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3 17:0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诵文言名篇 咏士子精神
部编九年下册第三单元
01
语言目标
·初步理解三篇课文的文意;积累文言重点词语,整理并制作个性化的文言词语知识卡片,达到基本准确翻译课文的水平。
,分析孟子的论述、宋濂的自述、唐睢与秦王的对话,学习并积累不同的说理方式,如正反对比说理、比喻说理、排比说理等。
在撰写“一封信”“一则小传”“一封谒见帖”“解说词”的过程中体悟“士子”精神。
学习目标
02
思维目标
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言知识点(文化常识、重点字词句、结构层次、写作手法、主旨)。从宏观到微观整体把握文言文,培养逻辑分类能力。
学习目标
03
价值目标
探究古代的“士子”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思考如何成为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学习目标
核心任务
基于三篇课文的情感基调及“士子”精神,撰写博物馆解说词。
走进孟子道义 领会“义士”精神
第一课段
核心任务:基于对课文的理解,补充完善论证结构图,形成对“孟子说理”方式的深度认知。
一、学习任务
1.掌握《鱼我所欲也》中的重点实词,寻找翻译孟子语言的一般规律。2.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论证结构,用1-2 句话概括“义士”精神。
3.背诵全文。
二 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鱼我所欲也》
四、完成任务
1.反复诵读全文,做到读音准确、流畅诵读。
2.识记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重点实词:苟得;恶;患;如使;何不用也;是心;丧;蹴;不屑;万钟
(1)结合课文语境,尽可能记忆文中的重点词。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以上词的意思。
(3)对照课下注释,修改并强化记忆错的词意。
(4)就上面的词,结合同桌记忆错误的词,给对方命制3-5个小题,帮助他巩固记忆。
3.积累重点句子翻译。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自由朗读课文、分析孟子的“说理方式”,把握行文脉络,完善论证结构导图。
提出论点——类比——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
道理论证——正面——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也
反面——所患有甚于死者——何不用也——有不用
结论: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孟子善于运用正反论证的方法,请找出原文中的相关句子,结合历史事实现实生活为孟子的论点补充论据。
序号 正反论证 原文观点 原文例子 体会对比 补充论据
1 正面论证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患有甚于死者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用生和羞耻之心进行对比 示例:谭嗣同宁死不屈
2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用()和()进行对比
梳理内容:
3.知人论世,领会“义士”精神。
(1)阅读孟子生平及写作背景,圈画关键词理解孟子的主张。
(2)结合相关材料和生活经验,说说你怎么理解这种"义士”精神。
五、学习评价
(一)完成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体现孟子“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4.孟子认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原因是:
5.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7.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 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二)根据论证结构导图背诵全文,同桌间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走进寒门私塾,体悟“学士”精神
第二课段
核心任务:基于对作者求学经历的理解,把握宋濂的对比说理方式,体悟“学士”精神。
一、学习任务
1.结合语境记忆课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不看注释,不用字典,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2.梳理文章结构,品味对比手法,体悟宋濂的“学士”精神。
3.背诵课文前两段。
(一)在诵读的基础上绘制文言重点词语思维导图
1.阅读以下小贴士中他人对宋濂的评价,结合课文、作者生平、性格特征 成就,为宋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求学小传。
【小贴士】·杨维祯
入青萝山中,不下书屋若干年。得郑氏所蓄书数万卷,无不尽阅,阅无不尽记,著书凡千万言,文师性,性师道,道师先圣先王,未尝以某代家数为吾文之宗,某人格律为吾文之体。(《宋学士文集·序》)
·朱元璋
①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明史》)
②浙东人才,惟卿与王祎耳。才思之雄,卿不如祎;学部之博,祎不如卿。(《艺苑卮言》)
2.反复诵读全文,做到读音准确、流畅诵读。
3.识记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①通假字;②古今异义;③词类活用;④一词多义;⑤重点实词。
(1)结合课文语境,尽可能记忆文中的重点词。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以上词的意思。
(3)对照课下注释,修改并强化记忆错的词意。
(4)就上面的词,结合同桌记忆错误的词,给对方命制3-5个小题,帮助他巩固记忆。
4.积累重点句子翻译。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反复诵读文章,梳理并概括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他是如何克服的。请用原文填写下表。
2.用一个“字”概括每一段体现宋濂精神品质的内容,并说明为什么。
梳理内容:
段落 困难 如何克服
我用一个“__”字来概括这一段,因为原文第_段的“(原文句子)__”写的是(解释原文)___,塑造了宋濂“___”的精神品质。
3.本文的体裁是赠序,即临别赠言。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文章主要从哪几个层面进行“劝学”的 请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文章结构层次。
4.再次对比诵读第 23自然段,选择原文中恰当的语句完成表格,体会宋濂的对比说理方式。
序号 方面 宋濂年轻时 同舍生 现在的太学
五、学习评价
你的好朋友小铭在考试失败后一蹶不振,对待学业得过且过,并且信奉网上的“读书无用论”。请你结合宋濂的故事及其“学士”精神,给他写一封300字左右的信,鼓励他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
走进历史故事,领会“国士”精神
第三课段
核心任务:通过对话把握唐睢和秦王的人物形象,领会唐雎的“国士”精神。
学习任务
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研读课文,分类梳理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通过角色朗读活动模仿秦王和唐雎的对话,揣摩语气词中暗含的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领会唐雎的“国士”精神。
(一)常识引人,巩固字词
1.阅读“小贴士”中的文学常识及背景资料,圈画关键词,2分钟记忆,同桌互拟3个问题口斗考核。
【小贴士】《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共有33篇,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战国策》独特的语言风格。《战国策》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2.反复诵读全文,做到读音准确、流畅诵读。
3.识记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①通假字;②古今异义;③词类活用;④一词多义;⑤重点实词。
(1)结合课文语境,尽可能记忆文中的重点词。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以上词的意思。
(3)对照课下注释,修改并强化记忆错的词意。
(4)就上面的词,结合同桌记忆错误的词,给对方命制3-5个小题,帮助他巩固记忆。
4.积累重点句子翻译。如: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反复诵读课文中描写唐雎与秦王斗争的三个回合的语句,体会画线字的语气,按要求填写表格。
2.分角色朗读。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演秦王,一人演唐雎。要求:把握好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再现历史情景中的人物矛盾冲突。
梳理内容:
秦王表现 (语言、神态) 秦王语气 唐雎表现 (语言) 唐雎语气
第一回合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无礼责问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沉着明朗,坚定有力
第二回合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第三回合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五、学习评价
运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板块《学写传记》的基本知识,结合课文中的故事,以唐雎的口吻,给秦王写一封谒见帖,要求能体现人物不卑不亢的性格特征。
建士子纪念博物馆,传承士子精神品质
第四课段
学习任务
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故事画面并用原文说明。
2.撰写解说词介绍选择的分馆。
学习资源
1.核心资源:《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
2.推荐资源:张利《两难抉择的文化闸释-读孟子(鱼我所欲也)》;刘玥宇《唐睢不辱使命》;余艳《〈送东阳马生序》主题探微》
完成任务
假如县政府投资建成“士子精神纪念馆”,传承和弘扬士子精神。馆内共设三个分馆:“义士馆”“学士馆”和“国士馆”。两周后该纪念馆会迎来大批游客,但馆内的士子图片还没有挑选好,请你帮忙出谋划策。
1.从三篇课文中选择一个士子,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故事画面并用原文加以说明。
2.选择一个分馆,充当其解说员,写一段解说词。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古诗文的意蕴,增强文言语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历史的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基于此,本设计分四个课段推进“撰写博物馆解说词”这一核心任务的完成。
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教学推进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是对不同文体文言文进行翻译以及词语的分类。比如,《鱼我所欲也》是议论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文言文,学生在对这两类文体不够熟悉的情况下就进行翻译,难以完成翻译任务,难以勾连同一个文言字词不同的用法和意思。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其掌握以诵促思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注释或查字典解决疑难字词。
其次,在撰写“一封信”“一则小传”“一封谒见帖”“解说词”时,学生会有畏难的情绪。因此,在任务开始前,教师要通过勾连学生学过的相关课文,总结写作以上文体文章的小技巧,搭建写作框架,驱动学生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学习任务。同时,要多一点鼓励性语言,让学生乐于创作,享受创作,体验将写作运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的乐趣。
单元设计反思
测试反馈
结合三篇文言文中的士子精神,如舍生取义、刻苦求学、不畏强暴等,思考当代中学生在为人和求学面应该有怎样的苦乐观,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少于300字。
感谢观看