2)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每个人私有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存在等级性
(3)黑人、原住民和妇女没有完全的公民权。
2.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你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如何评价
积极性
(1)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一定程度上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3)对亚洲及其他地区的立法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局限性
法律和私有财产的设定是不平等的第一阶段。 ——卢梭
在美国,长久以来一项“获胜的信念”就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凭借其财产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在20世纪前期,这种思想及其行为受到普遍的认可。 ——《美国宪政历程》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马丁·路德·金
事实
橄榄球明星被指控杀妻,警方在现场发现血迹、手套、袜子,血液化验结果为辛普森本人
过程
虽有“铁证”,但警方未遵循正当程序、非法搜查等,造成破绽,并牵扯种族矛盾
判决
被告律师说服陪审员,判决无罪
通过辛普森一案,人们会注意到美国司法制度对程序公正和确凿证据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寻求案情真相和让罪犯受审判。
司法实践
16世纪第二次新旧教会大分裂
11世纪第一次东西教会大分裂
天主教
(以罗马为中心)
东正教
(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新教
路德教
4世纪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
基督教
(诞生于1世纪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天主教
地位: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1)发展脉络和地位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1.中世纪的基督教的伦理与教化
宗教伦理——宗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关乎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其社会作用是通过道德的感化而影响信众。
洗礼
婚礼
葬礼
加冕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1.中世纪的基督教伦理与教化
(2)教化的表现
抄录经典,宣讲教义
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
开办学校
学习内容以宗教为目的,但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介入人们日常生活
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实质:从方方面面控制人的思想与行为
宗教法庭,打击宗教异端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2.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
(1)背景: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2)内容:
①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
②新教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是新教的宗教改革之始。他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认为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全凭个人虔诚的信仰。
加尔文认为:财富不是万恶之源,而是上帝祝福的标志;强调不随便乱花一厘钱,财产越多越应感到有责任为上帝的荣耀而不使财产减少;财富意味着人履行了其职业责任,它不仅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而且是应该的、必须的。
——李会军,王罡 《加尔文的新教伦理及其启蒙意义》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材料一 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553年,加尔文亲自审判烧死肺循环科学家塞尔维特,火刑持续了两个小时
材料二: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实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 ——马克斯·韦伯
2.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
如何评价新教?
(2)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否定了教皇教会的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
局限性:
①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②排斥其他教派,引起多次宗教冲突,造成巨大损失
③一些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
不同:
欧洲近代:基础上:强调法律至上,为资产阶级服务;
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无罪推定等原则;
中国古代:基础上: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
司法实践中:人治色彩强烈,突出教化作用。
原因: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
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政治: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知识拓展:中西法律对比
法律渊源及发展
近代法律基本特征
宗教伦理与教化
英美法系(普通法系)
大陆法系(民法系)
《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传播
国家权力结构层面:
法律内容上:
司法实践中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无罪推定原则
中古时期基督教伦理与教化
新教的伦理与教化
渊源:罗马法
《罗马民法大全》
程序公正:律师制度、陪审团制度
近代西方的
法律与教化
课堂小 结
形成体系:
1.(2023全国甲卷)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
A. 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 B. 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
C. 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 D. 贵族对法律解释权扩大
1.B【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以及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根据材料可知,共和之前至罗马共和国后期,败诉方承担的败诉成本越来越少,更多的维护了公民的利益,故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B项正确;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编纂民法大全,系统完备的罗马体系形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且神权对法律事务的控制逐渐削弱,排除C项;罗马帝国虽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材料未涉及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排除D项。
对点训练
2.(2023年新高考湖北卷)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2.D【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东罗马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这肯定是在罗马帝国分裂以后,可以推断这位罗马帝国皇帝是查士丁尼,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罗马占领北非和意大利,D项正确;罗马帝国一分为二是在查士丁尼之前,排除A项;东罗马帝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排除B项;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而且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 海南卷)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 )
A.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 B.风俗习惯奠定立法基础
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进步 D.遵循先例成为审判原则
3.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除了可以列举事实,还可以援引谚语,而谚语能够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洲传统法庭上可可以援引谚语,体现了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A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诉讼当事人可以援引谚语,并没有强调谚语是立法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料并没有涉及公正的程序,且司法实践中更应重视证据,而材料强调在诉讼时援引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法律的进步,排除C项;遵循先例指的是在以前判决中的法律原则对以后同类案件有约束力,援引谚语不等于遵循先例,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浙江卷)有位法学家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行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国际法之父”。他创造的这音部“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战争与和平法》
C.《拿破仑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4.B【详解】根据材料“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国际法之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老秀斯被人们尊称为“国际法之父”,他的著作是《战争与和平法》,该书从立法的角度探讨如何消灭战争,以实现全人类的和平和幸福,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与国际法无关,排除A项;《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内容丰富。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1湖南卷)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债的关系不可转移,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这一转变( )
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5.C【详解】根据“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可得出罗马法的调整是为了适应当地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商业纠纷,因此法律也要适当的调整,C正确;材料只说债务关系转移,但私产的观念没有动摇,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出是保护谁,排除B;D项是《民法大全》的颁布,排除D。
6.(2020年海南卷)罗马法学说为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民法典》等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此推断,罗马法与近代欧美国家法律都 ( )
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保障多党轮流执政
C.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 D.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6.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中的自然法蕴含着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等观念,英国的《权利法案》和法国的《民法典》都体现的是对民众权力的肯定,因此三者的法律都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D正确;A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征,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C仅适用于英国的《权利法案》,排除。故选D。
7.(2021年湖南卷 )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 )
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7.B【详解】材料信息是,美国国会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这就加大了最高法院对行政权的监督,从而在内部调整了三权分立体制,故B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国会地位高于最高法院,故A错误;自由裁量权针对的是上诉案件,“压制政府”说法错误,故C错误;这一措施完善了分权与制衡机制,故D错误。
8.(2022重庆卷)在16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 )
A.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
C.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8.D【详解】依据材料“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可以看出16世纪的新教地区.个人可以直接阅读《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得益于宗教改革的推动,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教地区的状况,无法得出贵族的宗教特权状况,排除A项;传统的惩戒方式并没有被废除,排除B项;领导宗教改革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